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外国诗三首 练习二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语文外国诗三首同步练习2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塑.(sù)造倾.(qīnɡ)听喧.(xuān)响暴虐.(niè)B.絮.(xù)语深邃.(shuì)憩.(qì)息渺.(miǎo)远C.屏.(bīnɡ)息镰.(lián)刀篱笆.(pā)崎岖.(qū)D.废墟.(xū)峻峭.(qiào)窠.(kē)臼田垄.(lǒnɡ)2.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海)闪耀着娇美的容光②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③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④我愿意是急流……我愿意是荒林……A.①拟人②呼告③衬托④反复B.①拟人②呼告③对比④比喻C.①比喻②拟人③衬托④反复D.①比喻②拟人③对比④比喻3.下列对普希金《致大海》一诗前四节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是诗人在向大海告别。
诗人将要走向远方,创造新的生活,那“蔚蓝色的波浪”“娇美的容光”,既表现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烈赞颂,又表现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B.第二节是诗人面对波浪喧响的大海的感受。
大海是诗人的挚友,诗人仿佛从浪涛声中听到了大海的倾诉,感受到了大海的悲哀。
大海不愿自己的朋友离开身边,离开自由。
C.第三节诗人听懂了大海的“怒诉”,听到了大海的“召唤”,他向大海表白,“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他也向大海倾诉,我经常在你身旁,一个人静悄悄地徘徊、苦恼。
D.第四节是诗人面对大海的热烈抒情。
大海不仅是朋友,而且是诗人心中的爱人,诗人爱着“她”的“回音”“音响”和“黄昏时分的寂静”,也爱着“她”的“阴沉的声调”“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4.下列语段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处是( )走过漫长的历史岁月,1993年9月19日那天,我来到普希金临终前的圣彼得堡故居参观,走进普希金藏书极丰富的书房,我惊叹不已(A),房内除西墙是临街的窗户外,那三面墙是三排高到房顶的书柜,汗牛充栋(B),书籍摆放在里边。
2.5外国诗二首(二)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帆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1.阅读全诗,你觉得“帆”在远方寻求什么?把什么遗弃在故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寻求自由,追逐理想。
把懦弱和平庸遗弃在故乡。
2.“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在游移。
它闪着刺眼的白光。
这白色的帆似乎在承受着极大的折磨。
它在遥远的异地漂泊,波涛汹涌,夹杂着呼啸的海风。
它们要打翻这精灵,要让这孤独的反叛者葬身在自己威猛的打击中。
而帆,在狂风暴雨中顽强前行,向着理想和光明,与风暴作斗争。
3.诗歌中“故乡”“作响”后面的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乡”后省略了在故乡停泊时的场景,“作响”后省略了与风暴搏斗的具体画面。
人教高中语文第一册外国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高中语文第一册外国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高中语文第一册外国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有着∕开明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守卫B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C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D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2.根据前后文意思,选择恰当的文句,填入甲乙丙丁处。
正确的一项是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甲〕,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乙〕,一种不理会哄闹的〔丙〕,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丁〕。
……甲乙丙丁A大气微笑从容高度B从容大气微笑高度C微笑从容大气高度D高度从容微笑大气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试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置的饮料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B许多人提倡科学美,而且有一些怀疑者对科学美提出质疑。
C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含有消极的东西。
D学生作文出现语塞的情况,往往是他们在下笔前没能统筹安排表达的步骤和层次所致。
4.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湖畔派”诗人之一。
华兹华斯的主要诗作有1798年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的《抒情歌谣集》。
B裴多菲是奥地利伟大的革命诗人,曾写过许多斗志昂扬的革命诗篇,最著名的如《自由颂》.C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D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
自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中国当代诗三首一、基础部分1.加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稻穗(suì)干瘪(biě)簇新(cù)蛛网(zhū)B.胚芽(pēi)迷惘(wǎng)沸腾(fâi)身躯(qū)C.勒进(lēi)血肉(xuě)喷薄(báo)黎明(lí)D.眷属(juàn)绯红(fēi)伤痕(hãn)蔬菜(shū)2.下列各项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驳船簇新周游祝福B.沟壑淤滩疲倦遗憾C.慰籍喷薄老婆遗忘D.疲惫蜗行等待深沉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用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
B.《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作者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梁小斌写的。
C.《山民》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了“人”不安分于“山”总向往着海。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舒婷,原名龚佩瑜,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诗歌《致橡树》和《回答》,非常有名。
B.韩东,主要作品有《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他以诗中平民化、世俗化的生命情感区别于北岛等人。
