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直面挫折(中学生挫折教育课)
- 格式:pdf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28
一、教案名称: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直面挫折,健康成长》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八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培养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3. 引导学生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健康成长。
2.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
六、教学方法:1. 谈话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七、教学准备:1. 教材《心理健康教育》2. 课件3. 相关案例材料八、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1.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2. 案例分析(10分钟)2.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面对挫折的态度和做法。
3. 小组讨论(10分钟)3.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直面挫折,健康成长?”3.2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直面挫折的重要性,培养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5.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应对挫折的计划。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心得体会和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应对能力,以及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成长。
六、教学内容:6.1 让学生了解挫折的定义和类型。
6.2 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6.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挫折。
七、教学过程:7.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挫折的定义和类型。
7.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探讨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7.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调整心态的方法,如积极思考、自我激励等,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挫折。
八、教学方法:8.1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挫折的定义和类型,以及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挫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挫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挫折:了解挫折是什么,以及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学习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韧性。
3. 培养积极的心态:鼓励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挫折- 通过案例和故事让学生了解挫折的含义和种类,例如考试不及格、失恋、人际关系问题等。
- 分析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焦虑、沮丧、自卑等。
2. 应对挫折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不要轻易放弃。
- 学习寻求帮助的途径,如与家长、老师或朋友交流。
- 掌握应对挫折的技巧,比如寻求心理咨询、运动、艺术创作等方式来释放情绪。
3. 培养积极的心态-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鼓励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勇敢面对,学会自我鼓励和自我激励。
- 强调挫折是成长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并改进自己。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挫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 讨论交流:在学生群体中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挫折经历,并寻求解决方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应对挫折的过程,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4. 心理调节练习:通过放松训练、情绪管理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3. 作业和练习的完成情况及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韧性,培养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面对的挑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教案——直面挫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挫折的定义和普遍性,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3. 引导学生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抗挫折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支持和帮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挫折的定义、挫折的普遍性、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和抗挫折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挫折的定义、挫折的普遍性和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挫折案例,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和解决挫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面对挫折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挫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应对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挫折定义、案例分析、应对方法和技巧的课件。
2. 视频:准备一些关于挫折和成功克服挫折的励志视频。
3.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遇到过挫折吗?能举个例子吗?b. 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并激发他们对挫折的兴趣。
2. 讲解挫折的定义:a. 介绍挫折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什么。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挫折的产生和影响。
3. 讲解挫折的普遍性:a. 阐述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挫折不是个别现象。
b.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培养积极的心态。
4. 讲解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a. 分享成功应对挫折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借鉴和应用。
b.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各自应对挫折的方法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a. 让学生写下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和心得体会。
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挫折,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
6. 作业布置:a. 请学生课后搜集一个关于挫折的励志故事,下节课分享。
b.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a.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直面挫折,健康成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心态和方法应对挫折,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挫折的定义和类型。
2. 挫折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3. 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方法。
4. 培养积极应对挫折的心态。
