古埃及壁画欣赏
- 格式:pdf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3
從「內巴蒙墓穴壁畫」看古埃及的貴族生活嘻辣人在 YLib Blog 發表於 9:03:43 內巴蒙墓穴壁畫,是『大英博物館』的知名展品。
內巴蒙(Nebamun),是古埃及『卡納克阿蒙神殿』的書記官。
他完全沒料到,自己的墓穴壁畫3000多年後居然成了世界名畫……(大英博物館庫房內的「內巴蒙墓穴壁畫」(前方兩幅))【位置不詳】內巴蒙墓穴壁畫,共10餘片,是在19世紀初,被一位希臘古董商賣給了英國總領事,英國總領事又再轉賣給大英博物館。
至於墓穴的位置,迄今仍不詳。
【考古價值】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須歷經冥界審判,如果順利通過,靈魂將重回軀體,從此永生。
墓穴壁畫裡的墓主「來生」,其實也正是墓主原本的生活模樣。
因此,墓穴壁畫一直是研究古埃及的重要參考。
【在沼澤打獵】上圖,名為《內巴蒙在沼澤打獵》,是內巴蒙墓穴壁畫之中最知名者。
內巴蒙帶著妻女和愛貓,搭乘蘆葦船在沼澤中獵鳥。
他右手握著三隻剛抓到的水鳥,左手拿著打擊用的蛇形棒。
狩獵,是古埃及貴族休閒生活的代表;貴族們的墓穴常出現墓主狩獵的壁畫,是為了彰顯墓主的身份地位,也讚頌墓主戰勝大自然的力量獲得重生。
內巴蒙的愛貓,眼睛為鍍金的,一口氣抓了三隻鳥。
【花園】內巴蒙的花園,是典型的古埃及貴族花園。
水池裡滿是肥碩的魚和鴨子,花園裡草木茂盛。
椰棗樹的果子畫成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成熟度。
【宴會】裸體的僕人,正在服侍內巴蒙和他的親友們。
已婚的客人成雙成對坐著,年輕的女士們則交頭接耳聊天。
宴會的樂工和舞者,右邊則為精美的葡萄酒。
【莊園的收成】內巴蒙(圖左),悠閒坐在椅子上。
農民們獻上牲畜,內巴蒙的助理則忙著記錄數目。
古埃及壁画解释古埃及壁画是古代埃及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之一,它们通常描绘了丰富的宗教、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场景。
这些壁画存在于古代埃及的墓穴、寺庙、宫殿等建筑中,通过绘画的方式传递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和死亡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古埃及壁画的主题和解释:1.宗教场景:祭祀仪式:描绘了祭司和信徒进行的宗教仪式,包括对神灵的供奉和祭祀。
神话故事:展示了古埃及的神话故事,如太阳神拉的冒险,死后的世界等。
2.法老和皇室:法老的生平:描绘了法老的加冕、战争、狩猎等生平场景,以展示法老的权力和威严。
王后和王子公主:展示了王室家庭的生活,以及王后和王子公主的仪式和活动。
3.农业和日常生活:耕种和收割:描绘了农业活动,包括播种、耕种、收割等,反映了古埃及的农业社会。
手工业和手艺:展示了古埃及人民从事的手工业和手艺,如制陶、织布等。
4.死者之墓:墓葬仪式:描绘了死者的葬礼和墓葬仪式,包括送葬品、祭祀等场景。
死后的生活:描绘了死者在死后的世界中的生活,以及他们与神灵的互动。
5.动植物描绘:野生动物:描绘了古埃及境内的野生动物,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
农田和花园:展示了农田和花园中的植物,反映了古埃及的农业和园艺。
6.宇宙观和星象学:星座图案:描绘了古埃及人对星座和星象的认知,反映了他们对宇宙的理解。
日、月、星的崇拜:展示了古埃及人对太阳、月亮和星辰的崇拜,以及这些天体在他们宗教中的角色。
古埃及壁画通过图像和符号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现代人提供了了解古埃及文明的窗口。
这些图像的解读通常需要结合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更全面地理解古埃及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古埃及神庙很无聊?五分钟看懂古埃及壁画。
W频道·科普篇去埃及旅行,神庙和陵墓中的浮雕、壁画绝对是游览的重头戏。
但是,如果对古埃及文化没有了解,看浮雕壁画的感受只有一个:“画了好多小人儿啊。
”像这样......解读象形文字,确实难了点儿,但认出壁画上的人物还是很简单的。
在画面中,凡人总是比重要人物体型小很多(中国传统绘画也是这样)。
剩下的大块头,不是法老,就是神明。
古埃及神话体系庞杂混乱,神明数量也很多,据说林林总总数以千计。
