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88.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一章:绪论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发挥作用的物质。
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产量大的药用种类。
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蕴含量)、资源更新}(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划(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的开发(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
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
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3、浙药区: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温郁金4、川药区:川芎、川附子、川牛膝、川贝母5、南药区:广藿香6、蒙药区:黄芪、甘草、知母7、维药区:肉苁蓉、甘草、锁阳、阿魏、枸杞8、藏药区:冬虫夏草、大黄、甘松9、海药区: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第三章:中药资源自然属性的构成1、药用植物种类(87%)①藻类②菌类③地衣类④苔藓类⑤蕨类⑥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药用动物种类(12%)3、药用矿物种类(不足1%)第四章:中药资源的应用种类1、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止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3、民族药:我们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3700多种)(1)藏药(2)蒙药(3)维药(4)傣药(5)壮药(6)其他民族药第五章: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三大自然区域:(1)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最为明显(东部湿润)(2)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为明显(西北干旱)(3)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为明显(青藏高寒)第六章:中药资源的垂直性分布1、植物的垂直分布受:山林的水平地带的制约、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地形、基质、局部气候等影响2、中药资源垂直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一般山体越高,垂直分布的种类越多,种类的构成也越复杂②每一个山地的药用植物垂直分布带谱的基质与该山体所在地的药用植物水平地带分布类型是一致的,在一个山体只能看到它所在的水平地带以北的植物类型③从低温山地到高温山地,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带谱有繁到简,垂直带的高度也逐渐的有高到底④从东部的湿润地区到西北的干旱地区,药用植物的垂直带谱逐渐由少到多,而垂直带的高度逐渐增高第七章+第九章:中药资源蕴藏量和中药资源调查1、①蕴藏量:是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的蕴藏量②产量:是指家种(养)的药用动植物的生产量③单体产量:指一株(只)药用动植物资源药用的平均产量④经济量:是指药用动植物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中药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与地位:中药资源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在学习完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后上的另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教学及教学实习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对中药资源的在制药、中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今后从事中药研究及中药工作有一个基础及帮助。
2、知识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新的中药资源寻找及寻找方法及过程;了解中药资源学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
3、能力要求: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完成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讲授外,还应现代中药资源研究新内容和研究新方法作介绍,要求学生认真作好笔记和完成相关的作业;实习调查时,学生应在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完成调查方法应用及调查实习报告撰写,分析调查成功经验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认真完成实习报告。
通过具体的资源调查实习,学生具有初步资源的调查方法及手段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习生药学、制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等课程奠定相关。
学生今后可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中药新药生产、中药学研究、中药药理等相关的工作。
也为学习中药GAP生产技术、中药农业工程、中药新产品开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在今后的中药研究、开发及从事中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数分配1、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以选定的教材为基础,讲授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有时还辅以挂图和实物(药材品种、地图等),以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2012.12)第一章绪论一、中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一)中药资源的概念1、资源:泛指可供利用的天然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2.中药资源:是指用作药物和医疗保健用途的一切天然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资源。
生物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非生物药资源(矿物药)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药用动物:全体、分泌物、病理产物、生理产物、排泄物等;常见的药用矿物:自然界天然矿石、以矿物为原料的加工品、动物或动物骨骼化石。
* 广义的中药资源:包括栽培和饲养的药用植物和动物,以及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和产生的活性有效物质。
(二)中药资源的特点1、可再生性:具有自然更新和可人为扩大繁殖能力的特性。
