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关于如何理解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论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联系与区别一、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联系: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消费税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及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消费品的销售额或销售数量或者销售额与销售数量相结合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联系主要在于:第一,增值税与消费税都对有形动产货物征收,(不动产或无形资产的流转征收营业税)。
第二,消费税是对增值税货物中14类应税消费品征收,应税消费品在计征消费税的同时计征增值税,消费税纳税人同时是增值税纳税人。
第三,增值税采取从价计征,消费税主要也是采取从价计征,且从价计征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与增值税计税依据大体相同。
第四,两者均存在视同销售的情形: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赠送、投资、分配,视同销售同时计征增值税、消费税。
第五,两者均存有税款抵扣规定。
第六,两者均有出口退税规定。
第七,对于应税消费品,其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增值税普通发票既是其计征增值税也是其计征消费税的凭据。
第八,两者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相同,应税消费品在征收增值税的同时征收消费税。
二、增值税与消费税的区别:增值税与消费税存在诸多联系,但增值税与消费税作为两个不同税种在征税范围、纳税人、征税环节、计税依据、税额抵扣、出口退税及会计核算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区别。
(一)征税范围的区别: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为《消费税暂行条例》列举14类应税消费品。
消费税和增值税呈交叉关系,增值税对货物普遍征收,消费税对所列14类应税消费品征收。
应税消费品必然是增值税应税货物,但增值税应税货物并不一定是应税消费品。
另外,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不包括任何劳务。
(二)计税环节的区别:增值税采取多环节征收,包括进口、销售、受托加工各环节。
消费税基本原理一、概念: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二、特点:(一)征税范围具有选择性(二)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三)平均税率水平比较高且税负差异大(四)征收方法具有灵活性(五)消费税具有转嫁性三、消费税与增值税的区别和联系联系:1、消费税与增值税同属流转税,都是全额征税的税种,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任何费用。
2、消费税与增值税通常是同一计税依据。
对从价征收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计征消费税和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税依据是相同的,均以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区别:1、消费税是特定征收,增值税是普遍征收.2、消费税是价内税(计税依据中含消费税税额),与所得税有直接关系,增值税是价外税(计税依据中不含增值税税额),对所得税没有直接影响.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一、生产应税消费品:生产应税消费品除了直接对外销售应征收消费税外,纳税人将生产的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偿还债务,以及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以外的其他方面都应缴纳消费税。
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由委托方提供原材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属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或其他情形的按照自制产品征税。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再继续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销售的,其加工环节缴纳的消费税款可以扣除.三、进口应税消费品单位和个人进口货物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在进口环节也要缴纳消费税。
四、零售应税消费品(※)(一)范围:1、仅限于金基、银基合金首饰以及金、银和金基、银基合金的镶嵌首饰。
2、对既销售金银首饰,又销售非金银首饰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将两类商品划分清楚,分别核算销售。
凡划分不清楚或不能分别核算的,在生产环节销售的,一律从高适用税率征收消费税;在零售环节销售的,一律按金银首饰征收消费税。
3、金银首饰与其他金银首饰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按销售额全额征收消费税。
价内税和价外税有什么区别?根据税收征收原理:1、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包含在销售款中并从中扣除。
由此得出:货款(含税款)=销售款(含税款)→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2、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即货款=销售款+税款。
