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5.38 KB
- 文档页数:5
11、大家排好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大家排好队”的含义;2.能够按照老师的指示排队;3.学习尊重他人,主动奉献,团结合作的道理。
2. 情感目标1.学生体验排队的乐趣,从小培养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2.学生从老师、同学互相尊重合作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懂得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3.从“先礼后兵”的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与坚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正确理解“大家排好队”的含义;2.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指示排队,培养积极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3.引导学生明确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文化中独有的习俗“先礼后兵”的含义,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三、教学准备1.教案;2.多媒体设备;3.和平鸽玩具。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介绍“先礼后兵”文化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学习新知1.介绍“大家排好队”的意义和必要性;2.让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排队练习,注意排队的规矩;3.让学生一起玩和平鸽玩具,发现团队合作和互帮互助对于任务完成的重要性。
3. 深化思考讲述故事“瓦剌入侵”,引导学生思考“先礼后兵”文化背后的道理。
“先礼后兵”是中国民间一种习俗,这种习俗让人们从内心深处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同时也唤起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继承并发扬“先礼后兵”的优秀传统文化。
4.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大家排好队”及“先礼后兵”文化的意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道德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通过认真准备和精心布置教学环节,学生在知识和情感双重层面上获得了很大提升。
学生之间的配合和互相帮助,也说明了学生理解和接受这种文化的程度很高。
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1 大家排好队说课稿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道德不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大家排好队》是新人教版小学《道德不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围绕“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方面进行重点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
“大家排好队”是本单元的第3课,由“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队好”三部分内容组成,此外还有由八幅图片组成的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是教材的补充不延伸。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要懂得从小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学会不人友好交往,体验遵守排队规则的快乐,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学生能够体会公共秩序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养成排队等候的好习惯。
同时还要明确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排队和排队的好处,能遵守排队规则,不掉队、不掉队。
二、说学情低年级学生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期阶段,要让他们养成规则意识难度比较大。
因为前期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行为多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感受和自身利益来决定的。
而规则是要考虑群体不整体的公平不秩序的,因而,在这一年龄的儿童心中,规则就是约束,约束就是不舒服。
如果我们强行让学生遵守规则,就容易导致学生说假话、信奉权威。
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守规则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意识到如果大家都不守规则,秩序就会乱,整个生活就会一团糟,自己也就更不舒服。
所以教授这一课时,作为老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认同产生好生活需要规则不秩序。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不态度】懂得从小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学会不人友好交往,体验遵守排队规则的快乐,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部编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大家排好队》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
通过第三单元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这是本单元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三课。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发放作业本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为理解排队的好处做好铺垫。
本课的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独立的探索发放作业的最佳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得出“还是排队好”的结论。
并且注重细节的引导,如:哪些地方要排队,怎么排队好等等。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在活动和公共场所玩耍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在活动和公共场所玩耍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难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说教法和学法。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第11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说教材《大家排好队》是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公共场所”,分为《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要乱扔》和《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声》四课。
《大家排好队》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讲授本课时应从单元的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有些公共场所需要进行排队,以保证速度、安全和公平等。
说学情小学生们长期在学校进行研究生活,经常需要排队完成一些集体活动。
并且现在的孩子经常出入公共场所,也时常会发现周围出现排队的情况。
但他们对排队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不十分了解。
对公共秩序的了解较少。
说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感受公共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排队。
3.让学生通过实践,懂得排队要守规则懂礼让,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4、让学生懂得排队不仅保障了人们的安全、秩序,还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说讲授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感受公共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难点:让学生在实践的生活中养成排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2.可可可爱的视频。
3.可可可爱的音频。
4.踩踏事件视频。
5.讲授课件等。
人人排好队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明确目标(3分钟)最近学校附近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你遇到过吗,为什么会这样?(播放视频,图片)自由发言——得出结论还是排队好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课。
