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地貌成因——以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4.55 MB
- 文档页数:22
台湾丹霞旅游地貌的分布与形成机制研究杨颖瑜;晏云【摘要】台湾省有多样化的地质构造,多种类的岩性岩石,多世代的地层,形成了多种特殊的旅游地貌景观.本文从台湾旅游地貌演化的地质因子开始分析,确立了台湾的地质分区和主要旅游地貌出露的类型,这里面包括喀斯特旅游地貌、变质岩旅游地貌、花岗岩旅游地貌、丹霞旅游地貌、火山及火山岩旅游地貌等多种类型的地质生态旅游资源.在地质分区中发现台湾全岛从南到北都有新生代的地层出露,尤以新生代第三纪的碎屑岩形成的平面丹霞地貌,既具有丹崖赤壁的丹霞地貌形态,又具有雄、奇、险、幽、峻等独特美学价值的旅游地貌特质,笔者确定其为我国丹霞旅游地貌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并进行了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的认真分析,以填补我国台湾丹霞旅游地貌研究的空白.%Taiwan Province have diverse geological structure,many types of lithological rock,multi-generational strata,which formed a variety of special tourism geomorphic landscape. Thisarticle,analyzing from geological factors evolved from Taiwan tourism geomorphy,established the geological zoning and main tourism topography exposed types of Taiwan,which include many types of Geo-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like Karst tourism landscape,Metamorphic rock,Granite,Danxia,Volcanoes and volcanic rocks tourism landscape,etc. Found from geological zoning,Taiwan island from south to north has Cenozoic strata exposed. Particularly the Plane Danxia geomorphy,formed by clastic rock of Cenozoic tertiary,has not only the Danxia Landform morphology of bare and red cliffs,but also the tourism landform characteristics of unique aestheticvalue:magnificences,strangeness,danger,peacefulness,elegance. The author identified it as the shining star among Danxia tourism landscapes of China,and carefully 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to fill the research gaps on Taiwan,China Danxia Tourism landform.【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6(025)0z1【总页数】4页(P281-284)【关键词】旅游地貌;丹霞地貌;地质旅游;台湾【作者】杨颖瑜;晏云【作者单位】东方休闲经济研究所,广西柳州 545001;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广西柳州 54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P9131.1 台湾的地质分区台湾的地质由西向东可概分为三个地质区,各区呈东北-西南走向,而这些分区的界线多为断层等构造线,这也和台湾的生成环境有关。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者:朱旭先来源:《华人时刊》2011年第06期在祖国宝岛台湾有一个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地质公园———野柳地质公园。
去年底,我有幸赴台,目睹这一神奇海滩。
野柳,不是树木,而是台湾一个渔港的地名,它位于台北县万里乡的北海岸线上。
其名字源于西班牙魔鬼之角的“魔鬼”一词,经转音译而成。
野柳的海蚀地貌十分特别,进入野柳地质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蓝的大海和因受海浪长期侵蚀,风化而形成的陡直的海蚀崖及广阔的岩床。
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众多的蘑菇石中,游走于灿烂的奇幻石林之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导游告诉我,野柳公园位于万里乡野柳村,距离基隆市约15公里,是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个岬角,故有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岛之称,又因其形状像一只海龟蹒跚离岸,昂首拱背而游,故又被称为野柳龟。
这里的地层由砂岩堆积而成,因受海浪长期的侵蚀和风化,在海边形成陡直的海蚀崖及宽平的岩床。
所有的景观都是未经任何人工雕琢的天然怪石,如:菌状石、蜂窝石、豆腐石、烛台石、姜石、女王头石、海石沟、海石壶、仙女鞋、地球石等,堪为鬼斧神工。
放眼1.7公里狭长的海峡,接连碧天的海蓝得让你心动。
历尽千万年海水和海风的侵蚀风化,形成了或烛台或蘑菇或棋盘状的地质奇观。
经地质学家考证,野柳这些奇岩怪石的形成,迄今已有2000多万年的历史。
台湾在2000多万年以前,还沉睡在海里,经过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造成了台湾岛,而野柳则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两侧在造山运动的挤压中形成了两道断层,这断层破碎易受侵蚀,使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北海岸的狭长海岬。
再后来,由于海水和雨水及风沙的侵蚀和地壳的不断提升,才形成了如此壮观的石林。
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女王头“,她耸立在一个斜缓石坡上,高達2米,髻发高耸、微微仰首、美目远盼,不论从什么角度看,面目轮廓均端庄优雅,令人赞叹造化神工之美妙。
由于来这里旅游的游人都不想错过与“女王头”合影的机会,我与所有的游客一样,也加入了这个长长的队伍,耐心地等待着与“女王”合影。
2019年第6期所以,本学习活动采用由果寻因的学习方式,层层递推,探寻中国作为范围辽阔的区域,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区域内的自然分化及人口分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从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视角,进一步认识中国的人口分布特征,培养学生整体与局部的地理思维。
活动三活动三::利用矛盾利用矛盾,,辩证分析是否可以改变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活动素材:课前搜集准备关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口问题,如由人口引发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问题的资料。
活动任务: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观点1: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应该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观点2: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
