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相概念及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6.04 MB
- 文档页数:5
2024年高中物理教师工作计划范例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旨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旨在使物理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具体化。
通过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的网络化和系统化体系,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各部分内容,进一步提升其理解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们将主要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高212班和高213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经过高三一轮复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但知识掌握尚显零散,且在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两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如下:高212班整体学习兴趣较低,部分学生虽有学习物理的意愿,但基础不扎实,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基础知识巩固。
高213班学生普遍具有时间紧迫感,但自制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因前期学习不足,现面临学习起点不明确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需加强督促与鼓励,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三、教材分析二轮复习阶段,我们将以志鸿优化设计二轮用书为主要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复习的侧重点和顺序。
复习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十个专题: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2. 力与直线运动3. 平抛、类平抛运动4. 物理实验的改编与设计5. 选修3-4内容6. 天体运动7. 电磁场中的圆周运动8.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9. 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10. 电磁感应与力学、电学的综合四、目的要求1.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对上期教学工作进行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策略。
2. 加强实验教学和探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4. 通过专题复习,将高中物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 强化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练、多考、精讲的方式,使学生适应高考题型和难度。
6. 积极配合学校、教研组的工作安排,参与公开课、比武课等活动,提升教学水平。
16选1选择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16选1选择器的原理和功能,掌握其基本组成部分;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16选1选择器电路;3. 学生了解16选1选择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掌握16选1选择器的搭建和调试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16选1选择器进行数据选择和传输,提高电子电路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分享;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16选1选择器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16选1选择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16选1选择器的电路符号、功能及分类;- 16选1选择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2. 实践操作:- 16选1选择器的搭建与调试方法;- 电路连接与检测技巧;- 创新设计:运用16选1选择器实现特定功能。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介绍16选1选择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第二课时:讲解16选1选择器的电路符号、功能及应用案例;- 第三课时:学生动手搭建16选1选择器电路,进行调试;- 第四课时:创新设计,学生运用16选1选择器实现特定功能;-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学习心得。
基础知识题1.森林:是以乔木为主,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2林业: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一项古老的经营事业,其内容随时代的变迁而异。
3林学:是研究森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结构功能,以及对森林进行培育、管理、保护与利用的科学。
包含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造林学,森林保护学、木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等许多学科。
4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森林5森林资源的主体:林木,林地资源6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7影响森林类型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8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状况随纬度和经度呈现出有规律的递变,从而引起森林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的现象。
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植被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9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状况随纬度和经度呈现出有规律的递变,从而引起森林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的现象。
10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植被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地带性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11世界森林资源划分为5个类型:热带雨林、暖温带湿润林、温带混交林、寒带针叶林和干旱林。
12东部季风区森林分布类型:1.寒温带针叶林2.中温带针阔混交林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热带雨林和季雨林13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1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手段:保护濒危动物,生物多样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濒危物种就地与迁地保护技术,野生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遗传资源的调查与保护,全球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性的影响15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16温室效应:主要指人类在利用燃料、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和处置生活垃圾等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排入大气环境,形成温室,太阳辐射热可以进入温室,而地球热量不能从温室中散失,使地球逐步变暖的现象。
