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的发展及流派
- 格式:docx
- 大小:23.58 KB
- 文档页数:8
侦探小说一、侦探小说产生的背景侦探小说产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氛围。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19世纪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科学方法和推理思维的兴起对侦探小说的诞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更加精确,而这种推理能力也被运用到了小说中的犯罪调查中。
社会变革:19世纪初期的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城市化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社会变革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犯罪现象,人们对犯罪和调查的兴趣日益增加。
法律与司法体系的完善: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司法制度的发展,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变得更加重要和普遍。
人们对法律和调查程序的了解增加,对犯罪和侦破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文化和文学影响:19世纪是文学繁荣的时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对侦探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浪漫主义强调个体情感和内心世界,而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和真实性,这些思潮为刻画复杂的犯罪情节和人物提供了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崭露头角。
它通过推理、解谜和调查,展现了人类智慧与逻辑推理的精彩,并通过犯罪故事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兴趣。
侦探小说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文学体裁,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并在后来的发展中衍生出各种流派和风格。
二、侦探小说流派侦探小说是一个广泛的文学流派,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古典侦探小说:这是侦探小说的最早形式,也是最经典的一种。
古典侦探小说通常以一个主要谜团为核心,读者可以通过收集线索和推理来解开谜题。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就是古典侦探小说的典范。
硬汉侦探小说:这种流派的侦探小说通常以强硬、粗犷的主人公为特点,他们常常是私家侦探或警察。
这些小说强调暴力和动作,喜欢展现主人公的勇气和机智。
雷蒙德·钱德勒的作品就是硬汉侦探小说的代表。
心理侦探小说:这种流派的侦探小说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动机。
心理侦探小说探索犯罪背后的心理学和情感动机,强调心理分析和角色发展。
本格推理解说1. 引言本格推理是一种以逻辑和推理为基础的犯罪小说流派,源自于19世纪末的英国。
它强调逻辑的严密性、情节的扣人心弦以及解谜的乐趣,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本格推理进行解说,介绍其起源、特点和代表作品,并探讨其在文学界的影响。
2. 起源与发展本格推理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当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了著名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
这部小说中,福尔摩斯通过逻辑推理和观察力解决了各种复杂案件,开创了现代侦探小说的先河。
福尔摩斯的成功激发了其他作家对于逻辑推理在犯罪小说中运用的兴趣。
20世纪初期,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为了本格推理流派的代表人物。
她创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如赫尔克里·波洛和密尔顿·布朗等,通过精心构思的情节和巧妙的线索设计,引领了本格推理小说的繁荣发展。
3. 特点本格推理小说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3.1 精心设计的情节本格推理小说通常拥有扣人心弦、错综复杂的情节。
作家会通过布局各种谜题和线索,引导读者进行推理。
情节中往往隐藏着各种伏笔和转折,读者需要仔细观察并推理出真相。
3.2 逻辑严密的推理本格推理小说强调逻辑的严密性。
作家会通过逻辑链条将各个线索连接起来,并通过合乎常理的推理过程揭示真相。
读者可以与侦探一同进行思考,体验解谜过程中的乐趣。
3.3 突破常规的解谜手法本格推理小说中,作家常常使用一些突破常规的解谜手法来增加悬念和惊喜。
例如,隐藏在文字之中的密码、暗示以及不寻常的线索等等。
这些手法使得读者在解谜过程中感受到挑战和刺激。
3.4 着重人物心理描写本格推理小说不仅关注犯罪案件本身,还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作家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动机和行为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与故事产生共鸣。
4. 代表作品以下是几部经典的本格推理小说代表作品:4.1 《东方快车谋杀案》 - 阿加莎·克里斯蒂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宗发生在火车上的谋杀案。
