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的带团技巧教学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导游实务理论课教案第五章导游人员带团技巧课时:2课时授课人:本章教学目标1.熟悉导游人员带团的特点及原则2.学会确立导游主导地位,塑造良好形象3.掌握游客心理,从而提供更好的导游服务4.掌握与旅游相关人员的协作技巧本章重点1.带团的特点2.与游客交往的技巧3.导游组织和协调技巧本章难道1.掌握游客心理,与游客交往的技巧2.与他人的组织、协调技巧整章授课(90分钟)第一课时(45分钟)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一)回顾复习回顾上章课程的重点内容(二)导入新课1.带团的特点及原则2.导游主导地位的确立和良好形象的塑造二、上课之前与同学讨论的问题1.有哪些带团技能?2.给游客的第一印象重不重要?三、新课讲授(一)带团的特点及原则1.导游人员带团技能的定义导游人员带团技能是指导游人员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和能力。
导游服务技能的范围很广,包括人际交往技能、组织协调能力、导游讲解技能、安全保卫技能等。
总之,凡是在导游活动过程中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是旅游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的技能,导游人员都应进行学习和掌握。
2.导游人员带团特点(1)契约性无论是客源地旅行社代表游客与目的地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协议,还是旅行社同临时组成旅游团的散客达成的约定,都是旅行社同游客之间不具法律形式但有法定效力的契约性文件,它既是旅行社制订旅游接待计划的依据,也是导游向旅游团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的指针。
导游在带团中应认真按照旅游协议或约定的内容与要求,全面地落实旅游接待计划并按照《导游服务规范》标准提供规范化服务。
(2)整体性整体性是指旅游团的旅游活动具有集体行动的特点。
保持旅游团旅游活动的整体性,有利于导游有效地实施旅游接待计划,也有助于减少对游客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度。
为此,导游在带团过程中,自始至终应要求旅游团游客集体行动,以防游客走失或因个人行动而造成误机(车、船)事故的发生。
(3)差异性差异性是指不同旅游团以及同旅游团内游客在旅游需求和个性特征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带团娱乐实践与教学技巧提纲:一、什么是“带团娱乐活动”二、带团娱乐应该遵循的原则三、带团娱乐活动的常见方式四、带团娱乐实践一、什么是带团娱乐活动带团娱乐活动主要是指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为了丰富团队活动、活跃团队气氛、加强游客参与性、寓教于乐,或是遇到突发事件时,为了转移游客不良情绪而采取的轻松有趣的文娱活动。
包括行程计划内的和行程计划外的但由导游员协助实施的文娱活动。
行程外的文娱活动所需的费用由游客自行支付。
二、带团娱乐应该遵循的原则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采用何种娱乐活动,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但总的来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由于带团娱乐活动多数是由导游员发动举办的或协助实施的,因此导游员必须保证游客在参与娱乐活动的安全,以免乐极生悲,好心办坏事。
例如,在带海岛线时,千万不能组织游客进行游泳比赛;在带夏令营爬山时也不要进行登顶竞赛;带团前往内蒙古草原骑马时,要挑选信得过的马场,切勿让游客随便骑未经训练过的马匹。
在长途行车过程中组织车内娱乐活动时也要注意游客的安全。
2、适用性导游员选择文娱活动的形式应该与旅游团队的性质、所处环境的情况等相适应。
例如导游员平时应准备一些适合于带团过程中表演的才艺,像唱歌、讲故事、朗诵、小魔术、口风琴等小乐器演奏等,而吉他、小提琴、甚至是钢琴等大型乐器显然是不太切合实际需求了。
带工厂团,应举行一些娱乐性、参与性较强的文娱活动,而带学生团不妨采用些知识性和趣味性兼顾的文体活动。
带长者团可以组织团友们唱老歌、唱粤剧等。
3、适时性导游员为了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应该不失时机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以增强导游员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之间的感情。
例如带团前往内蒙古草原时,游客经常会自掏腰包品尝烤全羊、马奶酒,导游员如果仅仅当游客增加的是特色餐,收了钱简单提供餐饮,那就错失时机了。
要知道,游客花这么多钱其实想要的是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化体验。
导游员应该在前往餐厅的路上通过玩游戏的方式,选出一对或两对王爷王妃,有条件的让地接导游员准备好民族服装,在用餐前让王爷王妃着装,按照蒙古族的风俗向团友们献歌、敬酒。
导游的带团技能第一节导游的认识•导游是一项给予知识的服务性工作。
•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组织协调旅游活动,满足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奇,求乐”愿望的导游服务;•二是指提供这些服务的导游人员。
