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新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新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新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学生:李文涛学号: 200940430119 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专业:地理科学

入学时间: 2009 年 09 月 15 日

指导教师:张松婷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 05 月 15 日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黄山市的支柱产业。黄山市作为安徽省的旅游招牌城市,对其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黄山市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独特,集自然景色,宗教文化,以及徽文化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文化内涵深厚,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其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背后,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本文通过对黄山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基于黄山市旅游发展现状,为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黄山市; SWOT分析 ;旅游业; 建议

The SWOT analysis of Huangshan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Huangshan city, Brand as the Anhui province Huangshan city tourism city.,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is very necessary. Huangshan city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are unique, collection of natural scenery, religious culture, and culture,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istic landscape blend mutually,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s, tourism industry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but behind the advantage of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re are all kinds of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Huangshan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based on the Huangshan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or the Huangshan city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Huangshan city ; SWOT analysis ;tourism industry ;advise

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1)

1.1 黄山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 (1)

1.1.1 地理位置 (1)

1.1.2 地貌与气候 (1)

1.1.3 社会经济 (1)

2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

2.1 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1)

2.2 旅游接待条件不断改善 (2)

3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3)

3.1优势(Strengths) (3)

3.1.1 区位与交通优势 (3)

3.1.2 旅游资源优势 (3)

3.1.3 政策优势 (4)

3.2 劣势(Weaknesses) (5)

3.2.1 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性差 (5)

3.2.2 发展模式过慢 (5)

3.2.3 旅游环境不够好 (5)

3.2.4 管理方式有待于推广 (5)

3.3 机遇(Opportunities) (5)

3.3.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 (5)

3.3.2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6)

3.3.3 各项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保证 (6)

3.3.4 安徽发展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 (6)

3.4 威胁(Threats) (6)

3.4.1 国内著名景区的竞争影响 (6)

3.4.2 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已经成为限制黄山旅游发展的瓶颈 (7)

3.4.3 徽文化和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7)

3.4.4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保护性开发”策略亟待实施 (7)

4 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总结与今后发展的建议 (7)

4.1 黄山市发展分析的总结 (7)

4.2 黄山市旅游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7)

4.2.1 统筹旅游整体规划 (8)

4.2.2 改善旅游硬件设施 (8)

4.2.3 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 (8)

4.2.4 开发新型旅游产品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 研究区概况

1.1 黄山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

1.1.1 地理位置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经度介于117°E-118°53′E之间,纬度在29°24′N -30°31′N之间,东北与宣城地区相接,西北与池州地区毗连,西南与江西省的景德镇市、为邻,东南与浙江省的开化县、淳安县、临安县交界[1]。

1.1.2 地貌与气候

黄山市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C,平均年降水量1670mm,最高达2708mm。安徽省南部峰峦起伏,坐落着三大山脉:黄山、天目山、白际山,其中黄山山脉是皖南山区的中枢,有三大支脉:牯牛降支脉、大会山支脉,仙岩山脉。

1.1.3 社会经济

为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果断实施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2]。2011年黄山市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见表1)。2011年,黄山市旅委还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表1 2011年黄山市社会经济增长情况

项目数量增长率

游客接待量3054.39万人20.03%

入境游客131.36万人25.07%

旅游总收入251.02亿元24.18%

创汇 3.85亿元27.91%

2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1 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表2 黄山市“八五”“九五”“十五”旅游业发展情况比较[3]

期间旅游接待总人次

(万)入境旅游人次

(万)

旅游直接收入(万

元)

旅游外汇收入(万

美元)

“八五”1115.36 64.74 105843 5122.43

“九五”2163.53 83.19 585500 14408

“十五”3707.3 149.67 1762000 28485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黄山市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见表2)由上表不难发现从“八五”到“十五”黄山市旅游业无论在游客接待数量方面,还是在旅游收入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山市旅游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2005 年

黄山市旅游总收入(61.5 亿元)仅相当于全市GDP(160 亿元)的38.44%,到了2009 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68.15 亿元)相当于全市GDP(266.92 亿元)的比重达到63%,远高于“十五”末的水平。

2.2 旅游接待条件不断改善

表3 国家级黄山风景区旅游事业发展情况[4]

指标 1 9 9 5 2 0 0 0 2 0 0 5 2 0 0 9 2 0 1 0 接待人数(人次)831058 1172871 1709658 2356221 2518346 接待海外游客41562 73485 159980 244796 256753 国内游客789496 1099386 1549678 2111425 2261593 营业收入(万元)18382 47881 75017 144024 168945 游览设施10140 18040 41505 66899 78812 住宿设施5248 9655 14517 16909 19832 娱乐设施93 -334 609 524 餐饮设施2524 4004 7427 10468 14580 商业设施377 182 500 914 785 外汇收入(万美元)291 588 2080 5129 5398 涉外宾馆(酒店)住宿设施

宾馆(酒店)(个)11 15 14 14 14 五星级00000000 2 四星级0000 6 8 8 三星级 4 5 4 1 1 二星级 2 1 2 0000客房(间)1420 1781 1496 2056 2728 床位(张)4050 5775 4562 4440 5690 客房出租率(%)49 42 62 52 51 旅游车辆(辆)64 191 95 129 131 大型车辆19 25 65 94 96 中型车辆30 50 5 6 6 小型车辆15 62 25 29 29

由上表我们不难发现黄山市各项基础设施,接待等指标自1995年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涉外宾馆(酒店)方面看,1995年只有二星级(2个)、三星级宾馆(4个);2005年二星级(2个)三星级(4个)四星级(6个);2010年二星级(0个)三星级(1个)四星级(8个)五星级(2个)。由此可见,随着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酒店的等级结构不断升级到更高水平。另一方面,涉外酒店的客房住宿总量也有迅速的增长:1995年客房只有1420间,到2010年达到2728间,比1995年翻一番。此外,旅游区的游览设施,住宿设施,商业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等各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3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s )