(视频)二、初设情景,合作探究(6分钟)1、小爱:为什么人人都讨厌大象先生呢?(视频)(由于他不排队,没有秩序)2、小爱:“大象先生对我们说他不清楚什么地方应该排队,请大家帮帮他?”小组讨论——汇报3、小爱:“我们马上要上一年级了,你们能告诉我在学校里哪里需求排队吗?”小组讨论——汇报4、同学们,为什么要排队呢?播放踩踏事件视频——让学生在实例中感触感染排队的优点。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大家排好队》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排队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在各种场合下如何自觉排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排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急躁、自私等,导致不能很好地遵守排队规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认识到排队是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学会在各种场合下如何自觉排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各种场合下如何自觉排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排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排队。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排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游戏互动: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排队的认识。
4.榜样示范:通过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会自觉排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排队场景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讨论交流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设计相关游戏,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4.准备榜样示范案例,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
如在公共场所、学校等场合,排队是文明的表现,能有效地维护秩序。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排队场景,让学生认识到排队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家排好队》是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明白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排队的好处,以及不排队的坏处。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觉排队,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排队经验,但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自觉,有时候会因为抢先、闹情绪等原因而不愿意排队。
此外,学生对公共秩序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教学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认识到排队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种表现。
2.培养学生自觉排队、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明白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
2.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觉排队,维护公共秩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讲解排队的意义和好处,让学生明白排队是维护公共秩序的表现。
3.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不排队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不排队的坏处。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排队,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5.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教室或走廊上进行排队实践,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明白排队是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的表现,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排队的现象,思考如何更好地维护公共秩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排队的重要性a.维护公共秩序b.尊重他人c.维护公共利益2.自觉排队的方法a.遵守纪律b.与人合作c.尊重他人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排队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11大家排好队(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一、教材概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是全国普及率最高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之一,本教材以“做好人,当好公民”为指导思想,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法律意识、公民素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本节课是教材中第一单元“称号的故事”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为“11大家排好队”,旨在培养学生识别和坚持基本行为规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行为规范,明确排队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自觉排队的习惯,掌握排队的正确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自律自觉意识;4.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公民素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排队的基本习惯,学习排队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自发意识到排队的重要性,进而自觉遵守排队规则。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看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回忆过去在哪里见过大家排队,提问学生“你见过哪些场合需要排队?”引导学生谈论。
2.学习(25分钟)1.排队的规则介绍: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排队的要点,包括:1.排队不争先后、不挤不推;2.排队应站直,不扯衣服不玩闹;3.排队不说话,听从指挥。
2.观看绘本《11大家排好队》: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绘本,梳理出体现排队规则的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特点。
3.练习(20分钟)1.学生自行排队:每个小组选出一个队长,其他成员依次排队,队长检查队友站立、规范及站立姿态的正确情况。
2.排队小游戏:让学生进行一些排队小游戏,如“传扔球游戏”,“搬家物品排队”等。
4.巩固(15分钟)1.答题竞赛:设置一些与排队有关的问题,进行答题竞赛,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觉排队。
2.文化拓展:让学生观看视频,提高学生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绘本《11大家排好队》;2.等候大家讲解视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家排好队》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一课,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排队的规则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排队的重要性和规则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排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公共道德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重要性,知道排队的基本规则。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公共道德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重要性,知道排队的基本规则。
2.难点:学生养成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排队规则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排队的基本规则,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排队规则的意义,分享自己的排队经验。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排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
6.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践行排队规则。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排队的重要性、排队的基本规则和排队的好处。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爱我们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大家排好队》是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
