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3-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1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40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在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应用开发、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毕业要求: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等)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2 .具备扎实的环境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基本技能,具有的一定科技开发和工程管理能力;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和政策;5 .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际操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特色:在培养过程中,实施1-4学期环境大类培养。
应用为本,能力优先,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注重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面;重点培训学生在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五、核心课程地质地貌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学、环境评价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法学、环境工程学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结构表选修最低59分,实践教学环节最低59.5分。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基金项目: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825,2013);江苏省科技期刊研究基金资助项目(JSRFSTP2017C07)。
作者简介:王湜,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控与预警》编辑部,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及科技期刊管理工作。
张涛,周立平,谭艳,朱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控与预警》编辑部。
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与思考——以《环境监控与预警》为例王 湜,张 涛,周立平,谭 艳,朱 滢摘 要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以《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为例,从期刊规划背景、存在问题、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了以事业单位为主办单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通过期刊发展形势与问题分析,提出了深化期刊运营机制改革,加强期刊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期刊学术引领作用和推进期刊媒体融合与数字出版的期刊发展任务,从而形成以期刊为阵地的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环境监测行业科研创新发展。
关键词 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科技期刊;发展规划;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3-0035-04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作为生态环境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的传播载体平台,在促进环境监测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1]。
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和“生命线”,其内涵与外延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准、全,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延伸,生态环境监测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2-4]。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期刊也正经历着出版行业产业化发展与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变革[5],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迫切要求重视期刊研究和制定期刊的长期发展规划。
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即微型机械电子系统。
MEMS主要包括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和相应的处理电路等几部分,它是在融合多种微细加工技术,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前沿学科。
微机电系统以飞快的速度发展成为一个集微型机械、微传感器、微能源、微制动器、微控制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智能控制于一体的新兴研究领域[1]。
现在有许多微机电产品应用于生物医学、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环境监测等领域[2]。
目前,MEMS的相关技术主要有:微系统设计技术:主要是微结构设计有限元和边界分析、CAD/CAM仿真和模拟技术、微系统建模等,还有微小型化的尺寸效应和微小型理论基础研究等课题,如:力的尺寸效应、微结构表面效应、微观摩擦机理、热传导、误差效应和微构件材料性能等;微细加工技术:主要指高深度比多层微结构的硅表面加工和体加工技术,利用X 射线光刻、电铸的LIGA和利用紫外线的准LIGA加工技术[3];微结构特种精密加工技术包括微火花加工、能束加工、立体光刻成形加工;特殊材料特别是功能材料微结构的加工技术;微型器件组装和装配技术:主要指粘接材料的粘接、硅玻璃静电封接、硅硅键合技术和自对准组装技术,具有三维可动部件的封装技术、真空封装技术等新封装技术[4];微系统的表征和测试技术:主要有结构材料特性测试技术,微小力学、电学等物理量的测量技术,微型器件和微型系统性能的表征和测试技术,微型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技术,微型器件和微型系统可靠性的测量与评价技术。
下面介绍几种微机电技术的应用:日本的一名学者按照结构尺寸对微机械系统作了如下分类[5]:小型机械,机构尺寸1至100毫米;微型机械,10微米至1毫米;超微型机械,10微米以下。
微操作机器人的体积不一定很小,一般都很大,属于宏观范围,但它的操作水平却能达到非常高的精度,处于微观范围。
1.1 微型机器人机器人自从问世以来,科学家们一直不断地在潜心研究,意在扩大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微型机器人应运而生。
环境工程(工学学士)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水、气、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4)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5)熟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的信息;(7)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图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电工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力学、清洁生产工艺、环境生态学基础、工程建筑概论。
2、专业课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废水物化控制工程、废水生化处理工程、噪声控制。
3、专业选修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城市给排水管网设计、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膜分离技术、建筑给排水、给水处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给排水施工、环保设备、环境规划与管理、绿色化学、泵与泵站设计、环境工程新技术讲座等。
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专业认识实习、环境监测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废气净化系统课程设计、废水处理实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习、废气净化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研究生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五、与高中科目的相关程度语文C、数学C、英语B、物理B、化学A、生物C、计算机C、政治D、历史E、地理D、美术E、音乐E。
六、就业与薪酬1、就业范围国家环保部门、环保科研院所、大中专学校、市政公司、建筑公司、大中型企业、环保组织或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