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新工艺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测试题一.一. 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使其获得所需的________ 与________的一种工艺方法.2.45钢在室温时的组织为__________________ ,当加热到A c1线时, 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温度继续升高,________不断转变为_________,直至Ac3线以上,才全部转变成单相的奥氏体组织.3.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需很大的过冷度,其冷却速度应大于________________,而且必须过冷到____________温度下.4.马氏体的转变温度范围为_________,其显微组织同含碳量有关.含碳量高的马氏体呈___________ 针状,含碳量低马氏体呈______状.5.常用的退火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6.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______以上30~50℃,加热后得_____________组织,快速成冷却后得____________组织,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_____以上30~50℃,加热后得_______________组织,快速冷却后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
7.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8.化学热处理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基本过程完成的。
9.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热处理新工艺试题热处理新工艺考试题(a)一、基本概念1、何为钢的正火?目的如何?有何作用?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淬硬性和淬透性有什么不同?决定淬硬性和淬透性的因素是什么?3、淬火的目的是什么?淬火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几种淬火方法的优缺点?4.什么是渗透加热和传导加热?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如何选择这两种加热方式?5.什么是碳潜力?氮势是什么?其本质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试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0分,共10分)⑴、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愈多,则淬火后的硬度愈高。
()(2)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10%的盐水溶液淬火同一钢比用机床冷却液淬火更彻底性好。
()(3)所有合金元素都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⑷、多种合金元素同时加入钢中,其对钢的淬透性影响是单个合金元素作用的迭加。
()⑸、工件在液体淬火介质中的冷却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对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沸腾阶段是最快的冷却阶段。
()⑹、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时,表面层淬得马氏体后,由于体积膨胀在工件表面层造成较大残余拉应力可以显著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
()⑺、淬火过程中零件的热应力是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零件内外层组织不同造成的内强调()⑻、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冷却温度。
()(9)渗碳后,20钢慢冷后的组织为表层为p和二次渗碳体,核心为原始亚共析钢组织(p+F),中间为过渡组织。
()⑽、合适的碳、氮含量进行碳、氮共渗时,快冷后得到的共渗层具有比渗碳层更高的拉伸应力,因此疲劳强度更高,耐腐蚀性更好。
(11)马氏体又硬又脆(12)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越快,冷却后钢的硬度越高。
(13)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越高,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
(14)加热后,本质细晶粒钢的实际晶粒度必须比本质粗晶粒钢的细。
"(15)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总是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淬透性好。
三、简述题1.确定以下钢件的初步热处理方法?指出了预热处理的目的和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金属热处理选择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钢经表面淬火后将获得()。
A、一定深度的马氏体B、上贝氏体C、全部马氏体D、下贝氏体正确答案:A2、气体压力的大小可由分子撞击的速度和()来衡量。
A、重力B、体积C、频率D、压力正确答案:C3、经加工硬化了的金属材料,为基本恢复其原有性能,常进行()。
A、再结晶退火B、扩散退火C、完全退火D、正火正确答案:A4、()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即钢淬火时得到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它表示钢接受淬火的能力。
A、临界直径B、淬透性C、淬硬层深度D、淬硬性正确答案:B5、用15钢制造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应采用()热处理。
A、渗碳+淬火+低温回火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D、淬火+低温回火正确答案:A6、液压系统中的变量泵,指的是该泵出口流量()。
A、作无规律变化B、不变C、不可控D、可调节正确答案:D7、制定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首要依据是产品的()。