C.梁小斌,新时期诗人,代表诗作有《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
D.海子,原名查海生,是中国当代先锋诗人,被誉为“诗坛怪杰”;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水作品集》。
5.下列关于意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中的“云彩”“柳”“水波”“水草”等均为存在于康河的客观物象,只在作者将入诗时,成为带有审美意味和个人情感的意象,如“金柳”的“金”字,富丽的色彩充分勾画出夕阳笼罩下柳之高雅,表现作者的欣喜,因此“金柳”是意象而非物象。
B.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些建筑的一些砖石。
高中语文外国诗三首课本阅读练习(1)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1.“絮语”一词的意思是。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查《现代汉语词典》,“絮语”的意思是絮絮叨叨地说,但在这里却不能这样解释,要根据描写的主体来分析。
【答案】絮絮叨叨地说,这里指大海的咆哮没完没了2.诗中画线的句子怎样理解?【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作者借大海的形象歌颂自由,可是,“人们的命运”被“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表现了对专制的反抗情绪。
【答案】表现了诗人对专制暴君的反抗。
3.诗的第二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性。
大海是自由、力量、进步的象征,歌颂大海就是歌颂自由,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答案】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1.诗中的“他”所指是不是一样?【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第二段中的“他”指的是上文提到的拿破仑,三、四两段的“他”指的是一个人,都指拜伦。
【答案】不一样。
高一语文复习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习题课外国诗三首阅读题1.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能成立的两项是()秋天的梦戴望舒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
是“我”听了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又温暖。
“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C.是“秋天的梦”,牧羊女以其青春朝气抗御了秋日的萧条,所以带着光明和希望;而“我的梦”则只如秋霜一样寒重。
D.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以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人梦,以梦抒情。
E.“窈窕”二字,状写牧羊女的美丽,正与她梦的美丽相配合,并且能令人想到古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恋歌。
F.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蕴藉。
2.对下面这首小诗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茉莉花不管是黄昏还是初露曙色茉莉花总是白的A.这首咏物诗以其逼真自然的手法,描述茉莉花的色彩,清新可爱,是咏物小品中的佳作。
B.这首小诗含意隽永,作者用含蓄的手法,对一种高贵的品质进行颂扬。
C.这首小诗韵律平衡,节奏和谐,有韵律美,读来娓娓动听,又琅琅上口。
D.诗中茉莉花的“白”是有象征意义的,而“黄昏”与“曙色”没有象征意义,是一种自然的写景。
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无题邹荻帆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而我们温暖的血将随着雪的溶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被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而这雪后的平原会袒露出来,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无题》是诗人在解放前夕黎明前的黑暗中写成的。
A.诗篇以大气磅礴的设问起首,为全诗创造了激越奔放的氛围,也可视为对笼罩在黑暗中而采用《无题》篇名的注释。
外国诗二首(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靡.费/糜.烂轧.钢/轧.账笨拙./咄.咄怪事B.罢黜./基础.戏弄./弄.臣跛.脚/披.沙拣金C.孤帆./矾.土有翼./希冀.祈.求/自昕.至夕D.桅.杆/诡.异嘘.声/吹嘘.步履./天翻地覆.解析:C项,fān/fán,yì/jì,qí/xīn;A项,mí,zhá/ɡá,zhuō/duō;B项,chù/chǔ,nònɡ,bǒ/pī;D项,wéi/ɡuǐ,xū,lǚ/fù。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如同土坡挡不住的波涛,世俗的围墙也挡不住你的万丈豪情;只要你启程,就会体会到跋涉的快乐。
(2)她通过一个偶然的电话确认失踪多年的儿子还活着,于是他找到警察跪着他们帮忙找人。
(3)面对早餐环境中的食品安全和便民工程建设的双重问题,放心早餐工程正当其时,已经启动的放心早餐工程不应。
A.汹涌祈盼浅尝辄止B.翻涌祈求浅尝辄止C.汹涌祈求半途而废D.翻涌祈盼半途而废解析:“汹涌”和“翻涌”两者都有“翻腾”的意思,都可用于水和抽象的情绪等。
但“翻腾”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汹涌”程度较重,侧重指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翻涌”侧重指上下滚动,翻腾。
“翻涌”还可用于云等事物。
从语境中很容易看出波涛“翻腾”的方式是猛烈地向上涌,应该用“汹涌”。
“祈盼”和“祈求”两者都有“恳切地请求、希望”的意思。
但“祈求”侧重请求、希望得到;“祈盼”侧重盼望、愿望、期望。
“下跪”求警察帮自己找儿子,是“希望得到”,应该用“祈求”。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语境中“已经启动的放心早餐工程”应该用“半途而废”。
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旨在巩固发展两国两军战略协作关系,提高两国海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
中国现代诗三首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青荇(xìng)长篙(gāo)漫溯(sù)片面(piàn)B.漪沦(yī)罗绮(yī)发酵(xiào)关键(jiàn)C.倾圮(jǐ)踟蹰(chí chū)浮藻(zǎo)思想(sī)D.残羹(gēng)霉菌(jǔn)似的(sì)骡子(luó)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漫溯笙箫沉默斑 B.星辉清泉柔波榆阴C.绝望丑恶开垦寂寞 D.翡翠喉咙腐烂埋藏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是现当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第一本诗集是《红烛》,代表作有《太阳吟》《一句话》。
B.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其诗注重意境创造和音律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猛虎集》,他与胡适、闻一多都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学社团“新月社”的主要成员。