活动意图活动意图::本活动利用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设计学生辩论环节,对是否需要将东部人口大量向西迁移以改变我国人口的分布格局进行探讨。
通过鼓励学生搜集案例资料,进行辩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接触不同的观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领悟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选择,人口的分布、增长变化需要以尊重自然及区域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并使学生相信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区域环境,但是人地和谐共存才是区域发展的长远目标。
三、活动教学小结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设计中,教师突出了自然环境与我国人口分布的相互影响,通过三个主题活动,以问题探究为导向,带领学生从不同的区域视角综合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树立学生人地和谐的观念,提升学生对中国区域的认知能力。
因为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之后,所以探究活动中的问题设计都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有利于学生区域综合认知能力的培养。
由于中国的交通、农业、工业还未曾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没有将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列入其中。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
时间:2019-11-02 13:07:33 | 作者:沈雨轩
古老的东海边上,众多像蘑菇似的石头竖立着,它们形态各异,是大自然千万年海蚀风化的杰作,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为保护它们,设立了野柳地质公园。
进到公园,树木成阴,鸟语花香,有一种神秘感。
我们沿着羊肠小道,脚下踩着化石,如同回到了几亿年前;透过枝繁叶茂的树木,隐隐约约看到了几尊雕像;穿过丛林,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下子就热起来,一股热浪袭来,树木花草全被石头取代。
我沿着指示方向,直奔久负盛名的“俏皮公主”。
只见到处是绵延罗列的蘑菇一样的石头,我四处观察,寻找着,来到第二排,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脱颖而出。
仔细一看,果真是“俏皮公主”,只见她调皮地撅着小嘴,做出不服输的动作,小鼻子小得都看不见了,眼睛大大的,真有趣。
继续前行,路旁石头千姿百态,细心的我发现许多独特的石头,如让人垂涎欲滴的鸡腿石、面包石,威武的龙石,栩栩如生的台湾石。
当然,我也看到了当地有名的林添桢英雄的雕像,据说他为了救人牺牲了自己。
天气炎热,一只小鸟刚好落在雕像头上,似乎也在赞颂他感人的事迹。
最后,我们观赏了地标—“女王头”,因为有通道,所以不必费力去寻找。
虽然因为风化,她已面目全非,但她还是昂首挺胸,不向大自然言败,显露出高贵的品质。
大自然是天生的艺术家,欣赏着鬼斧神工般的作品,我不得不由衷地赞叹。
【台湾新北】野柳海蚀地貌(下)
2015年2月16日台湾省新北市万里区野柳地质公园
下图像不像女王头像?但我印象里女王头像就在一进园的地方,离海有一段距离。
海天一色,这里的海应是东海。
这处小山丘大概是在地质公园最里边,走到这里就要返程了。
野柳附近就有居民区和工厂。
千奇百怪的造型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
野柳地质公园最多的海蚀地貌当属蕈状石,数量超过180个;蕈状石是形状像蘑菇的石头,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石头。
蕈状石是海水侵蚀形成,它的形状能够反映侵蚀阶段。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易混淆知识点选择题1、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下题。
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000年历史的“女王头”,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
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
形成“女王头”景观的地质作用与下图中的哪幅一致()A. B.C. D.答案:B【提示】海岸地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野柳的标志女王头是蕈状岩的一种,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因受到海水差异侵蚀而逐渐形成今日的面貌。
其成因与海蚀桥一致,故B正确;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故A错误;喀斯特溶蚀桥为流水溶蚀地貌,故C错误;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故D错误。
故选B。
2、天坑指的是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形成时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
下图为天坑景观图及塌陷型天坑的形成过程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天坑所在地区()A.大型工程遍布B.地表水资源丰富C.土层较薄D.多位于我国西北地区(2)下列关于天坑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到后期的产物B.形成地区土质干燥松散,支撑性差C.地势低平,排水条件好D.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答案:CA【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
(2)略。
3、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沙山集中分布(如图所示)。
研究发现,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富含碳酸氢钙,使湖泊及周边钙华现象显著。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2)与该地湖泊附近钙华层形成原理一致的现象是()A.石林B.峡谷C.天坑D.钟乳石答案:BD【提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喀斯特地貌解析:(1)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
资源导刊 2016/03
54
T I P S
地质学家眼中的“野柳”
野柳岛长约1000米,宽仅250米,有丰
富的海蚀地形,在2000多万年前,台湾仍在
海里,由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一层层地
堆积出砂岩层,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
推挤出海面,造成台湾岛,野柳是其中的一部
分。
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
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
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
接下来,在海浪、雨
水和风的侵蚀和地壳不断的抬升下,形成了野
柳的奇岩怪石。
去过台湾的朋友,无不赞美野柳地质公园的神奇与美妙,它是台湾北海岸的
一颗耀眼明珠,2009年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
. All Rights Reserved.
