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玄毅 辩论:说服的艺术 1 基础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42
反駁的八個層次周玄毅美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是個IT 天才,也是個成功的企業家。
不過他最為人熟知的貢獻,是整理出一套「反駁的層次」(hierarchy of disagreement),把網絡上常見的反對意見歸納為金字塔式的七層。
最等而下之的是謾罵(name-calling),比如中國網民最熟悉的「腦殘」、「樓主該吃藥了」之類。
稍有檔次的論戰,都不會出現這類言辭。
像李敖這樣狂得沒邊的人,也必須要澄清說,別人是罵蔣介石是混蛋,而他則是「證明」蔣介石是混蛋,所以並不是在謾罵。
可見,「謾罵= 不講理」這個公式,是誰也不敢否認的。
階層一《謾罵》甲:暴力電玩有可能會影響年輕人,導致偏差行為的產生,我建議政府應該多管管。
乙:靠,腦殘一個!丙:呵呵,笑而不語(是的,貶諷也是一種謾罵)。
其次是人身攻擊,也就是對人不對事,有個拉丁文專名叫ad hominem,可見其源遠流長。
最常見的是亂貼標籤,「五毛」、「公知」的帽子滿天飛。
再高級點,則是指出由於存在利益相關,所以說話者的觀點不足為信。
比如專家往往跟相關領域有利利益瓜葛,所以專家的話都不能信;醫生開藥是能拿回扣的,所以醫生開的藥不能吃。
這種辯風又被稱為「污泉」,直譯為「在井里投毒」(poison the well),確實是非常形象——直接污染這口井,當然最為省事;我才懶得反駁你的觀點呢,直接把你這個人搞臭不就行了?補充一點:在邏輯中,所謂「人身攻擊的謬誤」,與一般所理解的人格侮辱不同——人身攻擊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罵人,而在於有沒有「藉由評論對方的性格、動機、職業、地位或處境,當成是對其論點的反駁」。
換言之,說「小明是個豬腦,咱們揍他」,不算-人身攻擊(言者只想侮辱,沒想藉此論證)。
-但若說「小明是個豬腦,所以他的論點一定錯」,則算人身攻擊。
階層二《人身攻擊》甲:暴力電玩有可能會影響年輕人,導致偏差行為的產生,我建議政府應該多管管。
乙:你自己有沒有打過電玩?你懂什麼啊?丙:對不起,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最好還是聽專家的意見吧(是的,這同樣是人身攻擊)。
课程笔记一一“辩论:说服的艺术”第一讲前提:为什么和是什么一,前言:,1,凡是不以说服为目的的辩论,几乎都是抬杠2,学习辩论的两个误区:1太过于注重表现自己;2太过于注重压服对方。
二,为什么要学习辩论?1、观点冲突无处不在(社会动物的高度自主性,为什么又有分歧,辩论能够澄清问题的根本冲突所在)2、辩论是是争端的唯一正解(君子和而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辩论达到了解冲突的解决方式)3、好的辩论极难得(社会上大多数是情感的宣泄和两种观点的对立)4、说服力是综合素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三,辩论是什么?1、什么东西很像辩论,却又不是辩论?(争吵)2、争吵和争论有何区别?争吵只有论断没有论证,争论是有论证的(混沌情绪化)(敌意quarel —喧闹wrangle —琐碎squabble —尖刻bicker)3、论断和论证有何区别?(前者对人,后者对事)(权威一强制一人身攻击一诉诸情感)四,辩论的核心:说服五,辩论的定义:"人生来自由而又处在无处不在的枷锁之中”---卢梭1、判一分别(批判思维)2、论(议)一凡言语,寻其理得其宜谓之论证一说明(有理有据reason givi ng)西方:argument ; you need a argument;弄清楚debate :明确的辩题、辩方、规则、裁判结论:辩论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主张特定立场的说理活动。
1、持有明确的对立主张2、随时以理依据支持观点(给出的论证可以从美学、心里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角度3、以中立第三方为对象(辩论是表演我们的说理能力)4、以说服和共识为目标批判思维:看辩论一直要保持一个为什么的心态。
六,课程结构:基础理论:定义、态度、能力、组织;环节拆解:立论、质询、反驳、总结;类型分析:事实之辩、价值之辩、政策之辩、哲理之辩。
第二讲:态度:包容精神与协商理性一,辩论的首要态度是非暴力沟通。
辩论以说服而非冲突为第一要义,说服=从对方观点立场出发而改变对方。
.'.烛之武的论辩艺术第一,说辞讲究语言艺术。
既有明确的说理又有隐晦的暗示;有设问也有反问;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的对比中,把“阙秦利晋”的论点逐渐展开,说的深入浅出,明白晓畅。
为了打动秦穆公他抓住其心理,围绕其利益,体贴关怀,言辞委婉动听,曲尽其意,让人拍案叫绝。
第二,雄辩的逻辑力量。
先是考虑秦的利害关系,越过别的国家攻打郑国有难度。
接着又指出攻打郑国只能增加晋国的力量。
反面论说,保全了郑国可以为以后秦国提供便利,也可以牵制晋国,便于秦国的强大。
这样正反说明自己的观点,让人觉得说理环环相扣,脉络清楚,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
第三,奇特社会效果。
烛之武站在保卫国家的立场,不计较个人利益,不但敢于为国赴难,而且机敏非凡,娴于辞令。
后来秦晋之战,郑国就利用秦、晋、楚三国争霸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自己。
辩论——说服的艺术武汉大学公开课周玄毅老师第一课误区:太过于注重表现自己;太过于注重压服对方为什么要学习辩论:1、观点冲突无处不在;(社会动物的高度自主性,为什么又有分歧,辩论能够澄清问题的根本冲突所在)2、辩论是争端的唯一正解;(君子和而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辩论达到了解冲突的解决方式)3、好的辩论极其难得;(社会上大多数是情感的宣泄和两种观点的对立)4、说服力是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辩论是什么:争吵不是辩论;混沌情绪化,争吵和争论的区别;对人不对事,论断和论证的区别。