C.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其出名作,还创有长诗《向太阳》《火把》《在浪尖上》。
D.穆旦,原名查良铮,现当代诗人,诗作具有浓厚凝重的特点。
4.对新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
B.与新诗相对的,用文言写的格律诗就统称为旧体诗。
C.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陈毅的《梅岭三章》虽然仍沿用旧体,但内容是现代的,革命的,属新诗。
D.《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属新诗。
5.关于诗歌“三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死水》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形式整齐,体现了诗歌的建筑美。
B.《死水》从韵律看,各节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韵脚,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内在节奏高度和谐一致,全诗节奏鲜明又富变化,音调铿锵,具有音乐美。
C.《死水》全诗尽管写丑,却也艳丽鲜明,如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色彩缤纷的“罗绮”,鲜艳照人的“云彩”,具有油画效果,显示了绘画美。
语文外国诗三首【同步达纲练习】一、课内方法实践1.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1)峭岩()(4)曲折()( 2)絮语((5)窠())(3)篱笆()(6)珊瑚()2.对“我曾想永久地走开,你这孤独和静止不动的海岸”和“我被一种激烈的热忱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这两句诗之间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两句诗中所说的海岸,代表着同一事物,是这类事物的象征。
B.前者表现的是作者心里热切的追求,后者表达了追求不得的难过和迷恋。
C.作者既想走开海岸,又被海洋激烈的热忱所吸引,表现了诗人在追求自由的路程上的矛盾心理。
D.不论走开,仍是迷恋,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神往。
3.《致海洋》的第二小节“你悲痛的喧响”的喻体是()A.翻腾着湛蓝色的波涛 B .朋友的郁闷的怨诉C.朋友临别时的呼喊 D .我心灵的梦想4.《篱笆那处》一诗的诗眼是()A.“篱笆那处” B .“草莓,真甜!”C.“假如他也是孩子” D .“假如,他能爬过!”5.以下对《篱笆那处》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篱笆那处”隐喻的是世俗的世界,作者以为这值得人们去追乞降享受。
B.“草莓”代表的是彼岸,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应当放弃欲念、超常脱俗,让灵魂达到彼岸的态度。
C.“脏了围裙”隐喻的是沾染世俗的结果。
D.本诗借把上帝假定成一个孩子来表达她对灵魂与肉体的弃取。
6.对以下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愿意是急流”意味着爱情的历程将百折千回,困难波折,“只需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用“小鱼”比喻爱人开朗、自由。
B.“我愿意是荒林”表示爱情可能碰到挫折和打击,“只需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用“小鸟”比喻爱人欢喜、天真。
C.“我愿意是草屋”突出了自己孤单,“只需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用“火焰”比喻爱人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暖和。
D.“我愿意是云朵”象征诗人贞洁、浪漫的爱情,“只需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斜阳”,用“斜阳”比喻爱人漂亮迷人,还可以给人带来光明和神往。
外国诗三首
一、基础部分
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赫伯利(hâ)憩息(qì)威严(wēi)喧响(xuān)
B.嘀呖(dī lì)啼啭(zhuǎn)絮语(xùn)激荡(dàng)
C.屏息(bǐng)暴虐(nüâ)投降(xiáng)深邃(suì)
D.废墟(xū)召唤(zhào)猜测(cāi)崎岖(qū)
2.下列各项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深邃絮语绿荫消失
B.窠臼喧腾会晤篱笆
C.魅惑覆亡翻然草莓
D.虚枉蔚蓝汇萃普通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群——“湖畔派”三诗人之一,其作品有《丁登寺》《杜鹃颂》。
诗人热爱大自然,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加以歌颂,被誉为“自然诗人”。
B.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族人,18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后过渡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其作品富有人民性,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
作品有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茨冈》,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是“俄国文学的始祖”。
C.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民族诗人,作品有抒情诗《贵族》《老旗手》,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使徒》。
D.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女诗人,诗作多是短诗,没有标题,韵律零乱。
意象奇特,并以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4.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海)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②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③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
④我愿意是急流……我愿意是荒林……
A.①拟人②呼告③衬托④反复
B.①拟人②呼告③对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拟人③衬托④反复
D.①比喻②拟人③对比④比喻
5.下面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怒诉,好像是他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
诗人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借赞美大海,歌颂自由的精神,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B.“谁能告诉我她在唱些什么?也许她在为过去哀伤,唱的是渺远的不幸的往事,和那很久以前的战场?也许她唱的是普通的曲子,当今的生活习以为常?她唱生活中的忧伤和痛苦,以前发生过,今后也这样?”
