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 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8.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系数 9.最终产品10.中间产品二、选择题: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农民生产的小麦;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 政府的转移支付。
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服装;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B.直接税;C. 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
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
A.间接税;B.直接税;C.折旧额D. 个人所得税。
9.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
A.净出口;B.折旧;C.转移支付;D.国家债务。
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付;C.税收;D.消费。
三、判断题:1.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3.用作钢铁厂炼钢用的煤和居民烧火用的煤都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一、选择题 (讲过的章节后面的选择题要注意)2.当消费函数为C= a + B y ( a>0, 0<P< 1)时,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3.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 GDP 增加(D )4.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曲线(C )6.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7•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 ,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贝U 会使LM 曲线(C ) A 、右移10亿美元 B 、右移k 乘以10亿美元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即10十kD 、右移k 除以10亿美元即(即k -10)8. 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B ) 10. “挤出效应”发生于( C )。
A 、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 、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人和支出C 、 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 、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11.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B )。
1.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A )之时。
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A 、 20 亿元B 、 60亿元C 、 80 亿元D 、 200亿元A 、右移10亿美元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5. 如果净税收增加 10亿美元,会使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 、左移 10 亿美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IS 曲线( C )。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参考)一、单项选择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关于GDP说法正确的是(③)①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所有交易的市场价值②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③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④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某人收入为1000元,个人所得税200元,政府补助1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②)① 1350元② 950元③ 650元④ 1050元3.下列将计入当年GDP的一项是(③)①某人花10万元购买一辆二手汽车②面包厂购买的面粉③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④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4.如果一个社会体系的消费支出为9亿元,投资支出为1.2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2.5亿元,出口额为 3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下列正确的是(①)① GDP为13.9亿元② GDP为12.9亿元③ NDP为13.9亿元④ NDP为12.9亿元5.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产值(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产值。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今年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 D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7.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8、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B )A、国民生产净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D )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内生产净值(NDP);C、国民收入(NI);D、个人收入(PI)。
一、单项选择型题()1.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2.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3.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A、右移10亿元;B、左移10亿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6、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20万美元;B、保持不变;C、增加12万美元;D、减少12万美元7.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
A、增加公共工程支出B、增加福利支出C、增加税收D、减少税收8、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
A.自愿失业B.结构性失业C.需求不足的失业D.摩擦性失业9、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
A.股东B.债权人C.退求金领取者D.工人10、下面哪一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C、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国民收入不变。
1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40万B、60万C、150万D、250万12、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 、 5B 、-0.25C、-4D、 213、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A 不变B 增加500万元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4、货币工资上涨一定导致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这句话()。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某企业增加一批积压商品B.某家庭新建一座别墅C.政府新建一条铁路D.A和B2、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5000亿美元。
该国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磨损和报废了300亿美元的资本品。
该国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 80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B.5 500亿美元和5 200亿美元C.5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D.5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3、净税收是指税收与()之差。
A.政府转移支付B.家庭储蓄C.国内总投资D.政府支出4、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都有可能5、某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上期变化的原因是本期()的变化。
A.产出水平B.价格水平C.产出水平或价格水平D.产出水平且价格水平6、某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上期变化的原因是本期()的变化。
A.产出水平B.价格水平C.产出水平或价格水平D.产出水平且价格水平7、下列交易中应计入今年GDP的是()。
A.去年生产今年售出的一辆小汽车B.今年生产交货但在去年就已经预收货款的一辆小汽车C.去年赊销并已列入坏帐却在今年意外地收回了货款的一辆小汽车D.汽车制造厂今年购入的10吨钢板8、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B.间接税C.折旧D.净出口9、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的薪水B.股息C.企业对灾区的捐款D.家庭从银行取得的利息10、下列项目中()不是政府购买。
A.政府办一所学校B.政府修建三峡大坝C .政府向公务员发放工资D .政府向失业者发放救济金11、某国由甲、乙两个地区组成,其国内生产总值为Y 。
若将这两个地区视为两个独立的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Y1和Y2则()。
A .Y >Y1+Y2 B . Y <Y1+Y2 C . Y =Y1+Y2 D .以上均有可能12、增加社会保险税将影响()。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C .国民收入 D .个人收入13、不属于国民收入但属于个人收入的项目是()。
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宏观一、单项选择题1.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资源的配置B. 资源的利用C. 资源的分配D. 资源的创造答案:A2.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哪两个市场?A.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B. 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C. 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D. 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答案:A3. 根据凯恩斯理论,总需求不足会导致什么?A. 通货膨胀B. 经济衰退C. 经济过热D. 经济泡沫答案:B4. 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A. 货币乘数 = 1 / 法定准备金率B. 货币乘数 = 法定准备金率C. 货币乘数 = 1 / 存款准备金率D. 货币乘数 = 存款准备金率答案:C5.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是什么?A. 垂直线B. 向右上倾斜C. 向右下倾斜D. 水平线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总需求?A. 消费者信心B. 利率水平C. 政府支出D. 进口增加答案:ABC2. 通货膨胀的类型包括哪些?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 预期型通货膨胀D. 结构型通货膨胀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财政政策的工具?A. 税收B. 政府支出C. 货币发行D. 转移支付答案:ABD4.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哪些?A. 经济增长B. 价格稳定C. 充分就业D. 国际收支平衡答案: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总供给?A. 技术进步B. 劳动力供给C. 资本存量D. 原材料价格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对)2. 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对)3. 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比在经济过热时更有效。