有头有脸的重要神明也上百了。
但其中最最最重要是九柱神。
创世之神古埃及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叫阿图姆(Atum),九神柱中众神之神。
本来他的形象就是普通的男人形象,有时候会戴着象征上下埃及的双王冠。
但是后来,阿图姆的形象和太阳神拉(Ra)合并了,变成了Ra-Atum或者Atum-Ra——一个鸟头人身的男性,头上顶着象征太阳的红色圆盘,还有一条眼镜蛇。
创世神的后代天地混沌初开的时候,整个世界只有阿图姆自己待在原始山丘上。
他感到很无聊,于是开始造人(......)。
通过阿图姆的自我繁殖,休(Shu)和泰芙努特(Tefnut)诞生了。
儿子休是风神,他的特征是头上插着一根羽毛。
女儿泰芙努特是雨神,她的形象特别好认——狮子脸、头上顶着太阳轮盘与眼镜蛇。
后来休和泰芙努特在一起了,也生下了一对兄妹神:盖布(Geb)与努特(Nut)。
盖布是大地之神,头上有一只鹅。
有时候也被描绘成鹅头人身。
天空女神努特通常被画成是有蓝色皮肤,四肢撑在地面的女人,有时身体上绘有星星(就像欧盟旗帜一样),努特同时是死亡女神,大多数石棺的内壁都绘有她的形象,传说法老死后会进入她的身体,不久便会重生。
就像上图一样,他们一般成对在壁画上出现,盖布躺着、而努特在上方拱着身子。
据说,盖布与努特继承了兄妹相恋的家庭传统,彼此十分相爱。
可是阿图姆却不让他们在一起,因为天和地总是腻在一块儿,世间万物就没有空间生存了。
于是命令他们的父亲休抬起努特,踏住盖布,将他们分开。
古埃及绘画古埃及壁画常常是浮雕和壁画结合在一起,难以严格区分,这些壁画采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蕴藏着严格的社会等级观念。
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死后由奴隶做成木乃伊和雕像,以持续他们在阴间的统治,为了让他们享受在人间的欢乐,于是才有了这些壁画,把他们在人间拥有的特权刻在墓壁上。
古埃及壁画运用的是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
人物是根据尊卑来安排比例和大小的,头部比较清晰和明确,其他部分简单,人物表情都是庄严的。
画面采用了黑色、白色、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色系,固定的色彩是男子皮肤都为褐色,女子是浅褐色或者淡黄色,头发是蓝黑色的,眼圈是黑色的。
古埃及壁画内容表现了是古埃及所取得的社会成就,比如丰收、食物和动物,也有皇宫生活的再现,让游客们仿佛看到了那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等.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埃及画家画人物的方法很像我们的儿童画法,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从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现出来。
比如画人的头部,面孔画成侧面像,眼睛却画成完全正面形,人体的上半身画成正面的,而从腹部向下的两腿却画成侧面,直到双脚都是侧面形。
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是这个样子,那为什么要画成这种样子呢?这可能是处于人类幼年时代的古埃及人还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表现复杂的人体吧。
比如侧面的面孔,鼻子突出易画得像,正面的眼睛要比侧面的眼睛好画得多,双肩正面既完整又容易画,而侧面就有透视变化且不完整,不完整就不符合他们所知道的人体知识。
由此可见,古埃及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们是用线条造型,填色,在这方面有点像中国画;构图有的是平面展开,有的是在一条横线上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视局限,可能这样处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绘各种对象。
在一条横线上构图,人物近者、地位高者画得大,远者、没有地位的人画得小;画面饱满,疏密均匀,空白处配以象形文字,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
所以说,古埃及的绘画是远古文明的一颗明珠。