2024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例文一、基本情况分析1.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初入高中阶段,其物理学习水平仍停留在初中阶段,对物理的认知尚浅。
目前考试题目的思维深度与能力要求均不高,导致部分学生因物理看似简单而轻视其学习。
2. 教材分析:我们所采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该教材严格遵循新课标标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式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对学生自学能力、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必修一的内容涵盖运动学与静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景与过程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具有关键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1. 深入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准确把握大纲精髓,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致力于促进每位学生在高中阶段实现良好发展与进步,这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前提。
2. 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并优化教学方法。
尤其注重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避免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或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物理概念与规律。
同时,逐步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形成的不良习惯与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3. 鉴于高中物理课程在知识内容与研究方法上较初中有显著提升,学生需经历一段适应期。
作为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完成这一转变过程。
具体措施包括: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积极性;注重联系实际,为学生构建物理思维平台;关注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发展,避免急于求成;精心选择课堂例题与习题,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强调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奠定能力培养的基础。
4. 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效率。
将教学重点置于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与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上,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
1.五步法(杜威)杜威强调试验和探索的作用,他的方法论通常被称为探索方法或试验—探索方法,这接近皮尔士的怀疑—信念的探索理论。
思想五步说,即探索的五个阶段,是这一方法的集中表现。
这五步是:感觉到困难;困难的所在和定义;对不同的解决办法的设想;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所作的发挥;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它引导到否定或肯定,得出可信或不可信的结论。
胡适将之概括为: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
2.工具理性(霍克海默)霍克海默将理性区分为“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
前者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最高目标,对现实采取一种批判的、超越的态度,是“批判理性”、“解放理性”。
后者以程序化的方式来测量目的,目的对它来说仅仅具有主观上的意义,直接地服务于现存的秩序,它突出手段并强调手段与目的有可能调和,它又称为“工具理性”、“技术理性”。
它把世界理解为工具。
它关心的是实用的目的。
数的原则、技术合理化和文化工业是在“工具理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三大因素。
“工具理性”对人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使其思维程式化。
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这意味着人丧失自我,而自我的丧失也就等于自由的丧失。
理性的工具化会导致政治上的极权主义。
3.民主先于哲学(罗蒂)在罗蒂看来,社会制度根本与哲学无关,“民主先于哲学”,现行的民主社会并不以任何共同的信仰和普遍的哲学为基础。
在如何理解民主制度的根源上,罗蒂更同意罗尔斯看法:“现代民主社会的社会历史条件源于宗教改革和宽容原则提出后的宗教战争、源于立宪政府和大市场经济的成果。
”这种多元化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一个民主社会必须容纳多元思想和多元学说。
而民主社会是“文化左派”的生存条件和精神保障。
但罗蒂认为,除了哈贝马斯这类哲学家以外,“大陆”哲学家普遍对此熟视无睹,不承认“社会民主政治与哲学思考之间的关系”。
4.至善(鲍恩,人格主义)鲍恩将个人的各自独立的经验世界统属于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之下,并以此使各个个人的世界相通,这种观点起源于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三.名词解释47、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式变换与系统输入量的拉式变换之比。
48、系统校正:为了使系统达到我们的要求,给系统加入特定的环节,使系统达到我们的要求,这个过程叫系统校正。
49、主导极点:如果系统闭环极点中有一个极点或一对复数极点据虚轴最近且附近没有其他闭环零点,则它在响应中起主导作用称为主导极点。
50、香农定理:要求离散频谱各分量不出现重叠,即要求采样角频率满足如下关系: ωs ≥2ωmax 。
51、状态转移矩阵:()At t e φ=,描述系统从某一初始时刻向任一时刻的转移。
52、峰值时间:系统输出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为峰值时间。
53、动态结构图:把系统中所有环节或元件的传递函数填在系统原理方块图的方块中,并把相应的输入、输出信号分别以拉氏变换来表示,从而得到的传递函数方块图就称为动态结构图。
54、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极点数 n 大于开环零点数 m 时,系统有n-m 条根轨迹终止于 S 平面的无穷远处,且它们交于实轴上的一点,这 n-m 条根轨迹变化趋向的直线叫做根轨迹的渐近线。
55、脉冲传递函数:零初始条件下,输出离散时间信号的z 变换()C z 与输入离散信号的z 变换()R z 之比,即()()()C z G z R z =。
56、Nyquist 判据(或奈氏判据):当ω由-∞变化到+∞时, Nyquist 曲线(极坐标图)逆时针包围(-1,j0)点的圈数N ,等于系统G(s)H(s)位于s 右半平面的极点数P ,即N=P ,则闭环系统稳定;否则(N ≠P )闭环系统不稳定,且闭环系统位于s 右半平面的极点数Z 为:Z=∣P-N ∣57、程序控制系统: 输入信号是一个已知的函数,系统的控制过程按预定的程序进行,要求被控量能迅速准确地复现输入,这样的自动控制系统称为程序控制系统。
58、稳态误差:对单位负反馈系统,当时间t 趋于无穷大时,系统对输入信号响应的实际值与期望值(即输入量)之差的极限值,称为稳态误差,它反映系统复现输入信号的(稳态)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