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西方哲学智慧6 唯理论 笛卡尔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1.简述笛卡尔关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
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
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是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
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为怀疑主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
于是,也就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
笛卡尔把“我思故我在”看作是绝对可靠、牢不可破的真理,甚至认为连怀疑派的任何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
于是他把“这条真理” 当作整个哲学的基石。
)“我思故我在”是通过普遍的怀疑而最终确定的唯一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由此确立了理性的地位。
当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唯有思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因为在怀疑“我在怀疑”时就证实了我在怀疑的真实性。
而怀疑也是种思想。
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怀疑在思想的“我”存在。
因为说某个东西在思维着,而它在思维时却又不存在,这是自相矛盾的。
换言之,怀疑必然有一个怀疑者在怀疑,思维必然有一个思维者在思维。
笛卡儿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
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怀疑来确定“我”的存在,但是这也表明“我”的存在是不完满的。
因为怀疑除了确定“我在”之外不可能确定别的什么,而认识显然比怀疑具有更大的完满性。
由此可见,“我”是一个不完满的、有缺陷的实体。
笛卡儿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
笛卡儿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必定存在。
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儿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即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儿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即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扩延”),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
一、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笛卡尔(1596年—1650年)是哲学史上的二元论者,他的思想具有很大的矛盾性,可以分为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的物理学,前者主要出现在《第一哲学沉思集》(《形而上学的沉思》)中,后者则是《哲学原理》的核心精神。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是从他的方法论出发的,也就说《第一哲学沉思集》和《哲学原理》都以他的第一部著作《谈谈方法》为基础。
要了解的笛卡尔哲学的脉络,就有必要先了解他的方法。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把他的方法论归结为四条:一、秉持怀疑,“决不把任何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做真的加以接受......只把那些我无法怀疑的东西放进我的判断之中。
”二、分析法,“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三、按照次序来引导我的思想,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步一步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最后一条:“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使我确信毫无遗漏。
”我们不难发现,笛卡尔的这后三条方法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认真细致地观察自然现象,按照由浅到深的层次递进,尽可能多假设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认识工作的进展。
然而,在哲学方面,我们关心的是第一条方法,这条方法最后引导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
二、“我思想,所以我存在”笛卡尔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是“De omnibus dubitandum est”(“怀疑一切”),即抛弃一切现成的假定和设定,对一切事物和观念都进行怀疑。
不过,笛卡尔的这种怀疑并非是为怀疑而怀疑,他的目的是要从怀疑中找到确实可靠的东西。
怀疑主义者却是对一切都抱有怀疑,唯独对“怀疑一切”这个命题深信不疑。
在所有可怀疑的命题中,笛卡尔发现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那就是:“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作为思想者,我可以怀疑我所思想的一切事物的真实性,但我不能怀疑我的思想本身。