文学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在漫长的历史中,各种文学流派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文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古代文学流派1. 诗歌流派古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流派是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包括“风”、“雅”、“赋”、“颂”、“辞”等,通过表达各种情感和体验来展现人类的内心世界。
2. 散文流派散文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学形式,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古代散文流派中,有“骈文”、“骚体”、“辞章”等,通过叙述、议论或描写等方式来展现作者的思想与感受。
二、现代文学流派1. 传统文学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传统文学流派得以延续与发展。
如“古文运动”使古文学得到复兴,尤其是人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追求与研究,使得“古文派”这一流派得以形成。
2. 现实主义流派现实主义流派是一种重视现实生活的文学形式,通过具体的事实和细节揭示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真实的笔触展示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挣扎。
3. 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追求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强调个体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激发。
这一流派的作品常常带有超脱尘世、幻想的元素,通过对梦境、幻想和自然界的描绘,传递出作者个体情感的共鸣。
4. 写实主义流派写实主义流派以真实的细节和客观的观察为基础,力求还原生活的真实面貌。
它追求客观、冷静、理性,通过详细描绘人物和环境来达到对人性的深入研究。
5. 新感性主义流派新感性主义流派主张通过感觉刺激和个人意象的展现来表达情感,注重语言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手法的突破。
作家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来探索人性和内心世界。
三、当代文学流派1. 后现代主义流派后现代主义流派强调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自由性,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它破除了传统故事结构和线性叙事,采用碎片化的手法和错综复杂的叙述方式。
2. 科幻文学流派科幻文学流派以科学与技术为题材,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和探索来展现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
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与特点一、本文概述日本推理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度,占据了世界推理文学的一席之地。
自江户川乱步于20世纪初开创日本推理小说的先河以来,这种以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小说类型,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显著特点,并揭示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们将从早期推理小说的形成,到战后的变革,再到现代推理小说的多元化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我们也将关注日本推理小说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主题探索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如何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特色。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让读者对日本推理小说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历程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已有一些包含推理元素的短篇故事。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受到西方文学,特别是侦探小说的影响,开始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在初期,日本推理小说主要模仿英国侦探小说的风格,强调逻辑推理和案件的解谜过程。
代表性的作家有横沟正史、江户川乱步等,他们的作品如《本阵杀人事件》《D坡杀人事件》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这些作品在解谜过程中,展现出了精细的逻辑推理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奠定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基础。
随着推理小说的发展,日本作家开始尝试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变格派”风格。
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有小酒井不木、梦野久作等,他们的作品在推理的同时,更注重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探索和批判。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推理小说迎来了“社会派”的崛起。