导游服务内容•根据旅行社按照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旅游团(者)提供旅游接待服务,包括旅游向导,讲解,翻译,及生活服务(含上下站联络,生活照料,票务服务,行李服务,委托服务等其他服务)等。
•导游的工作实质就是服务•导游的带团技巧=导游服务技巧《服务技巧+讲解技巧》导游角色定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大使•日本说:无名大使•英国说:祖国的一面镜子•我们说:城市的名片第二节导游带团技能一个团队往往是为旅游而临时组合起来的,聚集之前旅游团成员之间一般互不认识,由于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旅游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这为导游提出一个棘手的问题:怎样将旅游团凝聚在自己周围,怎样使全团、至少使大部分人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正真美的享受?一、树立良好的形象注重“第一印象”1、出面(导游的仪表)衣着整洁、化妆适宜2、出手(导游的仪容)礼让三分、服务热情3、出口(导游的语言)言语文雅、态度真诚二、处理好一些关系•1、强弱关系----量力而行,各得其所•2、多少关系----兼顾各方,合理变通•3、劳逸关系----掌握节奏,有张有弛三、与团队密切合作1,与司机的合作2,与领队的合作3,与计调的合作4,与景区的合作四、与旅游者建立“伙伴”关系四注意:•1,巧妙运用技巧处理问题(善意的谎言是智慧)•2,细节决定成败•3,贬褒结合•4,善于总结一、把握全局法所谓把握全局法是指导游员有计划、有步骤、妥善而又完整地把握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并运用灵活机动和确实有效的做法, 去完成旅游接待任务的一种导游方法。
把握全局是导游员最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 也是导游员工作的灵魂和核心, 更是导游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导游员要带好一个旅游团队确实不容易, 这是因为旅游团队本身就是由各种旅游者所组成的缘故。
这些游客中间有富商、绅士、有政府官员、新闻记者、平民百姓等。
由于旅游者在年龄、职业、爱好、性格和性别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再加上" 百姓百姓, 一百条心" 这样一个特殊而又无法改变的现实, 无形中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服务对象。
同时, 旅游者在不同的地方、时间和环境等又会产生不同的需求。
导游员接触的面既广又复杂, 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 如果导游员没有清醒的头脑和灵活机动的处事方法, 以及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是难以接待和满足好各种类型的游客的。
要把握好整个旅游团队的全局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认识游客在体质上存在的差异对一个旅游团来说, 除上述情况之外, 体质上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旅游团队可不像体育比赛的代表团, 成员们身体个个棒得没话说, 对于导游员来说在参观游览时就要重视和注意这个问题。
此刻导游员应以" 我" 为核心, 四周是紧紧围着艺术或者相对紧跟着你的游客, 而不是七零八落" 溃不成军" 。
导游员一方面要满足游客求新、求美、求知的需求, 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好年老体弱的游客。
比如, 导游员带领游客去景点游玩, 去饭店用餐等, 都应在行走速度上掌握节奏, 要知道一般体质好的游客大多数是跟在导游员身后的, 而那些体质较弱或年老体衰者总是落在队伍的最后面。
又比如, 曾记得有位导游员与笔者谈起一件事。
那是一个去黄山的旅游团, 那时上山的索道还没建好, 一个团从山下爬到山顶, 从第一个到达者和最后一个上山者, 前后时间竞相差了2 个多小时。
这多危险! 万一路途中有位游客发生不幸怎么办? 面对这么长的队伍, 导游员照顾谁好呢? 当然, 这些事情的发生只是极个别的。
为此, 导游员在处理行走节奏上, 其办法是尽量使整个旅游团队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活动, 整体移动使得导游员既能管住" 面", 又能抓住" 点" 。
有位导游员在带领游客参观南京中山陵时, 从底下走到纪念堂前共有392 级台阶( 其中有8 个平台) 。
导游员带了一段路就站在原地开始讲解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
等到后面的游客到齐后, 又总的归纳性地总结以及介绍些孙中山先生的趣闻轶事, 然后再带领旅游团队继续行走。
过了一会儿, 这位导游员又停了下来, 讲解孙中山先生墨迹" 天下为公" 的历史背景和由来。
以后, 他停下来讲解纪念碑、两侧的桂花树……就这样, 导游一会儿停, 一会儿讲, 停停讲讲, 讲讲停停, 带着游客一直来到纪念堂门前, 游客既不觉得累, 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整个旅游团没有一个游客掉队和走失。
总之, 导游员要善于将较长距离的路程( 包括爬山) 等, 有计划地分割成几个较短的路程, 加上导游员在此期间的风趣幽默出色的表演以及宣传鼓动工作得当, 是能够比较妥善地解决游客在体质上的差异问题的。
导游员心里也应该十分清楚, 如果走失了一位" 弱者" 游客,那是导游员的失职行为,要把走失者找回来,其精力和工作量远远要超过带团时所耗费的体力。
另外,导游员还要经常关心“弱者”,使他们心里真正感到导游员是可以信赖的。