RESOURCES GUIDE55
人类的进化增强了战胜自然的力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56
资源导刊2016/03。
走出题海: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是一个难点,如火山、风蚀蘑菇等,下面分别剖析之。
一、火山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
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顶的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湖,火山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
例1 图1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图,该种地貌最有可能是。
解析: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答案:火山。
二、地上河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成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3,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4,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5所示。
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
例2 图6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请据图说明河流甲、乙段的典型特征。
解析:图中河流甲、乙段登高线分布符合地上河等高线特征,故示意为地上河,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甲、乙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三、凹坡、凸坡、等齐斜坡等高线地形图中关于两点间的“通视”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了解几种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凹坡是坡度由大到小(先陡后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密后疏;凸坡是坡度由小到大(先缓后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疏后密;等齐斜坡是坡度变化小的坡,等高线分布均匀。
例3图7中,从A点观察a、b、c各点,不能观察到的点是。
野柳地质公园(教师随笔)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野柳,位于台湾万里乡,是突出于海面的岬角,长约1700公尺。
野柳地质公园,景观奇特,享誉中外,为台湾北海岸的明珠。
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美的海岸”第二名,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编委会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第四名。
从游客中心出发,进入第一区。
向前不远,登上观景台。
正视前方,蕈状岩密密麻麻,最吸人眼球:外观上,活像一棵棵大香菇;数量上,多得竟有180多个。
细细观察,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像无颈的巨大香菇,有的是粗颈的硕大香菇,有的似细颈的巨型香菇,有的如断颈的特大香菇。
虽然形态不同,但演育过程却大致相同:某次地壳运动后,岩层露出海面;随着时间的流逝,砂岩结核慢慢露出;伴随长久的演育,形成不同形态的蕈状岩。
向西望去,最引人注目的,是烛台石。
确切地说,应是蜡烛石。
因为外表上,就像一只只硕大无比的蜡烛。
烛心是质地坚硬、石灰岩石的球形结核,烛头是内有烛心、外连烛体的环状沟槽,烛体是沿槽向下、逐渐变大的圆锥台体。
仔细欣赏,形体大不相同:有的蜡烛尚未点燃,形体俱全,完好无缺;有的蜡烛点燃过半,虽五脏俱全,但形体矮小;有的蜡烛点燃将尽,只有烛心,残破不全。
导游说,无论是蕈状岩的发育,还是烛台石的演育,都是由地质本身决定的。
继续前行,便走到第二区。
走下石阶,立即前去观看“女王头”。
“女王头”是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是台湾旅游行业的名片。
凝神观看,稍加想象:上部左侧斜着翘起,像是女王的头饰;细洞密集,像是头饰的花纹。
右侧比左侧略低,为女王脸的侧面。
最右侧,自上而下,分别是眼睛、鼻子和嘴巴;嘴巴下面,还有下巴。
往下为中部,是女王颈勃;呈锥台体,由细到粗。
底部还有一条横杠,好似戴着一条项链。
再细心观赏,深入体味:女王头头饰上扬,脸线优美,颈勃修长;形态雍容,姿态尊贵,神态自然。
可以考证,女王头是经长期风化而成;可以预言,女王头也终会因风化而毁。
野柳岬的特殊地景与海蚀壶穴从淡水河口至台北县贡寮间的台湾岛北海岸,长约85 km。
因海岸线整体走向与主要的山脉、地层及构造线方向相交,且地层中软、硬岩层相间,海水侵蚀形成了海岬与海湾交互出现、凸凹参差的岬湾地貌。