3.1.1 区位与交通优势:图1 黄山市周边交通图

黄山市地处我国长江三

角洲地区腹地,区位条件优

越,客源市场广阔。长江三

角洲地区经济发大,人口众

多,为黄山市旅游业发展提

供了很大的客源。长江三角

洲地区人口约占全国6%,该

地区GDP约占全国的20%,区

域内人均GDP远高出全国平

均水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

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化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居民

回归大自然,寻觅历史文化

的愿望强烈,使得长三角成

为黄山市重要旅游客源市场

之一。又由于从长三角进入

黄山市的交通方式多样,有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选择,这为黄山市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3.1.2 旅游资源优势

黄山市是安徽省,乃至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中国旅游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黄山市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独特,集自然景色,宗教文化,以及徽文化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其旅游资源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景点众多,类型齐全,资源密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规定的旅游资源类型体系,结合黄山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汇编,有关部门对黄山市旅游区主要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从数量上来说,黄山市旅游资源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十分众多,相对于省内其他地级市乃至全国,黄山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度都非常高。另外黄山市旅游资源个体数量特别繁多,不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全市范围内都有大量的个体分布。

(2)品位高,精品旅游众多

目前,黄山市共有全国重点风景区3处(黄山、齐云山、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牯牛降),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黄山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重点街区各一个(歙县和屯溪老街),国家重点保护单位17处(许国石坊、潜口民巷等),地面文物古迹5000多处,已发现的地面文物多达4900多处。《中国名人大辞典》收集的4万多清代以前历史名人中,黄山市就有800多位,位居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各州府之首。有人经过统计,发现黄山市每五公里就有一个景点。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的风土人情……这些历史遗留的人文景观与大自然赐予的山水田园风光为黄山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随着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邓小平视察黄山2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江泽民同志游览黄山,以及各届黄山国际旅游节的开办,黄山以及黄山市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5]。

(3)资源区域集中,易形成综合性旅游区

黄山市的山山水水和徽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得大部分地区既有山和水的灵气又有文化的底蕴,从而形成了特色各异的综合型旅游区。除此之外,太平湖风景区、西递、宏村、歙县古城、古城风景区、花山谜窟等皆属于集自然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为黄山市综合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有影响的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1.3 政策优势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现已经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2011年,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中国旅游强省”的目标为安徽省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给予了相当重视,并提出了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把安徽省建设成为代表中国魅力、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黄山市在过去的五年里,政府主导旅游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黄山旅游国际化的决定》(2006)、《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2007)、《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旅游深度结合、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

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积极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意见》(2010)等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决定和意见[6],为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2 劣势(Weaknesses)

3.2.1 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性差,环境保护力度不够

(1)旅游活动威胁野生动物的保护

黄山市珍稀动物种类多,受到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就有25种,占全省保护动物种类的71.7%。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有些部门忽视了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盲目的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又加上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没有统一的管理,致使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事件时有发生,大量的猎杀,使得金钱豹、大熊猫等珍稀物种面临灭绝。

(2)住宿设施建筑集中,密度过大

黄山市风景区基础建筑规模加大对环境的压力值得关注,如新建索道、登山道、水库和宾馆等对山体边坡和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太平湖周边开发的不少旅游景点粗制滥造,影响了太平湖旅游资源的利用。

3.2.2 发展模式转型过慢

迄今为止,黄山市大多数景点景区只能提供传统的观光型单一产品,世界流行

的新潮产品如度假、探险、休闲、乡村、生态、科普科考等旅游还只处于初级的探

索阶段[7]。高品位、高收益、低消耗的新型旅游产品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开发。

3.2.3 旅游环境不够好

旅游环境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到目前,国际知名旅游饭店集团、国际品牌酒店都还是空白,缺少高档次的大型购物和娱乐场所,旅游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也需进一步加强。在思想观念上,对发展旅游存在摇摆、迷惑、自满、眼界不高等问题;在能力水平上,见事迟、行动慢、办法亦不多;另外,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都是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3.2.4 管理方式有待于推广

黄山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管理尚待推广,有待于由山上拓展到山下、由景点内拓展到景点周边、通往经典的道路沿线以及全市城乡。黄山市统筹兼顾,内外的综合治理与环境美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地方政府担起领导与协调任务,还需要调动社区居民和企业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更好地成效。

3.3 机遇(Opportunities)

3.3.1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指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协作和互动关系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005年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启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并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将长三角三省市已经形成的经济合作体现为带有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区域的大交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信息

资源共享、旅游合作、人力资源合作、规划合作、信用体系建设等7个专题作为今后一年的工作重点。作为距离长三角最近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黄山旅游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3.3.2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安徽省政府对于黄山旅游业的发展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资金和法律等方面:根据旅游业发展规划,政府增加对旅游业的引导性资金投入;注重政府在大型旅游活动中的组织与宣传作用,加大政府对外的宣传营销力度;积极发挥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营造上的主导作用。

3.3.3 各项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保证

自1985年以来,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黄山市旅游产品开发与保护的相关政策:世界遗产保护政策(如《黄山风景区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行业管理政策(如《黄山市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黄山市一日游管理办法》等);重点旅游行业的政策;区内整合与区域合作的政策(如《关于主动融入浙江经济带的长三角经济圈,掀起黄山新一轮发展新高潮的若干意见》);积极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如《黄山市招商引资工作奖励办法》《黄山市进一步孤立境外客商投资规定》等);鼓励和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如《黄山市中心城区城市防洪规划》等);关于市场营销的政策;延伸旅游产业链的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以上各项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黄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3.4 安徽发展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

2009年,安徽省GDP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5000元人民币,整体来看,安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发展,将会带来旅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全省的休闲时代即将到来。“十二五”时期,安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主要是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基于这种背景,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中国旅游强省”的目标,一是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二是把安徽省建设成为代表中国魅力、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8]。为配合“中国旅游强省”的建设,安徽将重点支持发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和皖北旅游区三大板块。黄山市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以及南部门户,是联系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城市之一,将在未来旅游强省建设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3.4 威胁(Threats)

3.4.1 国内著名景区的竞争影响

自从我国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之后,各地纷纷出台有关旅游业发展的规划。作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较早的地级市,黄山市与我国其他著名的景区景点之间竞争将异常激烈。聚集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游客在出行时,在时间和金钱一定的情况下,就会考虑到交通、景点等因素,导致各个景点之间的竞争不

