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3.78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大班《夜宿山寺》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夜宿山寺》,涉及章节:第三单元《趣味古诗》,详细内容为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夜宿山寺》。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古诗了解寺庙夜景。
3. 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学会与同伴分享学习成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挂图、录音机、磁带、夜宿山寺的场景布置。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夜宿山寺的小故事,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中的内容。
(2)播放古诗录音,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并解释古诗的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夜宿山寺的场景布置。
(2)让幼儿在场景中体验古诗中的意境,感受夜晚山寺的宁静。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一首与《夜宿山寺》类似的小诗,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古诗。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夜宿山寺场景。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错误。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夜宿山寺》。
2. 在黑板上画出夜宿山寺的场景,标注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幅夜宿山寺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古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组织一次户外夜宿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夜晚的美妙。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7.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9.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优秀教案(优秀12篇)《夜宿山寺》教案1教学目标:1、会读“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学习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诗,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山寺的雄伟、高耸入云的特点,知道诗人李白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寺的雄伟。
教学难点:体会山寺的高耸入云,明白诗人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由寺的图片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懂课题1、同学们,在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相信大家很熟悉,大家背过李白的诗吗?谁来背一背李白写的诗?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题目叫《夜宿山寺》。
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读准平舌音“宿、寺”,这两个字是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
理解“宿”的意思“住”。
4、全班交流题目《夜宿山寺》的意思。
“夜宿山寺”的意思是一天夜里,诗人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
教师小结:据说,李白夜里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凭栏远眺,只见天空星光闪烁,诗人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夜宿山寺》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
2、指生朗读,注意字音。
“辰”是前鼻音,第二声。
“惊”是后鼻音。
3、出示古诗,标好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准节奏。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三、理解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2、出示第一、二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理解“危”的意思。
学生说一说“危”的意思,教师小结:“危”的本意是指人在山巅或者高崖,因此,“危”的意思是高,“危楼”的意思就是高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精选10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精选10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小擂台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
(相同的内容不重复)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三、学习新课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宿寺危摘辰敢恐惊(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宿:住宿。
寺:庙。
危:高。
辰: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5)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夜宿山寺》,背诵古诗。
2、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奇妙想象。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宿”“危”“百尺”等。
体会诗人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山寺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山寺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在这样的山寺中住宿,会有怎样的感受呢?3、引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古诗的意思。
2、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宿:住宿。
危:高。
百尺:虚指,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3、指名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总结古诗的意思: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四)感受意境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说“手可摘星辰”?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高楼之上,伸手摘星的情景,体会楼之高。
2、提问:“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讨论,感受诗人的小心翼翼和对神仙的敬畏之情。
3、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山寺夜景的奇妙。
(五)朗读指导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楼的高、诗人的小心翼翼和对山寺夜景的惊叹。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4、全班配乐朗读。
(六)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夜宿山寺特级教师优秀教学设计3篇【夜宿山寺教学设计】部编本新人教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人对寺院里高楼的描写。
二、教材说明《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高。
危楼就是高楼,指建筑在山顶的寺院楼。
百尺,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高声,大声。
语,说话。
恐,怕。
惊,惊动。
天上人,传说中天上的神仙。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的生字中,“宿”、“寺”是平舌音,“摘”、“辰”是翘舌音,“敢”是前鼻音,“惊、恐”是后鼻音。
“宿、寺、惊”,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重点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和笔顺。
危:第三笔是“横”,不要写成“横钩”。
摘:右边不要写成“商”。
辰:笔顺是辰。
敢:第一笔是“横折”,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三)词句教学可采用一边读诗,一边看图,一边思考提问的方法了解诗句的大意,在读诗理解的过程中把诗背熟。
教学时可分五步进行。
1、学生读诗题,结合图画理解“夜宿”与“山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围绕“山寺”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3、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筛选出山上寺院的楼是怎样的,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
4、学生带着问题读诗句,结合图感悟全诗主要讲寺院楼很高。
5、让学生继续读诗句,找出哪些诗句是讲楼有多高的。
(四)朗读指导这首诗想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喜爱、赞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意境和主题,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朋友。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学会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3)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的教学方法。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夜宿山寺》。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夜宿山寺》,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记忆。
3. 生字词学习:(1)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文学鉴赏:(1)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将古诗《夜宿山寺》背诵给家长,并签名确认。
2. 请学生运用古诗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请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续)5.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讨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研究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XXX 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目前请同学们本人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按照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丹青(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搜检读的结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课件出示3):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
(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远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指导朗读这一行。
幼儿园大班《夜宿山寺》精品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夜宿山寺》。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夜宿山寺》的欣赏与学习,对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意境的理解,以及对诗歌的朗读和表演。