A、钢种的化学性能B、技术条件C、钢种的加工工艺性能D、生产规模大小正确答案:B8、实际金属结晶时,通过控制生核速率N和长大速度G的比值来控制晶粒大小,在下列情况下获得细小晶粒()。
A、N/G很小时B、都不能C、N/G很大时D、N/G居中时正确答案:C9、同普通淬火处理相比,高温形变淬火后并经适当的温度回火,其力学性能具有()。
A、抗拉强度不变、但塑性和韧性提高B、抗拉强度提高、但韧性降低C、抗拉强度提高、塑性也提高D、抗拉强度提高、但疲劳强度降低正确答案:C10、()指不均匀分布在金属材料表面呈舌状,指甲状或鱼鳞状的薄片。
A、折叠B、耳子C、麻点D、结疤正确答案:D11、08F牌号中,08表示其平均含碳量为()。
A、0.01%B、0.08%C、0.80%D、8%正确答案:B12、T8钢与60钢相比,特点是()。
A、Ms点低 , C曲线靠左B、Ms点低, C曲线靠右C、Ms点高, C曲线靠左D、Ms点高 , C曲线靠右正确答案:B13、规格的尺寸是指金属材料主要部位(长、宽、厚、直径等)的()。
热处理工考试试题热处理工考试试题热处理工作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加热、冷却和变形等工艺过程,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为了保证热处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热处理工考试试题成为了评估热处理工人技能和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围绕热处理工考试试题展开讨论,探究其内容和要求。
一、热处理工基础知识热处理工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通常涵盖热处理工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相变规律、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热处理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了解金属材料的固溶体、析出相和相变规律,以及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冷却速率等关键参数。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热处理设备的种类和特点,掌握炉膛、加热元件和传热方式等基本知识。
二、热处理工艺参数与工艺控制热处理工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通常涉及热处理工艺参数与工艺控制。
这包括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冷却速率等关键参数的选择与控制,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材料和要求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掌握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测量与控制技术,以及冷却介质的选择与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热处理工艺的工艺控制方法,如何根据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和调整。
三、热处理缺陷与质量控制热处理工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通常涉及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质量控制。
这包括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缺陷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修复缺陷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热处理过程中的氧化、变色、变形、裂纹等常见缺陷,以及缺陷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如何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降低缺陷的发生率,提高热处理工作的质量。
四、热处理工安全与环保热处理工考试试题的第四部分通常涉及热处理工作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
这包括热处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和应急措施,以及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热处理考试试卷
姓名:部门:分数:
1.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束紧袖口)、将长发(放在帽内)。
2.操作者戴(防烫手套)有色(护目镜)和(安全帽),穿(防烫绝缘鞋)严禁(赤膊)
操作。
3.首次使用的(新炉)或长时间不用的炉在(使用前)要进行烘炉,按(烘炉工艺)
执行,(修补)或(重筑)炉衬后要在5摄氏度以上空气中打开(炉盖)干燥(2—3)昼夜,再进行(烘炉)。
4.炉内装放或取出(工件)时,严禁工件(撞击)炉衬,炉内(氧化物)要及时清理,
清扫周期不定,但必修保证在(凉炉)状态下炉内无(氧化皮),尤其是(炉底板)下部。
装炉及出炉时必须(切断电源),(易燃)、(易爆)、(油脂)、(腐蚀性物品)严禁带入(炉内)。
5.取放炉内工件的(工装)和(工具)要坚固好用,防止工件(滑脱落地)造成
(烫伤)。
6.工作完毕后(切断电源),(擦拭炉体)和(控制柜),清扫现场整理(工具)
和(工件)。
7.确认炉门(操作手轮)、(吊绳)、(配重)等项完好,上下移动灵活,(炉门底
沿)与(工作台面)接触严密,炉门电动开关(限位)灵活。
8.确认炉膛耐火砖(无缺损),炉底板平滑无(裂缝),炉丝无(断折)、(裂纹)、
无严重(弯曲)或脱出(搁砖),确认相与相引出棒与炉壳间(绝缘)正常。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制造模具?() A. 钢材 B. 铝合金 C. 铜合金 D. 锌合金2、下列哪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A. 正火 B. 退火 C. 淬火 D. 回火3、下列哪种组织结构会出现在经过淬火和回火的模具中?() A. 珠光体 B. 索氏体 C. 马氏体 D. 贝氏体二、简答题1、请简述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
2、请说明淬火和回火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及适用场景。
3、请阐述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与其热处理工艺的关系。