35古埃及陵墓中的油莎豆壁画何录华河北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本文介绍的是公元前十五世纪古埃及克莱米尔墓中壁画的油莎豆。
维西尔(Vizier)是法老埃及的最高官职,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克莱米尔(Rekhmire)担任维西尔,时间在公元前十五世纪。
克莱米尔的墓中的壁画中有加工油莎豆食品的描绘。
图右边坐着的大人物就是克莱米尔,正在监督油莎豆的加工入库工作。
他的后边是随从。
(见图1)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监督把货物收到阿蒙主神的库房。
阿蒙(Amun;是古埃及-底比斯的主神,因底比斯的兴起而成为国家的主神。
克莱米尔手拿手仗和权仗,坐在小登子上,脚下是三个书记员,其他人匍匐在地上,吻着土地,在他上面写着,维西尔克莱米尔看着在阿蒙神庙库房中的油莎豆和蜂蜜,供奉给阿蒙神庙。
在他脚下,安排在三个分寄存处中,其他人“闻到泥土的味道”。
上面有这样一段经文:“维齐尔·雷克米尔在寺庙的宝库里看到(植物)油莎豆和蜂蜜,并把阿蒙寺庙里作为供物而给予的所有财产,在他作为管理员的职责范围内,都封存起来。
”由于天花板的倾斜,三个寄存处位于他前面,长度非常不等。
第一寄存处(见图2)两个交油莎豆的农民匍匐在地上;在他们身后是他们运输油莎豆(uaeh)植物块茎的袋子,这些块茎现在在他们前面成堆。
其他农民用蒲式耳法计量,并记下结果。
经文:“在庙宇宝库里收油莎豆块茎。
”油莎豆块茎是可食根茎(莎草属);它们以土地里的杏仁(ground almond)、老虎坚果(Tiger nuts)、乔法(Choufa)的名字而闻名。
这些黄色的根状茎形成小的块茎,成熟时变黄棕色。
它们被干燥,形成皱褶榛子的形状和大小。
它们富含碳水化合物(淀粉、蔗糖)和脂肪。
这些根茎多次出现在克莱米尔附近,蜂蜜被用来加甜蛋糕和一些面包。
第二寄存处这被分为两个不平等的部分:烘焙和养蜂。
面包(糕饼)烘房两个人用空心的树干敲打根茎,上面写着:“粉碎两地王图1图236此外,它不含面筋,因此必须与小麦面粉或大麦混合用于制作面包或蛋糕。
古埃及壁画中的宗教与社会表达古埃及是一个富饶神秘的文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
古埃及壁画是他们表达宗教和社会观念的重要媒介,通过这些壁画,我们可以窥探到古埃及人的信仰体系以及他们的社会结构。
在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中,他们崇拜多神教,认为每个神都有自己的特定职责和能力。
这种信仰体系在古埃及的壁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壁画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神明形象,他们以人的形态出现,但头戴动物的面具,如猫头、鸟头或者狮头。
这些神明形象的出现既是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也是对宇宙万物的敬畏。
古埃及人相信神明可以掌控自然力量,因此他们将自己的生活与神明的力量紧密联系在一起。
古埃及壁画中还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死亡和来世的描绘。
古埃及人相信死后有来世,他们通过壁画来描绘来世的美好景象,以及如何在来世中得到永生。
这些描绘通常包括法老的陵墓和墓穴,以及他们在来世中的各种活动。
古埃及人认为法老是神的化身,他们相信法老在来世中将成为神的伴侣,因此他们将法老的陵墓视为神圣的地方,通过壁画来表达对法老的崇拜和敬意。
除了宗教信仰,古埃及壁画还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
在这些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场景。
法老和贵族的壁画通常描绘他们的宫殿和庭院,以及他们享受奢侈生活的场景。
而普通人的壁画则更多地展示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如农民耕种、渔夫捕鱼等。
这些壁画不仅记录了古埃及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
此外,古埃及壁画还经常描绘了古埃及人的战争和胜利场景。
古埃及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们经常与周边国家进行战争。
壁画中的战争场景展示了古埃及人的勇气和决心,也展示了他们对胜利的渴望。
这些壁画不仅是对军事力量的赞美,也是对古埃及人民的鼓舞和激励。