由于税款=销售款×税率,而这里的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税款=货款-销售款=货款-税款&pide;税率通过上面的等式进行演算,得出税款的计算公式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所以,价内税与价外税的最直接的区别在于计算税款的应用公式的区别:价内税: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含税价格×税率价外税: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我国目前的流转税中,增值税采用价外税模式,消费税与营业税采用价内税模式。
要注意,对于同一个业务,如果既要交纳消费税,也要交纳增值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税基数是相同的——都是销售款。
通俗的说,流转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的,因此购买方支付的金额中包括两部分,一为归销货方的销售款,二为归国家的税款。
在许多西方国家中,购买方在购物时需要同时支付税款,即是这一原理的实际应用。
这里的税款即为价外税。
这种情况下,如某物品标价100元,该货物税率25%,这样,购买方需要支付100+100×25%=125元的款项,才能取得该物品。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谓的货款中包括了税款在内,购买方无需另外支付税款。
这里的税款即为价内税。
这种情况下,如果物品的标价为125元,货物税率为20%的话,购买方只需支付125元的款项,而销货方需要扣除125×20%=25元的税款后,即125-25=100元才是真正归其所有的销售款。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发现,两种计税模式下的销货方销售款与税款是一样的,分别为100元和25元,购买方支付的全部款项都为125元,而区别仅在于税率的不同,一个为25%,一个为20%.这就是说,两种计税模式只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对国民收入的分配(税金)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史上最全!增值税与消费税——两者的区别解税宝 2018-06-26 10:47:28增值税与消费税——两者的区别一、增值税:价外税(不含增值税的价格);消费税:价内税(含消费税的价格);二、增值税:多环节征税(生产、批发、零售、进口);消费税:单一环节征税(生产、委托加工、进口)【提示】卷烟、超豪华小汽车除外。
【提示】根据财税〔2016〕129号文件,对超豪华小汽车,在生产(进口)环节按现行税率征收消费税基础上,在零售环节加征消费税,税率为10%。
(2017年教材暂未收录)三、增值税:从价计征;消费税:从价、从量、复合计征。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因人而异(1)一般纳税人——抵扣方法+简易方法抵扣方法: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①销项税额——数额+时间的确认(交多少、何时交)②进项税额(抵扣与进项税额转出)第一、可以抵扣的:凭票抵扣;计算抵扣;不动产分期抵扣。
第二、不可以抵扣的:范围;进项税额转出;【知识点】凭票抵扣与计算抵扣转出额计算的不同。
简易计税方法:①一般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情形;②一般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下,进项税额不得抵扣;③一般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下,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
(2)小规模纳税人——简易方法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知识点1】销售额的核定(不含税)【知识点2】不得抵扣进项税额(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结合关税①关税完税价格的确定②进口应税消费品(如小汽车)自用应纳税额的计算——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车辆购置税(4)出口退税既免又退(1)适用的范围(2)退税额的计算①生产企业——免抵退②外贸企业——免退税【知识点】购进应税原材料与购进免税原材料生产货物出口,在计算退税额上的区别:一是进项税额转出额的计算;二是名义退税额的计算。
消费税——三个纳税环节+三种计税方法(1)纳税环节—生产销售环节、委托加工环节、进口环节;(2)三种计税方法——(因物而异)从价、从量、复合计征。
税收学中的消费税与增值税税收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税收学中,消费税和增值税是两种常见的税收形式。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适用范围、税基、税率等方面对消费税与增值税进行比较研究。
一、消费税消费税是指对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发生时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与消费行为相关,按照商品的售价或劳务的费用金额进行征税。
消费税适用于个人和企业直接购买商品或劳务时支付的税款。
消费税一般分为两种征收方式:单项征税和复合征税。
单项征税是指对不同类别的商品或劳务分别征收固定的税收额,如对烟草、酒类和汽车等特定商品征收额外的消费税。
复合征税是指将多个税项合并为一个税率进行征收,如将增值税和营业税相结合。
二、增值税增值税是指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增加的价值进行征税。
增值税适用于商品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由生产者和经销商根据商品的销售价格承担相应的税款。
增值税的征收方式一般分为一般征税和简易征税。
一般征税是指增值税根据商品的增加值逐级递减征收,分为17%税率和13%税率等多个档次。
简易征税是指将增值税税率固定在3%或5%,适用于营业额较低的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三、消费税与增值税的适用范围消费税主要适用于特定商品和劳务,如烟草、酒类、汽车等。
而增值税适用于所有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无论是生产中还是销售中,只要有增值的环节就需要缴纳增值税。
四、消费税与增值税的税基消费税的税基是商品的售价或劳务的费用金额。
当商品或劳务的价格越高,交纳的消费税金额也就越高。
增值税的税基是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增加的价值。
当商品的价值增加越多,增值税的金额也就越高。
五、消费税与增值税的税率消费税的税率一般相对较高,因为它征收的是商品售价的一部分。
