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地理考点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892.36 KB
- 文档页数:6
雄安新区的高考知识点近年来,雄安新区成为了全国热议的话题。
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雄安新区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雄安新区相关的考点将对他们的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探讨雄安新区的高考知识点。
一、经济发展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相关的经济知识成为高考的热门知识点之一。
首先要了解的是雄安新区的定位和目标。
雄安新区被定位为首都副中心的承接区,旨在分流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这对考生来说,是一个独特的背景,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进行分析。
其次,考生需要关注雄安新区的产业规划。
雄安新区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专注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这些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于在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中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
最后,需要了解雄安新区的经济带动效应。
项目落地后,将带动大量投资和就业机会。
考生可以从宏观经济角度思考,雄安新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二、城市规划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首先,考生需要了解雄安新区的规划背景和原则。
规划方案强调生态友好、智能化、宜居宜业等特点,考生可以从地理和政治课程的角度,对这些规划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其次,要了解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雄安新区将新建高铁站、地铁线路、机场等交通设施,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
对于考生来说,可以结合历史地理知识,探讨这些基础设施对于新区发展的带动效应,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最后,要关注雄安新区的特色建筑和生活环境规划。
规划方案提出了大量绿化和景观规划,力求打造一个宜居的城市。
考生可以从建筑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探讨这些规划的可行性和对城市文化的塑造意义。
三、生态环境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的背景下,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规划成为高考的重点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重点任务习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
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
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7]雄安新区设立的必要性设立雄安新区的必要性有多个维度:首要任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有一个集中承载地,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任务。
北京市政府设在通州区,还是在北京范围内,但是非首都功能承载地需要更大的范围,之前选了几个方向,包括秦皇岛、张家口,最后选取冀中南的保定地区,主要是有利于与京津互动,同时,平原地区也比较好发展。
雄安新区城市结构地理试题
1.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距离北京市约100公里,位置靠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核心地带。
请问这个地理位置对雄安新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宜居环境为核心理念。
请列举出具体的城市结构设计,例如规划的主要功能区、道路网格等。
3.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指标包括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请说明这些指标如何与城市结构相结合,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4.雄安新区规划中是否考虑了自然地理条件,例如地质、水资源等?请列举出规划中的主要措施或策略。
5.雄安新区的城市结构是否兼顾了交通便捷性和可持续发展?请列举出相关的交通规划措施。
6.雄安新区的城市结构设计是否考虑了防灾减灾的因素?请说明相关规划措施。
7.由于中国北方地区受干旱气候影响较大,雄安新区作为一个新的城市,如何保证水资源供应?请列举出规划中的主要水资源管理策略。
8.雄安新区规划中是否考虑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请列举出相关的规划和措施。
9.雄安新区的城市结构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请说明相关的规划方案和政策。
10.雄安新区的城市结构设计是否充分考虑了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请列举出相关规划和设施安排。
中考地理热点之一:雄安新区专题训练(附答案)2020年中考地理热点之一:雄安新区(附答案)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下图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1)从地形上看,三个新区都分布在_________。
2)国家最早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据图分析其主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是______________。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深圳大量制造业萎缩,转移到印度、东南亚等地,最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10年来,深圳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下列属于近10年来深圳重点发展的产业是_________。
A.手机组装产业B.钢铁制造产业C.5G手机研发产业D.卫龙等食品加工产业3)一个鄂尔多斯的旅行团来到浦东地区,请你为他们推荐周边一处世界文化遗产_____。
4)雄安新区首要定位是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城市职能,下列单位可以优先考虑迁往雄安新区的是_________。
A.XXXC.大型工业企业D.众多外国大使馆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后,党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XXX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都城功用,探究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先开1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结构和空间结构、培育立异驱动开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XXX、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
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雄安新区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北京与雄安新区的地理题北京与雄安新区是中国的两个重要地理区域,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回答你关于这两个地区的问题。
1. 位置与地理特点:北京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地理坐标为39°54′N,116°23′E。
它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安门广场和长城等。
北京地势较为平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雄安新区位于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为39°32′N,116°26′E。