三、分析题某模具经过淬火和回火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韧性不足、耐磨性差和容易开裂等问题。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论述题请论述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对模具制造业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B 2. C 3. D 二、简答题2、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包括模具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能。
使用性能方面,要选择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材料;工艺性能方面,要选择可加工性好的材料;经济性能方面,要选择成本低且易于获得的材料。
3、淬火和回火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及适用场景如下:淬火:通过快速冷却使模具表面硬化,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适用于要求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模具。
回火:在淬火后进行回火,以消除淬火引起的内应力,提高模具的韧性。
适用于要求韧性好、不易开裂的模具。
4、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与其热处理工艺的关系如下:淬火和回火工艺可以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使模具表面硬化,回火则提高模具的韧性,二者结合可使模具兼具高硬度和耐磨性。
但若热处理工艺不当,可能会导致模具出现韧性不足、耐磨性差和容易开裂等问题。
三、分析题可能的原因:5、淬火温度过高,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大,降低模具的韧性和耐磨性。
6、回火温度偏低或时间不足,导致内应力消除不彻底,影响模具的韧性。
7、淬火和回火过程中冷却速度不够稳定,导致模具内部应力不均匀,易产生开裂。
热处理节能新工艺01采用高效节能的热处理工艺1)如果把渗碳温度从930℃提高到1050℃,可以减少40%的工艺周期,例如在真空炉中低压渗碳工艺,在1050℃进行渗碳。
2)用氮碳共渗等代替渗氮和碳氮共渗,可把工艺温度从850~930℃降到550~580℃;代替一般气体渗氮,可把渗氮时间从30~70h减少到2~3h。
3)以碳氮共渗代替薄层渗碳。
处理温度可以由930℃降至850℃;当渗层深度在1mm以下时,碳氮共渗比渗碳时间能缩短30%;并由于加热温度低、时间短,因此工件淬火后变形小。
4)乙炔低压渗碳技术,渗碳速度快,节能;原料气消耗低,排放小,可实现高温渗碳,达到缩短工艺周期,节能的目的。
02缩短加热时间工艺1)零保温淬火按传统热处理工艺,保温时间≥总加热时间的1/2或1/3。
对于达到薄件尺寸的碳素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加热温度在Ac1或Ac3以上时可采用零保温淬火工艺。
实践证明,35Cr、45Cr和42CrMo等调质钢采用零保温淬火工艺,均能达到装机服役条件。
与传统的保温淬火工艺相比,省去了工件透烧和奥氏体均匀化所需要的时间,可降低20%~30%能耗。
例如,某传动轴材料45钢,传统热处理工艺为:840℃×60min淬火,600℃×120min回火,硬度215~245HBW。
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该传动轴采用(870±10)℃×0min淬火及(680±10)℃×0min回火的“零保温”调质工艺。
经检验,淬火后得到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回火后显微组织为细的回火索氏体,硬度215~235HBW,完全满足其技术要求,使用效果良好。
2)不均匀奥氏体加热淬火。
钢件加热到奥氏体状态,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奥氏体达到均匀化需要较长时间,但奥氏体未达到均匀化即实行淬火并不影响其淬火、回火后的性能。
03采用表面、局部加热替代整体加热方法表面加热淬火方法是以感应、火焰、激光等加热工件表面,然后靠喷液、浸液、自冷方式使钢件淬硬。
金属热处理中级试卷一、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20分)1、固溶体:2、铁素体:3、奥氏体4、金属的同素异转变:5、调质热处理:6、金属化合物:7、热处理:8、合金钢:9、马氏体10、渗碳体:二、填空。
(每空0.5分,共24分)1、金属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固态异构转变。
2、合金是一种与或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3、根据合金中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
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五种,它们是、、、、。
5、碳素钢是含碳量小于,而且不含有合金元素的铁碳合金。
6、45钢按用途分类属于钢;按质量分类属于钢;按含碳量分类属于钢。
7、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碳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热处理工艺都是由、和三个阶段所组成的。
10、优质钢含硫为%,含磷为%11奥氏体组织是在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产生的。
12、型钢有、、、、、。
13、根据铝合金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14.常用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15、锡黄铜常用牌号是、锡青铜典型牌号是16、铅具有的特点,在工业上用作x 射线和y射线的防护材料17奥氏体不锈钢防晶间腐蚀的方法有、、、、、三、选择填空。
(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2分,共22分)1、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目的。
A 淬火+低温回火B 正火C 调质D 淬火+高温回火2、从灰铸铁的牌号可以看出它的()指标。
A 硬度B 韧性C 塑性D 强度3、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中心是。
⑴面心立方晶格⑵密排六方晶格⑶体心立方晶格4、45钢的平均含碳量为。
⑴0.45% ⑵4.5% ⑶45%5、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为。