可避免。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在受到国内诸如丽江、桂林等著名旅游城市的竞争的同时,还受到省内诸如合肥、池州等地市的竞争。

3.4.2 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已经成为限制黄山旅游发展的瓶颈

在航空方面:黄山机场与国内大中型城市间航空客运航线、班次少,且航线与航班不稳定。公路方面:黄山市对外高等级公路网尚未形成,近中程客源虽互通客运班车,但进入黄山旅行时间较长。铁路方面:黄山火车站等级低,始发列车和途经列车车次较少,至国内主演客源市场的直达列车和快速列车尤其少,且抵达和离开时间衔接不方便,旅客选择较困难。旅游交通配套设施不足:目前,黄山市旅游交通配套设施(交通站场码头、停车场、交通标志等)还不完善,是影响黄山市旅游交通畅通性和质量的重要方面。

3.4.3 徽文化和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提出在全国设立十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是继闽南成立之后,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黄山市虽然在挂牌后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目前缺乏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缺乏经费以及相关人员等问题,工作的推动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突出表现在:徽州老房子一直处在合法、非法和自然的三大破坏之中;古老的徽州风貌正在被新进的洋派高楼代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人绝艺亡”的局面;为了争取全省GDP排名,黄山市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通过在自然人文生态区兴建污染极为严重的化工企业等活动,来获取一时的经济利益[9]。

3.4.4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保护性开发”策略亟待实施

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就是要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开发与保护并举。但目前环保型项目、古村落保护项目等立项资金缺口较大。

4 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总结与今后发展的建议

4.1 黄山市发展分析的总结

通过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黄山市凭借其优势(区位与交通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各方面发展机遇(“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黄山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项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黄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安徽发展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等)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免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弊端(发展模式转型有待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环境不够好、管理方式有待于推广),又加之面临着国内著名景区的竞争影响、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已经成为限制黄山旅游发展的瓶颈、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保护性开发”策略亟待实施、徽文化和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等各方面的威胁,使得黄山市旅游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黄山市需要集结各方面的力量与智慧对黄山市今后旅游业发展作出合理的规划与部署。

4.2 黄山市旅游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4.2.1 统筹旅游整体规划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线已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而长三角的发展正迎合着这种趋势。有规划才有发展,制定长三角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规划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构筑体量更大、等级更高的旅游新平台,实现资源有效共享;要有突破性的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强势旅游品牌;要以世界眼光来对长三角旅游进行总体评价和分析,突出个性,展示共性,联动发展。要以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旅游圈眼光来统筹规划推进旅游业大发展,实现新的跨越[10]。将分散在各地的小、散、弱的景区加以整合,明确功能定位、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创新管理体制、提升旅游产业的档次、强化招商引资,使之成为长三角旅游密集区、国际旅游先行区。

4.2.2 改善旅游硬件设施

(1)关键是要加快旅游大交通建设

大力推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口岸等),形成快捷方便相配套的立体式旅游交通网络。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大交通建设,加快黄山机场的扩建,着力提高旅游可进入性。加快区域交通畅通建设,抓好各景区景点之间、区县以及乡镇之间的道路交通建设,提高道路等级,确保市内交通的畅通便捷。

(2)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调整宾馆酒店的产业结构,改粗放经营模式为集约式经营。在前期的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布局规划,造成结构严重失衡,以太平湖地区为例,当地大大小小宾馆有一百多家,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但各类娱乐设施却并不多,导致旅客在本地逗留时间少。因此,调整宾馆产业结构是黄山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首先,要调整投资方向,避免重复性建设项目。其次,要加强宾馆内部的改造,改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推进高星级宾馆软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此外,还要加大娱乐场所和设施投入,改变本地旅游娱乐活动馈乏的局面。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打造特色街区,塑造“瘦、透、秀”的旅游城市主体形象,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

4.2.3 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一般说来,旅游资源不会因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被消耗掉,因此,只要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采取合理的开发方式,就可以获得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倘若对旅游资源进行不合理的破坏性开发,会使旅游业的发展走进死胡同。黄山人要坚持“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方针,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来加强环境的保护,搞好生态建设,维护文物安全,同时还要加强旅游区市民及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为黄山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社会推动力。

4.2.4 开发新型旅游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增强,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已经逐渐被以调整

情绪、放松身心无目的的休闲度假型旅游取而代之。因此,黄山市应在坚持地域特

色的基础上设计出新型的旅游产品来迎合这一潮流。

(1)发展乡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们在考察黄山市后曾精辟指出:“乡村旅游在本地区未来

的旅游业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旅游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消费时尚,黄山

市应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为中心,以徽风徽韵为特色,把具有历史意义的村落、独特的居民文化以及优美的风景融合在一起,努力使乡村旅游“品牌化、特色化、规模化、规范化”,直至实现旅游产业化。

(2)推出“徒步游”

黄山市旅游景点分布密集,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认为黄山及其周边环

境非常适合发展徒步游活动。它不需要特别修建很多的设施,只需每隔20至30公

里设置一些休息场所,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武真真,章锦河.安徽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2):

70-75.

[2]汪静.徽州旅游文化溯源与开发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黄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

[EB/OL].https://www.doczj.com/doc/2f7461608.html,/read news.asp,2009-02-13.

[4]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2010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5]林南枝.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6]刘婷.基于SWOT 分析的黄山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8.

[7]吴惠敏.安徽乡村旅游自然资源文化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8(5):16-22.

[8]宋国权.黄山政府工作报告[R].黄山:https://www.doczj.com/doc/2f7461608.html,/.2010-02-04.

[9]张辉.中国旅游经济现象的深层思考[J].旅游学刊,1995.10(6): 9-12,

[10]章尚正.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8-30.