这一流派的作家,如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等,他们的作品将推理小说的关注点从单纯的解谜转向了社会问题的揭示,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的深入挖掘,使得推理小说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近年来,随着日本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日本推理小说也开始受到国际读者的广泛关注。
日本推理小说的两大流派日本推理小说在模仿欧美侦探小说的基础上,诞生了以“本格派”和“变格派”为代表的传统型推理小说。
“本格派”以江户川乱步为首,主要作家有甲贺三郎、滨尾四郎等,创作手法是遵循欧美作家运用逻辑推理的侦探手段,通过推理分析、排云去雾,描写侦破案件的过程。
“变格派”在“本格派”的基础上略有变化,如加入变态心理的描写,注重营造诡秘气氛等,但情节主干仍以逻辑推理使案情真相大白。
“变格派”代表作家有横沟正史、小栗虫太郎、木木高太郎等。
“本格派”推理小说与“变格派”推理小说虽然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为同一流派,都属于传统型推理小说,即依据逻辑推理方法进行创作构思、组织情节框架,推动情节发展。
两者在本质上都是欧美侦探小说固有形态在日本的延续。
打破这一固有形态的小说格局的,是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内容真实,文学性强,不再单纯地描写个人犯罪、离奇案情,而是将犯罪与社会腐败、社会弊端联系起来加以揭露。
这种现实主义的清新文风完全改变了传统型推理小说夸张虚构、脱离现实的陋习,从而刷新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历史。
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问世,使日本推理小说摆脱了“本格派”与“变格派”的陈旧模式,形成了日本推理小说不同于欧美侦探小说的独特风格,世人称为社会型推理小说。
如果说江户川乱步是日本推理小说开山创派的鼻祖的话,那么松本清张就是日本推理小说标新立异的一代宗师。
除了松本清张外,社会型推理小说的代表作家还有水上勉、泽左保以及森村诚一等人,尤其是森村诚一,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松本清张社会型推理小说的特色,而且有所突破,独树一帜,量多质优,笔力宏壮,触动现实,内涵深刻,而对人性的张显更使其作品风格独具,魅力无穷。
他是继松本清张之后,日本社会型推理小说的又一个高峰,在日本推理小说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比较一下日本传统型推理小说与社会型推理小说这两大流派,我们会发现,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以小说情节而论,传统型推理小说以布局为中心,突出悬念,强调情节的离奇曲折,因此小说情节大多跌宕起伏,紧张激烈,十分引人注目,令读者一气读完,爱不释手。
福尔摩斯探案集:维多利亚时代推理小说的代表作1. 简介《福尔摩斯探案集》是由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一系列推理小说,首次出版于十九世纪末的维多利亚时代。
这一系列作品以主角夏洛克·福尔摩斯为中心,描述了他与他的助手约翰·华生一起解决各类复杂案件的经历。
2. 维多利亚时代背景2.1 社会背景维多利亚时代是指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期间(1837年至1901年)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工业革命和帝国扩张的高峰,伦敦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2 文学背景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象征着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和道德批判。
许多优秀的作家相继涌现,其中包括狄更斯、莎士比亚等。
推理小说也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这个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流派。
3. 推理小说的发展3.1 维多利亚时代的推理小说维多利亚时代是推理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最著名也最受欢迎的就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系列。
这些作品采用了科学和逻辑推理方法解决谜题,深受读者喜爱。
3.2 夏洛克·福尔摩斯形象塑造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个具有独特才智和超凡能力的侦探形象。
他以深入观察、推断和逻辑思维著称,并且常常解决一些看似无法解释的案件。
他与助手约翰·华生之间的关系也增添了作品的人情味。
4. 福尔摩斯探案集内容简介《福尔摩斯探案集》由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包括了一系列精心构思且令人着迷的故事。
这些故事以谜团结构为基础,通过夏洛克·福尔摩斯独有的推理能力,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罪案的真相。
5.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影响《福尔摩斯探案集》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它对于后来的侦探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洛克·福尔摩斯也成为文学史上最受欢迎和广为人知的虚构人物之一。
结论《福尔摩斯探案集》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推理小说的代表作,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文学背景和推理小说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推理小说的发展及流派小说的种类繁多,其中推理小说的读者是很多的。
因为情节曲折,故事精彩,描写引人入胜,阅读中还要费尽脑筋想像,前后照应,倘若思维不活跃,推理小说是读不下去的。