笛卡尔说:“我可以设想我没有身体,可以设想没有我所在的世界,也没有我所在的地点,但是我不能就此设想我不存在,相反地,正是从我想到怀疑一切其他事物的真实性这一点,可以非常明白、非常确定地推出:我是存在的。
第13章笛卡尔的唯理论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哲学家,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尔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年)、《方法谈》(1637年)、《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年)、《哲学原理》(1644年)。
一、方法论的反思笛卡尔从方法论的角度,摧毁旧的经院哲学体系的基础,同时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
他的《方法谈》为理性时代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1.普遍数学(1)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所有科学门类都统一于哲学。
(2)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
他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
(3)普遍数学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
数学的一般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
①数学的“度量”只是量与量之间的比较。
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同与异的比较。
②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分析。
在数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
但形而上学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2.方法论规则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笛卡尔建立起四条方法论的规则:(1)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
(2)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
(3)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
(4)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笛卡尔哲学概论前言在知识难辨真假的情况下,笛卡尔主张使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来清除一切稍有疑窦的东西,把所有可疑的知识排除出去,寻找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基础。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不同于古代的怀疑主义,怀疑本身不是目的(不是为怀疑而怀疑),而只是手段,笛卡尔正是要通过普遍怀疑去寻找那些不可怀疑的东西。
由此,笛卡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
方法论笛卡尔排除不可靠的知识,寻找可靠知识所采取的方法是:第一条,绝不把任何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加以接受;第二条,把自己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按照次序引导自己的思想,以便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第四条,把一切情形尽可能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使我们确信毫无遗漏。
上述规则的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指出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第四条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分析要彻底,综合也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
这四条规则都没有经验感觉的地位,分析和综合都是理性的方法。
我思故我在1、首先,我们一向当作真实可靠的感性知识是不可靠的。
尽管感觉给予我们关于事物的许多信息,但是有时感官是会骗人的。
例如同一个物体由于远近不同,在感觉上就变成了不同的东西。
然而,尽管感官在事物远近、大小等方面有可能欺骗我们,但是在别的方面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它,例如我坐在火炉旁,穿着冬袍等等,我怎么能够否定这双手、这身体是我们的呢?然而这同样是可疑的。
因为我是人,我在睡觉的时候有可能做梦,我究竟是否坐在这里,是清醒的还是梦幻之中是不确定的,所以也是可以怀疑的。
希腊哲学重视经验的自然主义和科学精神;基督教哲学重视超验性的形而上学。
近代哲学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论和自然哲学的理论;也关注超越性的本体论问题或形而上学问题。
18世纪法国无神论哲学家讨论的神不是基督教的人格神,而体现为形而上学的终极存在。
18世纪末—19世纪初思想体系的时代(德国古典哲学)哲学的科学性如何体现通过体系性来体现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笛卡尔对洛克(英国,经验论)、牛顿的影响很大。
近代哲学科学知识的发展使得哲学思想开始复苏。
科学知识的发展使人们重新树立起了对理性的信心。