既管大又抓小, 有机结合所谓" 管大抓小" 是指导游员如何正确处理多数游客与少数游客利益关系的问题, 同时又是如何把两者关系尽量圆满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导游员来说, 总是希望游客在他的带领下" 步调一致", 但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在一个旅游团中所组成的人员各有所需, 游客之间虽然彼此认识, 或者同属一个企业工作, 但是, 他们之间毕竟存在经历、层次和修养等不同的特点。
由于这些原因, 加上游客们普遍存在一种意识, 我们是出钱旅游的, 作为导游员应该满足游客的需要。
因此, 在旅游过程中, 时常会出现多数游客与少数游客发生利益矛盾的冲突。
导游员应该努力使自己所带领的团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合理而又可能的要求, 而不应该有意或无意地去伤害少数游客的自尊心。
导游员对待游客发生利益矛盾冲突的问题, 最为恰当的办法莫过于事先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比如, 一个旅游团队中, 大部分游客想去某景点观光游览, 一小部分游客认为该旅游项目没多大意义而想去购物。
这时, 导游员就将购物的游客安排在旅游景点附近的购物商场, 并且确定全体集合时间, 先将购物的游客送到购物商场( 必须要指派领队或一名游客负责安全问题), 然后带领另一部分游客进行景点观光游览, 再按照规定时间上车, 将全体游客集中起来进行下一个旅游项目。
导游员千万不要临时" 抱佛脚", 来一招所谓" 举手表决" 方式, 这样的结局也许不是多数与少数的问题, 可能出现四分五裂以及意见得不到统一的尴尬局面, 那时导游员完全处在被动的地步。
至于游客提出的过分和不合理的要求, 那应另当别论了。
其次, 关于晚间的旅游节目,在一般情况下游客自然会听从导游员安排, 如果当晚没有规定节目安排, 那就不存在多数与少数的问题,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 导游员此时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安全教育上。
处理好领队与" 群头" 的关系一名导游员带团顺利与否, 这和导游员与该旅游团的领队关系处理得好坏大有关系。
一般地说, 游客把领队视作保护神和可信赖者。
因此, 领队也时时处处表现出这一神圣的" 职责" 。
导游员首先要积极争取领队的支持和配合, 千万不可认为到了我的地盘就得听我的错误思想。
同时, 在对领队表现出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 建立起良好的正常的感情, 一方面尽可能地满足对方的需求, 合情合理地做到做好主随客便的原则,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领队了解游客的心理和愿望, 并且速记每位游客的姓名, 尽早地说出他们的姓和名, 这样彼此感情的距离就接近了。
另外, 作为导游员也许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就是每一个旅游团中都会自然产生一个或几个" 头", 这些" 群头" 大都有好胜心强, 好表现自己的行为。
某些群头还存在着爱出风头的表现。
这些人在旅游团队中一般有威望、影响大、说话灵, 旅游团中的游客也都支持他们的所作所为。
如果导游员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和游客不一致, 并且在众人面前指责他们时, 那么, 这些游客就会煽动群头向导游发动反击和进攻。
另一部分游客明知群头做法不妥为了顾全群头的面子, 也纷纷加入进攻队伍。
要妥善处理好与群头的关系, 办法有两条: 一是利用群头的特点来积极配合组织好导游工作, 充分发挥群头的" 责任心"。
二是导游员主动找群头个别做工作, 与他商量以满足群头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导游员和领队、群头关系处理好了, 即使在以后的旅游过程中出现一些遗憾和不足, 由他们出面说几句话, 遗憾和不足就会得到弥补, 游客中不愉快的情绪也会很快过去。
灵活机动地搭配活动内容导游员是旅游活动的组织领导者, 在整个游览活动过程中, 不仅要当好讲解员, 而且要关心游客的各方面需要。
导游员能得到游客的赞扬, 这和他孜孜以求的工作精神分不开, 当然这里面还存在许多因素, 但其中灵活机动地合理安排游览活动恐怕也是重要原因吧。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合理安排旅游活动较为合适。
(1) 游览活动中的一般规律导游界有句行话:"有张有弛, 先张后弛。
" 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掌握游览活动节奏的三步曲。
导游员对景点景区的考虑应首先遵循" 旅速游缓" 的原则, 这符合游客的心理, 游客往往一上车就急于想到达目的地, 途中的时间大都认为是多余的。
导游员带团到达景区后, 对景点的选择也同样采取" 先一般后精彩、渐入佳境" 的方法, 高潮要放在最后。
这好比观看电影一样, 精彩的结果给人以满足舒服的感觉。
比如: 导游员带领游客参观南京时, 先游玩中华门、雨花台、玄武湖等景点, 然后再安排东郊三个景点, 即中山陵、明孝陵和灵谷寺, 在游览景点时, 导游员应顺最佳路线行走, 避免走重复路线和回头路线, 角角落落不一定都要跑遍, 当然有价值和非去不可的地方, 另当别论。
总之, 导游员要看时间和需要等情况而定, 不要一概而论。
另外, 导游员也要兼顾"先远后近" 和" 先高后低" 的原则。
所谓先远后近是指在游览活动中, 先到离游客住宿点最远的一个景点游玩,然后逐渐地向游客住宿点*近,这样做的目的是给游客有一个安全感, 等到一天游览结束, 旅游团也离住宿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