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警察
- 格式:doc
- 大小:8.0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交警》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交警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勇敢的品质。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
2.活动难点: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交警的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1.交警服装、交通标志牌、红绿灯等道具。
2.视频素材:交通规则动画片。
3.交通安全宣传册。
四、活动过程1.主题导入(1)教师播放交通安全动画片,引导幼儿观看,并提出问题: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交警叔叔是如何解决交通问题的?2.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交通规则,让幼儿了解红绿灯、交通标志牌的作用。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通规则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交通标志牌,引导幼儿模仿。
3.角色扮演(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交警,其余幼儿为行人。
(2)教师发放交警服装、交通标志牌等道具,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模拟交通场景,要求幼儿遵守交通规则,体验交警的工作。
4.实践操作(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设置红绿灯、交通标志牌等设施。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通指挥实践,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活动延伸1.教师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册,让幼儿带回家与家长分享。
2.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模拟交通场景,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在班级群分享活动照片和视频,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表现。
通过本次社会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交警的工作,还学会了交通规则,培养了遵守规则的意识。
在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合作、分享、勇敢等品质得到了锻炼,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重难点补充:1.活动重点:通过互动对话,让幼儿深入理解交通规则,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运用交通规则,增强实践操作的真实感和体验感。
教学过程补充:一、主题导入(1)教师播放交通安全动画片,引导幼儿观看。
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我是小交警》教案题目:我是小交警教学目标:1. 给学生普及基本交通规则,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 交通规则的学习和掌握。
2. 小交警的角色扮演和表演。
评价方法:1.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交通规则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学生的小交警服装、交通标志牌和道具等。
2.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交通标志牌和交通规则。
3. 教师准备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表演所需的台词和场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交通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2.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让学生描述,引入交通规则的学习。
二、交通规则的学习(20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介绍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和交通规则,如红绿灯、斑马线、禁止停车标志等。
2.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和用途,让学生分组解释某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
3. 学生分组归纳总结交通规则,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展示。
三、小交警的角色扮演(30分钟)1. 教师介绍小交警的职责和任务,并向学生展示小交警的服装和道具。
2. 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小交警的角色扮演,教师分发角色和台词。
3. 学生根据角色和台词进行排练,并在整个班级面前进行表演。
四、小交警的表演展示(30分钟)1. 学生进行小交警表演,教师担任评委评价每组的表演。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表演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3. 最后,班级共同评选出最佳小交警组合,并给予表彰。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重要的交通规则。
2. 学生和教师一起反思今天的角色扮演和表演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拓展延伸活动:1. 学生可分角色扮演交通事故的现场重现,从中学习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如何避免。
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警察(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警察的职责和行动方式;2.能够模仿警察的行为并正确处理小组内的纷争;3.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1.小警察制服(蓝色恤衫、带警徽的帽子);2.红绿卡片,用于处理小组内的纷争;3.拷贝的《小学生安全知识手册》。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主题,让学生了解警察在社会中的重要职责和作用,并与学生讨论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第二步:介绍小警察游戏规则老师介绍游戏的规则和流程:1.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小警察领导;2.小组内出现争执时,小警察会判断情况并发放红绿卡片;3.红卡片表示某个同学行为不当,需要改正;4.绿卡片表示某个同学表现良好;5.当一名同学得到3张红卡片时,需要向小警察报告并接受处理;6.当一名同学得到5张绿卡片时,将获得小礼物。