(错)4.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错)5. 国际贸易可以增加所有参与国家的福利。
(对)四、简答题1. 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利率、信贷和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经济。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考试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及分析题、计算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宏观经济学创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著作是()。
A.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B. 凯恩斯的《通论》C. 大卫·李嘉图的《赋税原理》D.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3、下列哪一项应记入GDP(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C. 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5.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下列不属于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航空母舰的支出 B.政府给公务员发的工资C. 政府给失业者发的失业救济款 D.政府官员购买公车的支出6、消费函数为C=a+bY,储蓄函数为S=c+d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A.a B.b C.c D.d7、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9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 )。
A.30亿元 B.60亿元 C.200亿元 D.300亿元8、政府购买乘数( )。
A. 等于税收乘数B. 等于投资乘数C. 等于lD. 等于转移支付乘数9、哪种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 )。
A.绝对收入假说B.相对收入假说C.生命周期假说D.持久收入假说10、已知消费函数为C=a+b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平均消费倾向, B.b小于1 C. a为平均消费倾向 D. a小于1 11、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12、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唯一区别是( )。
宏观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B ;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2.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C ;A. 国内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净值C. 政府税收D. 个人收入3. NDP与NI狭义国民收入之间的差别是 A ;A. 间接税B. 公司税前利润C. 政府转移支付D. 资本折旧4. 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D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购买C.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5.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B ;A. 政府转移支付B. 间接税C. 政府投资兴建一所学校D. 企业投资6.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 ;A. GDP=C+I+G+X-MB. GDP=C+S+G+X-MC. GDP=C+I+T+X-MD. GDP=C+S+T+X-M7. 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D ;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粮站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8.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C ;A. 政府转移支出B. 折旧C. 企业投资D. 间接税9. NI包括的项目有 A ;A. 利润B. 间接税C. 折旧D. 企业转移支出10. 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A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1. 在下列项目中, B 不属于政府购买;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 政府订购一笔军火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12. 若MPC=,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B ;A. 5B.C. -4D. 213. 若MPC=,则投资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D ;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14. 若边际消费倾向MPC=,则投资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D ;A. 40万美元B. 60万美元C. 150万美元D. 250万美元15. 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C ;A. Kg<KtrB. Kg=KtrC. Kg>KtrD. 不确定16.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A ;A. 大于MPCB. 小于MPC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7. 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B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18.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C 之时;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19. 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D ;A. 两者完全等同B. 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C. 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D. 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20. 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两者之和 C ;A. 大于1B. 小于1C. 永远等于1D. 永远不等于121. 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 ;A. 边际消费倾向为B. 边际消费倾向为C. 边际消费倾向为D. 边际消费倾向为22. 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 ;A. 使IS曲线向左移动B. 使IS曲线向右移动C. 对IS曲线无影响D. 与投资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一致23. 税收的减少将 B ;A. 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B. 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C. 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D.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24. 较小的边际消费倾向导致 B ;A. 较陡的计划支出曲线B. 较小的政府支出乘数C. 较平的IS曲线D. 以上都对25. 货币供给的增加 B ;A. 将使LM曲线向左上移动B. 将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C. 将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D. 将使IS曲线向左下移动26. IS曲线右方各点代表了 C ;A.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B. 总支出大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C. 总支出小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D. 计划的总支出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27.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30亿元,会使IS曲线 C ;A. 右移30亿元B. 左移30亿元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28. 如果美联储减少货币供给,增加税收 D ;A. 利息率将必定提高B. 利息率将必定下降C. 收入的均衡水平将必定提高D. 收入的均衡水平将必定下降29. 当利率变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B ;A. 变的很小B. 变的很大C. 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 不发生变化30.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A. 投资小于储蓄, 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C. 投资大于储蓄, 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3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A.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3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B ;A. 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B. 稳定通货,减少失业,保持经济稳定的增长C.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D. 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33. 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太大,其紧缩政策为 C ;A. 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B. 迫使财政部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C. 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D. 降低法定准备率34. 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B ;A. 不变B. 增加C. 减少D. 不相关35. 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B ;A. 政府支出增加B. 政府税收增加C. 政府税收减少D. 政府财政赤字增加36. 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 A ;A. 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C. 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D. 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37.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 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38. “挤出效应”发生于 C ;A.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 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较少39. 下列 D 的情况不会增加预算赤字;A. 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B. 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增加C.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D. 间接税增加40. 下列 C 的财政政策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A. 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B. 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C. 税收减少50亿元D. 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41. 