金属热处理试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冲击韧度值越大则材料的韧性越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渣洗就是用合成渣来处理钢液。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价段。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以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称为黄铜。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工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工艺纪律和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生产操作。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的加热、保温和冷却完成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模具和量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高碳钢的质量优于中碳钢,中碳钢的质量优于低碳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空位可以造成材料性能的变化,最明显的是引起电阻的减小,还会使晶体的密度增加。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热量的传递是由温差引起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铬-镍合金系材料电热元件的突出优点是电阻率高、电阻温度系数小、价格便宜。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使用埋入式电极盐浴炉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电极埋在炉底,炉子的使用寿命长。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机器生产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主要经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与热处理、产品的装配三大阶段。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经退火后再高温回火的钢,能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高于马氏体不锈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火焰淬火最常用的燃料是氧-乙炔火焰混合气体。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LY12为超硬铝合金。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8.铸合金中,流动性最好的是碳钢,最差的是球墨铸铁。
热处理工试题库一、选择题1.完全退火()A、不能用于亚共析钢B、不能用于过亚共析钢C、二者皆可D、二者皆不可2.双介质淬火法适用的钢材是()A、低碳钢B、中碳钢C、合金钢D、高碳工具钢3.为保证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对轴、丝杠、齿轮、连杆等重要零件,一般采用的热处理方式是()A、淬火B、正火C、退火D、调质4.为了减小淬火内应力和降低脆性,表面淬火后一般要()A、正火B、低温回火C、中温回火D、高温回火5.常用的渗碳方法有气体渗碳、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A、三种同样重要B、第一种C、前两种D、后两种6.渗碳钢件常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是()A、淬火加低温回火B、淬火加中温回火C、淬火加高温回火D、不用再进行热处理7.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渗氮法。
它是在渗氮罐中进行加热时,不断通人空气介质( )A、氮气B、氨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8.渗氮后的钢材常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是()A、淬火加低温回火B、淬火加中温回火C、淬火加高温回火D、不用再进行热处理9.工作中有强烈摩擦并承受冲击载荷或交变载荷的零件广泛应用的热处理方法()A、渗碳B、渗氮C、调质D、淬火10.球化退火前有网状渗碳体的钢件,在球化退火前先进行()A、退火B、正火C、淬火D、回火11.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A、冲击B、多次冲击C、交变载荷D、静态力12.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B、塑性和韧性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13.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刚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可以14.不宜用于成品与表面薄层硬度测试方法()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不宜15.用金刚石圆锥体作为压头可以用来测试()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都可以16.为了消除枝晶偏析,需要进行专门的热处理,这种热处理叫做()A、再结晶B、扩散退火C、回火D、正火17.在发生塑性形变后,进一步塑性变形需要更大的应力,这种现象称为()。
一、单项选择题。
1.铸造中用得最普遍的金属为( )A. 铸钢B. 灰口铸铁C. 铸造铝合金D. 锡青铜【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0页。
2.自由锻造锻件精度低、生产率低,适于()生产中。
A.单件、小批C.成批B.大量D.任意生产量【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2页3.被焊接金属本身不融化的焊接方法是()。
A.电弧焊B.压焊C.钎焊 D.摩擦焊【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2页4.在钢的热处理工艺方法中,渗碳属于()。
A.正火B.表面热处理C.普通热处理D.真空热处理【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5页。
5.机器装配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的运转试验(包括运转灵活性、工作时温升、密封性、转速、功率、振动和噪声等)即为()A.整定B.检验C.试车D.试验【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6页。