致谢

在我的学士论文即将完毕之际,我要向在我学习、研究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师长、朋友、家人表示衷心感谢。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松婷老师。在我的论文选题、构思、资料收集、分析以及几度修改过程中,凝聚了张老师大量的心血。张老师治学严谨、力求创新、务实高效的精神品质深深影响了我,在此向张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期间我也要感谢各位同学对我论文写作的无私帮助。

旅游行业SWOT分析

中国的旅行社在旅游行业的竞争态势分析 应用模型的解释和描述 PEST 分析 P—政治法律因素: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政府政策、政府管制、国家政局、法律法规等因素。 E—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率、财务与货币政策、利率、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发展形式等。 S—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公众的价值观念等。 T—技术因素:包括产品寿命,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技术变化速度、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波特的五力分析 1.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新加入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但它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和原有行业的反击程度。 2.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包括目前竞争者采用的价格战,广告战,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和质量等。 3.替代产品的威胁:包括那些与本行业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它产品。 4.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商要求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这取决于购买商的实力是否强大。

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如果供应商的势力强大,这些手段就较容易实现。 目前的旅游业特征描述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前进。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PEST分析 1. 经济环境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国民的人均收入,交通状况等旅游业发展水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形式良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段提高,旅游业发展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将自己的收入投入到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领域上去,作为满足人们目前需求的旅游业,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我国政府目前的经济政策也在大力鼓励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交通

海南节庆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探讨知识讲解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设计)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I 一、节庆旅游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节庆的内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节庆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节庆旅游的内涵 (1) (二)旅游节庆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海南节庆旅游开发现状 (3) (一)海南节庆旅游概况 (3) (二)海南节庆旅游开发现状【以海南岛欢乐节为例】 (4) 1. 海南欢乐节简介 (4) 2. 海南岛欢乐节开发现状 (4) 3. 海南岛欢乐节发展中的问题 (6) 三、海南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 (7) (一)优势分析 (7) 1. 旅游资源雄厚 (7) 2. 区位优势明显 (8) 3. 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8) 4. 知名度高,海南旅游地形象特色突出且独有 (8) (二)劣势分析 (8) 1. 现代服务业前进“步伐”缓慢 (8) 2. 举办节庆活动经验较匮乏 (9) 3. 城市化发展缓慢 (9) 4. 旅游节庆服务人才缺乏 (9) (三)机遇分析 (9) 1. 政府支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9) 2. 良好的会展旅游发展前景 (10)

旅游线路SWOT分析

SWOT分析 (一)自身优势分析 1.客源 桂林阳朔两日游互动体验性强,适合于有活力的大学生。桂林有八大高校,大学生数量多,客源市场非常广阔。 2.线路合理性强 桂林阳朔两日游安排的有游漓江,自主西街活动,游蝴蝶泉,大榕树和图腾古道。这些景点的代表性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呼应,在给游客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文化冲击。 3.游览方式多样性 桂林阳朔两日游打破了传统被动式和单调性的旅游方式,游览中能体验到坐船,自主活动,单车各种不同的旅游方式。脱离了单一的游览方式有利的调动出游客的热情。 4.政府对漓江,阳朔景点资源的大力保护 旅游业的经济带动功能促使政府重视旅游景区的开发。在桂林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情况下,政府也在大力的对漓江,阳朔进行大力的资源保护,有计划的开发,对破环的人文,自然景观加以修复。 (二)自身劣势分析 1.旅游资源的破环 由于现代工作的发展漓江的水质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西街商

业化越来越严重,线路中的景点也多多少少的有认为的破环。 2.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桂林阳朔两日游主要的客源是大学生,经济上不充裕但考虑到大学生爱玩想多游览景点的心理,所以线路策划的行程较远景点较多但时间却只有两天。所以会导致在游览的过程会出现景点没看够,没玩尽兴的事件。 (三)外部机遇分析 1.桂林旅游业经济发展 随着桂林经济的上涨,旅游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桂林阳朔两日游中的景点都是成熟且是政府重点保护的对象。经济上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景区环境也大有改变,游览过程中舒适度也会得到提升。 2.旅游形式的改变 老式的被动旅游落伍了,更多有活力的年轻人喜欢去自主体验旅游。桂林阳朔两日游有着多样性的旅游方式迎合了未来旅游方式的发展方向,将会得到游客的大力支持,前景广阔。 3.游客的扩增 现代的大学生已经不在满足于本城市的旅游项目了,更多的大学生愿意跑到异地去旅游而桂林以旅游著称,相信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将到桂林游览一次,所以桂林阳朔两日游线路的潜在游客也将大大增加。

海南旅游业swot分析

劣势分析 1.海南居民收入水平低,本省居民旅游消费不足 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也决定着旅游意识的形成和出游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省区相比,存在收入偏低等问题。2007年,海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996.87兀和3791.3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788.94元和348.99元,在全国3 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别居第24位和第18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12625.86元、10991.84兀、9576.95元和6702.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6353.25元、5648.26元、4473.78兀和1832.67兀。 2.海南经济基础薄弱,对旅游业反哺支撑能力差 2007年,海南国内生产总值1223.28亿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居第28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比较,分别低10965.57亿元、8130.04亿元、17557.16亿元和29861.12亿元。 虽然海南旅游收入占全省CDP的比重比较大,但海南旅游收入的绝对量与全国相比仍然偏低。以旅游外汇收入为例,2008年,海南旅游外汇收入31388万美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居20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比较,分别低465784万美元、414525万美元、271020万美元和8861 10万美元。可见,旅游经济与某一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达省份的旅游经济也十分发达,反映出地区经济对旅游经济的强大反哺支撑能力。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目前海南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基本上以观光型产品为主,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产品:因此,在全国旅游观光型产品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海南缺乏明显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由于受旅游资源结构的影响,加之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南旅游业淡旺季十分明显,旺季时旅游供给基本满足,淡季时旅游供给又相对过剩,既降低了旺季时的旅游服务质量,又抑制了淡季时的旅游经济效益。而且海南旅游企业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旅游规模经济不显著,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竞争过度,外部竞争乏力,从而导致了海南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在全国旅游市场上所占份额较低。由此可见,要想从同质化的观光型产品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海南需要建立“人员自由进出、货物自由通关、货币自由兑换、免税品自由购买、旅游项目自由落户、国际旅游规则自由对接”的国际化、开放性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休闲度假产品。