作为中国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是中国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它的建设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雄安新区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北京市中心约100公里,天津市中心约150公里,交通便利。
2. 城市规划与发展: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和发展历史悠久。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世界级的文化和教育资源。
近年来,北京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雄安新区是中国政府为缓解北京城市发展压力而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宜居城市。
在城市规划方面,雄安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行低碳发展理念,建设绿色、智能的城市。
3.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北京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金融、科技、文化创意产业。
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和高科技公司在北京设有总部或研发中心。
北京还是中国的交通枢纽,拥有国际机场和高速铁路网络。
雄安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是打造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创新中心。
在产业布局上,雄安新区将注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企业和高端人才。
4. 生活环境与社会发展: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生活环境相对较好。
城市内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医疗、教育资源也相对较为充足。
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分析及规避措施作者:沈纯怡凌冰卢恺力许健陈亮吴丹来源:《科技资讯》2023年第17期关键词:雄安新区地质资源环境规避措施中图分类号: P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17-0187-04地质环境系统是指对某一特定人类技术—经济活动做出响应的地质环境的有机整体,它的变化的影响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超距性,并有社会共享性,系统的边界与参数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和难控性,从而决策具有风险性,是软硬结合的系统[1]。
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可转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缓解首都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能够推进京津冀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功能互补,新区发挥巨大的虹吸功能,吸附大量的资源、企业、人口,以期拉动北方经济,最终实现改善、平衡南北经济差异。
整个建设规划包括有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的国土空间格局构建,坚持生态优先,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2]。
显然,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意味着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大量人类活动的爆发式增长,并将长期保持一个高水平的活动强度,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
由于地质环境系统是一种类似于人工-自然复合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关系。
因此,梳理已有地质成果资料,从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角度对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问题作前瞻性分析,对该系统的演变规律获得必要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注意要点和规避措施,以期构建优化。
1 雄安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现状概况雄安新区地处于太行山以东、冀中平原的中部,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同时,雄安所处区域又是在南拒马河的下游,位于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
新区内的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大清河水系的前缘洼地。
全域地势呈西北较高而东南略低,海拔标高7~19 m,自然纵坡约0.1%,被定为缓倾平原,具有深厚土层,且地形开阔,其境内有数条古河道,植被的覆盖率相对较低[3]。
高三地理雄安新区知识点归纳一.地理环境位置境域雄安新区规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地形地貌雄安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全境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标高7-19米,自然纵坡千分之一左右,为缓倾平原,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植被覆盖率很低,境内有多处古河道。
气候特征雄安新区境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7℃,最高月(月)平均气温26℃,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4.9℃;年日照268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51.5毫米,6至9月份占80%。
无霜期185天左右。
二.自然资源矿藏资源截至2012年,雄安新区雄县境内天然气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境内有油井1200余眼,年产原油70万吨、天然气1800万立方米;地热田面积320平方公里,地热水储量821.78亿立方米。
容城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砖瓦制造用粘土;二是建筑用沙。
安新县境内蕴藏的地热资源储藏面积达350多平方公里,储量150多亿吨。
生物资源雄安新区内林地盛产蕨菜、木耳、松籽、榛子等上百种山产品,以及人参、天麻、五味子、大力子等500多种野生中药材,雄县新区的三棱草、狗尾草、山榆枝、柳条等资源年供应量达80万吨。
白洋淀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
其中浮游藻类92属,底栖动物35种,水生束管植物16科34种,鱼类17科54种。
区位因素区位因素,指的是一个地区实现某些功能(农田、工厂)所具备的各种条件。
区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在具体分析某一个地区时,应结合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答。
①自然因素:原料/燃料充足、地块面积较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地质稳定、自然灾害较少、生物多样性丰富。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土地价格较低、政策支持、资金充足、管理水平先进等。
③技术因素:机械化水平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冷藏技术先进、灌溉技术科学、优质粮种、耕作技艺科学等。
图1 工业选址的区位因素图2 例题精讲精析:(1)分析深圳的区位优势。
①1980年时,改革开放刚刚进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非常大(48.1%),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慢;②而此时的港澳地区经济发达,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频繁,而深圳恰好毗邻港澳,因此可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设立经济特区;③广东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可以吸引广大的华侨回乡发展;④面向南海,水运交通十分便利。
(2)分析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