推理小说,定义为是以推理方式解开故事谜题,大多数是找出凶手的一种小说,通常故事都含有凶杀案与侦探,亦有部分并非以凶杀为主要剧情走向,诸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
大众认知上推理小说一词,是最早出现在日本并流行开来。
究其本源,日本的推理小说实际上是对欧美侦探小说的继承和发扬。
古典推理小说的核心围绕诡计、解密来进行创作,黄金时代的众多大师极尽所能,几乎覆盖了能想到的所有诡计、谜题与手法,让后黄金时代的推理作家头痛不已。
当然,对于黄金时代的终结,这绝对不是最关键的原因。
诡计和谜题有穷尽的时候,“推理”本身却不会有穷尽。
我们知道,时代的变化必将会引发文学艺术形式的变化。
在推理黄金时代的美国,先是遭遇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作为大萧条发源地的美国首当其冲,股市暴跌、银行倒闭,公司破产、员工失业,国内局势糟糕、国外局势混乱,一时间危机四起、民不聊生。
接踵而来的,是战争的洗礼。
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虽然美国通过参战把主要矛盾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但二战的影响同样巨大,这种影响在美国参战之后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文学反应现实。
美国的作家,对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等信念都纷纷产生了动摇,美国迎来了众所周知的“垮掉的一代”。
经过了萧条的冲击、战争的洗礼,当人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心灵得不到寄托的时候,读者再也没有心思与能力,参与到推理黄金时代的解密行动了。
推理小说的“黑色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大萧条和二战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心灵无处安放,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在繁荣背后的阴影,人们有时对生活不满、有时对体制厌烦,古典推理小说中彬彬有礼的侦探形象,已经在当时的读者心中变得乏味,新的侦探形象呼之欲出。
他们不会再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身着西装革履,彷佛带着光环的绅士;而是内外硬朗、身手不凡,身着牛仔夹克,缠绕一身酒气的硬汉。
引领“黑色革命”的,是被称为硬汉派推理小说鼻祖的达希尔·哈米特。
哈米特本身曾做过私家侦探,应该也是唯一做过职业侦探的推理作家。
所以他能够接触到犯罪和案件的第一手资料,为他今后的推理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22年开始,哈米特开始陆续为杂志写一些短篇小说,到了经济大萧条开始的1929年,发表了首部长篇小说《血腥的收获》,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
小说中的主人公侦探并没有名字,只是第一人称“我”,“我”在侦破案件的同时,与包括小城独裁者在内的诸多势力,进行斗智斗勇,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身手最终取得胜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硬汉。
次年,也就是1930年,哈米特发表了著名的代表作《马耳他之鹰》,且在十年后的1941年,改编成了电影,由好莱坞巨星亨弗莱·鲍嘉出演,斩获三项奥斯卡大奖,成为黑白电影时代的经典。
此后,哈米特又创作了《玻璃钥匙》、《瘦子》等经典作品,同样被改编成电影。
他还和影片公司签约,先后创作了多个剧本,比如《守望莱茵河》,同样斩获多项大奖。
达希尔·哈米特开创了硬汉派推理的先河,而将硬汉派推理发扬光大、推向巅峰的,是另一位硬汉派推理的代表作家,雷蒙·钱德勒。
雷蒙·钱德勒是硬汉派推理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作家,没有之一。
钱德勒是唯一一位,凭借推理小说这一“类型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载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作家。
这无疑是整个推理小说界的骄傲了。
他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
我喜欢的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曾说,他毕生的目标,是写作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钱德勒合二为一的小说。
这里要多说几句,推理小说要做到“好看”方法很单一,就是要“写得好”:在诡计设计、叙述方式、推理思路、人物刻画等一点或多点要有过人之处。
但要做到“有影响力”,却并不容易。
因为推理小说毕竟是“类型小说”。
“类型小说”要获得突破类型本身限制的影响力,一般有三条路。
第一,开创或“重大”创新。
爱伦·坡开创了推理小说,哈米特“重大”创新了推理小说发展出硬汉派,所以他们的影响力很大。
这一点不用多做解释,每一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重大创新者,都会被这个领域之外的人关注。
所以开创和“重大”创新,对于外界来讲,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第二,作家本身或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其成功,外界不得不关注。
福尔摩斯的形象从诞生之初就影响全球,时至今日历久弥新;阿加莎·克里斯蒂除了成功地塑造了波洛这一形象,本身是继《圣经》和莎士比亚之后最畅销的作家。
跳出推理小说:中国的武侠小说中,金古梁笔下的角色在国内几乎妇孺皆知;JK·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外界几乎无人不晓。
这些击穿类型小说壁垒的通俗小说,也是影响力巨大的。
第三,获得经典文学界的认可。
这也是最难的一条路,因为这受到“类型小说”本身定义的限制。
要获得经典文学界的认可,就必须要具备部分经典文学的特征,比如:思考的深度、对人性的理解、对社会的剖析、对历史的记录等等。