6.由于加工过程中的种种原因,实际上不可能把零件做得绝对准确、并同理想的几何参数完全符合,总会产生一些偏离,这种偏离就是()。
A.加工精度B.上下偏差C.加工误差D.公差带【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7页。
7.尺寸公差值()。
A.可以是正值、负值,但不能为零B.可以为正值、负值或为零C.只可为正值D.可为正值或为零【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公差是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差,所以只能是正值。
8.线轮廓度的形状是()。
A.一个圆 B.一个球C.两个等距曲线D.两个同轴圆柱【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31页。
9.在轴和孔间隙配合时,()。
A.间隙可以为零B.间隙必须大于零C.间隙可以小于零D.间隙和过盈随意【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间隙配合中存在间隙为0的情况。
可以对照图形理解一下。
10.某零件生产纲领为Q,若工艺成本中单位产品可变费用用D来表示,全年不变费用用B 表示,则此零件的单件工艺成本可用公式()计算。
热处理工培训试卷一、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20分)1、固溶体:2、铁素体:3、奥氏体4、金属的同素异转变:5、调质热处理:6、金属化合物:7、热处理:8、合金钢:9、马氏体10、渗碳体:二、填空。
(每空0.5分,共24分)1、金属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固态异构转变。
2、合金是一种与或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3、根据合金中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
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五种,它们是、、、、。
5、碳素钢是含碳量小于,而且不含有合金元素的铁碳合金。
6、45钢按用途分类属于钢;按质量分类属于钢;按含碳量分类属于钢。
7、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碳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热处理工艺都是由、和三个阶段所组成的。
10、优质钢含硫为%,含磷为%11奥氏体组织是在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产生的。
12、型钢有、、、、、。
13、根据铝合金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14.常用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15、锡黄铜常用牌号是、锡青铜典型牌号是16、铅具有的特点,在工业上用作x 射线和y射线的防护材料17奥氏体不锈钢防晶间腐蚀的方法有、、、、、三、选择填空。
(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2分,共22分)1、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目的。
A 淬火+低温回火B 正火C 调质D 淬火+高温回火2、从灰铸铁的牌号可以看出它的()指标。
A 硬度B 韧性C 塑性D 强度3、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中心是。
⑴面心立方晶格⑵密排六方晶格⑶体心立方晶格4、45钢的平均含碳量为。
⑴0.45% ⑵4.5% ⑶45% 5、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为。
1/工件淬火时常出现的缺陷有表面缺陷、性能缺陷、组织缺陷、形状缺陷。
2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消除或改善钢在铸造、轧制、锻造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还有为了消除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3正火的目的和退火基本相同,但正火后得到细片状珠光体组织,对低碳钢来说讲,正火组织易进行机械加工;能降低工件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正火还可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渗碳体网。
4淬火的目的是把奥氏体化的钢件淬成马氏体,然后和不同回火温度相配合,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5 热应力是由于工件加热或冷却时,各部温度不同,使之热胀冷缩不同而产生的应力叫热应力。
减少变形与防止开裂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是靠正确的选材、合理的结构设计、冷热加工工艺的密切配合以及正确的热处理制度来保证。
1将同一棒料上切割下来的4块45#试样,同时加热到850°,然后分别在水、油、炉和空气中冷却,说明:各是何种热处理工艺各获得何种组织排列一下硬度大小:答:(1)水冷:淬火 M(2)油冷:淬火 M+T(3)炉冷:退火 P+F(4)空冷:正火 S+F硬度(1)>(2)>(4)>(3)2.两个碳质量分数为%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C和900°C,保温相同时间奥氏体化后,以大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至室温。
试分析:(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碳含量较多(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渗碳体较多(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答:(1)900°C(2)900°C(3)900°C(4)780°C (5)780°C,综上所述此温度淬火后得到的均匀细小的M+颗粒状Cm+AR的混合组织,使钢具有最大的硬度和耐磨性。
