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434.00 KB
  • 文档页数:5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最高院《关于贯 彻执行民事政策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2条:"损害完 全是因受害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应由自己负责。"
虽然这两条规定是针对一般侵权行为而言,而缺陷 产品损害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因而如果受害者在 形成损害时有过错,不能完全适用上述规定,而应 有所区别
,即如果受害人有轻微过失,生产者不能进行减轻 责任的抗辨;如果损害完全是由受害人自己的重大过 失等造成,而产品本身没有缺陷的,生产者完全可 以提出
认为的特殊过错推定实质上与严格责任并无差别。 但我们认为在我国应当提倡用严格责任的提法,用 以区分一般过错推定。因为在许多学者看来,所谓 过错推定
,指的就是一般过错推定。而且,另一方面,我国 许多学者认为产品责任法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根 据就在于他们将王利明认为的特殊过错推定中的法 定抗辩事
由理解为无过错责任区分于一般过错推定的特征。 虽然本文并不赞同这种理解,但是为了平衡二者之 间的差距,我们提倡应当用"严格责任"的提法替代" 特殊
那么,产品侵权责任就应该是制裁性质的责任了。 综上看来,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 则,而不是无过错原则。 通过对以上四种归责原则 的分析
,我们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产品责任的归责, 实行的是严格责任原则。它既能保持了法律的惩罚、 教育的功能,同时也能及时弥补了受害人的损失。
全文完!转载请署名,谢谢!
的损失的弥补,或者说,实行补偿制度应当是在能 够使损失社会承担化的条件下,这样生产者才得以 弥补因补偿而付出的损失。否则,生产者本身没有 过错却令
其利益减损,是不符合法律的公平精神的。而在这 一点上,我国产品责任法并没有实行损失社会化的 制度(比如强制生产者进行责任保险), 所以我们认 为我
国产品责任法对生产者的责任规定是制裁性质的。 另一方面,制裁是一种非难行为,它应该是对行为 人的过错而进行。上面我们已然分析了产品侵权具 有过错,
品侵权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 我们来讨论是否适 用无过错责任归责。我们认为应从无过错责任的内 涵及产品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来仔细分析。无过错原 则不具
有法律责任本来的含义,而只有"恢复权利的性质", 它着眼于对受害人的损害提供补偿。它的法律特征 在于不考虑双方当事人的过错,也不能推定行为人 有过
错,也就是说,过错在这个原则中并不适用,这个 原则不具有制裁不法行为并预防不法行为发生的作 用。至于归责的要件也只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其基本 要件,也
过错推定"的提法。 英国学者认为,严格责任,是指 一种比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而应负责的一般责 任标准更加严格的责任标准。⑧在严格责任里,仍 有一
些有限的对责任的抗辩理由可以援引,但当事人已 尽到合理的注意不能作为抗辩的理由。被告方想要 抗辩成功,必须证明有法定的抗辩事由的存在才能 被免责。
也就是说,严格责任是比过错推定责任要求更高注 意义务的责任。这些注意义务是由法律来规定的。 被告即使能够证明了自己已经尽到了一般的注意义 务还不能
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实 际上我国的无过错责任只有这一法条规定的高度危 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行为人要免除责任只能证明 损害
系受害人故意所为,哪怕是受害人过失所为,行为 人也不可免责。无过错责任是一种加重责任,不能 任意扩大其范围。而对于产品责任而言,责任者对 其生产经
营的缺陷产品负责,对缺陷产品造成之损害需承担 赔偿责任,从这一点来讲,就是制裁不法行为。 《民法通则》第131条:"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 有过错
就是只要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也就可以认为责 任的成立了,根本不用涉及到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问 题。也就是说,即使是受害人的过错或不可抗力也 不能认定
为被告的免责条件,被告的责任的成立在损害事实 的发生时只要因果关系存在就已经确认了,甚至不 能以其他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件。我国《民法通则》 第12
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 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 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 够证明
"从法律性质上说,严格责任保持了法律的惩罚、教 育的功能,同时也能及时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而无 过错责任已丧生了惩罚和教育的功能……"。⑤所以 严格
责任是不能等同于无过错责任的。 除了和无过错责 任的区别外,我们还有必要对严格责任原则与过错 推定原则进行一番分析。所谓过错推定,是指在因 果关系