真理越辩越明。
辩论:critical thinking;reason giving.辩论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主张特定立场的说理性活动:持有明确的对立主张;随时以理据支持论点;以中立第三方为对象;以说服和共识为目标。
基础理论:定义、态度、能力、组织。
环节拆解:立论、质询、反驳、总结。
类型分析:事实之辩、价值之辩、政策之辩、哲理之辩。
第二课态度:包容精神与协商理性1、辩论以说服(而非冲突)为第一要义。
2、说服=从对方立场出发改变其观点。
3、从两方面看问题才能产生说服力。
包容性的来源:辩论双发立场是由抽签决定的。
自省才能稳固立论:包容才能有效辩护。
荀子:辩而不说者,争也。
:辩论却不能说服对方,是不包容,不承认对方辩题的合理性。
第三课:辩论的基本能力:思维与感悟各类俗称专家,比如搜索某一个领域的比较专业的资料,要学会搜索技巧,并要有平时的储备,比如知道在哪里找到这些数据、分析、文献等。
学辩论的正确途径:思维到口才先要想清楚,再说。
头脑清晰【洞悉事理】与善解人意【体察人心】同样重要。
感悟:同情之理解,个体化、处境化、直觉化多看好东西,好文学,就能培养出感悟的东西。
条剖缕析等能力需要练习。
第四课辩论的组织组织方法:辩题、流程、评判【规则、顺序、评价标准】辩论的分类:法庭、政策、竞选、学术、辩论赛<罗伯特议事规则>如何设定辩题:精确界定、免生枝节、真正对立。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掌握说服他人的艺术”。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环境中,说服他人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无论我们是要说服家人朋友支持自己的决定,还是要说服同事合作推动一个项目,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说服技巧。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而有力地说服他人呢?首先,说服他人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任何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
通过积极倾听对方的观点和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立场和诉求。
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我们要注意用清晰明了的语言进行陈述,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行话或专业术语,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意图。
其次,说服他人需要我们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
只有深入理解并熟知所要说服的内容,我们才能做到真实而有力地表达。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我们可以展现出我们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和信任度,从而更有说服力地影响他人。
当然,我们也需要善于使用例证、统计数据等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论点,使得说服过程更加客观可信。
此外,说服他人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遭遇到对方的抵触或质疑。
这时候,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被情绪左右。
我们要用理性和逻辑去回应对方的质疑,避免陷入无谓的争吵和情绪化的讨论。
相反,我们应该以平和友善的态度对待对方的意见,尊重他们的观点,以此来建立互信和共识。
最后,说服他人需要我们具备信念和坚持。
在面对困难和反对的时候,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所说的是正确和有价值的。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态度来打动他人,使他们认同我们的观点并愿意跟随我们的行动。
总结起来,掌握说服他人的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充分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坚定的信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和说服他人。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环境中,这种技能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说服的艺术作者:肖孟佳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年第02期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是对人格重视和肯定的情感,只有懂得尊重自己,才可能尊重别人并受到别人的尊重。
说话是什么?在林语堂先生眼里是一门艺术;在刘震云的小说《手机》里,它是费教授的书名;在卡耐基的成功学里,它是一种工具;在郭德纲的相声里,它成了一门民间曲艺;在天天拿话筒主持节目的蔡康永笔下,它成了一项最划算的事情。
善用语言是一门技能,有时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服”教育,便是高校辅导员善用语言艺术的一种教育方式。
说服,要因人而异。
世上没有能开任何锁的万能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同样,说服学生,只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
