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件优选与认证的流程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47
电子元器件行业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第一章质量控制基础 (2)1.1 质量控制概述 (2)1.2 质量控制原则 (2)第二章电子元器件概述 (3)2.1 电子元器件分类 (3)2.2 电子元器件特性 (4)2.3 电子元器件质量要求 (4)第三章材料选择与检验 (4)3.1 材料选择原则 (4)3.2 材料检验方法 (5)3.3 材料质量控制 (5)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 (6)4.1 生产工艺管理 (6)4.2 生产设备管理 (6)4.3 生产环境控制 (6)第五章产品检验标准 (7)5.1 检验标准制定 (7)5.2 检验方法与手段 (7)5.3 检验流程与要求 (7)第六章环境适应性测试 (8)6.1 环境因素分析 (8)6.2 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 (8)6.3 环境适应性评价 (9)第七章功能功能测试 (9)7.1 功能功能指标 (9)7.2 功能功能测试方法 (10)7.3 功能功能评价 (10)第八章可靠性测试 (10)8.1 可靠性指标 (10)8.2 可靠性测试方法 (11)8.3 可靠性评价 (11)第九章安全性测试 (12)9.1 安全性指标 (12)9.2 安全性测试方法 (12)9.3 安全性评价 (13)第十章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 (13)10.1 质量问题分析方法 (13)10.2 质量改进措施 (13)10.3 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14)第十一章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4)11.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4)11.1.1 质量管理体系定义 (14)11.1.2 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15)11.1.3 质量管理体系核心要素 (15)11.1.4 我国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现状 (15)11.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15)11.2.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5)11.2.2 确定组织结构和职责 (15)11.2.3 制定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15)11.2.4 资源配置 (15)11.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维护 (16)11.3.1 内部审核 (16)11.3.3 持续改进 (16)11.3.4 外部监督 (16)第十二章质量认证与监督 (16)12.1 质量认证体系 (16)12.2 质量认证流程 (17)12.3 质量监督与管理 (17)第一章质量控制基础1.1 质量控制概述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要求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KQSM323-2009元器件选用管理办法版本号:C修订状态:0受控状态:2009年月日批准2009年月日实施山西科泰微技术有限公司文件修改记录1总则本办法规定了公司产品在研制、生产、使用各阶段对电子元器件(以下简称元器件)的选择、采购、验收、筛选、保管、使用、失效分析、信息管理等选用过程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军品元器件的选用管理,非军工产品可以根据产品需要参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2参考标准《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GJB1032《电子产品筛选试验要求》GJB3404-1998《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GJB2649-1996《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与程序》GB/T1772-79《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3职责总经理负责批准元器件采购计划。
副总经理(分管技术)及分公司副总经理(分管技术)批准产品明细表;批准超目录选用元器件申请。
副总经理(分管运管财务)负责审核元器件采购计划,签署或授权签署元器件采购合同。
负责批准公司原器件优选目录及目录的修改,负责批准元器件超目录选择。
副总经理(分管生产质量)负责批准元器件检验大纲,批准元器件筛选试验方案。
3.3 各技术部及分公司各技术部按产品设计需要选用元器件,制订产品明细表;对超目录的元器件提出选用或列入选用目录申请。
运行管理部负责按元器件采购计划采购元器件,并提交检验;负责对筛选后电子元器件进行分级管理。
质量部负责实施元器件的检验及筛选;出具检验及筛选报告,并作检验及筛选等级标识;组织元器件列入公司选用目录评审。
生产部、各技术部及分公司各技术部、测控生产部领用元器件并进行分级管理;在使用分级元器件时进行记录。
4管理要求元器件质量等级4.1.1军用电子元器件标准和规范中规定的可靠性保证要求有两种表征方式,即失效率等级和产品保证等级。
前者用于大多数电子元件可靠性水平的评定,后者则用来评价电子器件(包括部分电子元件)的可靠性保证水平。
QC 080000Edition 4.0 2017-05IECQ PUBLICATION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要求(HSPM )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HPRICE CODE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IECQ 体系)– 2 – QC 080000 © IEC:2017(ZHS)目录前言 (5)1范围 (6)1.1总则 (6)1.2应用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和定义 (6)4组织环境 (8)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8)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9)4.3确定HSPM体系的范围 (9)4.4HSPM体系及其过程 (9)4.4.1总则 (9)5领导作用 (9)5.1领导作用和承诺 (9)5.1.1总则 (9)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9)5.2HSF方针 (10)5.2.1制定HSF方针 (10)5.2.2沟通HSF方针 (10)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10)6策划 (10)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0)6.1.1HSPM体系的策划 (10)6.1.2组织 (10)6.2HSF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0)6.2.1HSF目标 (10)6.2.2HSF目标的策划 (10)6.3变更的策划 (11)7支持 (11)7.1资源 (11)7.1.1总则 (11)7.1.2人员 (11)7.1.3基础设施 (11)7.1.4过程运行环境 (11)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11)7.1.6组织的知识 (11)7.2能力 (12)7.3意识 (12)7.4沟通 (12)7.5成文信息 (12)QC 080000 © IEC:2017(ZHS) – 3 –7.5.1总则 (12)7.5.2创建和更新 (13)7.5.3成文信息的控制 (13)8运行 (13)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13)8.2产品和服务的HSF要求 (13)8.2.1顾客沟通 (13)8.2.2产品和服务HSF要求的确定 (14)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 (14)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14)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14)8.3.1总则 (14)8.3.2设计和开发策划 (14)8.3.3设计和开发输入 (15)8.3.4设计和开发控制 (15)8.3.5设计和开发输出 (15)8.3.6设计和开发更改 (15)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16)8.4.1总则 (16)8.4.2控制类型和程度 (16)8.4.3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 (16)8.5生产和服务提供 (17)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7)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17)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17)8.5.4防护 (17)8.5.5交付后活动 (17)8.5.6更改控制 (18)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18)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18)9绩效评价 (18)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18)9.1.1总则 (18)9.1.2顾客满意 (19)9.1.3分析与评价 (19)9.2内部审核 (19)9.3管理评审 (19)9.3.1总则 (19)9.3.2管理评审输入 (19)9.3.3管理评审输出 (20)10改进 (20)10.1总则 (20)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20)10.3持续改进 (20)– 4 – QC 080000 © IEC:2017(ZHS)附录A (规范性附录)欧盟RoHS要求 (21)附录B (规范性附录)中国RoHS 2 要求 (23)参考文献 (25)QC 080000 © IEC:2017(ZHS) – 5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害物质过程管理(HSPM)体系要求前言本出版物由IECQ 管理委员会(MC)制订。
元器件筛选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标准化、通用化和国产化:选择符合行业标准、具有通用性和国产化的元器件,以方便维护和更换。
2. 技术性能:元器件的技术性能应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包括功能、性能等级、工作温度范围等。
3. 质量等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应符合要求,以确保其可靠性、稳定性和寿命。
4. 运用条件:元器件的运用条件应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包括电压、电流、频率、负载等。
5. 工艺质量与可制造性:元器件的工艺成熟且稳定可控,成品率应高于规定值,封装应能与设备组装工艺条件相容。
6. 稳定性:在温度、湿度、频率、老化等变化的情况下,元器件的参数变化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7. 寿命:元器件的工作寿命或贮存寿命应不短于使用它们的设备的预计寿命。
8. 环境适应性:元器件应能良好地工作于各种使用环境,特别是如潮热、盐雾、沙尘、酸雨、霉菌、辐射、高海拔等特殊环境。
9. 失效模式:对元器件的典型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应有充分了解。
10. 可维修性:元器件的安装、拆卸、更换是否方便,以及所需要的工具和熟练等级。
11. 可用性:供货商数量超过1个,供货周期满足设备制造计划进度,能保证元器件失效时的及时更换要求等。
12. 成本:在能同时满足所要求的性能、寿命和环境制约条件下,考虑采用性价比高的元器件。
此外,对于电子元器件来说,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元器件的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应等于或宽于所要经受的工作温度范围。
2. 制造厂的质量保证体系:选择有发展前途并有良好信誉的制造厂出产的元器件,并经实践证明品质稳定、可靠性高的标准电子元器件,不可以采用淘汰的或劣质品的电子元件。
总的来说,元器件筛选的标准是全面的,涉及到性能、质量、工艺、稳定性、环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
在选择元器件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所选择的元器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稳定可靠地工作。
编号:CNCA-V01-001:2003 部件自愿性认证实施规则激光系统(激光组件)2003-10-15 发布 2003-10-20 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录1.适用范围 12.认证模式 13.认证的基本环节 1 3.1 认证的申请 13.2 型式试验 13.3 初始工厂审查 13.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13.5 获证后的监督 1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14.1 认证申请 14.2 型式试验 24.3 初始工厂审查 24.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4.5获证后的监督 45. 认证证书 55.1 认证证书的保持 65.2 认证证书覆盖产品的扩展 65.3 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66. 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76.1 准许使用的标志式样 76.2 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76.3 加施方式 76.4 标志位置 77. 收费 6 附件1 8 附件2 9 附件3 101.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的产品范围为:CD唱机、VCD视盘机、DVD视盘机、组合音响、计算机上使用的激光系统(激光组件),以及类似用途的激光系统(激光组件)。
2. 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3. 认证的基本环节3.1认证的申请3.2型式试验3.3初始工厂审查3.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3.5获证后的监督4.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4.1认证申请4.1.1申请单元划分原则上按申请单元申请认证。
激光器的波长和技术参数、激光器供电部分原理和电气参数均相同的产品为一个申请单元。
认证时具体申请单元划分说明见附件1。
不同的生产场地产品为不同的申请单元。
4.1.2申请文件申请认证应提交正式申请,并随附以下文件:1)激光器件资料清单;2)其他关键元器件和/或主要原材料;3)电原理图和装配图;4)中文使用说明书;5)其他需要的文件。
4.2型式试验4.2.1型式试验的送样4.2.1.1型式试验送样的原则用作型式试验的样品必须为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
7、物料分类:
根据我司物料属性,将我司物料暂分为5类