科学知识的发展给哲学家提出很多问题。
近代哲学一开始就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争论(围绕认识论)近代哲学的精神:启蒙主义狭义:18世纪法国哲学(启蒙运动),伏尔泰,狄德罗,巴赫广义:整个近代哲学(从经验论和唯理论到德国古典哲学)启蒙的核心:理性、自由启蒙主义三大敌人:封建专制制度宗教迷信愚昧落后近代哲学之初,哲学家们围绕着认识论展开了争论,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英国经验论):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经验。
洛克,贝克莱,休谟唯理论(大陆唯理论):感觉经验是相对偶然的不可靠的,知识只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法国笛卡尔,荷兰斯宾诺莎,德国莱布尼茨。
经验与理性之争托罗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经验论与唯理论各持一端。
张志伟老师观点:人们尽可以怀疑一个哲学家的理论错误,但是最好不要怀疑他的智商。
培根提倡理性和经验结合。
笛卡尔(解析几何创始人)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霍布斯(英国)黑格尔认为笛卡尔是从头做起的哲学家。
去读世界这本大书。
带着假面行走。
——笛卡尔康德之后哲学家才出自大学讲台。
笛卡尔登上哲学舞台之日,正是经院哲学衰落、哲学百废待兴之时。
摆在他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恢复理性的地位,重建形而上学,为整个人类知识大厦重新奠定基础,笛卡尔雄心勃勃。
笛卡尔形象地把人类之时比喻为一棵大树,形而上学是根,物理学或自然哲学是干,其他科学则是枝叶和果实。
智慧的痛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B 公元2世纪到公元16世纪叫做古代哲学C 2 0世纪叫做近代哲学2所有哲学家都不清楚什么是哲学,因此他们都在研究什么是哲学。
错4辩证法就是变戏法,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变黑为白,指鹿为马。
错5哲学是讲道理的学问,而对这些道理的论证主要是依靠逻辑。
正确6 哲学没有实际的效用,因此,如果不是将哲学作为职业的话,不需要学哲学。
错7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难题,没有标准答案,既然如此,对这些难题没有必要加以研究,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了。
错8哲学所要解决的是生死问题,或者生死问题的变种:有限与无限的矛盾、绝对与相对的冲突、短暂与永恒的张力。
正确9历史上的哲学所面对的问题其实都是人生问题,逃无可逃,必须去面对。
即使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对这个问题有真诚的回应,本身就是一种解答。
正确10哲学家都因为学科分化而大为不甘,要为哲学这门学科谋生存谋发展。
错11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意思是说,哲学史就是哲学自身的发展,当哲学史发展成熟的时候,哲学就成熟了。
正确12现在我们说哲学就是哲学史,主要是认为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分别提出问题并且给出自己的解答,哲学史就是哲学问题史,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是哲学。
正确13只要理解了某位哲学家的思路和逻辑,我们就能达到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高度。
错哲学的诞生1下列关于希腊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A 希腊哲学脱胎于希腊神话B 希腊哲学起源于对自然的惊诧,一开始是自然哲学C 早期希腊哲学家都是职业哲学家,从事哲学研究而获得薪酬2古希腊也有过中央集权的时期,而非只有城邦制。
正确3希腊的文化传统曾经中断过,所以后来兴起城邦制,希腊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起其他文明来要小很多。
正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马其顿王国吞并希腊之后,希腊人的文化都被消灭了B 城邦制和公民民主使得语言和论辩的作用变得显著,哲学获得有利的发展空间C 希腊人之所以研究哲学,是为了学科建制完备这一需要5古希腊哲学源远流长,最早给希腊人提供世界观的就是希腊哲学。
希腊哲学重视经验的自然主义和科学精神;基督教哲学重视超验性的形而上学。
近代哲学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论和自然哲学的理论;也关注超越性的本体论问题或形而上学问题。
18世纪法国无神论哲学家讨论的神不是基督教的人格神,而体现为形而上学的终极存在。
18世纪末—19世纪初思想体系的时代(德国古典哲学)哲学的科学性如何体现通过体系性来体现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笛卡尔对洛克(英国,经验论)、牛顿的影响很大。
近代哲学科学知识的发展使得哲学思想开始复苏。
科学知识的发展使人们重新树立起了对理性的信心。
科学知识的发展给哲学家提出很多问题。
近代哲学一开始就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争论(围绕认识论)近代哲学的精神:启蒙主义狭义:18世纪法国哲学(启蒙运动),伏尔泰,狄德罗,巴赫广义:整个近代哲学(从经验论和唯理论到德国古典哲学)启蒙的核心:理性、自由启蒙主义三大敌人:封建专制制度宗教迷信愚昧落后近代哲学之初,哲学家们围绕着认识论展开了争论,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英国经验论):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经验。
