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常见病虫害一览表
- 格式:ppt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25
枇杷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一、枇杷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1、花穗腐烂病引起枇权花穗腐烂的原因诸多,但主要是有害生物和气候两方面的原因。
在枇杷开花期(9?11月),秋雨连绵不断,湿度大,加速了花穗腐烂病的发生。
特别是中晚花期,花轴变褐软腐呈粑烂状,用手挤病部会有粘稠液流出,到后期花轴皱缩干枯呈萎蔫状。
2、叶片和果实病害根据初步调查,为害叶片和果实的病害有:褐斑病、叶斑病、污叶病、轮斑病、灰斑病和炭疽病、黑腐病、褐腐病、日灼病等。
这些病害为害新梢嫩叶和老叶,有些还可为害花朵、花穗、幼果等。
幼嫩叶片被害后卷曲凋萎,影响新梢抽生;老叶被害后,引起大量落叶;果实被害后,最初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果实脐部周围迅速扩展,最后腐烂不堪食用,失去商品价值,对产量影响很大。
3、枇杷害螨为害枇杷叶片、嫩梢和花的害螨主要是若甲螨,该螨在枇杷产区每年发生世代数不祥,但世代重叠,到枇杷夏梢抽生期发生数量较大,会严重影响枇杷花芽分化。
当花被害后,造成萎蔫并形成煤烟状,引起大量花穗脱落。
4、枇杷黄毛虫枇杷黄毛虫是枇杷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食害嫩叶、嫩芽,发生严重时连老叶也吃成仅剩叶脉,甚至造成枇杷树死亡。
此虫在(5?10月)都有发生和为害。
但到8?9月份为害量最大。
5、木虱木虱以成虫和若虫集中于新梢、叶柄、叶片吸食汁液。
被害叶片叶脉扭曲、叶面皱缩、产生枯斑,并逐渐变黑,诱发煤污病和落叶。
6、食心虫为害枇杷的食心虫有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等,以梨小食心虫为主。
梨小食心虫食性杂,以幼虫蛀食枇杷新梢造成萎蔫,蛀食穗轴和花穗腐烂,蛀食果实造成果实腐烂。
二、枇杷病虫害防治措施1、提高枇杷树体抗病虫能力,是控制病虫危害的基本措施加强果园管理,采果后剪去过密枝、光腿枝、疏剪、回缩和短剪,特别要剪去病虫枝,压低旺枝的生长使其缓慢生长,以促进夏梢的抽发,为次年丰产奠定基础;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做到旺树不施氮肥;搞好排灌系统,作到雨季能排水,旱时能灌水,幼树园在7?8月一般不灌水,及时疏松树盘。
枇杷病虫害一、枇杷病害1. 叶斑病叶斑病是枇杷最主要的病害,受害植株轻则影响树势和产量,重则叶落枝枯。
枇杷叶斑病包括斑点病、灰斑病、角斑病、胡麻色斑病。
(1)症状斑点病只为害叶片。
病斑初时为赤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中央变为灰黄色,外缘呈灰棕色或赤褐色。
后期病斑上有许多轮生或散生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
灰斑病除为害叶片外,还为害果实。
病斑初时淡黄色,后期中央变白色以至灰黄色,边缘具明显的黑色环带。
如果实受害,产生紫褐色圆形病斑,不久凹陷。
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
角斑病只为害叶片,病斑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初时赤褐色,周围往往有黄色晕环。
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小粒点。
胡麻色斑病苗木发病最多。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黑紫色小圆点,周围呈红紫色,中央灰白色,生有小黑点。
发病严重时,许多小病斑连合成大病斑,以致叶片枯死脱落。
(2)病原及发生规律枇杷叶斑病的病原均为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在病叶上越冬。
越冬后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环境条件适宜(温暖多湿)时易侵染发病。
一年多次侵染,多从嫩叶的气孔或伤口入侵。
在土壤瘠薄、排水不良、管理不善、生长较差的树上更易先发病。
(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雨季搞好排水、干旱及时灌溉;合理施肥,增强树势;科学修剪、通风透光;及时清园,减少病原。
②药剂防治在各新梢展叶时开始喷杀菌剂保护叶片,10~15天喷1次,共2次。
药剂可以交替选用:0.5%~0.6%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2.枇杷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偶尔叶、嫩梢受害也重。
(1)症状果实初发病时,为淡褐色水浸状圆形小斑点,后扩大为深褐色圆形病斑,病部凹陷,表面密生小黑点,当天气湿润时,溢出粉红色粘物。
最后病果干缩。
