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镜精美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10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又名:电镜。
显微镜目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按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使样品成像的显微镜,此即为常见的显微镜;一类是用电子束为光源,显示标本超微结构的显微镜,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电子显微镜常用的有透射电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亦称投射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与光镜相比电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用电磁透镜代替了光学透镜并使用荧光屏将肉眼不可见电子束成像。
与光镜相比电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用电磁透镜代替了光学透镜并使用荧光屏将肉眼不可见电子束成像。
电镜的发展历史1931年,德国的克诺尔和鲁斯卡,用冷阴极放电电子源和三个电子透镜改装了一台高压示波器,并获得了放大十几倍的图象,证实了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像的可能性。
1932年,经过鲁斯卡的改进,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达到了50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仅约为0.1毫米),约为当时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十倍,于是电子显微镜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的希尔用消像散器补偿电子透镜的旋转不对称性,使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有了新的突破,逐步达到了现代水平。
在中国,1958年研制成功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其分辨本领为3纳米,1979年又制成分辨本领为0.3纳米的大型电子显微镜。
电镜的组成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
镜筒主要有电子源、电子透镜、样品架、荧光屏和探测器等部件,这些部件通常是自上而下地装配成一个柱体。
电子透镜:用来聚焦电子,是电子显微镜镜筒中最重要的部件。
一般使用的是磁透镜,有时也有使用静电透镜的。
它用一个对称于镜筒轴线的空间电场或磁场使电子轨迹向轴线弯曲形成聚焦,其作用与光学显微镜中的光学透镜(凸透镜)使光束聚焦的作用是一样的,所以称为电子透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锁定透射电镜一般指透射电子显微镜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可以看到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小于0.2um的细微结构,这些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要想看清这些结构,就必须选择波长更短的光源,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1932年Ruska发明了以电子束为光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束的波长要比可见光和紫外光短得多,并且电子束的波长与发射电子束的电压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说电压越高波长越短。
目前TEM的分辨力可达0.2nm。
中文名透射电子显微镜外文名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发明人物E.Ruska1简介▪大型透射电镜▪低压透射电镜▪冷冻电镜2历史▪分辨率改进▪进一步研究3背景知识▪电子▪电子源▪电子光学设备▪成像设备4结构原理5成像方式▪对比度信息▪亮场▪衍射对比度▪电子能量损失▪相衬技术▪衍射模式6TEM成像原理7TEM系统组件8照明系统▪电子枪(electronic gun)▪聚光镜(condonser lens)9成像系统▪样品室(specimen room )▪物镜(object lens)▪中间镜和投影镜10观察记录▪观察室▪照相室▪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11真空系统▪机械泵(旋转泵)▪油扩散泵12调校系统▪消像散器▪束取向调整器及合轴▪光阑13操作步骤14样品制备15应用1简介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用电子束作光源,用电磁场作透镜。
另外,由于电子束的穿透力很弱,因此用于电镜的标本须制成厚度约50nm左右的超薄切片。
这种切片需要用超薄切片机(ultramicrotome)制作。
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倍、由照明系统、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电源系统5部分构成,如果细分的话:主体部分是电子透镜和显像记录系统,由置于真空中的电子枪、聚光镜、物样室、物镜、衍射镜、中间镜、投影镜、荧光屏和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