A类物料:电容、电阻、电感实行抽样检验、 ESD、滤波器、LED、二极管、保险管、磁珠、晶体、键盘灯、震荡器、钮扣电容、保险管、IC 、霍尔器件
B类物料:摄像头模组、LCD、导光板、马达、speaker、receiver、MIC、PCB主板、LCD板、FPC软板、接插件、天线、转轴、滑轴、SD卡、T-Flash卡
C类物料:塑胶类、五金件、屏蔽件、结构杂件、玻璃镜片、按键弹片
D类物料:电池、充电器、光盘、耳机、数据线
E类物料:彩盒、说明书、卡通箱、胶袋、贴纸、保修卡
A类物料认可流程
B类物料认可流程
C类物料认可流程
D类物料认可流程
E类物料认可流程。
KQSM323-2009元器件选用管理办法版本号:C修订状态:0受控状态:2009年月日批准2009年月日实施山西科泰微技术有限公司KQSM323-2009 文件修改记录1KQSM326-20071 总则本办法规定了公司产品在研制、生产、使用各阶段对电子元器件(以下简称元器件)的选择、采购、验收、筛选、保管、使用、失效分析、信息管理等选用过程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军品元器件的选用管理,非军工产品可以根据产品需要参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2 参考标准QJ3065.4-98《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GJB1032《电子产品筛选试验要求》GJB3404-1998《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GJB2649-1996《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与程序》GB/T1772-79《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批准元器件采购计划。
3.1 副总经理(分管技术)及分公司副总经理(分管技术)批准产品明细表;批准超目录选用元器件申请。
3.2 副总经理(分管运管财务)负责审核元器件采购计划,签署或授权签署元器件采购合同。
负责批准公司原器件优选目录及目录的修改,负责批准元器件超目录选择。
3.2 副总经理(分管生产质量)负责批准元器件检验大纲,批准元器件筛选试验方案。
3.3 各技术部及分公司各技术部按产品设计需要选用元器件,制订产品明细表;对超目录的元器件提出选用或列入选用目录申请。
3.4 运行管理部负责按元器件采购计划采购元器件,并提交检验;负责对筛选后电子元器件进行分级管理。
3.5 质量部2KQSM323-2009负责实施元器件的检验及筛选;出具检验及筛选报告,并作检验及筛选等级标识;组织元器件列入公司选用目录评审。
3.6 生产部、各技术部及分公司各技术部、测控生产部领用元器件并进行分级管理;在使用分级元器件时进行记录。
4 管理要求4.1 元器件质量等级4.1.1 军用电子元器件标准和规范中规定的可靠性保证要求有两种表征方式,即失效率等级和产品保证等级。
物料选型认证流程在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中,物料选型认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可靠性,企业需要遵循一系列严谨的步骤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测试样品、评估质量,并签订采购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料选型认证流程的各个阶段。
1.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企业需要明确产品规格、性能要求以及所需数量。
此外,还需要分析这些需求对物料选型认证的影响。
这涉及对产品所需物料的市场供应情况、成本、技术要求等方面的了解,以便确定合理的采购策略。
2.供应商筛选在供应商筛选阶段,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规模、生产能力、质量保证情况以及价格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供应商评估指标。
在筛选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具有稳定供货能力、优秀质量口碑和良好合作历史的供应商。
3.样品测试进入样品测试阶段,企业需选取各供应商提供的样品,然后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以及外观检查等,以评估物料是否符合企业要求。
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密切沟通,及时反馈测试结果,并要求改进或替换不符合要求的样品。
4.质量保证评估在质量保证评估阶段,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不良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考察。
这有助于确保采购的物料质量稳定,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量化评估,以便在后续合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5.采购协议签订经过前面的步骤,企业已对供应商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可据此签订采购协议。
在协议中,双方需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制定相应的保密协议和技术协议等。
此外,还应对采购数量、交货时间、价格、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进行详细约定,以保障双方的利益。
6.批量生产及检验在批量生产及检验阶段,企业需要再次综合考察供应商的产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等因素,以确保物料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同时,企业还需对物料进行入库检验,确保其符合采购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对于关键物料,企业可以安排定期的质量抽查或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以进一步保证物料的质量。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当前,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信息化是这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实现军事装备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是高水平、高可靠的军用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微电子器件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就日益显得重要。
本文着重就军用电子元器件选型和使用过程中的采购、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以及失效分析进行探讨,列出了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准则以及全过程流程图。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系统的基础部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且不能再分割的电路基本单元。
由于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品种众多,因此它们的性能、可靠性等参数对整个军用电子产品的系统性能、可靠性、寿命周期等技术指标的影响极大。
所以正确有效地选择和使用电子元器件是提高军用产品可靠性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主要由设计和制造工作来保证,这是元器件生产厂的任务。
但是国内外失效分析资料表明,有近一半的元器件失效并非由于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不高,而是由于使用者对元器件的选择不当或使用有误造成的。