(2)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菌是一种子囊菌。
以菌丝体在病果及带病枝梢上越冬。
翌年春季温暖多雨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
排水不良,树梢密蔽,氮肥过多,遇上连绵阴雨,幼苗、果实发病多。
枇杷种植的病虫害防控方法与效果分析枇杷是我国的传统果树之一,其果实酸甜可口,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然而,在枇杷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往往成为种植户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针对枇杷种植的病虫害进行防控方法与效果的分析。
一、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方法1. 病害防控(1)枇杷黄萎病:主要表现为叶片黄化、弯曲,苗木衰弱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为及时修剪病部,清理病株及其周围的杂草,喷施有效的杀菌剂。
(2)枇杷炭疽病:主要表现为果实出现黑褐色斑点,严重时果实腐烂。
防治措施为及时清理病果和果园内的枯枝败叶,喷施含铜杀菌剂进行防治。
2. 虫害防控(1)蚧、介壳虫:主要危害枇杷叶片和幼果,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凋落和果实减产。
防治措施为喷洒500倍的敌百虫乳油等杀虫剂。
(2)绿盲蝽:主要危害枇杷的新梢、叶片和花朵,会导致新梢幼叶枯死。
防治措施为及时清理果园杂草,喷洒菊酯类杀虫剂。
二、效果分析在实际的枇杷种植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对于提高产量和果实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常见的病虫害防控方法进行效果分析。
1. 对于病害防控,采取及时修剪病部、清理病株和喷施杀菌剂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
经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病害防控能够使枇杷的叶片更加健康,苗木更加茁壮,提高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2. 对于虫害防控,喷洒杀虫剂能够有效阻止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经过实验对比发现,喷洒杀虫剂能够显著减少绿盲蝽和蚧、介壳虫的数量,减少它们对枇杷的危害程度,从而提高了果实的产量。
综上所述,针对枇杷种植的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控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不同,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防控方法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判断,以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防控是保障枇杷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果农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枇杷主要病虫害枇杷主要病虫害1、叶片病害(斑点病、角斑病、灰斑病)症状:枇杷斑点phyllostica eriobotryae thum.:初赤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近圆形,沿叶缘则呈半圆形,中央灰黄色,外缘仍赤褐色,紧贴外缘为灰棕色,多数病斑联合后成不规则形。
枇杷角斑cercospora erlobotryae(eny.)saw.:初褐色小点,后扩大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常多数病斑联合成不规则形大病斑。
病斑赤褐至暗褐色,周围常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中央稍褪色。
枇杷灰斑病pestalotia funerea desm.:叶,初为淡褐色圆形病斑,后呈灰白色,表皮干枯,易与下部组织脱离,多数病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大病斑。
边缘明显,为较狭窄的黑褐色环带,中央灰白至灰黄色。
果实,产生圆形紫褐色病斑,后明显凹陷。
防治措施:枇杷叶片病害的防治,要采取加强栽培管理,做好清园工作和适时用药防治的综合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促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梅雨季节,要做好排水工作,并设法降低地下水位,控制病菌繁殖和蔓延。