诗人以反问的形式,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姑娘的歌声,给自己带来的情感波澜和心灵上的共鸣。
C.“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去。
”
诗人模拟孩子的口吻,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写出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富有情趣。
D.“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青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爱地攀援上升。
”
诗人选取平常意象,“废墟”“常青藤”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
6.填入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抒的是个人之情,()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体现时代的精神。
这是()杰出的诗人总是把诗的触角伸向人民和社会的深处,应为时代脉搏的忠实感应者。
A.虽然但因为B.尽管然而因为
C.虽然但由于D.尽管然而由于
二、阅读部分
7.对《孤独的收割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想像和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跳跃性很大的时空转换,表现姑娘歌声的优美,体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诗风。
B.诗人推测姑娘唱歌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姑娘的同情和爱慕。
C.诗节着力实景描写,突出了视听效果。
高原、田野、姑娘,勾画出一派田园风情,凄凉的歌声“回荡”充盈在耳畔。
D.作者以“谁能告诉我她在唱些什么”,驰骋想像的骏马,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清晰又迷离的诗歌意境,既丰富了诗作内涵,又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像的余地。
8.对《致大海》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自由”,是大海之魂。
B.诗人羡慕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因此感叹自己不如“复活节农民放生的小鸟”。
C.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热爱大海,更依恋大海。
D.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因为拿破仑、拜伦的不幸结局,作者为这两个伟大历史人物悲哀。
阅读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回答问题。
9.在《我愿意是急流》一文中,诗人使用了一组不同寻常的意象:冲击崎岖山路的急流,与暴风雨作战的荒林、废墟、草屋以及在旷野中飘荡的惨淡的云朵与破旗。
诗人使用这组灰暗、悲凉的意象起到了什么效果?分两点说明。
10.阅读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见《语文读本》)分别说明与本诗表达的不同的爱情观。
11.对普希金的《致恰达耶夫》一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
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
就是青春的欢乐,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
在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
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
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正像一个年青的恋人
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
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
美好的激情,都呈献给我们的祖国!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A.诗人借助“梦”和“朝雾”来去短暂的比喻,表明自己已不沉溺在青春的欢乐和光荣之中,志趣已转向国家大事方面来。
B.诗人借助于恋人的等候约会的比喻,表现了自己期待“祖国的召唤”的迫切心情。
C.诗人借助燃烧的火的比喻,表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并号召朋友把自己献给祖国自由的事业。
D.诗人借助比喻——“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表明诗人对光明、自由的到来充满信心;又借助于拟人——“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表现俄罗斯人民的崛起确定无疑,因为“我们”也参加了推翻沙皇暴政的斗争,所以“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这意思是说,我们的事业是光荣而永存的。
参考答案
一、1.B 2.D 3.B 4.A 5.B 6.A
二、7.A(烘托应为反衬)
8.D(主要原因是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
9.①显示出了诗歌的崇高悲壮之美;
②通过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的对比,来说明我对爱情的坚贞与献身。
10.舒婷在诗中表达了与之迥异的观点:她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也否定了默默奉献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爱是双方的彼此平等。
而诗中强调的是爱侣双方的相伴相随,生死相依。
11.B(期待的还有自由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