第三步:模拟小警察实战老师邀请学生出场,模拟小组内出现争执,并由小警察处理。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红绿卡片的发放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和心理调节技巧,例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妥善地解决矛盾和纠纷等等。
第四步:安全知识教育老师向学生发放《小学生安全知识手册》,讲解手册中关于防止意外事件和应急处理方法的内容,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安全,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合理地行动。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不仅接触到社会职业中的小警察形象,还学到了一些处理纠纷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接受了一定的安全教育,加深了他们对自身和周围人的安全责任意识。
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我是小交警》我设计了这节社会教案《我是小交警》,旨在让大班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交通规则,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情景模拟、游戏互动等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通规则,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警察的职责,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我注重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自觉遵守交通秩序。
同时,我也让孩子们了解交警的职责,知道他们为我们的交通安全付出的辛勤努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交警服装、交通锥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个模拟交通场景,让孩子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交通规则。
重点和难点解析: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警察的职责是教学的基础,也是重点。
在教案中,我通过向孩子们展示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让他们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我还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孩子们知道交警的职责是维护交通秩序,确保交通安全。
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要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交通规则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是我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一个模拟交通场景,让孩子们扮演小交警,维护交通秩序。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交通规则,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我还会组织孩子们进行随堂练习,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交通规则,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本文要介绍的是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的教案,教案的主题是《我是小警察》,它有助于幼儿通过音乐活动认识警察的工作、生活和特点。
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警察的工作,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可以加强幼儿的语言、艺术、身体和社交能力。
第一部分教案的设计目的本教案的目的是用音乐活动来引导幼儿了解警察的工作、特点和生活,同时拓展幼儿的音乐、身体、语言、艺术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教案的实施,幼儿可以探究警察的职责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教案的实施步骤本教案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前期准备① 精心设计音乐活动内容。
教师应当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警察工作的特点和生活,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音乐活动。
可以包括警察的工具、装备和车辆,警察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警察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等。
② 为音乐活动准备相关道具。
如警察帽子、腰带、警笛、拳击袋、打字机、手铐、红绿灯等。
③ 确定音乐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员。
应当安排好音乐活动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人员,以确保音乐活动可以顺利进行。
2、活动开始① 引导幼儿了解警察的工作职责。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化背景知识、视频资料的播放和自我介绍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警察的职责和特点,并让幼儿表达自己对警察的印象和想法。
② 巧用音乐元素,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警察有关的歌曲,如《警察叔叔来了》、《手牵手》等,让幼儿边听歌边跟着舞蹈,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并学会倾听、领会和表达音乐。
3、活动展开① 制作音乐游戏和掌握歌曲。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小兔子乖乖》、《小星星》等,让幼儿学唱歌曲,并结合音乐游戏,用乐器或身体语言来模拟警察的工具、装备和技能,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警察工作的了解。
② 进行音乐创意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由创作,让他们自己制作音乐乐器或警察的标志,并在音乐创意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艺术素养和美感。
幼儿园主题游戏:我是小小警察一、游戏概述本游戏是一款主题为“我是小小警察”的幼儿园主题游戏。
游戏主旨是通过模拟真实警察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情形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
游戏设置在一个模拟小城市中,幼儿扮演小警察,完成各类警务任务,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二、游戏规则1、角色扮演玩家们需要扮演小警察的角色,穿上警服,带上工具,模拟真实警察在工作中所经历过的情形。