2、做好清园工作:在冬、春季清扫落叶,剪除病叶、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3、适时用药防治:在春、夏和秋梢抽发时,用药保护新梢。
每次抽梢期用药1-2次,间隔期10-15天。
药剂可选用:1:1:200波尔多液;40%灵福wp1:10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型wp1:800倍液。
(2)炭疽病 gloeosporium eriobotryae speg.症状:枇杷炭疽病菌主要为害成熟果实,常发生于贮藏运输期间,果面初生淡褐色圆形病斑,扩大后凹陷,表面密生淡红色小点,后变为黑色。
后期病斑扩展很快,常引起全果变褐而腐烂,或病果干缩成为僵果。
防治措施:枇杷炭疽病的防治,应结合修剪,剪除僵果,发病初期注意检查,及时摘除病果,集中处理和深埋,以减少菌源。
同时,应及时防治食果类害虫。
在果实着色前一个月,应用药保护果实,药剂可选用1:1:200波尔多液;40%灵福wp1:10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型wp1:800倍液。
枇杷常见病虫害防治指南枇杷是现在比较热门的水果品种,也是农民朋友非常爱好种植的一类水果,由于营养丰富,口感不错,备受消费者的爱好,但是在种植枇杷的进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病虫害,导致枇杷减产的情形屡屡产生,那么枇杷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一、枇杷苹果密蛎蚧该虫害主要寄生在枝条上的裂逢里、叶片的茸毛下和叶柄基部内侧,产生虫害后,叶片脱落,严重是枝条直接枯死,长势也变得衰弱,最后导致植株死亡,果实受害后,会显现青色斑点。
防治方法:苹果密蛎蚧的防治关键时期是在若虫期,但是产生虫害时为枇杷成熟期,故不宜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所以需要在枇杷采收落后行防治,确切的时间为若虫孵化15%左右开始第一次用药,后间隔10~15d后再用一次药。
可以使用的防治药剂有2.5%吡虫啉1000倍液、40%杀扑磷800倍液或40%毒死蜱800倍液,注意平均用药,能够到达很好的防治成效。
二、枇杷日灼病一样产生枇杷日灼病是由于高温日照引发,早期树皮韧皮部干腐变褐凹陷,逐渐变黑乃至发焦,后期病皮龟裂起翘。
果实发病后显现凹陷褐色小点,病情严重,色彩会加深,若为干燥,病部会显现棕褐色凹陷干瘪状,若为湿润环境,会显现腐烂并伴随果汁溢出,叶片受害会变为棕褐色干枯状。
防治方法:挑选适宜品种,对于高温强日照抗性品种比较合适,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增加树势,有利于提高枇杷的抗病能力,多施有机肥,并搭配施磷钾肥,使土壤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性好,从而增进树体硬朗生长。
提高坐果能力。
疏果及时,留果适量到达春梢早、多、齐、壮,利于以叶盖果避免日灼。
采果后,进行科学整形修剪,使树冠枝叶平均散布,凹凸空间适宜,枝干不外露。
在果实第2次疏果定果后或转色前的4月中旬,用枇杷专用袋或自制纸袋套袋。
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产生。
遇高温天气,采取果园连续喷水、树体外表挂树枝或撒湿稻草等遮阴降温。
以上就是关于枇杷常见病虫害防治的全部介绍,如果农民朋友想要种植出高产的枇杷,一定要掌控科学的种植管理,并注意病虫害防治,期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枇杷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枇杷为我国南方栽培较广的一个常绿果树,并随近年来水果品种结构调整,其成片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同时也因种植户对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掌握较少,常造成生产上的大面积受害,或树势下降,或产量降低,甚至导致枇杷树大量死亡,应给予重视。
为害枇杷的病害有40余种,虫害有百余种,但发生面广、为害较严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主要病害(一)症状1.枇杷叶斑病常见的有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
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早期落叶,使植株生长衰弱,影响抽梢。
叶被叶斑病侵染后,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大,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常多数病斑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斑赤褐色,周围有黄色晕环,以后长现由病菌子座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组成的黑色霉状小点。