具体章节内容:第二章《美丽的夜晚》,第四节《夜宿山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诗歌《夜宿山寺》所描绘的美丽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重点:诗歌的朗读、表演和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黑板、粉笔。
2. 学具:诗歌教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夜晚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夜晚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夜宿山寺》,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象和意境。
4. 朗读与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和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绘制一幅夜晚山寺的画。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夜宿山寺》2. 诗歌作者:贾岛3. 诗歌内容(逐句呈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并表演诗歌《夜宿山寺》,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无需书面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描绘夜晚的诗歌,进行诗歌欣赏和创作。
3. 家园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共同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2. 诗歌的朗读、表演和欣赏。
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指导。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夜晚星空、山寺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描绘的景象。
夜宿山寺优质获奖教案5篇【夜宿山寺教案】部编本新人教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人对寺院里高楼的描写。
二、教材说明《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高。
危楼就是高楼,指建筑在山顶的寺院楼。
百尺,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高声,大声。
语,说话。
恐,怕。
惊,惊动。
天上人,传说中天上的神仙。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的生字中,“宿”、“寺”是平舌音,“摘”、“辰”是翘舌音,“敢”是前鼻音,“惊、恐”是后鼻音。
“宿、寺、惊”,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重点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和笔顺。
危:第三笔是“横”,不要写成“横钩”。
摘:右边不要写成“商”。
辰:笔顺是辰。
敢:第一笔是“横折”,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三)词句教学可采用一边读诗,一边看图,一边思考提问的方法了解诗句的大意,在读诗理解的过程中把诗背熟。
教学时可分五步进行。
1、学生读诗题,结合图画理解“夜宿”与“山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围绕“山寺”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3、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筛选出山上寺院的楼是怎样的,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
4、学生带着问题读诗句,结合图感悟全诗主要讲寺院楼很高。
5、让学生继续读诗句,找出哪些诗句是讲楼有多高的。
(四)朗读指导这首诗想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喜爱、赞赏。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
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
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目标]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百、尺、声、语。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声”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夜宿山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宿山寺》。
(2)理解《夜宿山寺》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夜宿山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夜宿山寺》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夜宿山寺》。
(2)理解《夜宿山寺》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1)分析《夜宿山寺》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夜宿山寺》的原文、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夜宿山寺》,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李白及其作品《夜宿山寺》。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朗读《夜宿山寺》,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夜宿山寺》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夜宿山寺》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山寺之中,感受诗中的美景。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夜宿山寺》的意境和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夜宿山寺》。
2. 写一篇关于《夜宿山寺》的感悟文章。
3. 推荐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意境。
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山寺夜景的美好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一、教案基本信息古诗《夜宿山寺》的教学教案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
(3)了解古代寺庙的建筑特点和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想象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所描绘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领悟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运用想象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所描绘的场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夜宿山寺》的背景、作者李白及诗句的含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3. 互动法: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4. 情景教学法:运用想象法,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所描绘的场景。
5. 图像展示法:展示古代寺庙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寺庙的建筑特点。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古诗《夜宿山寺》的作者李白及其生平事迹。
2. 学习古诗:讲解诗句的含义,分析古诗的意境。
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夜宿山寺的场景,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3. 图像展示:展示古代寺庙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寺庙的建筑特点。
4. 拓展延伸:讲解与《夜宿山寺》相关的其他古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夜宿山寺》。
(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宁静致远、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掌握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夜宿山寺》的背景、内容和相关知识。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夜宿山寺》,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查阅字典,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古诗《夜宿山寺》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古诗《夜宿山寺》。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讲解分析:(1)教师讲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模仿古诗《夜宿山寺》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推荐相关的古诗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 完成课后练习,深入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
3. 收集相关的古诗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夜宿山寺》教案《夜宿山寺》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意境。
3.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难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古诗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朗读法朗读法:通过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感。
3. 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意思和意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 想象法想象法: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夜晚山寺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夜晚山寺的宁静和神秘。
- 提问学生是否去过山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讲解(15 分钟) - 讲解古诗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 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让学生对李白有更深入的了解。
- 讲解古诗的题目和诗句,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意境。
3. 朗读(15 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读音和语调。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互相评价和纠正。
4. 讨论(15 分钟)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意思和意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 提问学生古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意境。
5. 想象(15 分钟) -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古诗,想象古诗的画面。