2、任务接受每个幼儿拥有自己的警察证,并且能够在警察站内接受到各种警务任务,比如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找回丢失的物品等,每个任务也都会配有相应的说明,让幼儿了解自己应该如何行动。
3、工具使用对于不同的任务,小警察会被分配不同的装备和工具,例如:白手套、手枪、手铐等,幼儿们需要掌握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以便完成任务。
4、实际操作警察游戏不仅是一种虚拟的游戏,同样也是一种实际操作的游戏。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们也同样需要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以及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等知识点,通过实际操作来达到教育效果。
三、教育意义警察游戏是一种亲身体验法律与安全知识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责任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和规则应该做到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等。
通过小警察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速而深入的教育,不仅帮助幼儿们了解警察的工作,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则和道德,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更能够做到安全。
另外,在游戏中,幼儿们可以体验到与警察有关的职业文化,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成为一个好公民并赢得他人的尊重。
四、引导幼儿透过警察游戏更好地了解社会在游戏过程中,特别是当幼儿遇到警察扮演真实情况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透过游戏体验去了解社会与我们的生活。
例如,当幼儿遇到模拟的交通违法情况时,老师可以跟幼儿们一起探讨交通规则,引导幼儿们判断违法行为对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幼儿们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警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公共安全和警察保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学习如何分辨可疑人物和事物。
4、开发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共安全及警察保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成为小警察的快乐和责任,培养观察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社会公共安全和警察保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学习如何分辨可疑人物和事物。
四、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游戏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如何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示范法2、情境法3、游戏法4、小组合作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1)口头布置老师口头布置“我是小警察”这一活动,告诉学生要认真听讲,好好玩游戏,积极发挥出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游戏热身游戏名称:“1、2、3”的游戏。
游戏要求:在游戏开始之前,老师和学生一起说出1、2、3,紧接着一起发出“GO”的口令,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尽快地将自己的手放在头上。
如果老师叫出1的时候,有的学生却把手放在腰间,那么这个人就出局,游戏将继续进行,直到最后只剩一个人为止。
2、启动(1)情境演示老师演示一段情境——在一条马路边,一个小男孩想要过马路,但是没有看红绿灯。
该怎么办呢?很多学生都纷纷说要把小男孩拉回来,好让他避免被车撞到。
老师表示同意,并指出从小事做起,积累一个道德的小筐子。
(2)交流讨论恢复到平静的课堂之后,老师希望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一下这个小情境,并重点强调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思考之后,老师可以请一些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3)重点讲解要想成为严密的观察者,首先需要了解社会公共安全和警察保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警察不仅是社会公共安全的守护者,还是社会稳定的支柱。
大班体育活动:我是勇敢小警察活动目标:1、能用双脚夹住沙包连续跳,用力跳起,并向前甩出沙包。
2、进展幼儿的弹跳力、动作协调性以及敏捷性。
3、体验做小警察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玩沙包嬉戏的爱好,感受到共同进步的欢乐。
活动过程:一、预备部分:热身运动1、在音乐伴奏下,老师组织幼儿学习警察叔叔踢正步进入活动场地。
2、用各种不同方法(跳,走,跑,匍匐前进)通过老师设置的障碍(沙包)。
二、基本部分:1、看谁玩的花样多:引导幼儿探究出沙包可以用双脚夹着跳和用脚夹包掷远的玩法。
师:部队收到消息,立刻有敌人开坦克来侵害我们,我们要把要用的弹药运输过去。
今日我就是你们的教官,要考考小警察们,谁能不用手,只能用双脚把弹药运到目的地?(幼儿自由探究各种玩法,老师准时确定或要求提示。
)师:收到前方消息,要我们来击退敌人,要想方法把弹药投出去毁灭他们。
师:谁又能在原地把沙包用脚夹着抛出去?(幼儿自由探究。
老师用多种方法鼓舞幼儿练习。
)2、老师讲解示范夹包连续跳夹包掷远的动作要领:两脚踝部内侧加紧沙包,双脚连续跳;掷远时两脚用力蹬地甩脚踝并向下紧绷脚面掷出沙包,落地时略微屈膝。
(老师重点讲解夹包掷远的动作要领,并放慢速度示范)。
3、幼儿练习:幼儿四散在场地上,同一方向自由练习夹包连续跳和夹包掷远动作。
老师巡回指导,让动作完成好的幼儿做给大家看(示范),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同时鼓舞幼儿之间开展竞赛活动,看谁沙包掷的远。
4、夹包掷远竞赛:(创设实地打仗情景)(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4队,分别站在起跑线后。
老师介绍嬉戏规章及留意事项。
(2)、嬉戏开头,老师发出信号后,每队排头幼儿夹包连续跳,跳过障碍,行进至前方投掷线处,双脚夹包跳起投掷,然后跑回来拍其次名幼儿的手并站到队尾,其次名幼儿以同样的方法完成动作,依次进行。
(3)、嬉戏结束后,以能最快打到敌人的队为成功者。
5、老师小结三、结束部分:幼儿随老师在音乐伴奏下做腿部放松运动结束活动。
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警察(教案)一、活动简介本次社会活动主题为“我是小警察”,旨在通过模拟小警察的工作情景,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和合作精神。