其中,野柳岬位于基隆西北方约15 km处,向东北伸出海岸长约1700 m,宽250 m,最窄处在中段,宽不及50 m。
野柳风景区的海岸岩石形态奇特,海蚀壶穴具有代表性,已成为台湾岛北海岸沿线的主要观光游憩基地。
1、特殊地景构成野柳岬的地层属于第三纪中新世(1000~2500万年)的大寮层,主要由厚层砂岩和页岩或砂、页岩互层组成,其中砂岩的厚度约38 m。
砂岩延伸的方向(N30ºE)与海岸线垂直,层面向东倾斜约20度,为一典型的单面山(图1)。
图1 野柳岬岩层造成的单面山和海蚀崖景观在2000多万年前野柳处在海底时,贝类、海胆等生物死后,骨骼中的碳酸钙在岩层中聚集成团块,加上地下水带来的碳酸钙和有机物质胶结,遂形成了圆形及形状不规则的石灰质结核(图2)。
一些含钙质的砂岩层,因较下方或周围的岩层坚硬,不仅抗蚀力强而凸出,颜色也加深而醒目。
图2 野柳岬花瓣状的海胆化石野柳岬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不断挤压亚欧大陆板块,岩层受到推挤形成一道道破裂面而无相对位移的节理(图3)。
其大小宽深随地而异,间距小者如豆腐石仅数公分,大者如海蚀沟可宽达数公尺。
海浪、雨水和东北季风沿着倾斜岩层的节理进行侵蚀,久而久之便形塑出了各式各样的地貌景观。
图3 野柳岬海蚀平台方格状岩层节理本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潮湿,一年中约有半年时间受强烈的东北季风吹拂,以及海浪侵蚀作用下,风化作用得以快速进行。
在低潮线以上海水可及之处,岩石被波浪溅湿、海水淹没的过程反复进行,因此发生干湿交替作用和水分蒸发导致岩石裂隙或岩石矿物颗粒之间的空隙生长盐结晶,从而造成岩石楔裂、溶蚀之盐风化现象(图4),形成风化窗(图5)。
宝岛纪行(二)——奇特的海蚀地貌:野柳
汉江柳
【期刊名称】《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野柳地质公园位于新台北市万里区,距基隆市约十余公里。
我们住台北市,车行约二十分钟可达。
穿过新北市向东北,即到野柳地质公园。
进园需买门票,然后拾阶而上向右侧,见有铁木护栏处,即入第一景区。
从护栏第一景区,一路上坡。
右手是大海、波涛,左手过一石桥,即到蕈状区。
【总页数】1页(P59-59)
【作者】汉江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7.1
【相关文献】
1.平潭花岗岩海蚀地貌类型及其地学意义 [J], 钟艳春
2.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兼述花岗岩地貌的系列研究和创新 [J], 杨逸畴;尹泽生
3.涠洲岛海蚀地貌特征及其海蚀痕迹的地质意义 [J], 曹超;吴剑;陈庆辉;潘翔;宋志
晓
4.台湾野柳微地貌成因分析 [J], 赵松龄
5.莆田市秀屿港区海蚀地貌特征及其对嵌岩桩施工的影响分析 [J], 周启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1常见地貌类型—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训练萤火虫水洞位于山东临沂市沂水县城西南19km处,洞内地下暗河众多,溪流两侧杂草丛生。
如图示意萤火虫水洞地下结构及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萤火虫水洞在形成过程中()A.岩石裂隙越多,发育速度越慢B.可溶岩石少,发育速度快C.洞内水量越多,发育速度越慢D.气温越高,发育速度越快2.下列地貌与萤火虫水洞成因相似的是()A.雅丹地貌B.牛轭湖C.溶斗D.石钟乳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
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4.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A.东西向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不同河段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的差异,会在不同河段出现不同的地貌景观。
下图示意某河流不同河段出现的甲、乙两类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甲、乙两项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貌为“v”形河谷B.甲地貌一般位于河流下游C.乙地貌为河流冲积扇D.乙地貌一般位于河流上游6.与甲地貌相比,乙地貌在形成过程中()①流水的下蚀作用更强②流水的堆积作用较弱③河床会逐渐展宽④流水的搬运作用更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这段游记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①地貌形态②地貌成因③地貌颜色④植被状况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上图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地貌类型的是()A.①B.②C.③D.④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内的“女王头”是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