5. 实践演练:应对挫折的场景模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挫折的定义和类型,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 讲解挫折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应对挫折的重要性。
3. 教授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方法,如积极思考、调整心态、寻求支持等。
4. 讲解如何培养积极应对挫折的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实践演练:模拟不同挫折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应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挫折的定义、类型、影响及应对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挫折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应对挫折的重要性。
3. 实践演练法:模拟挫折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方法应对。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应对挫折的方法,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挫折的定义和类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挫折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认识。
3. 学生掌握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方法的情况。
4. 学生树立积极应对挫折的心态的程度。
5. 学生在实践演练中运用所学方法应对挫折的效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挫折案例素材,用于分析和讨论。
2. 设计实践演练场景,模拟不同类型的挫折。
3. 准备相关心理调适方法的参考资料,供学生学习。
4. 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教学环境1. 选择一个宽敞、舒适的教室进行教学。
2. 确保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资料和资源供学生使用。
3. 营造一个安全、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心理辅导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沙龙、工作坊等。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应对挫折教案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挫折并不总是负面的。
它可以成为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催化剂。
因此,教案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挫折的双重性质。
通过讨论历史人物和当代榜样的经历,我们引导学生看到这些人物是如何将挫折转化为动力,从而实现个人突破的。
接下来,教案会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反应模式,如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反应,并学会识别自己可能的情绪反应。
此外,我们将教授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如情绪调节技巧、问题解决技能和寻求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练习,学生将有机会实践这些技能,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它们。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案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情境模拟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面临假设性的挫折情境,并被鼓励使用他们学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这种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减少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的恐慌感。
最后,教案强调了反思和自我评估的重要性。
学生将被鼓励记录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感受和应对方式,以便他们能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的领域。
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学生可以更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应对技能。
总结来说,这个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本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的应对挫折的工具箱。
通过理解挫折的本质、学习应对策略、参与情境模拟和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将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这一教案时,教师应当注意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同时,学校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如心理咨询服务,以确保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直面挫折,健康成长》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直面挫折,健康成长仪军乐焦庄小学课题组直面挫折,健康成长——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思路】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现在的小学生在生活中大都没有经受过多少磨难,但随着年龄增长在学业上的挫败感却会增加,大考、小考都令他们心惊胆战。
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此时他们正面临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紧张的学习,令许多学生的心理敏感而脆弱。
本课主要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挫折设计的,旨在转变看待挫折的角度,激发学生战胜学习中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抗挫能力,获得精神的提升、唤醒、激励和鼓舞。
【活动目标】1.知道挫折为人生的正常现象。
2.形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心理动机,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我要成功”的心理暗示。
【活动对象】小学高年级【活动过程】一、热身游戏游戏:小鸟长大游戏内容:两个蛋猜拳,胜者变小鸟,小鸟找小鸟猜拳,胜者变人,人找人猜拳,胜者变王,如果输了,就倒退一个。
(蛋——小鸟——人——王)(3分钟)明确规则:1.真实,诚实。
2.不到时间不能停止,王也要找王猜拳。
音乐停止,活动停止。
3.结束后记住自己的身份。
(全班互动,师生互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分类采访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小结引出:在游戏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有进也有退。
二、认识挫折1.师: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你遇到哪些类似的不顺心的事呢?当时的感受怎么样?师:你现在做个深呼吸,吸气,然后呼气,呼气时尝试放慢一点,对,就是这样。
再做一次。
你注意一下,在呼气的时候,你的肩膀怎样开始放松。
对了,把注意力放在肩膀上,每次呼气时它便会放松,再放松。
同时,每当肩膀放松时,你发觉整个身体、整个人也渐渐地放松,对了,就是这样。
开始回忆,并慢慢地打开记忆盒子,在你的脑海深处,有很多是你在学习中难忘的、不顺心的事,你一件一件看过来,它们都一件一件地浮现出来,当时的感受又重现了,就好象回到了从前。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之走出挫折(五篇模版)第一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之走出挫折走出挫折——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课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遇到的阻力也可能会是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化阻力为动力的方法并坚定信念,挑战自我,笑迎未来。
二、活动教学重点如何正确看待挫折,如何克服挫折三、活动教学难点如何将克服挫折的品质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四、活动课时一课时,45分钟五、活动场地室外广场、操场六、活动准备场地安全性考察、相关应急措施的了解以及活动组织的计划安排七、活动过程1.指导者自我介绍,介绍活动(约3分钟)2.活动一:破冰活动:青蛙跳水(导入活动)活动时间:10分钟(包括介绍活动进行活动)活动程序:1.全体围坐成圈。
2.由主持人开始说:「一只青蛙」,第二人:「一张嘴」,第三人:「两只眼睛」,第四人:「四条腿」,第五人:「扑通一声」第六人:「跳下水」。
3.继续下个人开始:「两只青蛙」,第二人:「两张嘴」,第三人:「四只眼睛」,第四人:「八条腿」,第五人:「扑通两声」第六人:「跳下水」....。
意义:能够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促进团体成员的竞争气氛。
同时,活动中难免会出错,体会挫折感。