《大家排好队》这课书的教学是从“还是排队好”、“这些地方要排队”和“怎样排队好”三个方面来展开的,强调在公共场所有秩序,才会更安全、更有效率,也更文明。
同时在副版绘本中加入了礼让,目的是引导学生超越教条的排队思维,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加入人文关怀,做到有情有义合情合理。
二、说学情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习俗阶段,他们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来支配行为,而规则意识需要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因此养成规则意识较难。
而且说教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体验和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认同规则,才能真正做到遵守规则与秩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树立规则意识,知道在任何时候、地点都要排队。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次次拿礼物的体验活动、视频播报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排队带来的秩序感、安全与公平。
3、情感与态度:从内心认同排队规则和意义,感受排队的美感与愉快心情,并做到心中有他人,形成安全排队的意识。
4、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自觉、安全、文明排队的习惯,维护公共秩序。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次活动体验中明白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
【教学难点】:切身认同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白当规则和利益冲突时,仍要做到遵守秩序,自觉排队。
五、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1.大家排排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大家排排队》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排队现象,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心。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排队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排队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排队意识不强、自律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懂得尊重他人,自觉遵守规则。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遵守规则。
2.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自觉遵守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引导学生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排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出排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排队的原因:让学生说出排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排队是为了公平、有序。
3.学习排队的方法:讲解排队的规则,让学生学会如何排队。
4.实践排队:学生进行实际排队操作,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5.讨论排队中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排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公德心。
7.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排队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遵守规则。
第11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
说教材
《大家排好队》是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公共场所”,分为《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要乱扔》和《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声》四课。
《大家排好队》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讲授本课时应从单元的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有些公共场所需要进行排队,以保证速度、安全和公平等。
说学情
小学生们长期在学校进行学习生活,经常需要排队完成一些集体活动。
并且现在的孩子经常出入公共场所,也时常会发现周围出现排队的情况。
但他们对排队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不十分了解。
对公共秩序的了解较少。
说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感受公共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排队。
3.让学生通过实践,懂得排队要守规则懂礼让,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4、让学生懂得排队不仅保障了人们的安全、秩序,还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感受公共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养成排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2.可可可爱的视频。
3.可可可爱的音频。
4.踩踏事件视频。
5.教学课件等。
大家排好队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明确目标(3分钟)
最近学校附近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你遇到过吗,为什么会这样?(播放视频,图片)
自由发言——得出结论还是排队好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课。
(视频)
二、初设情景,合作探究(6分钟)
1、小爱:为什么大家都讨厌大象先生呢?(视频)(因为他不排队,没有秩序)
2、小爱:“大象先生对我们说他不清楚什么地方应该排队,请大家帮帮他?”小组讨论——汇报
3、小爱:“我们马上要上一年级了,你们能告诉我在学校里哪里需要排队吗?”小组讨论——汇报
4、同学们,为什么要排队呢?
播放踩踏事件视频——让学生在实例中感受排队的好处。
选
同学回答,(板书:秩序安全文明)
三、结合生活,深入探讨。
(6分钟)
1、如何进行排队
可可:我的好朋友河马和企鹅在排队的时候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播放视频)
可可:同学们你们觉得他的行为对吗?(生自由回答)
可可:在排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遵守秩序,做一名好孩子,好公民。
你们能教教他们俩该如何排队吗?
(遵守排队的规则,不插队,保持前后距离,安静的等待)2、排队时懂礼让
小爱:听了大家的话,他们两个安静了很多,可是却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礼让老奶奶的视频)小爱:这是为什么呢?师:在老师所任教的学校里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幕。
(礼让年龄小的同学视频)这又是为什么呢?
师:小明同学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有一次小明要上厕所,这是小明的同学急匆匆的走来,对小明说“我很急,你能让我先上吗?”小明想到底要不要让呢?同学们你们来帮帮他做决定?
小爱觉得大家可真棒,为了奖励大家,给大家讲一个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同时到达十字路口,到底谁先过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从讨论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小爱:你有没有在排队的时候发生过相互礼让的事情呢?在小组内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小组分享——汇报
小爱:我们在守规则排队的同时,一定要学会礼让,让给那些老人,弱小,或者焦急的人。
排队我快乐,礼让我文明。
让我们做一位快乐而又讲文明的好孩子。
四、还原生活,当堂实践(19分钟)
1、怎样排好队(演一演)(12分钟)
场景——楼梯
下课了,有的同学要上楼,有的同学要下楼。
2、明是非师:同学们观察图片,结合本节课所学,你觉得那些行为是正确,哪些是在排队时应该杜绝的呢?让学生进行圈画,并说明原因。
五、课堂总结,当堂提升(6分钟)1、总结师:你们知道吗,一个小小的排队行为,其实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你能分析一下,排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哪些内容吗?请同学圈画,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如何有序的排队行走,并与学生对比上课刚进门时的图片,做一名行之有序的好孩子。
可可和小爱:同学们以后我们一起努力,做一名文明礼让,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用我们的文明行为,让秩序的小风车永远转下去。
说板书设计
大家排好队
先来后到自觉排队我文明尊老爱幼礼让他人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