辅导员要先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及思想状况,对学生的家庭、性格、爱好、情绪、态度等有着充分的了解,清楚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还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况而异地进行说服教育。
对性格开朗、直爽的学生,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对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学生,应由远而近,旁敲侧击;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可采用商讨的方式;对成绩好的学生,可直接提出他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建议;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可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提出建议;对同一个学生,还要注意选择说服的时机。
做到这些,说服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服,要以理服人。
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自觉。
道理要讲得透彻、入情、合理,事实要摆得真实、具体、充分、有力,要使人确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进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动,心悦诚服。
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只讲“理”,不讲“情”,学生便不能真正地被感化。
作为辅导员,要能善于融情于理,融情于辞,言之为出,情在理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笔者所负责的系里有一位男生,因为沉迷于电脑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失去了学习兴趣,谈起电脑游戏津津乐道。
说服的艺术演讲中的说服技巧说服的艺术:演讲中的说服技巧在现代社会中,演讲技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商界谈判还是学术讲座,说服别人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探讨演讲中的一些常用说服技巧,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说服能力。
首先,一个好的演讲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
演讲者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演讲内容,将各个主要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述框架。
这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观点,并随着演讲的展开逐渐接受这些观点。
其次,充分准备是成功演讲的关键。
演讲者需要事先对演讲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收集相关证据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一来,演讲者就能够以权威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观众更容易接受。
同时,备选案例和故事也是很有效的说服手段,可以生动而具体地向观众展示一个观点的可行性。
另外,演讲中的语言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用词清晰简明,避免长篇大论,有时会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修辞手法和幽默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更好地让观众参与到演讲中来。
然而,演讲者应该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晦涩的语言,以免使观众产生困惑或疏离感。
此外,演讲者的身体语言也是影响演讲效果的重要因素。
演讲者应该注重言行一致,通过肢体动作和眼神交流来加强自己的观点。
姿势自然、手势得体可以增强说服力,但过度夸张的动作则可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的声音也需要控制,音量、语速和语调应该适度变化,以保持听众的兴趣与注意力。
此外,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也是说服的艺术。
演讲者可以通过故事、事实和情感真诚地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当观众感受到演讲者与他们有共同的经历或情感时,他们更有可能认同演讲者的观点。
因此,演讲者应该尽量展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试图理解和回应观众的需求和关切。
最后,演讲者应该对自己的观点充满自信。
当演讲者能够表现出自信和自信时,他们更容易说服观众接受自己的观点。
这需要演讲者对自己的观点有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他们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质疑和反对。
说服的艺术说服的艺术指的是人们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的一种技巧。