①位于长三角地区,紧靠长江和东海,水陆空交通都十分便利;②依托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经济腹地很大。
(3)分析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①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较近;②距离港口较近,且轨道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总结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在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时,要首先区分它的性质,是工业区还是农用地,然后在进行区位的分析。
在进行分析时,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异同点如下:①相同点:都要分析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因素;②不同点:工业区位分析时,要考虑它的原料、燃料、地租、工资水平、是否破坏环境等;而在农业区位分析时,则要考虑它的光照、灌溉水、机械化水平、耕作方式、食物偏好等。
图3 工业区位因素图4 农业区位因素。
雄安新区发展中的经济地理学问题分析雄安新区作为我国新时代的国家级新区,正在迅速兴起,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区域,雄安新区的发展涉及到经济地理学上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城市规划、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等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雄安新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城市规划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布局,还关系到城市的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公共事务。
为了确保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重考虑城市规划。
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考虑到当地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区域规划合理科学。
城市与区域规划需要注重计划的详细性和综合性,面对未来快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雄安新区需要特别关注公共设施的建设,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确保居民的生活品质升级。
二、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雄安新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雄安新区的开发需要将区域内的各种资源综合起来,因此需有一个相关的区域发展规划和策略规划,挖掘当地的资源潜力。
考虑到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也需要同时发展。
适当控制或调整相关的规制,完善相关的机构建设,强化对企业环境治理等各种安全机制,是确保雄安新区区域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三、产业结构雄安新区的产业结构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离不开产业。
体制机制是制约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完善相关产业链供应体系可以促进雄安新区的进一步发展。
注重产业协作与合作,可以促进各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雄安新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雄安新区的城市化进程、区域的经济活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此,我们建议雄安新区的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规划雄安新区的交通网格,保证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运行;第二,加速铁路的建设,增强雄安新区区域的交通运输能力;第三,拓展雄安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解决跨区域交通的运输问题,让市民有更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
八年级雄安新区地理知识点
为了推动雄安新区的发展,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
了解雄安新区的地理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参与新区的发展。
下面是雄安新区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
雄安新区是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距离北京市约100公里,距离
天津市约80公里。
它与廊坊市、保定市相邻,处于京津冀交界处。
二、地形地貌
雄安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由于地形平整,并且处于华北平原
腹地,所以地处流域之中,水系发达。
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地形呈现“山、丘、台、坡、洼”的地貌特点。
三、气候特征
雄安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和干燥,秋季凉爽多雨。
年平均气温为12℃左右。
四、资源概况
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有较好的水质和水源;土壤资源优良,以黄土为主,适宜农业发展。
此外,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如草原、森林、湖泊等。
五、交通网络
雄安新区交通便利,紧贴京藏高速、京深铁路等交通干线,与北京、天津等城市交通联通。
此外,新区还深化了国内航空小镇建设,力争打造一个内陆航空枢纽。
六、生态环境保护
雄安新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它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打造绿色低碳城市。
综上所述,了解雄安新区的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新区,进一步认识和参与其中的发展。
相信在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雄安新区一定会成为一个美丽、繁荣、幸福的地方。
地理中考题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一)地理中考题: 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优越条件•地理位置优越–雄安新区位于华北地区,靠近首都北京,与天津紧密相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临近首都的优势,使得雄安新区能够充分借鉴北京的发展经验,吸引大量资源和人才。
•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安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处京津冀区域,雄安新区还可以分享周边地区的资源,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配套等。
•规划先进、基础设施完善–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拥有先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新区在建设之初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设施完善。
劣势条件•地质条件相对较差–雄安新区地处平原地带,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地下水资源稀缺,需要更多的投入用于水资源的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由于雄安新区规划的庞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建设期间,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社会压力–雄安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人口的迁移,这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提出了挑战。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可能会带来社会压力和供需失衡的问题。
作用•缓解首都功能过剩–雄安新区的发展可以吸引和集聚一部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和人口,缓解首都北京的功能过剩问题。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