存在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或案件的具体需要, 由审判人员推定行为人具有过错,若行为人不能提 出反证推翻对其过错的推定,则应负侵权责任。按 照王利明
免责,还必须证明法律规定的事由的存在。从立法 技术来看,"各国立法例多承认行为人得提出特定抗 辨或免责事由"。在产品责任法来讲,这些免责事由 就是
《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2款规定的三个事由,以及 在《民法通则》第132条:"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 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若干问题的 意见》第72条:"损害完全是因受害人自己的过错造 成的,应由自己负责。"当然,前面我们已经有过阐 述
免除责任的抗辨。虽然有这样的区别,但是我们认 为其中的精神是不变的,也即,被告方可以就受害 者一方的过错提出抗辨。这样分明就不是无过错责 任归责了
。所以对于国内许多学者坚持的无过错原则,我们 是不能认同的。 2、严格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主要是 英美法中采用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已被我国学者所 吸收
,它是不同于无过错责任的。按照普通法学者的解 释,严格责任是指当被告造成了对原告的某种明显 的损害时,应对此损害负责。它主要考虑的是被告 的行为与
为我国产品责任法对于行为人的责任规定是制裁性 质而不是对受害人进行补偿的性质。因为如果是补 偿的话,则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受害人受到了产品 的损伤,
wenku.baidu.com
生产者除了成功地证明了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行为 引起的以外,就应当进行补偿,而不是只有在生产 者不能举证免责时才进行赔偿;实质上,令生产者在 无法举
证免责时承担赔偿责任,和前文分析的精神一致, 就是从这一点上推定生产者的过错。另一方面,在 实行补偿制度的情况下,生产者就应当得到因其补 偿而付出
它是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责任成立的法律原 则。 在我国产品侵权领域,很多学者认为,其所适 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是,我们不敢苟同。我 们认为
,我国产品侵权责任应该是严格责任原则归责。 1、 无过错责任原则 在我国《产品质量法》中,对于产 品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的规定,许多学者认为是 无
过错原则。如杨立新先生认为:无论制造者、销售 者有无过错,只要产品有缺陷并造成他人害,就应 当承担赔偿责任。又如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也认 为我国产
【产品责任】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原则 所谓归责, 简而言之,即将责任以某种依据为判断标准归属于 某主体,或者说,对于某主体来讲,以某种依据为 标准,
判断其某种责任是否成立。从而可以认为,归责的 任务是解决责任的依据问题,它并不等同于责任, 责任是归责的结果,但归责的结果并不必然就是责 任的产生
。因此,"归责"的定义,应当是:行为人因其行为和 对象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在法律的价值判断 上以某种依据使其承担责任。归责原则即归责的规 则,
,对于后面这两个规定中的受害人的过错,必须是 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如果是一般的过失,也是不能 构成被告方的免责条件的。综合来讲,在严格责任 归责中,
生产者必须证明下列情形之一才能免责:1,未将产 品投入流通;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 不存在;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
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4,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 我们还可以结合法律功能来分析为什么说我国产品 责任法实行的是严格责任而不是无过错责任。我们 认
链克交易 http://www.shua8.cn/
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当损害发生以后,如果 形成了明显的责任根据和因果关系,就要确立被告 的责任。但是,严格责任并不是绝对责任,并非绝 对不考虑
过错问题。"严格责任表面上不考虑被告造成损害是 出于故意或能否通过合理的注意而避免损害,就可 以确定被告的责任,实际上在这里采取了一种过错 推定的
办法,即从损害事实中推定被告有过错,但允许行 为人通过证明损害是由于受害人的过失、第三人的 过失和自然原因造成的而减轻或免除其责任。"另一 方面,
先生的观点,过错推定有两种情形:一般过错推定 和特殊过错推定。一般过错推定是指在被告能够证 明他没有过错,他已尽到注意义务时,即可以推翻 对其过错
的推定;特殊过错推定是指被告必须证明有法定的抗 辨事由的存在,才能表明自己是没有过错。据此, 王利明先生认为,对于一般过错推定,我国民法通 则并没
有作出明文规定,而采取的是特殊过错推定,比如 在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122条、123条、124条、 126条及127条。我们认为,王利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