首先,要想说服别人,就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模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偏好和态度,因此,如果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就需要寻求他们的共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愿意接受你的想法。
其次,要想有效地说服别人,就要先找准目标受众,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构建有效的辩论策略。
此外,要想有效地说服他人,你需要充分了解你要辩论的话题,只有掌握完整的知识才能有助于你在辩论中占据优势。
同时,说服他人不仅仅是基于理论的事情,你还需要做到心理上的准备,获得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以及必要的社交技能等等。
总之,要想成功地说服别人,需要具备相应的论点和实践技能。
了解他人的思想模式,找准目标受众,熟悉所辩论的话题,做好心理准备,这些都是围绕说服别人而展开的全套流程。
在以上步骤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有力的证据,彰显自身的确凿性;在表达话语时,尽量使用温和的语气,做到言谈得体;还要做到时间的管理,不要让对方的思维沉迷在一个话题上,以免对方流于单调,同时也应当充分尊重他人的观点,侧重收获彼此的思考,而不是为了说服他人而辩论……以上就是说服的艺术,即使辩论意见不同,只要能成功地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双赢的效果。
不仅社会中的交往和沟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说服的艺术,比如在同事之间、家庭中、朋友关系中,等等。
面对情况的不同,说服的艺术也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你在交流中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想法。
因此,要想做到有效说服他人,首先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充分认识他人的情况,秉持着和谐、包容、尊重的态度,根据对方的需求准备相关的实践技巧,充分准备相关的论点,结合表达方式调整辩论的策略,以此来达到有效的说服效果。
只有这样,说服的艺术才能够有效地帮助你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在交流中收获双赢的效果。
口才修炼秘籍之中级篇(说服的艺术)要想说服一个人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它的限制条件有很多~比如,人的智力→他傻,道理他听不懂~(我就在网易看到过一个人在跟一个上来就暴粗口的人讲道理,那道理讲真的太好了,即清楚又感人,不过换回来的回复却是左一句又一句的国骂......)└→他精,你未必能说过人家~人的性格→他倔,撞破南墙,游过黄河的主儿~你拿他也没办法~人的品德→坏,不等你说就揍你一顿了~└→假,表面貌似说服,其实当你说话是在放PP~所以,在你要说服别人前,一定要确认这个人有没有说服价值~察言观色的技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物观察法:└→观察对方行动(孔子爱好):“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看对方做的事,查做事的动机纯不,及做完后是否心安理得。
└→观察对方眼神+言语(孟子爱好):“波辞知其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就是如果对方说话不公平公正,就说明他利欲熏心·如果对方总讲黄色笑话,就说明他生活放荡·如果对方总是诡辩,且爱站在群众言论的对立面显摆自己,就说明他心术不正,很难向其讲清道理·如果对方总是支吾、搪塞,则表示他已经理屈词穷·这还不够,在听言语的同时还得关注他的眼神变化,了解他当时的心态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有意识的)活动。
你那就看,不叫观察~·不用看了,就说你呢:)人物鉴定法:└→墨子(很不待见孔子):鲁王问两儿子(一个爱学习,一个爱给穷人钱)选太子的事儿。
·墨子的建议也和孔子一样,“大王,你自己去查他们动机吧”└→孟子:教齐宣王鉴人“你身边的人说他好,你别信;满朝大臣说他好,你也别信;等到老百姓说他好你再信”└→李悝:这个人有名,网上好多博文上都有这个故事,大家可能也都看到过,所以这里我不写太细了~·战国李悝〖kuī 记不住记李逵〗为文侯选相(这哥们只重视人品)· 1.看平时跟谁最亲近· 2.富时,与谁来往· 3.位高权重时举用过谁· 4.身陷困境时,是否做过违法的事· 5.穷时,是否贪污过└→《六韬》:有八种鉴人方法· 1.不停的质问,观察其对某事的了解程度· 2.不停的追问,观察其一时的反应· 3.派人无间道,观察其忠诚度· 4.告诉他点秘密,观察他的品德· 5.让他管钱,观察其诚实度· 6.色诱他,观察其自制力·7.给他困难工作,观察其勇气·8.灌酒,观察他醉酒表现如果确认这个人可以被说服,那就开始说服他吧~说服的技巧:└→以退为进,使对方疏于防范·强调自己的优点,会让人加强防范意识~先说自己缺点、错误让其产生优越感解除戒备,才能听你把话说完~·自责,启发对方将心比心└→把责备(诉求)隐藏在玩笑背后·骂人会恼,求人会烦,给自己留条后路总没错~└→让对方无法说不·首先自己不要说带“不”的否定句,可以换角度用肯定句来说~·其次不要让对方从你的问答请求中,有机会说“不”,·因为一个人一旦说了“不”,就是在坚持其自尊,就算后来发觉自己错了,自尊也不容其改变└→与上面相反(也是其延伸),就是诱导对方频频赞同!└→脸皮要厚,一次不行就二次,二次不行就三次(三次还不行就算了吧.......)·面子问题是人生的任督二脉,一旦打通,天下无敌!└→用第三者(亲近,信任,崇拜,热爱,尊敬......的人)来影响对方·卖化妆品的一跟我说“为了你的女友”◎●※◐№\,我一般都买了~└→动之以情,激发对方恻隐之心~·可参考周星驰卖身华府,哭小强那段~└→矛盾互攻,不点自明·你不能直接说服他,就换个类似的问题去说服他~└→指点迷津,当机立断。