斑点病侵害后,病斑初期为赤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近圆形,沿叶缘发生时则呈半圆形。
中央变为灰黄色,外缘为赤褐色,紧贴外缘处为灰综色,多数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
后期病斑上长有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有时排列成轮纹状。
灰斑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为害果实。
初期出现淡褐色圆形病斑,后渐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
病斑边缘明显,为较窄的黑褐色环带,中央散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较斑点病粗而疏),多数病斑可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
表皮干枯,最后叶焦脱落。
果实被害,病斑为圆形紫褐色,后期下陷,其上亦散生黑色小点,造成果腐。
2.枇杷腐烂病该病主要为害成年树枝干和花器,幼树也受害但较轻。
主干和主枝受害时,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与健部交界处产生裂纹,病皮易脱落而留下凹痕,以后病斑沿凹痕边缘继续扩展,受害皮层坏死腐烂,严重时可达木质部,引起枝干枯死。
小枝受害,造成落叶枯枝。
后期病斑上可见黑褐色小点(分生孢子器)。
花梗、花轴受害时,形成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严重时落花落累,或不开花结果。
3.枇杷炭疽病该病主要为害成熟果,往往发生于贮藏运输期。
病初生淡褐色圆形病斑,扩大后凹陷,表面密生淡红色小点,后变为黑色。
枇杷病虫害防治(一)叶斑病该病包括斑点病、角斑病和灰斑病3种,前两种只危害叶片,后者危害叶片和果实。
症状:斑点病:初时呈赤褐小点,后扩大为圆形至不定形病斑,中间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分界明显。
严重时病斑连合成大斑,斑面上可见许多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器。
灰斑病:病斑初时淡黄色圆点,后期连成不规则大斑,中央变白色至灰黄色,边缘具明显的黑色环带。
果实发病后产生紫褐色圆形病斑,不久凹陷,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
角斑病:初时呈赤褐色小点,后以叶脉为界逐渐扩大,呈多角形,周围多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小粒点,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树体抗病力;深沟高畦,及时排水与抗旱;剪除过密枝,改善通风透光;及时清园除落叶,减少病源菌。
药物防治:在春、夏、秋梢初期,每隔10-15天喷1次药,共喷两次保护。
处方一:25%叶斑清乳油4000-5000倍,喷雾;处方二:加收米(春雷霉素)500倍液,喷雾;处方三:50%富星可湿粉1500-1750倍,喷雾;处方四:15%枯病灵可湿粉800-1000倍,喷雾;处方五:0.5%-0.6%波尔多液(即用0.5-0.6份生石灰,0.5-0.6份硫酸铜,加水100份调配而成)叶面均匀喷雾。
(二)炭疽病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其次为害叶和嫩梢。
被害果实初现淡褐色近圆形小斑,逐渐扩大为暗褐色湿腐状稍凹陷的病斑,有的斑面现轮纹,在空气潮湿时,斑上生朱红色粘质小粒点,严重时致使全果腐烂,并干缩成僵果。
当湿润时,分生孢子盘的粉红色粘物就会溢出。
后期病斑很快扩展并连合成斑块,造成叶枯、果腐脱落或干缩。
防治方法:园地及时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苗圃地开设好排灌沟,撒施石灰,拔除病苗。
果实采收期结合修剪、清除病果、病梢。
把病苗、病果、病枝叶烧毁或深埋。
药物防治:处方一:上年发病重的果园在果实转色时可用43%大生富胶悬剂500-600倍,喷雾;处方二:5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喷雾,以保护果实和幼苗;处方三:施保功2000倍,喷雾;(三)枝干腐烂病症状:俗称“烂脚病”,以为害根颈、主干为主。
★枇杷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枇杷1、腐烂病、2、胡麻色斑点病、3、叶斑病、4、白纹羽病、5、炭疽病、6、日灼病、7、叶尖焦枯病、8、枇杷裂果病、9、枇杷紫斑病、10、枇杷黄毛虫、11、梨小食心虫、12、舟形毛虫、13、枇杷天牛、14、豹纹木蠹蛾、1、腐烂病枇杷腐烂病危害症状:该病初时多见于根颈贴近地面处的韧皮部变褐,病部树皮开裂起翘,逐渐扩大,严重时波及根颈四周,植株死亡。
枇杷腐烂病防治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发现病斑,及时刮净病皮烧毁,涂70%甲基托布津50倍液,外缚草泥绳或涂水柏油保护伤口。
刮病部后涂0.005%的赤霉素(920)加粪土,或用1∶4纯碱水擦洗,再涂波尔多浆,对伤口愈合效果也较好。