2、地域性:“道地药材”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的药用种类,如川黄连、秦归、云木香、广藿香3、动态性:包括宏观的种群更新、群落更新,也包括资源生物体内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4、有限性和可解体性:蕴藏量是有限的。
种群中的个体减少到一定数量时,某些药用种类的种质就有丧失的危险,从而导致某些再生性中药资源种类的解体。
5、有价性:有用性,价值的高低(①是自然资源本身价值,天然产生的价值;②是基于人类劳动投入此产品的价值)决定于其稀缺性和开发利用的条件(如地理条件等)6、多样性和多用性:生物资源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等。
许多中药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既可直接入药,又能从中提取制药的原料,有的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对于一种资源生物来说,其不同部位,含有多种有用化学成分7、国际性:有些药用种类分布广泛,遍及各国;不同国家对近似药材研究不同;每年国外进出口大量药材。
二、中药资源学的概念中药资源学Resource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
* 中药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科。
《屮轉资源曇》习思考题资料汇总绪论1、基本概念:资源;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2、我国中药资源类型3、屮药资源的作用及其特征4、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发展方向第一章中药资源与自然和社会环境1、基本概念:气候;气候要素;农口小气候;三基点温度;土壤;土壤肥力;肥力因素;五大成土因素:土壤质地;地带性土壤2、中药材资源的气候适应类型3、山地气候的变化规律4、引种理论及其应用5、气候与中药资源的关系6、土壤肥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7、岩石风化类型与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8、土壤组成及其与中药资源生长的关系9、土壤水分类型及其对屮药资源的有效性10、土壤主要结构类型及其优良结构11、试述我国土壤的分类体系、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掌握主要土壤类型12、试述土壤垂直分布的温度和降雨量的规律,峨眉山土壤垂直分帯规律及其棕壤缺失原因13、我国气候、土壤区划14、屮药材质量与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的关系第二章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1、基本概念:屮药;中药材;民族药;民间药2、屮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屮药材有多少味?3、我国中药的自然分区及特点4、中药资源种类及构成第三章我国地道药材资源1、基本概念:地道药材川产地道药材藏药四大怀药2、地道药材的特征、成因3、我国地道药材的变迁性4、地道药材的调研要点与品质的感官评价5、熟悉我国地道药材主产区的基本情况。
6、请熟悉以下著名地道药材品种:人参、黄罠、当归、麻黄、地黄、大黄、川苛、附子、天麻、杜仲、三七、广董香、鹿茸、虫草、麝香、蛤粉的资源学特征。
第四章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1、基本概念:种品种优质种源优良品种2、中药材选定品种的目的和原则标准3、屮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基木环节4、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的科学施肥与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5、中药材采收的原则和适宜的采收期第五章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名词解释:中药新资源、品种、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药膳2、中药新资源的寻找途径3、组织培养一般程序及选用的外质体类型4、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基木程序5、药用生物转基因的基本程序6、药用植物杂交育种方式及其杂交类型的表示方法7、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程序第六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基本概念:中药资源保护、就地保护、异地保护、离体保护2、国家规定的重点保护的34种药材名称3、中药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的主要途径4、屮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存在问题及其对策5、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我国的政策法规6、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其技术途径要点7、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濒危物种等级标准及代号第七章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1、基本概念:种群密度、种群盖度、药材蓄积量、药材蕴藏量2、中药资源调查意义及其准备工作程序3、资源调查技术方案制定要点、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常用取样方法和3S技术4、资源调查的内业工作的基本技术程序5、药用资源评价的原则、目标与指标第八章中药资源信息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1、基本概念: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信息源2、请列举载有中药信息的中、外文主要期刊和专业书籍各10种3、国家批准建立的全国17个屮药材专业市场4、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的原则、要求、方法5、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及依据法律6、植物栽培新品种保护的程序第九章中药资源的经济学分析1、中药资源经济的定义和主要特征2、中药GAP生产基地建设初期的生产经营模式3、中药资源产品的人均药品消费与主要的国际中药市场概况4、川药资源的发展战略要点及其当今国际新药研制发展趋势5、《屮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发布单位、时间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药资源与中药资源学一、有关中药资源的概念中药资源(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按照中医理论用于预防、治疗疾病或具有保健作用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广义的中药资源,其来源包括野生动植物,也包括人工栽培养殖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药用植物和动物及其产生的有效物质。
中药资源学(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地理分布、时空变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中药资源学的目的是对中药资源进行积极开发、合理保护,以致永续利用。
中药资源学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并兼有管理科学性质的新兴学科。
药物(Medicines):是指具有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具有保健作用的物质。