黄执中关于辩论的十句话解读----周玄毅版一、沒有無敵的論點,只有無敵的辯士。
此观点具有两层意思一层:任何辩题成立的前提就在于不存在逻辑上的不可辩驳。
二层:同样的论点由不同的人说出来将产生不同的效果。
辩论的关键在于修炼辩手自身的素质。
在辩论场上永远都只能靠自己。
二、價值才有爭議,事實不會有爭議,所謂「有爭議的事實」,其實都只是資訊不足。
有争议的是价值,而不是事实,事实的争议不是关键。
对立的是价值观,人类历史上有两种不断斗争的价值取向,冷头脑和热心肠。
这两种价值观谁都无法取代谁。
热心肠:改善世界,煽情,渲染,理想主义(民主党,左派),热心肠的人只看得到事物的价值,却看不到背后的价格冷头脑:保守,冷静,权衡,(共和党,右派),冷头脑的人在乎的是事物的价格而不是价值。
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也是在这两种状态中不断转换,年轻的时候是激进的左派,年长后将转变为稳健的右派。
三、事物的優點,其實是用它在其他領域的缺點換來的,反之亦然。
事物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人的性格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境界的高下之分。
从辩论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辩风和说话方式,不要去盲目地模仿,正如齐白石所言,“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我们学习的是别人的优点,是在不断的提升自己,而不是改变。
如果辩论需要你改变自己,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那就不要去辩论了,没有意义。
四、你永遠不能「真正的」證明任何事,你的證明,只能建立在對方無法負起舉證責任之上。
举证责任之所在,是败诉之所在。
在辩论上,即使对方证明我方错误,也不能证明他方正确---析取错误→→→我们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证明力和逻辑力,但要尽可能达到说服力,说出观众想说而没说出的话,使人心悦诚服的话。
→→→如果我们的辩论永远都只能给懂的人听,这样的辩论是没有人听的。
简而言之,辩论要说人话。
五、不要證明你的對手是錯的,而是要利用你的對手來證明你是對的。
说服的艺术
说服的艺术是一个非常深奥和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到如何影响他人的思维和行动,使他人接受或改变他们的观点或行为。
以下是几个说服的艺术:
1.建立信任:人们更愿意听取他们信任的人的建议或观点。
因此,建立信任是说服他人的第一步。
这需要诚实、透明和一致性。
2.了解听众:了解听众的背景、需求、价值观和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你确定最有效的说服策略,以便更好地与听众建立联系并引起他们的共鸣。
3.逻辑和情感:逻辑和情感是说服的两个关键要素。
一方面,提供有力的逻辑论据可以帮助听众理解为什么应该接受你的观点;另一方面,激发听众的情感可以让他们对你的观点产生共鸣并采取行动。
4.用故事说话:故事是吸引听众注意力和情感的有效方式。
通过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你可以将你的观点与听众的经历和价值观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说服他们。
5.给出有力的证据: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你的观点可以提高你的说服力。
这可以包括研究、数据、事实、专家意见或个人经验。
6.适应性和灵活性:在说服过程中,你可能需要适应不同的情况和听众。
灵活性可以帮助你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便更有效地传达你的信息。
7.倾听和尊重:倾听和尊重对方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
这表明你关心他们的意见,并愿意听取他们的反馈。
通过倾听和尊重,你可以建立一种更加开放和理解的态度,这有助于你说服对方。
总之,说服的艺术需要高度的沟通技巧、同理心和对听众的了解。
通过上述方法,你可以更好地影响他人的思维和行动,并与他们建立积极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说服的艺术作者: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3年第11期生活在现代社会,学会说服他人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巧。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说服”与“被说服”之中。
这种说服他人的能力也被称作“谈判力”。
那么,提高“谈判力”的诀窍在哪里呢?且看陈毅市长是如何施展的。
陈毅深夜拜访化学家齐仰之,齐仰之起初闭门不纳,这是双方矛盾冲突的第一回合。
性格刚毅倔强的陈毅,坚持按门铃,并表明自己的身份。
在齐仰之说出“我在工作”后,他以机敏的言辞表示自己深夜来访“也是为了工作”,从而巧妙地堵住了齐仰之的口。
随后,陈毅又做出了“决不多加打扰”的保证,终于跨进了齐仰之的家门。
矛盾冲突的第一回合以陈毅的胜利结束。
陈毅是有备而来的,因此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权一直掌握在陈毅手中。
陈毅先是巧妙化用《陋室铭》中的名句,以高超的谈话技巧表示对齐仰之潜心科研的敬意,显示了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气质,缓和了气氛,博得了齐仰之的好感,他终于请陈毅坐下。
坐下后,陈毅巧妙地采用了“激将法”,说有一门化学齐仰之或许一窍不通,从而成功地解决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矛盾。