海南旅游swot分析

海南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自然优势 (1)自然资源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为海南发展旅游地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美丽的海南岛,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等五大旅游要素具备,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海南山岳、珍禽异兽、热带原始森林等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吸引力较强。 (2)气候状况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不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温差小,平均气温高,适宜人居住。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能吸引大量的游客,特别是在冬季能吸引大量游客来避寒,因而受季节的影响较小,比较稳定。在每个季节都可以有不同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有不同的体验。 (3)区位优势 海南省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位于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这样重要的交通位置既便于不同地区的游客来,也是十分重要经济作用。(4)环境质量 海南这个“未受污染的长寿岛”、“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受到中外游客的亲睐。 2、人文环境优势 古迹名胜,海南的文物园林、遗址遗迹和历史名胜较多。这对于有人文情怀的人具有吸引力。民族风情,海南黎族的传统盛大节日是海南颇具特色的重要旅游资源。 热带田园风光,海南岛热带作物丰富,植被繁茂,四季常青,自然景色宜人。 3、经济特区优势 海南经济特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并且是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20年来,海南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外界合作,经济增长快速 二、劣势分析 1 、自然环境破坏与生态脆弱,产品结构单一,综合竞争力不强 总的来说海南的旅游业很具吸引力,但是由于近几年大量接待游客和保护不到位,导致很多景观受到破坏,再加上海南以观光型产品为主,产品的结构就比较单一,很容易被模仿,综合实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 2、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滞后 海南旅游服务功能建设相对滞后。按照国际惯例,访客中心、旅游交通、公共厕所被视为旅游城市三大必备设施。在海南旅游交通、公共厕所建设只是刚刚起步,访客中心尚属空。随着大批散客、国际高端客户进入海南,建立包括旅游呼叫中心、访客中心在内的旅游服务功能系统迫在眉睫。而且在最近海南也面临了宰割事件,而当地的旅游部门的管理也做得不足,导致游客不满,让游客得到全方位的满意服务是一个旅游能力的体现。 3、经济基础薄弱,对旅游业反哺能力低 海南省的旅游业给海南也带来了大量的创收机会,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对旅游业的反哺力就会相对减弱,所以在很多建设和游客的利益保障以及规范话的建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一)区位优势 交通条件是发展旅游的命脉。帕哈太克里乡居于“一市两县”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南疆铁路、314高速公路及其匝道穿乡而过,315国道以及现在正在村子里兴修的314国道与315国道的连接线构成了景区外部的交通网,使得帕哈太克里乡的可进入性极强; (二)资源优势 ①从空间环境来看,帕哈太克里乡水资源丰富,空气质量、生态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保存良好。②从自然资源特色来看,景区内集现代观光农业、果林、鱼塘、河滩、湿地、克孜勒河与台勒维曲克河两河交汇处风光等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组合状况良好。③乡村总体风格保持良好,传统风格的维吾尔民族建筑的民居被较完好的保留下来,特色鲜明。④百年水磨坊等传统的农耕方式被保留下来,农耕文化丰富多彩。⑤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⑤农副产品十分丰富。 ⑥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多姿多彩。⑦传统饮食具有鲜明特色 (三)客源优势 一般来讲,乡村旅游客源的区域限制相对较大,以近、中程游客为主,对周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帕哈太克里乡距离喀什市仅三公里,喀什市城市居民是其基础客源市场,显著的区位交通优势为乡村旅游的客源组织提供了便利。(四)宏观优势 以中央设立喀什为经济特区为契机,喀什城市总体规划中以促进“一市两县”经济加速融合的宏观指导,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旅游”、“和谐旅游”主题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帕哈太克里乡今后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邻近喀什经济特区,许多实力雄厚的私营业主,对投资旅游产业兴趣浓厚,资本基础的雄厚,投资机制灵活便捷,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2、劣势分析(Weakness) (1)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相脱节。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旅游资源保存完好,但

宜昌旅游业SWOT分析

宜昌旅游业SWOT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吴、彭、袁、向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国古战场,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宜昌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宜昌市辖5个城区、3个县级市和5个县,市域面积21083.58平方公里,人口415万,其中城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1.5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33万。市域内水电、矿产、林特、旅游资源富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中外闻名。 近年来,宜昌旅游业发展迅猛,态势良好,越来越显示出具备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优势。“十二五”时期,随着旅游消费大众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旅游业将进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湖北省加快深入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宜昌市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大发展、大转型、大提高、大跨越的黄金机遇期。以下是对宜昌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分析。 一.优势(Strengthes): 1、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颇有特色 宜昌市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在全国确定的8类93种旅游资源中,2.1万平方公里的宜昌拥有8类近50种,旅游景点有400多处,目前已开发建设的景点有300多处,其中主要景点42处,景点密度(或丰度)居全国前列。从总体上看,旅游资源具有丰富多样、奇特神秘、古今对比强烈、品位较高、开发条件好等突出特点。具体来讲,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著名峡谷多、观赏溶洞多、名山奇峰多、秀水胜景多、珍稀生物多这“五多”的特点;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大坝景观多、名人胜迹多、文化遗址多、民族风情多这“四多”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关资料介绍较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叙述。但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宜昌市内的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等五座“水上长城”形成后,几处“高峡出平湖”、“三峡海”、“千岛湖”将成为世上秀水胜景中的一绝。瑞士的日内瓦成为国际旅游城的重要地理条件是凭借诱人的湖光山色,而宜昌未来的湖光山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会亚于日内瓦,在某些方面甚至会更有魅力。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f7461608.html,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作者:刘思洋 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28期 [摘要]焦作成功实现了由“煤城”向“优秀旅游城市”的转变,本文从焦作本身所具备的区位、经济、资源等各方面,借助于现代产业环境分析中常用的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焦作市旅游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变化因素,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焦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焦作;旅游经济;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76-01 SWOT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综合分析与评估,得出结论,提出符合具体研究对象的发展战略。SWOT分析法也是现今比较广泛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术,通过对SWOT分析法的应用,有助于找出焦作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发展的瓶颈,可以更好地探索出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战略方向。 1 SWOT分析——优势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邻黄河,与山西省晋城接壤,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 东接新乡,西邻济源。北接太原、东连京广,南达陇海,同时穿越焦新、焦枝、焦太铁路。焦作现有旅游从业人员将近3万人,星级以上饭店15家,旅行服务社接近20家。经济发展属河南上游,污染企业逐步减少加之城市市民,清洁工人的维护,城市卫生有目共睹,交通较为便捷,都为旅游业或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 焦作市的山水风光如诗如画,令人叹止。母亲河的源远流长,太行山的层峦叠嶂,塑造了焦作旅游的丰富资源。云台山在南太行五大著名景点中最能体现焦作山水的特色,以水叫绝,以山称奇,堪称华夏第一高瀑的老谭沟云台天瀑布更是令人叫绝。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全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一直被人们誉为“北方小三峡”的青天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可与江南秀丽风光媲美。青龙峡风景也是享有河南省唯一的峡谷型省级风景名胜区,堪称“中原第一峡谷”。神农山风景被誉为“太行精粹”,它的奇、绝、险、雄让人流连忘返。这幅犹如山水画的立体长卷是带动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基石。以云台山为中心,各大旅游景点为辅助的集群效应正在慢慢显现。以第二产业为 主转向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乐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 分析