其来源有天然性、人工合成性和生物制品性三大类。
天然药物(Natural Medicines):是指自然界生长、繁衍、分布、存在着的植物、动物、矿物等保持自然物理、化学特性的药物。
它随各国用药习惯又有民间药、草药、传统药之称。
除直接供药用的天然产品或简单加工品外,它也包括从其中提出的化学药物。
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成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药物。
生物药物包括生化药物(Biochemical Drugs),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y Drugs)或生物工程药物(Bioengineering Drugs)、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
中药(Chinese Drugs):是指中医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防治疾病的药物。
曾收载于历代各种药学(Pharmacy)著作中,也是为了区分西药的相对名称。
《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二、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三、自然资源的几大基本属性四、自然资源的主要价值五、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则六、中药的概念及其来源七、中药资源的概念及其属性(十大属性)八、中药资源的主要作用九、中药资源学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和任务第二章中药资源的物质构成及分类一、目前我国中药资源种类数量,其中植、动、矿物类中药各自的数量二、民族药、民间药中草药的概念三、按生产特点和来源划分的中药资源类别第三章我国的中药资源一、积温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二、降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三、中国有哪几个温度带四、一般土壤的比重值五、我国的植被有哪几种类型六、中药区划的定义、目的与任务七、中药区划的基本原则八、中药区划的命名方法(包括一级区划、二级区划)九、我国中药区划的数量(一级区多少个、二级区多少个)十、地道药材的概念十一、地道药材的基本特征十二、形成地道药材的原因(条件)十三、四大怀药、浙八味、四大皖药、四大南药各包括哪些药材十四、关药、北药、西药、南药的定义十五、我国各省(区)分布的主要地道药材的种类第四章中药资源调查一、中药资源调查分为哪几类二、野外调查的工作技术方法三、各类植物样方的大小,样方的个数最少不能少于30个四、资源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五、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六、如何估算药材的蕴藏量七、什么是“3S技术”第五章中药资源化学一、初生代谢途径、初生代谢、次生代谢、次生代谢物的定义二、各类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途径三、各类化学成分的主要分布特征第六章中药资源评价一、什么是中药资源评价二、中药资源质量的概念三、药用生物资源质量的特征四、影响药物生物资源质量的因素五、中药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六、中药资源各项评价内容的评价方法第七章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一、中药新资源的概念二、中药新资源寻找的主要途径三、有哪些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四、中药资源有哪些综合利用第八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一、什么叫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种质资源的概念三、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哪些策略四、珍惜濒危药用生物的致危因素五、灭绝、濒危物种的标准六、《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中国珍惜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别将我国生物划分为哪几个保护等级七、药用生物资源的主要保护途径八、药用生物的更新有哪两种类型?各自的更新方式是什么九、何谓药用生物资源的人工抚育十、药用生物资源的更新包括哪些层面?(即哪几种更新)十一、最小生存种群的概念十二、最佳利用量的概念十三、何谓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十四、GAP颁布与实施的时间十五、中药材GAP基地土壤、水质、大气质量各执行什么标准十六、如何确定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十七、施肥的原则是什么十八、对农药的使用有何要求十九、如何控制中药材农残、重金属的超标二十、试述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九章中药资源管理一、我国目前有多少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二、中药资源信息收集有哪些途径三、中药资源信息收集有哪些方法四、解放后我国共进行了几次中药资源普查?各次普查取得了什么大的成果?五、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作用和范围六、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有哪几种形式七、我国在中药资源管理方面发不了哪些相关文件。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BY一鸣第一章绪论《诗经》、《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唐代李勣和苏敬等著《新修本草》;宋代苏颂等著《图经本草》;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浚编著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
其次章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中药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一)预备工作阶段Ⅰ.资料的收集与分析Ⅱ.调查工具的筹备⒈仪器设备的筹备①测量用GPS定位系统②采集标本用标本夹、采集袋、采集网等。
③称量用天平、弹簧秤④各种记录表格⑤收集分析用样品用袋、纸袋、布袋。
⒉交通工具3.野外用药品Ⅲ.人员组织与责任安排Ⅳ.调查工作方案的制定: 日程支配、资金安排;仪器设备的用法与娴熟。
(二)调查工作阶段(三)总结工作阶段系统整理调查所得到的各种原始资料,采集的各类标本和样品等。
资料应按专题分类装订成册,编出名目。
并进一步分析争辩各种调查资料,进行数字统计,绘制成各种成果图件;对调查地区中药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利用的潜力和爱护管理等,做出科学的评价,并提出看法和建议。
编写中药资源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一、现场调查:分为踏查和详查两种方式。
二、路途调查:在有代表性的区域内选择调查样地,进行中药资源种类及贮量的详查。
三、访问调查:访问调查是向调查地区有阅历的干部、生产技术人员、采集者和集贸市场及收购部门等,进行口头调查或书面调查。
四、取样原则、技术与方法(一)取样原则中药资源调查格外关键的一步是选择调查样地,这是打算争辩结果牢靠性、精确性和代表性的核心部分,一般有如下应留意的原则:1.两个步骤先踏查,后祥查。
2.三个全都外貌全都,种类成分全都,生境特点全都。
3.五个接近种类成分接近,结构形态接近,外貌季相接近,生态特征接近,群落环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