洛克,贝克莱,休谟唯理论(大陆唯理论):感觉经验是相对偶然的不可靠的,知识只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法国笛卡尔,荷兰斯宾诺莎,德国莱布尼茨。
经验与理性之争托罗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经验论与唯理论各持一端。
张志伟老师观点:人们尽可以怀疑一个哲学家的理论错误,但是最好不要怀疑他的智商。
培根提倡理性和经验结合。
笛卡尔(解析几何创始人)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霍布斯(英国)黑格尔认为笛卡尔是从头做起的哲学家。
去读世界这本大书。
带着假面行走。
——笛卡尔康德之后哲学家才出自大学讲台。
笛卡尔登上哲学舞台之日,正是经院哲学衰落、哲学百废待兴之时。
摆在他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恢复理性的地位,重建形而上学,为整个人类知识大厦重新奠定基础,笛卡尔雄心勃勃。
笛卡尔形象地把人类之时比喻为一棵大树,形而上学是根,物理学或自然哲学是干,其他科学则是枝叶和果实。
根深才能叶茂,所以他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重建形而上学的基础。
换言之,哲学或形而上学应该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然而现在这个基础是非常不稳固的。
笛卡尔的思想●方法论仿照几何学方法:理性演绎法哲学与数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定理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几何学笛卡尔:旧逻辑只能用来推理分析已知的知识而不能获得新知识。
几何学方法能够推演出新知识来却只研究抽象的符号,而不研究知识。
理性演绎法理性:理智直观,第一原理笛卡尔要求哲学的基本原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它们必须是明白而清晰的,人心在注意思考它们时,一定不能怀疑它们的真理;第二,我们关于别的事物方面所有的知识一定是完全依靠那些原理的以至于我们虽然可以离开依靠于它们的事物,单独了解那些原理,可是离开那些原理,我们就一定不能知道依靠于它们的那些事物。
演绎:仿照欧几里得的方法建立一套逻辑方法●天赋观念(基本原理)笛卡尔根据观念的来源不同把观念分为三类:“在这些观念中间,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由我自己制造出来的。
”这三类观念对应着三种心理功能,外来的观念依赖于感觉,虚构的观念借助于想象,而天赋观念则出于纯粹的理智。
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
——笛卡尔方法论上的怀疑(怀疑方法)怀疑论目的:怀疑怀疑方法(笛卡尔):找到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东西把沙子和浮土挖掉,为的是找出磐石和硬土。
——笛卡尔●笛卡尔形而上学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梦境中的一切是不可靠的所有形象都可能是梦境中的东西数学也是可以怀疑的上帝的存在当然也是可疑的“我在怀疑”本身是无可置疑的“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构成了整个近代哲学的开端。
“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这个心灵实体的本质乃是“思想”。
——笛卡尔在笛卡尔的时代,通过怀疑为哲学寻找无可置疑的基点,可能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无可置疑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由此确立了理性的地位。
笛卡尔通过怀疑方法确立我思的过程,亦即通过否定性的方式,排除知识内容,最终剩下抽象一般的认识主体的过程,也就是确立主体性的过程。
●构成笛卡尔形而上学体系的原理: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通过“我在怀疑”(我在思想)确立了形而上学的第一条原理——我思故我在。
2.上帝存在证明:我们通过怀疑的方式确立了我思故我在,但是除此之外我们没有肯定任何东西。
在我的思想中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的概念。
我肯定不是上帝概念的原因,它一定另有原因。
由此我们只能说,在我们之外,有一个无限完满的心灵,它把这种观念赋予我的心灵,所以我有上帝的观念。
就上帝这一表征着最完满的存在的观念而论,显然我不可能是它的原因,它只能源于一个更加完满的本性。
所以,我们只能说有一个比我更加完满的存在将这个观念放进我的心灵之中,这个完满的存在就是上帝。
笛卡尔之所以要证明上帝存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通过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来确证外部世界的存在。
笛卡尔认为,一个完满的概念一定要以一个完满的存在作为原因。
3.物质世界存在因为欺骗和谬误这些非实在的东西与上帝这样一个绝对实在的完满属性不相符合。
如果上帝给予我们的认识能力是贻误人生的,他使我们信假为真,那他就是一个骗子。
现在,我们知道上帝是完满的,因而不可能欺骗我们,于是我们最大的怀疑便连根铲除了。
这就是说,由于确信上帝的实在性和完满性,我现在也确信物质世界的存在。
笛卡尔二元论(黑格尔才得以解决)心灵是思想实体,物质是广延实体。
人的心灵能够思想而没有广延。
物质有广延不能思想。
物体即广延。
物体的本质,物体的规定即广延。
所谓广延即具有长、宽、高三向量占有空间的有形体的东西。
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做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
——笛卡尔从来源上讲,心灵与物体都依赖于上帝,不过它们仅只依赖于上帝。
而就本性而言,心灵之为心灵,物体之为物体,是依赖于自身而存在的,所以从相对的意义上说,它们也可以叫做实体。
确立主体性使笛卡尔成为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然而也引出了二元论的难题。