总的来说,古埃及壁画是古埃及宗教和社会观念的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这些壁画,我们可以了解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他们对来世的向往。
同时,这些壁画也记录了古埃及社会的结构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
古格王朝残忍的壁画古格王朝的壁画拥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从它们可以反映出古代文化和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壁画可以说是对古格王朝更为完整的记录。
在古格王朝时期,大量的壁画都被创作出来,它们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生活。
然而,古格王朝最著名的壁画却也折射出其极端暴力的气质。
它们以生动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那个残忍时期的惨烈的景象。
古格王朝的残忍壁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时期,大量的壁画被创作出来以描绘当时的人民和宗教生活。
在这些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在古埃及的阿比斯神庙内绘制的巨大壁画,详细描述了古埃及军事力量的攻击和杀戮行为。
这样的壁画暗示了古埃及时期对外界叛乱分子的残暴对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暴力文化。
古格王朝时期的残忍壁画也是不可忽视的大量作品。
古格王朝的壁画大多位于位于马其顿的克里特拉宫和安索阿坝的康斯坦丁宫内,绘制了大量的战争、抢劫、杀戮等残忍行为,以及一般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残暴制度。
克里特拉宫中印加朝时期绘制的壁画描绘了一场猎鹰攻击斑马的场景,甚至有一部分壁画描绘了男性及其被剥夺衣服的情况,被认为是当时古格王朝社会最残酷的描述。
古格王朝时期的残忍壁画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文化,而且还可以体现出政治上的精英支配。
古格王朝的一些残忍壁画画面上描绘的是宗教和神祗,这些壁画体现出当时宗教可能成为精英集团达到其权力目的的手段。
另外,一些残忍壁画还描绘了古格王朝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例如,一些壁画表现的是由精英统治者把全部权利集中于自己手中,其他弱势群体只能任人摆布。
古格王朝的残忍壁画是记录着当时文明史的重要作品,它们深刻地反映出古代社会当时存在的残酷文化,以及人们如何被政治结构和存在的社会差别所限制和影响。
同时,古格王朝的残忍壁画也警示了我们要避免重蹈古格王朝犯下的错误,让我们通过今日的社会建设以及生活模式去寻求一个更加平等的世界。
令人惊艳窒息的埃及壁画
2010年1月25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法老与艳后,尽显古埃及壁画之活色生香。
饱满的色彩,不失为视觉的盛宴。
伊西斯女神引领女王去向永生。
法老,享尽荣华富贵。
如此丰盛的大餐,不愧为贵族礼遇。
唾手可得的丰收果实,足以见得生活之富足。
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一派忙碌场景,欢愉繁荣。
丰收的喜悦,难以言表。
牛耕马运,富庶安乐。
比翼双飞,悠闲自在。
圣猫斗蛇身,惨烈的厮杀。
对富足生活的描绘,不失为向君主奉上的最佳献礼。
神话世界,诡异魔幻。
人兽合一,撰写神话故事。
古老的法式,神秘莫测。
时而人面,时而兽面,虚实难辨。
墙体壁画,震撼的视觉冲击。
尽管残缺破损,依稀可见宫廷仕女的温婉美丽。
这边,艳后悠然享受服侍。
那边,公主王子花前月下。
歌舞升平,香艳动人。
古埃及纳赫特墓壁画《三个女乐师》(Thethreemusicians,TombofNakht)古埃及纳赫特墓壁画三个女乐师 The three musicians, Tomb of Nakht 公元前1422-1411《三个女乐师》绘于公元前1422-1421年,是图特摩斯四世新王朝时期纳赫特墓中的著名壁画。
埃及的金字塔,从外面看,气势雄伟,而从墓内看,则又是一种情景。
里面壁画满墙、图文并茂,对法老的生前一切,竭尽彩笔描绘之能事,可谓琳琅夺目、满壁生辉。