乐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 分析 汪舟,杨春丽,张同健 (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摘要: 乐山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业的 SWOT 分析可以为旅游规划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有助于制定长期的、合理的、有效的旅 游规划,从而全面提高乐山旅游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旅游资源; SWOT 分析; 旅游产业; 旅游城市 中图分类号: F592. 3 文献标识码: A 乐山市是四川省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也是闻 名全国的旅游胜地之一,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 源。但乐山市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仅处于全国中等水 平。因此,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而SWOT 分析是乐山市旅游资源规划研究的基础, 为规划研究提供合理的策略支持。 1 乐山市旅游业研究背景 乐山市旅游业的SWOT 分析,在以前的相关研 究中已有所涉及。刘琼英、孙颖分析了乐山市乡村 旅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乐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1]。陈兴中、郑柳青从 乐山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

品整合概念的基础上,从地域整合、线路整合和内涵 整合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乐山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的整合途径,并提出了建立乐山大旅游圈的构 想[2]。王瑛在分析了决定乐山国际旅游城市发展 方向的旅游主体吸引物、区位条件、城市经济、区域 文化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遵循现状与发展相结 合、突出特色与国际化为原则,提出了乐山国家旅游 发展的方向,认为乐山应着力打造以世界遗产旅游 和山水文化体验为依托的、观光与休闲并举的区域 性国际风景旅游城市[3]。但是,这些研究具有一定 的片面性,没有从整体上实现系统的SWOT 分析。 2 乐山市旅游业发展SWOT 分析 2. 1 乐山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第一,乐山市具有悠久的旅游历史文化。 乐山在北周时称嘉州,在北宋时称为嘉定府,又 收稿日期: 2012 - 04 - 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1BJL074) 作者简介: 汪舟( 1983 - ) ,女,四川乐山人,讲师,硕士.因古时城内遍植海棠,享有“海棠之国”的美誉。 1995 年,乐山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 名城和甲类风景区。乐山之山,首推峨嵋。峨眉山 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而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方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规避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文中借助这一方法,对海南旅游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适合海南旅游业实际的发展战略。 (-)优势(Strengths)分析 1.海南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唯…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海南是我国唯的热带岛屿省份,中国第一个生态省,位于东经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纬18度10分-20度10分之间,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四季如春。海南具备国际旅游流行的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和洁净空气,在我国,能与世界著名的海岛度假胜地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相媲美的只有海南.在海南岛长达1528千米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候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 热带海岛风情、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造就了海南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三亚万年人类遗址落笔洞表明,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海南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完整,有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石山火山口及其火山溶洞,有一批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的人文景点:五公祠、琼台书院、东坡书院、宋庆龄故居,及明代名臣邱浚和清官海瑞的墓陵等。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点多面广、星罗棋布,海南旅游资源总体上表现为9大旅游景观系列:海岸带景观系列,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景观系列,不同类型共聚的湖泊水体景观系列,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系列,历史文化与遗存胜迹系列,民族风情系列,热带作物与田园风光系列,当代海南风貌系列,海南特产风味佳肴系列。 2.海南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 海南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自1996年提出“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后,海南旅游业由此进入了观光旅游的黄金发展时期,2000年旅游接待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2007年,接待海外游客75.31万人次,是1988年的3.7倍,全省旅游外汇收入3.02亿美元,是1988年的19.5倍:2007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国GDP的4.42%,海南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CDP的 13.94%;200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38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39.3%,旅游业

休闲旅游业swot分析

威海休闲旅游业一.优势(Strengthes):(1)丰富的旅游资源。威海拥有“一线一湾一城一果三山”丰富旅游资源,即经区的44公里海岸线资源;九龙湾滨海度假会议中心;滨海旅游购物城;“无花果之乡”,举办有威海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三山”旅游景区,即华夏城“东方文化区”、“神游化夏”大型山水情景演艺项目、老虎山生态观光园万福博览园和凤凰山“孝”文化旅游景区书画博物馆等五个部分。著名旅游景点包括刘公岛、西霞口、银滩、大乳山、圣水观、槎山、赤山法华寺、石岛、环翠楼公园、中央电视台威海影视文化城等。 (2)适宜环境与气候条件。威海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宜居城市和卫生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2.8℃,海水温度最高为28℃。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516小时,年平均湿度为60%.,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3)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威海已经培育起了以温泉、游艇、垂钓、渔家民俗等“亲海”主题的滨海休闲度假产业,以高尔夫、沙滩排球、帆船、潜水、环海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为主的休闲体育产业,以梦海、神游华夏等品牌为主的特色演艺产业,以国际人居节、国际渔