- 提问学生在想象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夜宿山寺》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夜宿山寺》。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学习生字词,如“寺”、“钟”、“声”等;培养幼儿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夜宿山寺》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字卡、黑板。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夜晚的山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逐句解释诗歌内容,引导幼儿理解诗句。
(3)学习生字词,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字词的记忆。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扮演小诗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夜晚山寺的美景。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幼儿的朗读能力。
4. 例题讲解:以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为例,引导幼儿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新学的字词造句。
(2)仿写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小诗。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夜宿山寺》2. 内容:(1)诗歌原文(2)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夜晚的山寺。
2. 答案示例:夜晚的山寺静谧而美丽,寺庙里的钟声悠扬,仿佛能触摸到天上的星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但在引导幼儿体会诗歌意境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心中的山寺”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夜晚山寺的美景。
(2)组织幼儿到附近的山寺进行实地观察,激发幼儿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古诗《夜宿山寺》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古诗的大意。
(3)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 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古诗的大意。
3.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古诗的大意。
2.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古诗《夜宿山寺》的文本、注释、译文和相关的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PPT展示古诗《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和古诗的背景。
2. 朗读和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夜宿山寺》,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背诵古诗,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词语和句式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2)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理解古诗的大意。
4. 意象和意境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
(2)学生通过想象和对比,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5. 总结和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绘画等拓展活动,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要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学生回家后,要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通用15篇)《夜宿山寺》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宿山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引读课题)2、复习词语,并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出示课件一)3、这篇课文,大家一致认为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这样一句话:出示齐读:(出示课件二)“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师徒编写《本草纲目》很辛苦。
4、过渡:让我们回忆一下,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李时珍和徒弟所承受的那一番“苦”,感受李时珍的高尚品格。
二、品味苦(一)走得苦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课文1—7自然段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在各方面吃了许多苦?课前你们用直线画出来了吗?谁来说说体现他们走得苦的语句?(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三)2、你是从哪里体会出走得苦的?(走了好几个月了——时间长;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路程长,几千里路)点拨:全靠两条腿走呀!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3、白天,他们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走的都是虎狼出没的——山林。
几个月来,几千里路,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让我们把这种行路奔波的辛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住得苦课件四1、白天要行路,夜晚要住宿,因为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他们住的是一座——(指着黑板说:古寺)那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呢?找到体现他们“住得苦”的语句了吗?课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古诗《夜宿山寺》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宿山寺》。
全文如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涉及对古诗的朗读、理解、赏析以及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的朗读、理解和赏析。
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以及对古诗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夜宿山寺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古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3.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
4. 赏析诗句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5.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6. 例题讲解以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为例,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诗句,运用夸张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朗读、理解和赏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古诗原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 诗句赏析夸张:危楼高百尺拟人:恐惊天上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见课本。
(2)例:危楼高耸入云,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
(3)例:诗句中的夸张手法表现在“危楼高百尺”,拟人手法表现在“恐惊天上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夜宿山寺》教案教学设计夜宿山寺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人对寺院里高楼的描写。
二、教材说明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高。
危楼就是高楼,指建筑在山顶的寺院楼。
百尺,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高声,大声。
语,说话。
恐,怕。
惊,惊动。
天上人,传说中天上的神仙。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的生字中,“宿”、“寺”是平舌音,“摘”、“辰”
是翘舌音,“敢”是前鼻音,“惊、恐”是后鼻音。
“宿、寺、惊”,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重点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和笔顺。
危:第三笔是“横”,不要写成“横钩”。
摘:右边不要写成“商”。
辰:笔顺是辰。
敢:第一笔是“横折”,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三)词句教学
可采用一边读诗,一边看图,一边思考提问的方法了解诗句
的大意,在读诗理解的过程中把诗背熟。
教学时可分五步进行。
1学生读诗题,结合图画理解“夜宿”与“山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围绕“山寺”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3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筛选出山上寺院的楼是怎样的,
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
4学生带着问题读诗句,结合图感悟全诗主要讲寺院楼很
高。
5让学生继续读诗句,找出哪些诗句是讲楼有多高的。
(四)朗读指导
这首诗想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喜爱、赞赏。
朗读时要读出惊讶、赞叹和神秘的语气。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五)扩展活动
根据诗意画一幅想象图,比一比谁画得与众不同,并说说自己的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由原有认知导入新课。
1回忆一下,你们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哪些诗?能试着背一两首吗?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投宿在山上寺院内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诗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投影片(课文插图),找出寺院。
提问:假如你站在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会有什么感觉?
2讨论:你从诗中哪儿可以看出楼很高?作者是怎样讲楼
高的?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2自由朗读,指名读。
3学生提问题,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先由学生解答,后
由教师讲解。
4参照插图试背古诗。
5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达到人人会背。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
五、参考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陕西成纪(今甘肃内),出生于碎叶城。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
江油)青莲乡。
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
天宝初供
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被
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诗风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
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著有《李太白诗集》。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