三个妙龄少女被描绘得婀娜多姿:右起第一个弹箜篌,显得稳重些;第二个拨弄吉他琴,裸露着身子,可谓丰姿绰约,十分风骚,她正回首与左边一个女子招呼着;第三个微微颔首,双手按笛,准备与之配合,展现出妩媚的娇态。
三个女子,动势得当,节奏感强,加上她们一律被画成黄色皮肤,白色衣服,深蓝色头发,相互照应,协调而明快,尤其是中间那个女子在与后面一个交换眼色时所形成的那种直线韵律感,使人惊叹不已。
埃及的造型艺术普遍受到定型化的局限,雕像完全是正面或立或坐的,手势或屈或置于胸前。
在壁画上,往往人物的上身是正面的,下身是侧面的,腰部以下朝左或朝右,脸是侧面的,可是脸上的眼睛又被画成正面的。
这主要是由于最初侧面易画,但要显示宽阔的肩膀,又使之转成正面,至于画眼睛,为要强调杏眼圆睁的美观性,只得一律画成正面,尤其是画女性时,更觉有此必要。
壁画的颜色一般只限于几种,勾线平涂。
这幅画上的三个女乐师形象,线条美是它的特点,三个女子六只手臂,相互交错,加强了形象的音乐性旋律感,可以说是埃及壁画中的最佳构图了,保持正面律本来是一个创作限制,但对于聪明的画家来说,限制有时反而有助于表现她们的艺术才智。
这一幅壁画既没有违反规律,又未受其约束,却创造了优美动人的装饰画的典型。
埃及的壁画在其鼎盛时期,题材相当广泛,从礼仪、丧葬、宴乐、歌舞、耕耘、游戏到畜牧、渔猎、工匠、劳役、战争、虫草、树石、山林,无奇不有,差不多包括了古代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各个方面。
埃及壁画的古老吟唱
埃及壁画的表现形式——————————————————————————————————————————————
埃及壁画与埃及浮雕一样,在表现形式上有着程式化的共性。
在许多情况下埃及壁画与埃及浮雕之间是没有严格区别的,不妨称浮雕壁画。
有些艺术手法一直被延续下来,形成了埃及艺术独特奇异的风格,这种风格特征是: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画面构图在一条直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象并用。
始终保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
埃及壁画的内在精神——————————————————————————————————————————————
埃及壁画的存在就是彰显了一种埃及人的精神在其中,我们都知道,古埃及人相信人生不灭、死后可以复生,只要把尸体保存好,在坟墓中维持生活的供养,就有再生的希望。
由于这种信念,艺术创作就在坟墓中担当起维持死者生活的重任。
埃及人认为,把死者的生平描绘在墓壁上,生命就不致被切断;把生活的一切需要描绘在墓壁上,死后的供养就有了保证。
因此,在墓壁上画,我们能看到法老和贵族自传式的绘画场面。
如第五王朝的法老萨乌勒曾派遣大规模的商业船队去叙利亚,在他的享殿墙上就绘有这支装备齐全的船队开往亚洲的情形。
在许多大臣的坟墓中,都清楚地
描绘了他们视察自己的领地、监督农耕以及他们私有的大规模手工作坊的场景。
不仅如此,不少显贵和富豪都相信,他们生前拥有的大量财富,通过造型艺术的描绘,通过魔法式的经文和咒语,会转移到死后的世界中去。
例如,第四王朝祭司长的坟墓里就画有他的大批牲畜,经统计:带角的大畜类1055头,带角的小畜类3029头,驴子760头;第六王朝的一个大臣在他的墓壁上描绘了大量的天鹅、鹅、鸭子和鸽子,并且在铭文中记载了这些牲畜的详细数目。
埃及壁画的壁画内容——————————————————————————————————————————————
由于对来世的达观,埃及人预设的墓葬“生活”依旧是生气勃勃的。
埃及壁画的壁画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例子中看到一些端倪。
例如在底比斯贵族美那的墓壁上,留有描绘他生前娱乐活动的作品,画中贵族们驾着小舟,荡漾在芦苇深处,这是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渔猎活动。
群鸟乱飞,游鱼互戏,画面十分热闹、活泼,壁画中最精彩的部分是顶端的水鸟、蝴蝶、猫和老鼠。
这些装饰性的即兴图画虽系传统手法的延伸,但表现得更为意趣横生。
在另一个底比斯贵族的墓壁上,保存着一幅描写宴乐的图画,艺术家把身披薄纱的奏乐少女的体态刻画的轻盈婀娜,风姿绰约。
“ 结语:由此,我们可以从本文大致领略到埃及壁画本身所承载的意义和使命,我们更了解它,也会更加喜爱它。
如今的埃及壁画也许失去了使生命延续的目的性,但埃及壁画在家居生活中的风靡,延续的是埃及古老文明的生命,这一事实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