比如称历史是他用来挂小说的钉子的大仲马,和他的《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钱德勒就属于上述的第三种,他的作品被收录到权威的《美国文库》中。
在获得经典文学界认可这一方面,钱德勒在推理小说界目前是唯一的,其他有这方面“可能”的,可能是日本关注社会的“社会派”推理小说。
说到钱德勒最著名的代表作,当属于1953年发表的《漫长的告别》,也是硬汉派推理小说的最高峰。
小说中出场的菲利普·马洛,几乎成为了硬汉派侦探的代名词。
《漫长的告别中》,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有对人性复杂的深度刻画,在其中,我们除了跟随马洛的视角去推理侦破之外,还能看到所处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的缩影。
雷蒙·钱德勒的光芒实在足够刺眼。
在达希尔·哈米特和雷蒙·钱德勒引领的“黑色革命”之下,硬汉派推理大师层出不穷。
很多推理大师的作品,即使并不算硬汉派,但也或多或少受其影响,能看到硬汉的影子,或有独到的创新。
推理小说的发展按一般说法,在早期日本,这一类小说亦被称作“侦探小说”。
二战战败后,日本推行汉字废止政策,计划逐步取消汉字的使用,作为过度阶段,只保留了1850个“当用汉字”。
而“侦”字就是被取消的汉字。
至于日本“推理小说”的叫法从何而来,一种说法是由日本的一位编辑水谷准首先提出的,其后又有作家木木高太郎发起倡议进行推广,但是应者寥寥。
再后来,随着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作家的崛起,此时日本侦探小说开始变得与现实紧密结合,小说的主人公也并不总是侦探,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而为了与传统的欧美侦探小说相区别,在日本这种类型小说渐渐地被称为“推理小说”。
因此侦探小说与推理小说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无非是时间长河里对同类型小说的不同称呼罢了。
侦探小说大多用于欧美作品,而日本作品则更多称为推理小说。
流派,实际上就是一种人为的分类方法。
当一种推理作品问世之后,就会根据风格形式人为地进行分类。
常见的推理流派有本格派,变格派,社会派,新本格派,硬汉派等。
本格派大众印象中的推理小说,在推理界中是所谓的本格派又可称为正宗正统古典派或传统派。
一般被认为是正统推理,或说主流推理,也就是站在读者阅读立场时,可藉由作者提供线索享受解谜乐趣的推理小说。
本格派可满足以解谜为乐趣的读者,通常尽可能地让读者和侦探拥有同样线索、站在同一平面,挑战读者是否能与侦探一样解开谜题。
因此,注重公平与理性逻辑,是本类型推理的特征。
提到本格派,就不能不提到两个耳熟能详的世界级推理作家,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他们两个是本格派的代表人物。
1928年至1929年,柯南·道尔将旧作整理,把所有以福尔摩斯为主人公的故事集结成《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出版。
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20年发表了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此后,终其一生,写了近70部侦探小说,塑造了波洛以及马普尔小姐两个侦探形象。
与阿加莎·克里斯蒂处于同一时期的侦探小说作家还有约翰·狄克森·卡尔、约瑟芬·铁伊、S·S·范·达因、埃勒里·奎因等人。
后人把这一段处于一战和二战期间侦探小说大肆流行的时期称为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
把这一时期的作品概括为古典派侦探小说。
黄金时代,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动荡不安,恶性案件频发,加之现代警察制度的不健全,因而私家侦探这一职业给了小说作家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黄金时代的作品不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和思想深度上来看都是绚丽多彩的。
有柯南·道尔那种靠科学的演绎法与冒险故事相结合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有理查德·奥斯丁·弗里曼塑造的那个随时带着他的医学检验手提箱的第一个法医学侦探约翰·宋戴克医生;有雷克斯·斯托克塑造的胖胖的安乐椅神探尼罗·沃尔夫;有热衷于不可能犯罪的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有提出并探讨汤尼潘帝现象的历史推理作者约瑟芬·铁伊;有不在场证明大师克劳夫兹;有把侦探小说视为纯粹的智力解谜游戏而“挑战读者”的埃勒里·奎因;有给侦探小说加入更多文学风格和和社会背景,进而讨论人性善恶与社会道德的多萝西·L·塞耶斯;还有近乎无所不能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而在日本,江户川乱步则是“本格推理之父”,是日本最负盛名的推理作家。
变格派变格派以诡谲气氛营造与异常心理为主轴,注重描绘阴森恐怖的气氛或揭示人物的变态心理。
变格推理的情节通常是怪诞离奇的,可能包含鬼怪、科学幻想、神奇和冒险等元素,因此谜团通常极具惊奇性或为异想天开的构想。
变格派不依赖诡计,总是在故事性上头下很大的功夫,横沟正史和江户川乱步都写过变格作品,作品包括,《本阵杀人事件》、《蝴蝶杀人案》、《狱门岛》、《八墓村》、《犬神家的悲剧》、《毯谣魔影》。
社会派社会派推理作品以社会阴暗面为点,着手进行创作,具有深层社会指导价值,引人深思。
社会派的创作精神在于“社会批判,描写人性”。
为了保持推理过程的完整,社会派作品在对社会、人性描述的同时还加入“谜”的特质。
虽以谜贯穿始终,但其终究,不是以谜为根本。
虽然在古典派侦探小说中亦有类似的作品,但是真正把这种故事写到极致的是日本。
社会派推理的繁荣在日本持续了整整三十年,有人将其称为“清张魔咒”,同时也开创了世界侦探小说或是推理小说的第三次高潮。
社会派的代表人物有日本作家松本清张、宫本美雪等。
新本格派日本流行的所谓新本格推理,其实应该称做第三波的本格更为正确。
事实上,远在上一世纪的二十年代,日本侦探小说作家甲贺三郎便已经把"纯粹侦探小说"定名为"本格",而一些涉及病态行为或附上异常主题的小说定名为"变格",后来在五十年代后期,"本格侦探小说"一词再变成"本格推理小说",而且那个时候的本格推理,实际上也包含了以往被列入"变格"类型的奇怪幻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