不同的商品或劳务可能有不同的税率。
增值税的税率相对较低,因为它征收的是商品的增加值。
根据不同的商品类别和征收方式,增值税税率也会有所不同。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品价格中包含税费的情况,这种税费被称为价内税。
相反,有些商品的价格不包含税费,需要在结算时额外支付税费,这种税费被称为价外税。
本文将通过一些计算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价内税的计算例子假设某市场上一种商品的售价为100元,其中包含了10%的消费税。
那么,这个商品的税前价格是多少呢?计算方法如下:税前价格 = 售价÷ (1 + 税率)= 100 ÷ (1 + 0.1)= 90.91元也就是说,这个商品的税前价格是90.91元,税费为9.09元。
在购买这个商品时,消费者只需要支付100元即可,税费已经被包含在内了。
二、价外税的计算例子假设某家餐厅的菜单上标明一道菜的价格为80元,但需要额外支付10%的餐饮税。
那么,这道菜的最终价格是多少呢?计算方法如下:税后价格 = 售价× (1 + 税率)= 80 × (1 + 0.1)= 88元也就是说,这道菜的最终价格是88元,其中税费为8元,需要在结算时额外支付。
三、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比较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价内税和价外税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在计算价内税时,需要将售价除以(1+税率),而在计算价外税时,需要将售价乘以(1+税率)。
这是因为价内税是在售价中已经包含了税费,而价外税则是在售价之外需要额外支付税费。
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价内税和价外税也有不同的优缺点。
价内税的优点是方便,消费者不需要额外计算税费,只需要看到售价就能知道最终价格。
缺点是不透明,消费者很难知道税费的具体数额。
而价外税的优点是透明,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知道税费的具体数额。
缺点是不方便,消费者需要额外计算税费,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四、结语本文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介绍了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价内税还是价外税,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第10章的内容比较杂,主要针对一些疑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我相信有不少学友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题目告诉了我们应税消费品的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要求计算增值税和消费税。
有的学友可能会这样计算:增值税=200×17%消费税=200/(1+10%)×10%增值税的计算没有问题,但是消费税的计算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计算应是:消费税=200×10%你可能会犯嘀咕了,消费税明明是价内税啊,售价包含了消费税,为什么计算的基数还是销售价格,而不是“销售价格/(1+10%)”呢?别着急,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价内税和价外税有什么区别?看了下面的内容你就明白了。
根据税收征收原理:1.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包含在销售款中并从中扣除。
由此得出:货款(含税款)=销售款(含税款)→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2.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即货款=销售款+税款。
由于税款=销售款×税率,而这里的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税款=货款-销售款=货款-税款÷税率通过上面的等式进行演算,得出税款的计算公式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所以,价内税与价外税的最直接的区别在于计算税款的应用公式的区别:价内税: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含税价格×税率价外税: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我国目前的流转税中,增值税采用价外税模式,消费税与营业税采用价内税模式。
要注意,对于同一个业务,如果既要交纳消费税,也要交纳增值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税基数是相同的——都是销售款,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还不明白么?那么换个通俗的方式来说:流转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的,因此购买方支付的金额中包括两部分,一为归销货方的销售款,二为归国家的税款。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一、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含义1.价内税就是税金包含在价格之中,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的税种。
在以产品销售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价格,它等于成本+利润+税金。
如现行消费税和1994年税制改革前的产品税属于价内税。
价内税的采用,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用计划价格的产物。
价内税的优点在于:流转税包含在价格之内,由于价格已定,国家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内税收的比例来调控经济。
价内税的缺点在于:在实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由于价格要灵活,而税收则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把相对固定的流转税含在价格内,会使价格税收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双方难以灵活调节。