接下来,陈毅假借谈论化学,实质上是对齐仰之进行启发和教育:先概括指出实验室里的小气候与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接着点出“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的道理;再联系齐仰之的身世和遭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齐仰之感慨万千;最后不失时机地指出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仰之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时机来到了。
至此,双方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也以陈毅的胜利告终。
陈毅的论辩极富说服力,引起了齐仰之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共鸣。
同时,他也被陈毅的胸怀和诚意所感动,两个人越谈越投机。
突然停电后,齐仰之还点上蜡烛,要和陈毅“秉烛夜谈”;他甚至扯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要求再谈“三天三夜”,和先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至此,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周玄毅辩论十二讲笔记引言概述:周玄毅辩论十二讲是一系列关于辩论技巧和论证方法的讲座,旨在提高辩论者的辩论能力和思维逻辑。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这十二讲的内容,包括辩论的基本原则、论证的逻辑结构、证据的使用、反驳的技巧以及辩论的实践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辩论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辩论,并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正文内容:1. 辩论的基本原则1.1 立场明确:辩论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并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1.2 尊重对手:辩论应该是基于理性和尊重的交流,辩论者要尊重对手的观点,并避免人身攻击。
1.3 逻辑严谨:辩论者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构建合理的论证链条,确保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
2. 论证的逻辑结构2.1 主题陈述:辩论者需要明确主题陈述,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2.2 分析论证:辩论者需要对主题进行分析,并提供有力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3 反驳对方:辩论者需要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揭示其论证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3. 证据的使用3.1 选择合适的证据:辩论者需要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可信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2 引用准确的数据:辩论者需要引用准确的数据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3.3 分析证据的可靠性:辩论者需要对证据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其可靠性和权威性。
4. 反驳的技巧4.1 指出论证漏洞:辩论者需要找出对方论证中的漏洞和矛盾之处,并指出其不合理之处。
4.2 提出反例:辩论者可以通过提出反例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展示其观点的局限性。
4.3 引用权威观点:辩论者可以引用权威人士或专家的观点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5. 辩论的实践应用5.1 辩论赛:辩论者可以参加辩论赛,锻炼辩论技巧,并与其他辩论者进行交流和竞争。
5.2 公共演讲:辩论者可以通过公共演讲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听众进行互动和辩论。
5.3 社交辩论:辩论者可以在社交场合中运用辩论技巧,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和辩论。
总结:通过学习周玄毅辩论十二讲的内容,辩论者可以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和思维逻辑。
说服的艺术“说服”一词,常常让人想起贩卖商品时,打电话推销或和人们应付客户投诉的场景。
然而,说服也不仅仅限於商业活动,而是一种行为技能,无论在个人或是商业环境中都可以使用。
将人们劝说到你的观点,或者将产品推荐给他们,是有一定技巧的,这就是说服的艺术。
说服的艺术是一种技巧,它需要让你的观点变得有理有据,不仅如此,还要变得看起来有吸引力。
要说服别人,首先你需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某一特定观点的态度,这样你才能从对方的角度去说服他们,从而达到最终的目标。
你还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观点,以及你希望他们做出的行为,不仅可以让你展示更好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你在说服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当你遇到了一个没有看法的人时,你必须学会通过一些策略来说服他,首先,你可以分析他的观点,此外,你还可以提出你的观点,并展示出你的观点的优势,以及它在解决特定问题上的威力。