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D ;A. 吸收的存款太多B. 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C. 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42. 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 ;A. 提高贴现率B. 增加货币供给C. 降低法定准备率D. 中央银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43. 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D ;A. 降低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 降低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 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D. 向商业银行卖出国债44. 财政部向 D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A. 居民B. 企业C. 商业银行 .D. 中央银行45. 通货膨胀是 A ;A.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46.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 ;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引起的价格波动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 以上都不是47.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A ;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 以上都不是48.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指 C ;A. 收入普遍上升B. 收入普遍下降C. 收入结构变化D. 债权人收入上升49. 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 C ;A. 通货膨胀导致失业B. 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引起的C.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呈负相关D.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50. 失业率是指 A ;A. 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B. 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C. 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D. 以上均正确51.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D ;A. 工资刚性B. 总需求不足C. 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D. 经济结构的调整52.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C ;A. 减少货币供给量B. 降低失业率C. 提高失业率D. 增加财政赤字二、多项选择题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D ;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税收D. 居民建造房子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ACD ;A. 利息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CD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小王打的支付20元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4. 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的有 BCD ;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D. 折旧5. 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 中介公司收取的中介费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 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6. 下列 BD 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A. 自发性支出增加B. 自发性支出下降C. 净税收减少D. 净税收增加7.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AD ;A. 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 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 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8. 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GDP下降,可预期 BD ;A. 消费上升B. 消费下降C. 储蓄上升D. 储蓄下降9.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10.已知边际储蓄倾向为,则AB ;A. 投资乘数为5B.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5C. 税收乘数为-5D.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511. 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 AB ;A. 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B. 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C. 实际支出不一定等于计划支出D. 实际货币供给不等于实际货币需求12. 下面关于LM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BD ;A. 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是在收入水平给定的条件下画出的B. LM曲线向下倾斜,并且价格的增加将使其向上移动C. 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是在实际货币供给给定的条件下画出的D. 沿着LM曲线,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13. 引起LM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是 AB ;A. 物价水平不变,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B. 物价水平不变,中央银行降低要求的准备率C.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D. 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14 如果 ABC ,IS曲线将向右移动;A. 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增强B. 政府将增加转移支付C. 公司对经济更加乐观D. 中央银行增发货币15.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BC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 价格水平上升时,财富会增加16. 下面关于总需求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有 ABC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增加时会右移B. 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 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右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下降时会右移17. 长期总供给增加,可能原因是 BD ;A. 中央银行增发了货币B. 生产技术提高C. 中央银行降低了利率D. 发现了新的资源18. 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CD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C.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19. 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BC ;A.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B. 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C. 实际产出不变D. 利率水平下降20.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可能原因是 D ;A. 居民消费支出增加B.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C. 企业投资支出增加D. 政府购买支出增加21. 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C ;A. 债务人B. 债权人C. 借款者D. 离退休人员22. 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可能是 AC ;A. 工人要求增加工资B. 政府预算赤字C.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D. 企业投资增加23. 关于充分就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A. 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B.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C. 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D. 消灭了需求不足失业的就业状态24. 为减少经济中存在的失业,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C ;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减少企业税收D. 增加货币供给量25. 关于通货膨胀的叙述,正确的有 ACD ;A. 一般物价水平上升B. 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升C. 有些商品的价格可能下降D. 大宗商品价格肯定上升三、判断题1.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F2.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中; F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F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T5. 个人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F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T7.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 T8.某出租车司机在2014年购买了一辆产于201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元的购车费应计入2014年的GDP中; F9. 政府投资建立公办小学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T10. 居民购买商品房的支出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F11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条件为I=S,它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T12.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而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F13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F14. 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 T15. 非意愿存货等于零,表明宏观经济达到了均衡; T16.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随收入增加消费会减少; F17. 消费函数c=a+by中的y是GDP; F18. 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T19.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T20. 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公式y=c+i其中c,i是指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F21. 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T22. 