所以实行自由价格的国家一般不选择价内税的模式,而选择价外税模式。
2.价外税是指税金不包含在价格之中,价税分列的税种。
价外税不像价内税那样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来直接“挤利”或“让利”,从而调节生产,但可以用税收变动来影响消费,间接地配合价格发挥调节作用。
价外税,有利于全面推行增值税,简化计征手续,计税时只要依据购货发票上注明的已纳税额,按照规定的扣除项目扣除已征税额就行了。
价外税也使企业核算成本大大简化,企业只管计算成本和应得利润,税收另在价外考虑。
二、价内税和价外税计算的理解根据税收征收原理:1.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包含在销售款中并从中扣除。
由此得出:货款(含税款)=销售款(含税款)→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2.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即货款=销售款+税款。
由于税款=销售款×税率,而这里的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税款=货款-销售款=货款-税款÷税率通过上面的等式进行演算,得出税款的计算公式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所以,价内税与价外税的最直接的区别在于计算税款的应用公式的区别:价内税: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含税价格×税率价外税: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我国目前的流转税中,增值税采用价外税模式,消费税与营业税采用价内税模式。
论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联系与区别增值税和消费税是中国税务制度中的两种主要税种。
它们有许多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1. 都是税收方式:增值税和消费税都是国家为了筹措税收而采用的税收方式。
2. 都是间接税:增值税和消费税都是间接税。
增值税是对价值增值的税收方式,消费税是根据商品的销售额度提取的税收方式。
3. 都是财政收入来源:增值税和消费税都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征收都能使国家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
4. 都与商品销售有关:增值税和消费税都与商品销售有关。
增值税是按照商品的增值额度征收的,消费税是按照商品销售的总额计算征收的。
5. 都是担税人: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纳税人都是企业和个人。
企业和个人在商品销售中收取消费者的税款,然后向国家缴纳税款。
二、区别1. 运作方式不同: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运作方式不同。
增值税是在加工、生产、销售过程中逐级征收的,并逐级抵扣;消费税则是直接根据商品的销售额度征收的,没有抵扣环节。
2. 税率不同: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率不同。
增值税是分级征收的,税率主要有13%、9%、6%、3%四个等级;消费税是根据不同销售对象和销售对象的销售金额确定的税率。
3. 征收对象不同: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征收对象不同。
增值税的征收对象是增值额,即产品销售价和产成品中所含增值之差;消费税的征收对象是销售额。
4. 纳税人类型不同: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纳税人类型不同。
增值税征收对象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政府单位等;消费税征收对象则仅限于企业。
5. 定义范围不同: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定义范围不同。
增值税是计算价值增长的税收方式,主要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消费税则是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时候所支付的费用确定的税率。
总之,增值税和消费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方式之一,二者在运作方式、税率、征收对象、纳税人类型、定义范围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国家税收的征收,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关于如何理解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
价外税是指与销售货物相关的增值税额独立于价格之外单独核算,不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
增值税的应税销售收入中不含销项税额,销售成本中一般也不含进项税额,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当然也不能作为收入的抵减项计入利润表中,因此,所有增值税的计算与缴纳,均与利润表无关。
而作为价内税的消费税不仅应税销售收入中包含消费税税额,实际交纳的消费税也需要记入销售税金中去,交纳的消费税是作为收入的抵减项目计入利润表中,直接影响纳税人最终的利润。
例如,某一般纳税人购入A商品100件,每件10元(不含税),价税合计1170元,用支票支付完毕。
经过生产、加工后,每件销售20元(不含税),全部销售完毕,款已经收到,增值税税率是17%,消费税税率是10%,我们看以下计算:
应纳增值税=20×100×17%-10×100×17%=170元
应纳消费税=20×100×10%=200元
税前利润=(20-10)×100-200=800元
我们假设增值税税率为50%,则计算如下
应纳增值税=20×100×50%-10×100×50%=500元
应纳消费税=20×100×10%=200元
税前利润=(20-10)×100-200=800元
我们再假设增值税税率为50%,消费税税率为20%,则计算如下:
应纳增值税=20×100×50%-10×100×50%=500元
应纳消费税=20×100×20%=400元
税前利润=(20-10)×100-400=600元
由上述可见,无论增值税税率如何变化,都不影响企业获得的利润,而消费税税率一旦变化则明显影响企业利润。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