活动中,幼儿将能够扮演小警察的角色,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模拟处理突发事件,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2.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让幼儿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行为。
三、活动准备1.一块绘画板和彩色笔。
2.足够数量的小警帽、警报器、警察执法证及相关道具。
3.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4.几个交通道具,例如红绿灯、斑马线等。
四、活动流程1.导入环节(10分钟)–展示一些交通事故的图片,引发幼儿对交通安全的思考。
–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交流,谈论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
2.活动介绍(5分钟)–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解释小警察的职责和重要性。
3.角色扮演(20分钟)–分发小警帽、警报器等道具,让每位幼儿扮演小警察的角色。
–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扮演交通违法行为的行人或司机,引发幼儿反应。
4.交通安全教育(20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交通安全教育视频,引导幼儿学习交通规则和基本的安全行为。
–通过问答的形式,巩固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理解。
5.模拟突发事件(15分钟)–设置几个模拟突发事件场景,例如交通事故、迷路的小孩等。
–让幼儿以小警察的身份处理这些事件,锻炼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判断力。
6.总结和反思(10分钟)–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总结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和经验。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模拟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过程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提醒幼儿注意交通信号灯、过马路等安全行为。
2.推动幼儿家庭成员的参与,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交通安全规则,并鼓励幼儿监督家人的行为。
3.每周定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问答,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警察(教案)我设计这节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警察”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模拟警察这一特殊职业,让孩子们了解警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同时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警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知道警察的重要性。
2.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警察的职责,并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
2.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警察服装、警棍、手铐、交通标志等。
2.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情境引入:我穿着警察服装,带着孩子们做警察的指挥操,引起他们的兴趣。
2.警察知识讲解:我向孩子们介绍警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让他们知道警察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警察角色进行模拟,如交通警察、巡警等,其他孩子则作为市民遵守规则。
在活动中,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警察的职责,并学会了遵守规则。
4.自我保护教育:我教孩子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如遇到陌生人要提高警惕,遇到危险要寻求警察帮助等。
5.手工制作:孩子们用彩笔、剪刀等工具,制作警察徽章,加深对警察的认识。
五、活动重难点1.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警察的职责,培养规则意识。
2.难点: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孩子们收获很大,他们不仅了解了警察的工作,还学会了遵守规则,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警察的职责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拓展延伸:我计划开展一次实地参观警察局的活动,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警察的工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警察的认识。
同时,我还想邀请一位警察叔叔来给我们讲解警察的日常工作,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警察的职责。
通过这节社会活动“我是小警察”,我希望孩子们能从中获得警察的知识,培养规则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资料范本
2020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警察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在具体场景中,观察相关信息,进行发现、思考、推理、表达。
2.了解一些常见的防盗方法,萌发初步地安全防卫意识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3.在看看、猜猜、说说中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被盗现场。
2.拍有脚印、血迹、指纹的照片;录有教师和警察叔叔的电话录音磁带;录有小偷作案经过的录象带(自制);录音、录像机、电视机各一台。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引起兴趣。
师:“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郊游》的音乐)
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测。
1.第一次猜测。
前面是丁丁的家,看,丁丁家的门开着呢!我们叫上丁丁跟我们一起去吧!怎么没人答应?(幼儿猜测)
教师拨电话,听电话录音。
他们家有人吗?我们赶快打开门看一看吧。
2.第二次猜测。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觉得丁丁家这个样子正常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三、拨打电话,鼓励表达。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谁能用简短、明了的话来讲述发生在这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