3.活动二:晋级(正式活动)活动目的:(1)使成员间相互相互熟悉(2)制造出快乐、轻松的氛围,活跃气氛,增强大家的积极性。
活动时间:15分钟活动场地:操场参与人数:全体参与活动方式:小组一共6人,两人主要组织,然后另外四个人分别代表鸡蛋组小鸡组母鸡组凤凰组,小鸡组内先进行猜拳决定,胜者去小鸡组,然后鸡蛋组小鸡组再猜拳决定胜负,胜者去母鸡组,负者去鸡蛋组,依次递推。
大多数人晋级成功则结束活动游戏规则和程序1.让所有人都蹲下,扮演鸡蛋。
2.相互找同伴猜拳,或者其他一切可以决出胜负的游戏,由成员自己决定,获胜者进化为小鸡,可以站起来。
3.然后小鸡和小鸡猜拳,获胜者进化为凤凰,输者退化为鸡蛋,鸡蛋和鸡蛋猜拳,获胜者才能再进化为小鸡。
《直面挫折,健康成长》第一章:认识挫折1.1 导入:讨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
1.2 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挫折,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3 讲解:分析不同类型的挫折,以及应对挫折的方法。
1.4 作业:让学生思考自己面临的挫折,准备下一章的讨论。
第二章:直面挫折2.1 导入:讨论面对挫折时的情绪反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的正常性。
2.2 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情绪对应对挫折的影响。
2.3 讲解: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
2.4 作业:让学生运用情绪管理技巧,记录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情绪变化。
第三章:建立积极心态3.1 导入:讨论积极心态对应对挫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3.2 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增强自信心。
3.3 讲解:教授积极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
3.4 作业: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培养积极心态。
第四章:寻求支持4.1 导入:讨论在面对挫折时,寻求他人支持的重要性。
4.2 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寻求支持对应对挫折的帮助。
4.3 讲解:教授如何向他人寻求支持,以及如何给予他人支持。
4.4 作业:让学生列出自己在面对挫折时可以寻求支持的人,并制定行动计划。
第五章:制定应对策略5.1 导入:讨论制定应对策略对应对挫折的重要性。
5.2 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制定应对挫折的策略。
5.3 讲解:教授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调整策略以应对不同的挫折。
5.4 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个人应对挫折的策略,并在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6.1 导入:讨论解决问题对克服挫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
6.2 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解决问题的技巧。
6.3 讲解:教授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明确问题、解决方案、评估和选择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和评估结果。
直面挫折设计理念:八年级学生对困难与逆境可能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挫折内涵尤其是挫折的两重性则不一定有较准确的认识。
由于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认识和评价,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因而挫折就成为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
由于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有些学生因而情绪消沉低落,行为紊乱偏激,甚至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同时他们还欠缺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他们对挫折问题缺乏综合认识。
而且,事实上,许多学生正是因为无法面对挫折,不能勇敢地挑战挫折而产生了种种令人遗憾的行为。
因此,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挫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心理特征,对挫折正确归因,掌握一些挫折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一、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产生挫折的原因,认识挫折和逆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明白挫折的两重性,领悟战胜挫折的真谛。
2、通过探究活动,感受人生难免有挫折,尝试理性地分析挫折的两重作用,学习分析概括问题的方法.3、结合活动从理性的层面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分析挫折的两重作用.过程与方法: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解析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认识困难和挫折的价值,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的两重性,通过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发泄内心积压的痛楚,并对挫折重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的两重性,通过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发泄内心积压的痛楚,并对挫折重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工具:多媒体三、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看谁坚持得更久全体同学采用马步姿势站立,每个人的两只手臂向前伸直,手掌张开,手心朝下,身体不准晃动,坚持10分钟,看谁坚持到最后。
1、我坚持分钟2、在坚持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3、在坚持的过程中,我遇到的困难是,我克服的办法是4、这个游戏给我的学习和生活的启发是(二)、人生难免有挫折——走进挫折师:通过以上的活动,现在的你对挫折有了怎样的理解,挫折是什么呢?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正视挫折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和应对策略。
3.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挫折的定义与类型2. 挫折的心理反应3. 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4. 应对挫折的策略5. 挫折与成长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挫折的定义、类型及心理反应。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面对挫折的故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应对挫折的策略。
4. 实践法:设计挫折应对实践活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 准备黑板、多媒体设备。
3. 准备挫折应对实践活动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著名人物面对挫折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挫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挫折的定义、类型及心理反应。
3.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面对挫折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应对挫折的策略,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
5. 总结讲解:讲解挫折与成长的关系,强调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6.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挫折应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对挫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和应对策略。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总结一次自己经历过的挫折,并思考如何应对。
9.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反馈进行调整。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挫折应对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挫折认识的理解程度以及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总结挫折的经历和应对策略的质量,考察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实践活动表现:在挫折应对实践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和心理素质。
七、课后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