中国时装设计大赛等品牌节会为主中国建筑设计大奖赛、具博览会、.的节庆会展产业;同时,与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独具特色的休闲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其中威海温泉资源“富甲一方”,在山东省17处天然温泉中独占9处,是我国北方温泉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通过成功举办国际温泉节,威海温泉旅游吸引大批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温泉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近200家旅游商,进一步拓展了国内以及韩日俄等国外高端客源市场,对周边景区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此外,威海是全国开展渔家乐旅游最早的城市,也是目前开展较好的城市之一。其中2007年荣成东楮岛村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山东省内仅有的两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拥有极具特色、保存完好的海草民居建筑,是威海渔家乐旅游的代表。 (4)“小城市”优势。与邻近的青岛、烟台、大连等城市相比,作为中小城市,威海有较低的人口密度,更紧凑的城市规模,更适合步行的城市格局,兼具城市的便利性和乡野之趣,对于旨在享受生活、追求自然的休闲和度假者来说,这样的城市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5)便利的交通设施。目前威海已经实现海、陆、空全方位的大交通构架。北到哈尔滨、南到福州、西到太原,我市已与多个城市实现长途客车对跑;铁路方面,开往北京与武汉的列车,实现了北上南下的格局;国际机场每天10多个航班,辐射北京、上海、长春、广州等地;市区形成纵横贯穿的交通网络,公交和短途客运可以直抵市

乌镇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乌镇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 乌镇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部门乃至经济支柱产业,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常常用旅游来缓解工作压力和提高生活水平,旅游业对对经济发展和改善公民生活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旅游业依然存在影响其发展的许多限制性因素和问题,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旅游收入结构的不合理、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下面通过对旅游业各方面分析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以便找到分析乌镇旅游业发展的可行性办法,为下一步提供乌镇旅游业发展策略奠定杂实的文献基础。 SWOT分析法理论研究 SWOT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对策等。这种研究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史提勒于80年代初提出来的,旨在为项目开发、企业营销等重大投资机决策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运用这个方法,有利于对研究对象所处情景进行系统、准确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

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SWOT分析的结果视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有不同的称谓。在战略研究中称作战略计划;在发展研究中称作发展对策;在市场研究中称作市场对策;在管理咨询中称作管理对策等。 姜涛2005[1]等指出在对某一对象进行决策时,可通过调查将四个方面因素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和对策。 唐韬智2002[2]也将SWOT分析的程序归纳为:明确目标,确定分析对象,信息搜集与整理,进行SWOT分析。而在SWOT分析中,首先要构造SWOT矩阵, 即按照各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将那些对发展有重大和长期影响的因素有限 排列,反之则做次要排列;其次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即对列出因素按照其重要程 度,分别确定一个加权系数,然后对其进行逐项打分,并加权求和,以判断其中 的内部优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 章长生等2007[3],将Michael E.Porter的“战略轮盘”理论应用于SWOT 分析模型的构建,并结合目前市场行情,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分析,发现中小企业的发展弊病;并结合SWOT分析方法,制定了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SWOT分析模型和优异发展战略的选择。 韩晓静2006[3]较详细的阐述了层次分析法AHP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优势,应用于SWOT分析决策中,可以弥补SWOT分析的缺少定量分析的缺陷。并在研究中以某企业为例,进行了AHP?SWOT分析。

旅游发展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一)区位优势 交通条件是发展旅游的命脉。帕哈太克里乡居于“一市两县”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南疆铁路、314高速公路及其匝道穿乡而过,315国道以及现在正在村子里兴修的314国道与315国道的连接线构成了景区外部的交通网,使得帕哈太克里乡的可进入性极强; (二)资源优势 ①从空间环境来看,帕哈太克里乡水资源丰富,空气质量、生态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保存良好。②从自然资源特色来看,景区内集现代观光农业、果林、鱼塘、河滩、湿地、克孜勒河与台勒维曲克河两河交汇处风光等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组合状况良好。③乡村总体风格保持良好,传统风格的维吾尔民族建筑的民居被较完好的保留下来,特色鲜明。④百年水磨坊等传统的农耕方式被保留下来,农耕文化丰富多彩。⑤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⑤农副产品十分丰富。 ⑥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多姿多彩。⑦传统饮食具有鲜明特色 (三)客源优势 一般来讲,乡村旅游客源的区域限制相对较大,以近、中程游客为主,对周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帕哈太克里乡距离喀什市仅三公里,喀什市城市居民是其基础客源市场,显著的区位交通优势为乡村旅游的客源组织提供了便利。(四)宏观优势 以中央设立喀什为经济特区为契机,喀什城市总体规划中以促进“一市两县”经济加速融合的宏观指导,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旅游”、“和谐旅游”主题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帕哈太克里乡今后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邻近喀什经济特区,许多实力雄厚的私营业主,对投资旅游产业兴趣浓厚,资本基础的雄厚,投资机制灵活便捷,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2、劣势分析(Weakness)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SWOT分析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SWOT分析 文/钟小东赵影 摘要 旅游业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国际旅游更能带来外汇收入,提高海南形象与国际知名度。因此,建设国际旅游岛既具有经济效益也具有社会效益。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对其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关键词 海南 国际旅游岛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该分析法是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等管理部门应用于对决策及发展战略的竞争分析,是一种将比较优势与劣势以及比较机会与威胁相结合的分析模型。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加快旅游业国际化进程的又一次跨越。本文综合海南的旅游环境,采用S W O T 分析方法,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一、优势 (一)经济特区 2000年以来,国家为扶持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率先赋予海南航权开放、落地签证或免签证等特殊优惠政策,使海南旅游产业逐步走上旅游投资国际化、客源市场国际化、旅游企业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轨道。9年来,海南国际空运航线从无到有,目前已开辟国际航线44条,俄罗斯、韩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开通了往返三亚、海口机场的航班,执飞海南国际航班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达25家。目前,海口、三亚纳入了众多国际邮轮公司的停靠站点,美国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马来西亚丽星等世界三大邮轮公司,都已开辟了途经海南的定期航线。2009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调研报告》建议中央给予海南省以下政策支持:更加开放海洋旅游政策,有序开展西沙旅游,进一步开放国际邮轮航线,允许以度假为目的的境外私人游艇停泊海南,并简化入境手续;利用更加灵活的融资政策,允许海南以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旅游公益彩票,为推进海南旅游业发展筹措资金;利用更加开放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行更加灵活的旅游及相关产业项目审批政策;允许在不违背土地使用规划、不占用现有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发展高尔夫产业;利用中外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审批权和文物进口审核权,加大文化开放力度;允许开展外汇兑换公司试点工作,设立小额外币自由兑换窗口,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允许外资独资设立医疗康复机构,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康复保健体系;加快发展国际会展业和建设与旅游相关的各类国际学校。海南省将充分发挥特区体制、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接轨的行业体制机制,加快海南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推动投资主体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接待设施国际化、旅游服务管理国际化,完善旅游国际化的配套接待体系。 (二)旅游资源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旅行社SWOT分析