笛卡尔的二元论给近代哲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心身关系问题心身二元论心身交感论对心身关系问题的争论偶因论(一方不是另一方的原因)副现象论(带有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理论要从人的心灵中,而不是从对外部事物的感觉经验中去推论整个世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黑格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巴鲁赫·德·斯宾诺莎,西方近代哲学史上重要的理性主义者,生前死后均遭到迫害。
最重要著作《伦理学》,去世后出版。
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军队打败。
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在哲学史上比斯宾诺莎智力高的人可能很多,但是在德性上面他是无与伦比的。
——罗素《西方哲学史》我们所有的哲学家,往往自己并不自觉,却都是通过巴鲁赫·斯宾诺莎磨制的眼镜在观看世界。
——海因里希·海涅,德国莱辛,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认为斯宾诺莎是有意义的。
黑格尔: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不是哲学。
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斯宾诺莎:实体一元论一般的哲学是从被创造物开始,笛卡尔是从心灵开始,我则是从神开始。
——斯宾诺莎神:神圣的必然性事物被我们认为真实的,不外两个方式:或者是就事物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及地点的关系中加以认识,或者是就事物被包括在神内,从神圣的自然之必然性去加以认识。
——巴鲁赫·德·斯宾诺莎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伦理学》本体论——根据(基础)认识论——方式和手段伦理学——最终目标斯宾诺莎早年受笛卡尔影响,《笛卡尔哲学原理》,以几何学方法为典范构造哲学体系(笛卡尔未做到),《伦理学》仿照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方式,从定义和公理出发,再到命题,之后还有推理、解说等等,构造了一个哲学体系。
数学方法≠哲学方法,妨碍了斯宾诺莎充分展开自己。
命题四十四:理性的本性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而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
本体论(形而上学)——关于实体的学说实体,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
上述概念核心:实体即自因。
从而推出:实体是无限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是不可分的,实体是唯一的。
实体=神实体=自然(≠物质世界,匿名出版《神学政治论》,包括心和物)实体=神=自然能生的自然,作为原因的自然被生的自然,作为结果的自然早期希腊人认为二者是一个,将世界看做一个整体,但中世纪后明显分离。
斯宾诺莎:自然是自己存在的原因,也是自己存在的结果,实体即自因。
神不在世界之外,而就在世界之内,即神圣的自然必然性。
自然神论(承认有一个人格神)代表为牛顿,休谟开始批判,当时的自然观多以牛顿力学为基础: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问题:第一动者(牛顿认为是上帝)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就给你造出宇宙来。
——笛卡尔设计论泛神论(接近于无神论)本体论包括三个因素:实体、属性、样式属性,我理解为由知性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
因为实体是无限的,故其属性也是无限的,但人类能理解的只有思维和广延。
斯宾诺莎将笛卡尔的两个实体下降为同一实体的两个属性。
二人同样认为二者间没有关系,但斯宾诺莎认为它们是同一的一致。
斯宾诺莎:心物两面论心和物是一致的,统一于最高实体,反映的是最高实体的本质。
样式,我理解为实体的分殊,亦即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
实体即自因。
属性是实体的本质。
样式是实体的分殊。
斯宾诺莎认为物质界中没有偶然性,偶然性是人们无知的托辞。
能生的自然实体自然的原因被生的自然宇宙自然的结果认识论《知性改进论》斯宾诺莎把知识分为三类意见或想象没有确定性理性知识需要推理来论证直观知识对本质的正确认识天赋观念(笛卡尔)相当于真观念(斯宾诺莎)正如光明之显示其自身并显示黑暗,所以真理既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
——斯宾诺莎伦理学主要问题:既然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他因”的,都受严格的因果必然性的支配,那么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如何可能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呢斯宾诺莎认为所谓至善是真正的善,最高的善,是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便可以永远享受连续无上的快乐的东西。
斯宾诺莎认为至善就是认识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
至善的境界是通过对神的认识而达到的。
莱布尼茨,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
同时也是一个活动家。
洛克《人类理智论》,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与其论战,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