3.用T10钢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其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热处理新工艺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何为钢的正火?目的如何?有何作用?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钢的正火:将钢材加热到Ac3或A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一定的硬度,细化晶粒,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作用:消除某处理缺陷,提供适宜的组织状态或得到适宜的机械性能。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冷却方式不同即冷却速度不同正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且正火温度更高2、何为钢的淬透性?何为钢的淬硬性?影响淬透性、淬硬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淬透性:指钢件被淬透的能力或者说淬透性是指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的特性。
淬硬性:指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硬度。
影响因素:1钢的化学成分2奥氏体晶粒度3奥氏体化温度4第二相的存在和分布3、淬火的目的是什么?淬火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几种淬火方法的优缺点?答:目的:1提高工具、渗碳零件和其他高强度耐磨机器零件等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2通过淬火回火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3改善了钢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方法:单液淬火法:最简单的,只能用于小型工具,中断淬火法:获得较高的淬硬层深度,防止淬火开裂,但很难确定在快冷介质的冷却时间,喷射淬火法:不会形成蒸汽膜,可获得更深的淬硬层,但主要用于局部淬火分级淬火法:减小了热应力,较少了马氏体转变不同时的现象,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等温淬火法:可获得变形少,硬度较高,并兼有良好韧性的工件4、何谓透入式加热和传导式加热?是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如何选择这两种加热方式?答:透入式加热:当零件加热时,电流热透入深度大于淬硬层深度的方式传导式加热:当零件加热时,电流热透入深度小于淬硬层深度的方式透入式加热较传导式加热有如下优点(a)表面的温度超过A2 点以后,最大密度的涡流流向内层,表层加热速度开始变慢,不易过热,而传导式加热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表面继续加热容易过热。
(b)加热迅速,热损失小,热效率高。
(c)热量分布较陡,淬火后过渡层较窄,使表面压应力提高。
如何选择:(1)在大量生产条件下应选择透入式加热(2)透人式加热电能消耗少,淬火成本低。
(3)传导式加热时,随着淬硬层深度的增加,热的有效利用率更加降低,淬火成本更趋增高。
5、何为碳势?何谓氮势?其本质有何异同点?答:碳势:即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既不增碳也不脱碳不予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含碳量。
氮势:温度一定时,与炉气平衡的钢中氮的活度成正比,故可作为这气氛渗氮能力的度量,并把它定义为氮势。
6、何为钢的退火?退火的种类及用途如何?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人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种类:完全退火:用于完全奥氏体化不完全退火:获得平衡组织扩散退火:消除成分偏析及组织不均匀球化退火:均匀组织,降低硬度,获得良好综合性能7、分级淬火与等温淬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他们的应用。
答:主要区别:等温淬火获得的是下贝氏体组织而分级淬火获得的是马氏体组织。
分级淬火用于小工件,薄件如齿轮等,等温淬火获得的综合性能比较好。
8、何谓淬硬层深度?影响淬硬层深度有哪些?答:淬硬层深度:延垂直于硬化层表面的方向进行测量,当硬度值下降到规定的数值是,只一点距离表面的深度就是淬硬层深度,他是衡量钢材淬透性好坏的重要依据,通常以含50%马氏体的组织测量。
影响因素:钢材的淬透性,冷却介质的冷却特性和冷却速度,钢件尺寸,加热方式。
9、渗碳和氮化各应用什么场合?工件经渗碳和氮化化学热处理后,工件的性能有何特点?答:渗碳的应用:主要适用于承受磨损,交变接触应力和冲击载荷的机器零件,如轴,活塞销,齿轮,凸轮轴等,亦即表面要求有很高的硬度及心部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氮化的应用:适合用于任何需要结局耐摩擦、抗啮合、耐磨损以及防腐蚀性能等问题的工件。
钢件的特点:有很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及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提高工件的耐腐蚀能力。
10、在渗碳和氮化过程中,怎样调整炉内的碳势与氮势?调节:①改变两种液体的滴入比例来调节。
②使用几种渗碳能力不同的液体,通过改变液滴来调节。
11、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答:一般为渗剂中的反应,渗剂中的扩散,渗剂与被渗金属表面的界面反应,被渗元素的扩散和扩散过程中相变等过程。
12、什么叫纯扩散?什么叫反应扩散?答:纯扩散:渗入元素原子在母相金属中形成固溶体,在扩散过程中不发生相变或化合物的形成或分解。
反应扩散:与渗剂平衡的浓度高于该温度固溶体的饱和极限时的一种情况,有溶解度较低的固溶体转变成浓度更高的化合物。
13、为什么淬火后的钢一般都要进行回火?答: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
提高韧性和塑性,获得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14、什么是热处理?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有哪些?答:热处理: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是金属盒合金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获得工件使用性能所要求的组织结构。
常用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感应热处理,化学热处理。
15、钢在加热过程中所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冷却转变后钢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答:奥氏体晶粒细小,则冷却转产物的晶粒细小,气其强度、硬度、塑性、韧性、会较好,若晶粒粗大,转变产物晶粒粗大,强度、塑性较差,特别是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二、试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1、钢中碳含量愈高,则淬火后的硬度愈高。