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F23. 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T24.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 F2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F26.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T27. 投资增加,会引起LM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F28. 消费增加,会引起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F29. LM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F30.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F31. 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F32. 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增加,将会使总需求下降; T33. 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总需求增加;F34. 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T35.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F36. 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T37. 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F38. 通货膨胀缺口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加以解决;F39. 准备金要求的提高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40. 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 F41. 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F42. 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T43.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率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对信贷规模的影响是相同的;F44. 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F45. 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F46.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F4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F48. 当出现需求推进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49.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F50. 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F51. 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F52.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F53. 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F54. 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T55. 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的; F四、问答题1. 为什么说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情况可以用实际GDP,而不能用名义GDP2.举例说明什么是中间产品什么是最终产品3. 名义GDP与实际GDP有何区别4. 为什么政府发给公务员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5. 为什么企业债券利息要算入GDP,而公债利息却不算6. 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7. 简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8.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9. 什么是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为什么说它主要取决于利率10. 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挤出效应至少指出两种;11. 降低工资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有何影响12. 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13. 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14. 导致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 什么是失业均衡它有什么特点16.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7.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18.简述累进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机制;19.简述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机制;20.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五、图形分析题1. 什么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请结合图形分析;2.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结合图形加以分析;3. 结合图形分析说明:正常情况下,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4. 宏观经济萧条现象有什么特点结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说明;5. 结合图形分析说明:正常情况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6. 宏观经济过热现象有什么特点结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说明;7.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请结合图形加以说明;8. 什么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请结合图形加以分析;9. 什么是凯恩斯陷阱请结合图形加以说明;10. 宏观经济的滞胀现象有什么特点结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说明;六、计算题1. 某年某国的经济状况为:净投资125亿元,净出口25亿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元,资本折旧50亿元,企业间接税75亿元,政府购买200亿元,社会保险税150亿元,个人消费支出50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100亿元,公司所得税50亿元,个人所得税100亿元;请计算该国该年的GDP、NDP、NI、PI和DPI;2. 假定在四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盈余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购买支出;3. 根据一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国内生产总值48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300亿元,消费3000亿元,政府购买960亿元,政府预算盈余30亿元;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收入;4. 在某经济体中,消费函数为c=500+,投资函数为i=1250-250r,实际货币供给m=1250,货币需求函数L= +1000-250r;求IS曲线、LM曲线、均衡收入和利率;5. 考虑某三部门经济,其中消费函数为c=200+,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6. 若价格水平在2011年为,2012年为,2013年为,试求:12012年和2013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2如果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2014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7. 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 1–ty, 税率为t= , 投资函数为I= 900–50r, 政府购买G = 800, 货币需求为L= –, 实际货币供给为500;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8.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一50P,试求:1供求均衡点;2总需求上升10%之后新的供求均衡点;3总供给上升10%之后新的供求均衡点;4比较2与3;9.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P=80—2y/3;总供给函数为古典学派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为y=yf=60,求:1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2如果保持价格水平不变,而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 =100—2y/3,将会产生什么后果10.假定法定准备率是,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1假定总准备金是6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600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2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货币供给变动多少11.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GDP、NDP、NI、PI个人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净投资150亿元;净出口30亿元;储蓄180亿元;资本折旧5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元;企业间接税75亿元;政府购买200亿元;社会保险金150亿元;个人消费支出50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100亿元;公司所得税50亿元;个人所得税80亿元;12.假设货币需求为L=,货币供给量为200,c=90+,t=50,i=140-5r,g=50;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13.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货币供给为200,消费为c=100+,投资i=150;1求IS和LM方程;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3若货币供给增加20,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有什么变化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14.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15.某宏观经济模型单位:亿元:c=200+,i=300-5r,L=,m=300试求:1IS-LM模型、均衡产出及利率;2若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020亿元,为实现充分就业,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追加投资或货币供应分别为多少 16. 某年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元,国内私人投资5000亿元其中500亿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政府支出为3000亿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元,出口为2000亿元,进口为1500亿元;请计算该国该年的GDP、NDP、NI、PI 和DPI;17. 假设消费函数c=100+,投资i=50;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宏观经济学》一、单选题1.当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降低时,LM曲线将(D)。
A.向左上方移动B.向右下方移动C.变平缓D.变陡峭2.资源的稀缺性是指(B)A.世界是的资源最终会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3.引起长期总供给变化的因素不包括(C)。