因此为了保证军用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就必须对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应用加以严格控制。
1、电子元器件的分类顾名思义,元器件可分为元件和器件2大类。
元件中有电阻、电容、电感、继电器和开关等;器件可分为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以及电真空器件等。
表1为元器件分类表。
2、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是指元器件装机使用之前,按产品执行标准或供需双方的技术协议,在制造、检验及筛选过程中对其质量的控制等级。
质量等级越高,其可靠性等级就越高。
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在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 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
(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
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管理与控制摘要:元器件使用管理与控制包括建立元器件优选信息库、采购管理、验收管理、保管、电器装配管理、通电调试管理、信息管理等。
必要的元器件管理是实现型号工程的有效手段,是保证高质量元器件应用的关键,最终目的为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做保障。
本文主要从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优选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讨论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管理。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管理与控制可靠性优选信息库一、研制整机系统时元器件的使用管理与控制的常见基本内容1.有效论证该阶段主要是结合整机的基本类型、特点,研究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的发展现状,整机需要的元器件经常出现的问题故障,实际使用性能等,对整机和将要使用的电子元器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进而通过有效的论证,确定电子设备的构成体系和功能及技术指标并确定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原则,根据系统技术性能、体积、重量、可靠性与维修性论证选用元器件集成度方案、关键元器件选用论证及元器件特性综合论证等。
2.制订方案该阶段主要是结合有效论证,编制整机所需要的基本元器件的类型、数量等,形成基本的大纲,针对元器件的经常出现的问题故障,制订有效的控制方案,并针对拟用的元器件,形成选择与控制准则,便于在后续的管理与控制。
同时,还需要完善优选目录的管理,针对整机中的一些关键元器件制定专门的管理保证措施,一旦发生关键元器件故障,能有效及时的应急处理,确保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3.具体研制在研制阶段,还需要对之前制订的各种大纲、方案等进一步进行优化和完善,仔细梳理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对各种选用准则、元器件的可靠性应用设计、信息管理等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综合的论证,充分的完善,提前消除各种潜在的问题。
4.设计定型该阶段主要是对前三个阶段的再总结、再梳理、再完善,主要包括元器件大纲规范与标准化、元器件选用规范化与标准化等,在这个阶段,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形式对前几个阶段的成果进行固化,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5.实际生产在该阶段,首先,要对即将上机的电子元器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性能实验检测,模拟整机运行的基本环境、压力、温度等,检测元器件是否存在问题。
元器件行业的产品标准化和规范了解元器件行业中的产品标准化和规范要求元器件行业的产品标准化和规范要求元器件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元器件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元器件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产品标准化和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元器件行业的产品标准化和规范要求,以及其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重要性。
一、产品标准化1. 定义与目的产品标准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制定并统一产品的规范和标准,以实现产品的互换性和可替代性。
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的国内外贸易和合作。
2. 标准化的内容产品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型号和命名规范:规定了产品的型号命名规则和表示方法,以确保产品命名的统一性和清晰度。
(2)技术要求和性能参数:包括产品的尺寸、电气特性、可靠性要求等,以保证产品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均能正常运行。
(3)工艺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定了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4)包装和标识要求:规定了产品的包装形式和标识内容,以便于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销售。
二、规范要求1. 定义与作用规范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要求。
在元器件行业,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保护用户和环境的利益。
2. 规范的内容元器件行业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要求:规定了元器件在不同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要求,以保证元器件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正常工作。
(2)安全要求:包括产品的电流、电压等安全性要求,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或其他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3)可靠性要求:包括产品的寿命、故障率等可靠性指标,以验证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持续稳定性和可靠性。
(4)材料要求:规定了元器件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含有有害物质。
三、产品标准化和规范的重要性1. 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产品标准化和规范要求的执行可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产品缺陷和故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