•塑造国际一流城市形象–雄安新区是中国自行规划、自建的新区,可以借鉴国际一流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特点,塑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形象。
结论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拥有优越的发展条件和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同时克服劣势条件带来的挑战。
只要合理规划、科学发展,雄安新区一定能够成为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
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雄安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雄安新区城市结构地理试题
1. 雄安新区的城市结构特点是多中心、分层结构。
其核心中心为雄安市中心区,辐射周边区域。
新区还规划了多个城市副中心,包括新兴区、创新区等,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结构。
同时,新区内采用了分层结构设计,将公共服务设施、商业综合体、住宅区等分别布置于不同层次,增加城市的空间层次感。
2. 雄安新区地理位置重要,具有区位优势。
新区位于京津冀核心区域,东北部邻近北京,是连接两个直辖市的纽带,地处河北中部,北临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和华北水草丰茂地区的交汇点。
这些区位优势,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3. 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城市。
新区规划了多个绿色生态空间,包括湖泊、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等,形成绿色生态廊道,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环境。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措施,如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实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4. 雄安新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历史遗存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新区的城市设计提供了灵感。
新区规划了多个文化和历史遗存保护区,如滦河文化保护区、涞水文化保护区等,将这些遗存保护和城市设计相融合,营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城市风貌。
5. 雄安新区的城市交通规划全面布局,覆盖公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多个方面。
新区规划了多条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并配套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设施,使新区内外交通畅通无阻。
同时,新区内也规划了多项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案,鼓励居民环保出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雄安新区地理知识点雄安新区是中国当前最为瞩目和备受关注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
作为中国政府力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雄安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要深入了解和理解雄安新区,地理知识无疑是必须要了解的基础。
本文将从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等方面为读者呈现一份关于雄安新区地理知识点的概览。
首先,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和容城县之间,距离北京市约150公里。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靠近首都北京,同时也连接了天津、石家庄等重要城市。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雄安新区成为了一个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潜力的地区。
在地形地势方面,雄安新区属于华北平原,地势相对平坦。
地区内多为低洼的平原地貌,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和农业发展。
此外,新区中还有隆回山、沙石山等连绵的小型山脉分布,给新区增添了一抹山水的秀丽。
与地势相伴的是雄安新区的气候特点。
新区位处于暖温带和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季节之间温差大,雨量分布不均。
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雄安新区在农业生产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作为中国的重要发展项目,雄安新区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新区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地下水补给区之一。
另外,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灰石、花岗岩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存在为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
除了自然条件的优势,雄安新区还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政府扶持和引导的产业结构也是了解雄安新区地理知识的一部分。
新区计划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绿色低碳产业等,为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依托。
总的来说,雄安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气候特点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了解雄安新区的地理知识,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城市规划、区域发展以及环境变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随着雄安新区的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它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机遇。
专题——雄安新区、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央政府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雄安新区将建成集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1 .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比,雄安新区①基础设施完善②人口密度较大③土地价格较低④发展潜力较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 .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会使北京A.生态环境压力减轻B.城市用地规模减少C.第二产业比重增大D.城市化的水平下降【答案】1.D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新区的建设,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特大城市就会出现城市化问题,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可以建设新区和卫星城。
1 .雄安新区属于河北省,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比,经济基础比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密度较小,土地价格较低,发展潜力较大,选择D 。
2 .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会接收北京非首都的部分职能,使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A 对;不会减少城市用地规模,B 错;北京第二产业将向雄安新区转移,北京第二产业比重减小,C 错;北京城市化的水平不会下降,D 错。