♥问→枇杷腐烂病危害枝杆的表现症状: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椭圆形瘤突出、开裂。
病部和健部的交界处产生裂纹,病皮粗糙红褐色,临近地面处的主干韧皮部变褐色。
随后皮层坏死腐烂,严重时可达木质部并引起树干枯死。
♥问→枇杷腐烂病危害花轴花梗的表现症状:花轴花梗受害时,形成黄褐色的嗣形斑或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落花落果或不开花。
♥问→枇杷腐烂病的病原特征:病原菌为Sphaeropsis malorum.Peck。
分生孢子器起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出表皮外露,黑色,球形,孔口处稍突起,直径为260~300um。
♥枇杷腐烂病的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枇杷病树干和其他病残体中越冬。
越冬后的菌丝体从3月下旬到6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器,但以8~9月下旬为多。
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的树,病菌可潜伏相当长的时间不发病,而树势弱,抗病力差的树,发病迅速,很快引起树皮腐烂。
♥枇杷腐烂病的传播途径:病菌属于弱寄生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也可从枝干的皮孔和芽眼等处侵入。
分生孢子由雨水和昆虫传播病菌。
♥枇杷腐烂病的农业防治技术:改善土地条件,深翻改土,促进根系发育。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合理修剪和疏花疏果,控制结果。
枇杷栽培中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枇杷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在栽培过程中,由于气温、湿度、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遭受病虫害的威胁。
下面将介绍枇杷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一、枇杷病害1. 枇杷炭疽病发病规律:主要发生在湿热季节,气温25-30℃,相对湿度高于80%时,病害易于发生。
病害初期,果实表面出现黄褐色小斑点,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发展,斑点扩大,中心凹陷,形成黑褐色的坏死区域。
防控措施:及时清除病害部位,使用对病原菌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同时,加强营养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 枇杷褐斑病发病规律:褐斑病主要发生在湿度高、温度适中的环境下。
病害初期,枇杷叶片上出现小圆形的淡绿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变成褐色,边缘有明显的黑色小点,叶片逐渐枯萎脱落。
防控措施:加强地面清洁,保持通风,减少叶片潮湿时间。
在发病初期即可进行病害部位的除去,使用对病害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3. 枇杷白粉病发病规律:白粉病多发生在湿度大于70%、气温20-25℃的条件下。
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的孢子团,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变黄,甚至枯萎。
防控措施:及时清除病害部位,使用对病原菌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保持通风,减少叶片湿度,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二、枇杷虫害1. 枇杷叶蜂发生规律:成虫在3-4月期间出现,成虫主要以花蜜和新叶为食,幼虫主要以叶片为食。
受害的叶片出现齿状叶缘,叶面被啃食的痕迹。
防控措施: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被害的叶片。
2. 枇杷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小绿叶蝉主要发生在5-9月期间。
蝉卵在树叶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以叶肉为食,大量密集的蝉卵和幼虫会导致树叶黄化、凋萎。
防控措施:定期用擦叶法清除蝉卵,使用合适的杀虫剂防治幼虫,保持树冠整洁。
3. 枇杷小绿叶蚜发生规律:小绿叶蚜主要在春夏季节大量繁殖,以芽、叶肉为食。
受害的树叶出现畸形、卷曲,并有大量粘液分泌。
枇杷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枇杷病虫害枇杷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果树。