A.技术进步B.人口增长C.储蓄增加D.资本存量增加4.经济物品是指(D)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5.假定货币供给不变,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减少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A)。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经济周期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7.所谓“凯恩斯陷阱”一般产生于债券价格的(A)。
A.高位区B.低位区C.中位区D.无法判断8.在下列三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A.当年生产的机器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的机器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机器D.上述都是9.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500亿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125亿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是100亿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A.125亿和25亿B.625亿和525亿C.125亿和100亿D.35亿和40亿11.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12.通过分散化投资可以消除(A)。
A.非系统性风险B.系统性风险C.总风险D.金融风险13.下列不正确的命题是:(A)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NI)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14.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意味着产品市场(C)。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最终产品:不需再加工和再出售,直接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商品。
中间产品:用于再加工和再出售,以供生产别的商品的产品。
2、货币需求:人们出于各种考虑而持有货币的需要。
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3、财政政策: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变动税收、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所作的决策。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4、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在一定年龄以上,具有劳动能力,没有工作但是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5、GNP折算指数=名义GNP/实际GNP。
反映一般价格水平变化情况。
6、消费:消费者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储蓄是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
自主消费:在收入为0时也要进行的消费。
引致消费:由于收入增加而引到致的消费。
7、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于个人和企业需要进行日常的交易活动而保留的一部分货币的需求。
投机需求: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需求。
8、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Ki=△y/△i9、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10、通货膨胀: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显著上涨。
通货紧缩: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显著下降。
11、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题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没有经过市场交易,不应计入GNP。
2、(×)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了商业银行有央行的贷款成本,会诱使商业银行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
3、(×)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4、(√)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5、(×)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向。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
3.最终产品 4.总需求
5.均衡产出 6.储蓄函数
7.货币需求 8.功能财政
9.财政政策 10.货币政策
11.自动稳定器 12.资本的边际效率
13.货币幻觉 14.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
15.挤出效应 16.潜在产出
17.公开市场业务 18.通货紧缩
19.通货膨胀 20.经济周期
21.经济增长
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 和消费者。
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单位:万美元)。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
3.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万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4.在简单的国民经济循环中,C=60+0.8Y,Y=800亿元,求:
(1)国民经济处于均衡时的投资;
(2)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到1000亿元,而投资不变时的政府支出。
5.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6.已知一个小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消费为600亿元,投资为70亿元,政府支出为80亿元。
计算:
(1)均衡国民收入;
(2)假如均衡国民收入上升到800亿元,结果消费增加到640亿元,求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乘数。
,投资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 =200,7.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d
=62.5(单位均为亿美元),税率 t =0.25.
政府转移支付t
r
(1)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税收乘数。
8.如果一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25,求:
(1)该经济的投资乘数;
(2)当投资增加200时,国民收入、消费和储蓄的增加量。
9.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边际税收倾向为0.1的情况下,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
Y,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10.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
d
t=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政府转移支付
r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政府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①增加政府购买;②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11.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 =100+0.8y,投资i =150-6r ,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0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
(1)求IS 和LM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0.20y-2r ,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12.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I=200-3r,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L=0.2Y-2r。
求:
(1)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13.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M=50。
价格水平为P。
求:
(1)总需求函数;
(2)当价格为10和5时,总需求分别为多少?
14.已知经济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为0.12,资本产量比等于3,求收入的增长率。
简答题
1.简述核算国民经济的两种方法。
2.凯恩斯认为消费与收入之间有哪些关系?
3.制约投资乘数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5.在两部门经济中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6.试说明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7.试述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决定货币政策作用大小的因素。
8.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9.试述在三大区域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
10.中央银行有哪些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如何?
11.结合IS-LM模型简要说明,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如何采取财政政策以增加国民收入?
12.请结合图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
1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4.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15.画图说明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16.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又垂直?
17.试用图说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18.试用AD-AS模型来解释经济高涨、萧条和滞胀这三种情况。
19.根据时间的长短,经济周期可分为哪几类?
20.简述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的交互作用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
21.简述乘数—加速数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
22.试述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的界限?
2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包含哪些项目?
论述题
1.试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过程。
2.论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在经济萧条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如何操作?结合IS—LM曲线做简要分析。
3.IS曲线比较陡峭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哪个更有效?请结合图形简要分析。
4.谈谈如何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5.为什么要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说明收入的决定?
6.试论宏观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及其作用机制。
7.乘数-加速数模型是如何说明经济波动的?
8.如果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问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否达到均衡?如果没有达到均衡,那么利率和收入会如何变动使得最终达到均衡?
9.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密切相关。
10.结合图形说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