中国旅行社简介 中国旅行社始建于1949年11月,是新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总社作为全国旅社的龙头企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由一家以接待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为主的旅行社,发展成为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业并举,每年接待数十万中外游客的国际旅行社。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旅行社企业集团,荣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是500强中唯一的旅游企业。国旅总社在海外1 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4家分社,在全国122个城市拥有20多家控股子公司和12 2家国旅集团理事会成员社,总资产50亿元。 “中国国旅、CITS”已成为品牌价值高、主营业务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旅游企业,品牌价值103.64亿元,居旅游业第一。国旅总社是WTO(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的第一家企业会员、中国旅行社协会会长单位,先后加入并成为中国旅行社协会、亚洲及太平洋旅游协会(PATA)、美国旅游批发商协会(USTOA)、美国旅游代理商协会(AS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等国际旅游组织的正式会员,与国际上数百家旅行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拥有良好的资信。2000年,国旅总社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国旅总社与中国免税品(集团)总公司合并,成立了中国国旅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是新中国第一家接待海外游客的旅行社,历年来,共招徕、接待海外旅游者1000多万人次,创汇30多亿美元。国旅总社是第一批获得国家特许经营出境旅游的旅行社,出境、国内旅游业务以年均40%的幅度快速增长。国旅总社将继续努力,在中国国旅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中国旅游产业领域中拥有旗舰地位的企业”的指引下,逐步实现:中央企业群体中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旅行社集团;中国最强的跨国旅游运营商;全球最为著名的旅游业品牌之一的宏伟愿景。 中国旅行社总社是中国最大的旅行社之一,创写了中国旅游行业的多项第一:首家接待外国旅游者,首家接待台湾同胞,首家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游。“CTS中旅”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2年度荣获中国十大公众认知商标,《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等殊荣。中国旅行社总社还曾于2002年、2004年荣获Travel Wee kly旅讯“中国最佳出境游旅行社”称号。2005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深得消费者的信赖。

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3卷 第6期 ?63? 交通  类型  现有交通设施  航空 南通兴东机场 公路  宁通高速、通启高速、通盐高速  沿海高速、过境国道204国道和328国道 铁路 过境铁路新长铁路、宁启铁路、通沪铁路(建设中) 水运  南通港、如皋港、洋口港、吕四港  海太汽渡、通常汽渡、通沙汽渡、皋张汽渡  论旅游业发展的SWOT 分析 范 晔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 226007) 摘要:新时期的南通旅游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南通旅游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南通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南通;旅游业;SWOT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09)06-0063-02 1、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四个字母 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把各类因素 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 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 统、准确地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 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对南通旅游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 南通旅游业的发展在内部条件上的优势和劣势,在外部条 件上的机会和挑战,从而扬长避短,把握有利机会,避 免不利威胁,提出适宜南通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2、南通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旅游资源丰富 南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江海明珠”、“扬 子第一窗口”之美誉,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 游资源。截至2008年底,现有4A级旅游区(点)3处、3A级旅游区(点)11处、2A级旅游区(点)10处,其 他尚未入评的景点如吕四渔家风情、如东海上迪斯科、江 海风情园等星罗棋布、不胜枚举。(见表1) 表1 南通旅游区(点)一览表 此外,南通每年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如海门市金花节、通州市风筝节、如东县南黄海风情旅游节、启东海鲜节,海安县花鼓龙舞节、如皋市盆景艺术节、长寿文化节。 2.1.2区位优势明显南通地处于长江三角洲、“黄金海岸”沿海经济带与“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 发达的江浙沪旅游区为南通提供了重要的客源市场,南通具有广阔的旅游发展前景。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 喉”,其南隔着长江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一衣带水,被誉为“北上海”和“上海的后花园”;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更使南通进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同时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1]从整个区域来看,古老的青墩文化、吴越文化、江淮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汇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风姿卓越的南风北韵、江海文化,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腹地客源。2.1.3交通网络发达南通地区交通网络发达,是各类运输直达、中转的枢纽。如表2所示,南通已成为集航空、公路、铁路、水运于一身的立体交汇网。此外,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功不可没,而正在建设中的崇启长江大桥、崇海长江大桥、通沪铁路等 交通设施将更为南通的交通网络锦上添花。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南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充分解决了客源的可进入性。表2 南通旅游可进入性分析表2.1.4地域组合良好 南通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良好,正所谓“有江有海,有山有水,有古有今,有南有北,有中有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体育之乡”和“长寿之乡。江海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 旅游区(点)  级别 现有旅游区(点)(按入评先后顺序)  4A  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南通濠河风景名胜区、南通博物苑  3A  如皋市水绘园景区、如皋市定慧禅寺、如皋市内外城河风光带、海安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南通城隍庙、海门市快活林休闲山庄、南通世外桃园休闲农庄、南通城市博物馆、如皋东方大寿星园、如皋白蒲法宝禅寺、南通市军山景区  2A  南通沈寿艺术馆、南通个簃艺术馆、南通海安博物馆、南通市九发绿色休闲农庄、海门市张謇纪念馆、南通风筝博物馆、南通市峨嵋山普贤寺、海安县新四军联抗纪念馆、海门市沿江渔村、通州市香光寺 其他  吕四渔家风情、长青沙与开沙岛、如东海上迪斯科、圆陀角和蛎蚜山、江海风情园、海安紫石街等  作者简介:范晔,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