其花可入药,果实是橘子的一种。
它广受欢迎,因而市场广阔。
枇杷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影响枇杷的质量和产量,那么,枇杷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枇杷病虫害呢?一起来看看吧!枇杷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一、枇杷如何防治侵染性病害1、树干腐烂病树干腐烂病俗称烂脚病。
该病初时多见于根颈贴近地面处的韧皮部变褐,病部树皮开裂起翘,逐渐扩大,也有往上蔓延至树干、主枝上的,严重时波及根颈四周,植株死亡。
郁闭潮湿的枇杷园发生多,常见于朝西一面,和太阳曝晒有关。
此外,嫁接苗的接合部也易发生该病。
病原菌尚未查清。
由土壤和病部组织病菌,病菌从伤口入侵。
防治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发现病斑,及时刮净病皮烧毁,涂70%甲基托布津50倍液,外缚草泥绳或涂水柏油保护伤口。
刮病部后涂0.005%的赤霉素(920)加粪土,或用1∶4纯碱水擦洗,再涂波尔多浆,对伤口愈合效果也较好。
2、胡麻色斑点病胡麻色斑点病主要危害苗木,造成大量苗木枯死,俗称“苗瘟”。
初发病时,叶上出现黑紫色小点,后成灰白色病斑,连成大病斑,叶枯脱落。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侵染适温10~15℃,超过20℃明显下降,多湿的梅雨季节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排水和清除杂草。
及时剪除病叶,拔除烧毁重病苗。
流行前和发病初喷2~3次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苯来特1500倍液。
3、叶斑病叶斑病包括斑点病、角斑病和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引起早期落叶,使树势衰弱。
灰斑病还危害果实,引起果实腐烂。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多从嫩叶气孔或果实皮孔及伤口侵入。
在温暖潮湿环境易发生,1年可多次侵染,梅雨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搞好排水、修剪和清园,改善环境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春、夏、秋、梢抽生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隔10~15天再喷1次。
枇杷灾后易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1)枇杷炭疽病:主要危害成熟果、嫁接苗,引起果实腐烂、嫩梢受害。
果实染病,初发时在果实上发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果面凹陷,病斑上发生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迅速扩展。
叶片染病,叶片上出现圆形至近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扩展后可连成大斑。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由风雨和昆虫传病。
嫁接苗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接芽刚萌发时发病重,果实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肥水和土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园地开沟排水,增施钾肥,增强树势。
②清园。
采后结合修剪,清除病果、病梢,减少病菌来源。
③药剂防治。
上年发病重的果园,于果实转色前一个月选用0.3%-0.6%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1-2次,5月上、中旬选用托布津、多菌灵药剂以保护果实。
(2)枇杷黄毛虫:别名枇杷瘤蛾。
幼虫食芽、嫩叶,猖獗时也为害老叶、嫩茎皮和花果,发生严重时连老叶也吃成仅剩叶脉,甚至造成枇杷树死亡。
1年发生4-5代,5-10月都有发生和为害,但到8-9月份为害量最大。
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或枝干上结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
利用初龄幼虫群聚新梢叶面取食或成虫喜欢栖息于树干上的特性,进行人工捕杀。
②冬季清园和树干涂白。
冬季将果园落叶、断枝、树皮等集中烧毁,刮刷树皮缝隙并涂白,以减少越冬虫源。
③保护天敌。
从树干上收集一些已被寄生的黄毛虫、蛹于寄生蜂保护器中,使黄毛虫的成虫及幼虫不能逃出,而寄生蜂的成虫能飞虫,保护广腿小蜂、黑瘤姬蜂等寄生天敌。
④化学防治。
在幼虫初发时喷2.5%天王星乳油2500倍液等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