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内容,要求,技能与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630.41 KB
- 文档页数:61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理念(一)课程性质《精神科护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精神障碍急性期病人的护理、慢性期或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如何早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护理学科,其与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并列为精神领域的四大学科。
(二)课程任务《精神科护理学》介绍了当前护理学中先进的专业思想、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主要围绕人的健康与疾病及生命过程,根据护理概念的基本内涵来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改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
(三)课程内容《精神科护理学》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症状学和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
熟悉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以及精神症状,、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程序、精神疾病治疗过程、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内容。
(四)学习策略临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1.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2.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3.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一)教学组织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总负责。
各位专业教师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
基本流程包括:1.教学准备。
在教学准备工作中,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选用合适且质量较高的教材。
并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日历。
并及时书写教案,准备教学课件。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精神科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sychiatric Nursing课程编号:08100208学时: 30 学分:1.5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地位《精神科护理学》是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精神疾病的防治和护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的一门学科。
学习和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知识,能帮助护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精神疾病,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个病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学习和掌握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精神疾病护理的开展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其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关心和体谅患者;使学生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通过见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收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史,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原则,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三)基本要求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及精神科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了解精神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及临床表现;掌握精神科护理工作实用技术,如精神科安全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护理等;具备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能力,能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不同的健康指导,并能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一:精神科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精神科护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基本原则、目标和历史。
2.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精神科护理学的理解和经验。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章节二: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疾病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2. 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熟悉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教学内容:1. 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2. 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 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精神疾病案例,加深学生对精神疾病理解。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精神疾病案例,并提出护理措施。
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章节三:精神科护理评估教学目标:1. 掌握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精神科护理评估的内容和重点。
3. 熟悉精神科护理评估的记录和报告。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2. 精神科护理评估的内容和重点。
3. 精神科护理评估的记录和报告。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内容和重点。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精神科护理评估过程。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评估能力。
章节四:精神科护理技能教学目标:1. 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
2. 了解精神科护理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
3. 熟悉精神科护理技能的实践和培训。
精神科基础护理及基本技能第一节基础护理一、入院病人的护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对疾病缺乏自知力。
病人入院多系被哄劝、诱导而来,常因抵触情绪而出现吵闹冲动行为。
因此,护理人员首先热情接待病人,以消除病人对住院的恐惧心理,稳定病人情绪。
当班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病情特点、心理社会因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问题,并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接触方法,做到亲切热情、耐心细致、积极主动。
入院时要妥善安置,并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及护理体检,按护理常规为病人测量体温、血压、体重(如不合作者,待病情稳定后测量)等,病情许可情况下须进行卫生处置,包括沐浴、剪指(趾)甲、理发及更衣。
在更衣时护士要对病人进行初步的体检如有无畸形、四肢皮肤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在护士记录首页上记录清楚。
对合作的病人应向其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作息时间、吸烟制度、探视制度、主管医师和床位护士等。
同时热情接待病人家属,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向家属告知病区的有关管理制度,以取得家属配合,并发放入院宣教单,检查病人的日用品是否安全,不需要的私物请家属带回。
I级病人的个人用品及私物应写上名字并作好登记。
贵重物品由家属带回,但若无家属陪同,病人的贵重物品必须有二位以上工作人员(其中一位最好是护士长)共同清点登记签名,并妥善保管。
待家属来院时归还并由家属在登记本上签名。
做好一切入院登记工作,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躯体情况及治疗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按护理记录常规写好入院护理记录及入院评估单,执行电脑新病人入区操作。
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和心理活动,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做好疾病预防健康宣教及各种治疗的宣教工作,认真写好护理交班记录。
二、住院病人的护理住院期间病人的病情会发生各种变化,护士应加强巡视及观察,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好治疗、护理工作,正确书写各类护理文件。
病人的睡眠好坏将直接影响其病情,故应加强睡眠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