2017年4月1日,中央决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设立雄安新区,规划初始人口规模在100万人左右。
设立雄安新区,是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读雄安新区、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的对比表,完成2〜4题。
3 .设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北京市人口密度C.吸引国家和外企投资 3.与京津地区相比,在河北设立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业历史悠久,基础好②开发程度低,用地充足③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利④带动河北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雄安新区在成立初期承接产业转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不同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的是A.工业基础础薄弱B.环境污染严重C.缺乏政策支持D.矿产资源缺乏答案:2.A3.D4.BB.增加北京市服务功能 D.减少北京市工业污染【解析】2.设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是承接北京非首都职能的产业转移,降低北京市人口密度,A对。
地理中考题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优越条件•地理位置优势:–雄安新区位于华北平原腹地,与京津冀地区相邻,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雄安新区紧邻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极具战略意义。
•资源优势:–雄安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为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区周边地区的农业资源丰富,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生态环境优势:–雄安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新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劣势•土地利用压力:–雄安新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面临着土地利用压力和城市规划挑战。
需要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雄安新区是一个全新的城市项目,需要大量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通信等,成本较高。
•生态保护与发展平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保护好新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作用•经济发展引擎:–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推动区域经济整体提升。
•人口疏解与产业转移:–雄安新区作为北京的疏解点,将吸引大量人口和产业转移,缓解北京的压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先进科技创新基地:–雄安新区将打造为先进科技创新基地,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人才集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文化和教育中心:–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培育和传承优秀的文化艺术,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结束语雄安新区作为一个全新的城市项目,具备了许多发展的优势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劣势和挑战。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可以发挥其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我们相信,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机遇。
城市规划与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布局:–雄安新区按照“以人为本、绿色宜居、智慧联动、科技引领”的理念进行规划布局,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城市,并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
毫无疑问,雄安新区的崛起,对于全国,对于北京、天津、河北,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小编通过百度地图测算,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之间的直线距离刚好差不多,都是约100公里。
关于雄安新区的最新情况,我们综合各方面报道,帮您汇总如下:
地理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
本条件。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认为,河北绿色崛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冀中南是河北的主体。
选择在雄容安一带建新区,有利于带动河北中南部地区加快发展。
“这里不仅处在北京新机场有效服务范围内,而且有京九线、津保交通轴线交汇,到天津港、黄骅港也很便捷。
当地的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至关重要,雄容安一带环抱白洋淀,区域承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
”
一、建雄安新区要达到何种目的
就雄安而言,设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按照官方说法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第一个目的,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为何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因为北京的定位在“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而现在承载了过多不必要的功能,产生了“大城市病”,主要包括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症状。
在这里,就很有可能出关于“大城市病”的治理和应对策略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主要从三点回答:第一,空间调整,优化自身空间,建设新区开辟新空间。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大城市升级产业结构,新城区承接产业转移。
第三,大城市的发展要和周边城市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第二个目的,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在此出题主要会针对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的原因和影响出题。
原因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
土壤)和人文区位(交通、政策、)回答,影响主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答。
第三个目的,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这里的考点主要涉及区域联系、城市定位和产业转移。
这三类题目其实都属于比较类的题目,也就是需要同学们去比较两地区域地理特征(自然和人文)的异同,来得出产业布局差异的原因,或者产业转移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
而城市定位问题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另外加上对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进程快慢、城市化的阶段的讨论。
第四个目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这个点更容易和政治联系起来,因为这个表述在地理课本里不容易找到对应的知识点,但是在政治课本中会有很多对应的考点,包括政治、经济、哲学三本书都可能有所涉及,同学们需要在看到一个热点话题时,从多个角度来寻找出题人有可能设问之处。
二、为何选择雄安建立新区
这一点就要结合雄安的区位因素和前文所说的设立目的相结合来判断,雄安有哪些自然条件和人文区位因素呢:
(雄安地形图)
(雄安三县与白洋淀关系图)
(雄安新区交通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