此外,你还需要准备一些有力的论据,它们可以通过研究、调查、统计数字等方式得到,让你的观点变得更加可信。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你的演讲过程富有吸引力,你可以用轻松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观点,并且还能增强你的说服力。
在说服的过程中,你还需要学会耐心的倾听,仔细的分析对方的观点,增强自己的耐心、理解力,以及与他人的沟通技巧。
这样,你才能更有效地说服他们。
另外,在交流中,你不仅需要理解他人,还需要理解你自己。
要做到这一点,你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而且要了解你的动机,并且用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表达。
你要明白,你的观点和决定会影响到别人,因此,你需要谨慎行事,让别人看到你的责任心和真诚。
上面介绍了说服的艺术,它不仅仅对商业有用,在生活中,它也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你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说服技巧,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辩行记·1、沉默的辩手与不规则动词(不规则动词理论)对于辩论这个圈子,一个最为典型的刻板印象是:这是一群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得理不饶人没理搅三分,文字游戏玩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遇到争吵就像苍蝇见了血网游开了挂的家伙。
我不得不说,这种描述也是有几分道理的,至少符合我们对于大多数电视辩论赛节目的观感。
不过,玩辩论固然是以争论为乐,但是真正玩懂了却经常会觉得没啥好争的,以至于我所认识的一些非常优秀的辩手,平日里甚至都有点轻度自闭的迹象。
何以故?因为以深入剖析的辩论视角观之,在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争论中,对立的并不是观点而只是情绪,并不是根本立场而只是表述方式。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伯兰特·罗素为伦敦《新政治家与国家》(New Statesman and Nation)杂志设计的一个被称为“不规则动词”(irregular verb)的游戏。
规则很简单,分别用“我”、“你”、“他”这三个人称,以褒义、中性和贬义这三种形式表述同一个意思。
罗素用“我坚定,你倔强,他呆板”开了个头,读者的参赛作品很多,个人比较喜欢有“我活泼,你多话,他醉了”;“我义愤,你生气,他暴怒”;“我重新考虑过,你改变了主意,他违背了诺言”之类。
当然,如果我们的读者有兴趣,大可以再按着这个思路总结出一连串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其实更多的是形容词),反正基本原则是:乍看冰火不相容,细想其实一码事。
除了罗素这个居心叵测的文字游戏,再举两个实证的例子。
1993年《时代》和CNN搞了一个联合民意调查——“应当通过立法来禁止利益集团赞助竞选吗?”大约40%的人表示同意;同年的另一个民意测验提问:“应该通过立法来消除所有特殊利益者给候选人大笔金钱的可能性吗?”这回大概有80%的人表示同意。
这40%的统计差别背后,有实质的政策差别吗?2000年的纽约时报又玩了一个类似的花样,当被问及“政府盈余资金应当用于减税还是应当用做新的政府计划的资金”时,25%的接受调查者选择后者;当问题变成“政府盈余资金应当用于减税还是用于教育、环保、医疗、打击犯罪和军事防御等新计划上?”却有69%的人同意后者。
课程笔记——“辩论:说服的艺术”第一讲前提:为什么和是什么一,前言:,1,凡是不以说服为目的的辩论,几乎都是抬杠2,学习辩论的两个误区: 1 太过于注重表现自己; 2 太过于注重压服对方。
二,为什么要学习辩论?1、观点冲突无处不在(社会动物的高度自主性,为什么又有分歧,辩论能够澄清问题的根本冲突所在)2、辩论是是争端的唯一正解(君子和而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辩论达到了解冲突的解决方式)3、好的辩论极难得(社会上大多数是情感的宣泄和两种观点的对立)4、说服力是综合素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三,辩论是什么?1、什么东西很像辩论,却又不是辩论?(争吵)2、争吵和争论有何区别?争吵只有论断没有论证,争论是有论证的(混沌情绪化)(敌意quarel—喧闹wrangle—琐碎squabble—尖刻bicker)3、论断和论证有何区别?(前者对人,后者对事)(权威—强制—人身攻击—诉诸情感)四,辩论的核心:说服五,辩论的定义:“人生来自由而又处在无处不在的枷锁之中”---卢梭1、判—分别(批判思维)2、论(议)—凡言语,寻其理得其宜谓之论证—说明(有理有据reason giving)西方:argument ;you need a argument;弄清楚debate:明确的辩题、辩方、规则、裁判结论:辩论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主张特定立场的说理活动。
1、持有明确的对立主张2、随时以理依据支持观点(给出的论证可以从美学、心里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角度)3、以中立第三方为对象(辩论是表演我们的说理能力)4、以说服和共识为目标批判思维:看辩论一直要保持一个为什么的心态。
六,课程结构:基础理论:定义、态度、能力、组织;环节拆解:立论、质询、反驳、总结;类型分析:事实之辩、价值之辩、政策之辩、哲理之辩。
第二讲:态度:包容精神与协商理性一,辩论的首要态度是非暴力沟通。
辩论以说服而非冲突为第一要义,说服=从对方观点立场出发而改变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