(√)2、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 10%的食盐水溶液(20℃)淬火比20号机油(20℃)淬火的淬透性好。
(×)3、所有合金元素都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4、多种合金元素同时加入钢中,其对钢的淬透性影响是单个合金元素作用的迭加。
(×)5、工件在液体淬火介质中的冷却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对流阶段。
其中沸腾阶段是三个阶段中冷却最快阶段。
(√)6、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时,表面层淬得马氏体后, 由于体积膨胀在工件表面层造成较大的残余压应力,显著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
(√)7、淬火过程中零件的热应力是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零件内外层组织转变时间不同造成的内应力。
(×)8、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冷却速度。
(×)9、20钢经充分渗碳后缓冷下来的显微组织是表层为P,心部为原始亚共析钢组织(P+F),中间为过渡组织。
(×)10、合适的碳、氮含量进行碳、氮共渗时,快冷后得到的共渗层具有比渗碳层更高的拉应力, 因而疲劳强度更高, 耐蚀性较好。
(×)11、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机床冷却液淬火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12、马氏体硬而脆。
(×)13、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越快,冷却后钢的硬度越高。
(×)14、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越高,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
(×)15、本质细晶粒钢加热后的实际晶粒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细。
(√)16、淬火时变形和开裂都是由零件的外部应力引起的,零件的外应力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17、淬火过程中零件的组织应力是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零件内外层加热和冷却速度不同造成的内应力。
(×)18、淬火过程中零件的组织应力是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零件内部组织发生转变的时间不一致造成的内应力。
(√)19、淬火钢经回火获得的托氏体和索氏体组织与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所得到的托氏体和索氏体相比,具有较优的性能;在硬度相同时,前者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塑性和韧性。
这主要是因为组织形态不同所致。
(×)20、一般将化学热处理过程看成由渗剂的分解、工件表面对活性原子的吸收和渗入工件表面的原子向内部扩散三个基本过程组成。
(√)三、简述题1、确定下列钢件的预备热处理方法?并指出预备热处理的目的与处理的后的显微组织。
⑴球磨机用大型ZG40Cr的铸造齿圈。
答:正火提高切削性能 P+F⑵锻造过热的55钢坯。
要求消除魏氏组织。
答:完全退火消除魏氏组织 P+F⑶具有网状渗碳体的T13工具钢坯。
答:正火消除网状渗碳体 P+Fe3C⑷改善T12工具钢锉刀的切削加工性能。
答:球化退火改善切削性能球化P+Fe3C⑸经冷轧后的20钢板,要求消除带状组织、提高切削加工性。
答:扩散退火消除带状组织、提高切削加工性 P+F2、将T12钢(Ac1=730℃,Acm=820℃,G点910℃)工件在极强的氧化气氛及气氛碳势极低的气氛中分别在950℃和840℃长时间加热,试述加热后表层缓冷至室温后的平衡组织及形成过程。
答:950℃从表层到心部依次是:氧化铁--F--F+P--P--P+Fe3C840℃从表层到心部依次是:氧化铁--F+P--P--P+Fe3C(要结合铁碳相图进行说明)3、指出下列零件的锻造毛坯进行正火的主要目的及正火后的组织⑴20钢齿轮⑵45钢小轴⑶T12钢锉刀答:⑴20钢齿轮均匀化组织提高切削性能 F+P⑵45钢小轴均匀化组织提高强韧性 F+P⑶T12钢锉刀消除网状K P+Fe3C4、试述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m线?答:亚共析钢:Ac3+30~50℃过共析钢:Ac1+30~50℃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若超过Acm线,会使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中,碳含量增加,Ms 点降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温度过高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大,淬火后得到粗大马氏体,使钢件脆性增加。
5、指出φ10㎜的45钢(退火态)经下列温度加热并水冷后获得的组织:710℃、750℃、850℃(已知Ac1=724℃, Ac3=780℃,D水冷=20㎜)。
答:710℃ P+F750℃ F+M+残余奥氏体840℃ M+残余奥氏体(要有简要说明)6、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T12),分别加热到780℃和920℃并保温相同的时间,奥氏体化后(Ac1=730℃,Acm=820℃)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至室温,试分析,试样经淬火后:⑴马氏体晶粒大小?⑵马氏体含量多少?⑶残于奥氏体量多少?⑷未溶碳化物多少?⑸哪个温度淬火合适?为什么?答:⑴780℃ M正常大小 920℃M粗大⑵马氏体含量:780℃7、确定下列零件的热处理工艺,并制定简明的工艺路线:(1)某机床变速箱齿轮,要求齿面耐磨,心部强度和韧性要求不高,选用45钢。
答:正火--表面淬火--回火(2)某机床主轴,要求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轴颈部要求耐磨(50~55HRC),材料选用45钢。
答:调质--颈部淬火--回火(3)柴油机凸轮轴,要求凸轮表面有较高的硬度(HRC>60),心部有较好的韧性(Ak>50J),材料选用15钢。
答:表面渗碳--淬火--回火(4)镗床用镗杆,在重载荷作用下工作,并在滑动轴承中运转,要求镗杆表面有极高的硬度,心部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材料选用38CrMo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