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网络(1)
- 格式:pdf
- 大小:600.69 KB
- 文档页数:7
LTE230用电信息采集无线通信专网简介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四月目录1.概述 ---------------------------------------------------------------------------------------------- 42.LTE230系统介绍 ----------------------------------------------------------------------------- 4 2.1产品定位---------------------------------------------------------------------------------------------------- 5 2.2LTE230系统构成 ----------------------------------------------------------------------------------------- 5 2.3产品形态---------------------------------------------------------------------------------------------------- 72.3.1无线基站eNodeB ----------------------------------------------------------------------------------------------------- 72.3.2无线终端UE ------------------------------------------------------------------------------------------------------------ 92.3.3核心网EPC介绍 ---------------------------------------------------------------------------------------------------- 102.3.4网管eOMC介绍 ------------------------------------------------------------------------------------------------------ 12 2.4系统特点-------------------------------------------------------------------------------------------------- 142.4.1覆盖广、信号绕射能力强 --------------------------------------------------------------------------------------- 142.4.2安全性高 -------------------------------------------------------------------------------------------------------------- 142.4.3可靠性高 -------------------------------------------------------------------------------------------------------------- 152.4.4可维护性强----------------------------------------------------------------------------------------------------------- 162.4.5深度定制 -------------------------------------------------------------------------------------------------------------- 192.4.6可扩展性强----------------------------------------------------------------------------------------------------------- 202.4.7经济性优 -------------------------------------------------------------------------------------------------------------- 213.县域覆盖投资分析 ------------------------------------------------------------------------- 22 3.1某县电力公司简介 ------------------------------------------------------------------------------------- 22 3.2部署方案简介 ------------------------------------------------------------------------------------------- 223.3投资规模分析 ------------------------------------------------------------------------------------------- 234.成功案例介绍 ------------------------------------------------------------------------------- 23 4.1成功项目一览 ------------------------------------------------------------------------------------------- 23 4.2典型案例简介 ------------------------------------------------------------------------------------------- 241)浙江海盐LTE230无线专网-------------------------------------------------------------------------- 242)国网县域电力通信网改造项目--------------------------------------------------------------------- 243)北京电力公司无线专网测试 ------------------------------------------------------------------------ 254)江苏扬州无线宽带通信网络项目 ----------------------------------------------------------------- 255)深圳电力无线通信专网 ------------------------------------------------------------------------------ 256)广州电力无线通信专网 ------------------------------------------------------------------------------ 25 5.公司简介 -------------------------------------------------------------------------------------- 261.概述根据国家电网规划,2014年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对直供直管区域内所有用户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无线通信网络的使用方法详解无线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人们提供了无处不在的连通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获取信息和享受娱乐。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无线通信网络的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
1. 连接无线网络要使用无线通信网络,首先需要将设备连接到可用的无线网络上。
通常,现代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内置了无线网络适配器,可以自动搜索和连接到附近的无线网络。
打开设备上的无线连接设置,选择一个可用的无线网络,输入密码(如果有)并点击连接按钮即可。
2. 管理网络连接一旦设备成功连接到无线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管理网络连接。
对于公共无线网络,如咖啡馆或机场提供的网络,可能需要先接受使用条款或登录账户才能使用。
此外,用户还可以选择忘记某个网络,以便在以后再次使用时重新输入密码。
3. 使用加密保护为了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使用无线网络时应始终使用加密保护。
大多数无线网络都支持加密协议,如WEP、WPA和WPA2。
在连接到无线网络时,尽可能选择更高级别的加密协议,并设置一个强密码。
这样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窃取个人信息或篡改用户的数据。
4. 考虑网络安全与传统有线网络相比,无线通信网络更容易受到安全漏洞的攻击。
因此,用户在使用无线网络时应特别注意网络安全。
遵循以下几项最佳实践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性:a. 更新设备和应用程序:定期检查设备和应用程序是否有可用的安全更新和补丁,并及时安装。
b. 使用防火墙和安全软件:为设备安装可信赖的防火墙和安全软件以保护设备免受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
c. 避免连接不可信的网络:尽可能避免连接到不受信任或未知来源的无线网络。
这些网络可能会存在安全风险。
d. 谨慎处理个人信息:在使用无线网络时,避免在不受信任的网站或应用程序上输入个人信息,以防止信息泄露。
5. 优化网络性能为了获得更好的无线网络性能,用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避免干扰源:将无线网络路由器放置在远离电子设备和家具的地方,以避免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网络概论无线通信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直到近年才受到社会的重视。
无线通信网络(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网络的普及,使大量用户能够更方便的使用网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无线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实施方法和应用案例。
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概念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指的是一种建立在空中的无线网络,它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到基站之间的无线通讯。
它的电讯运营商服务的覆盖范围可以覆盖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无需安装固定网络硬件,其优点就是成本低、便携性强,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无线数据和网络互联的传输。
无线通信网络实际上被分为三大类: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移动宽带(WiMAX)和无线热点网络(Hotspot)。
(1)无线局域网(WLAN)WLAN技术是指在室内或室外构建的射频无线网络技术,它采用短距离无线技术(例如802.11)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传输数据,该范围可以覆盖城市、地区或大型企业的内部网络,行动性强、可安装性好,常用于酒店、餐馆等公共场所及家庭,使用户能够无线移动地上网,可以结合一般有线网络技术使用,用于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高比特传输和网络互联。
(2)无线移动宽带(WiMAX)WiMAX技术是指在行动性和高带宽之间取得平衡的无线广域网技术,它采用宏观基站(Base Station)技术,可以在大范围(数公里)内提供移动的宽带网络服务,它可以实现高速移动网络通信,使用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高比特率传输,可以提供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宽带服务和网络应用服务。
(3)无线热点网络(Hotspot)Hotspot技术是指建立在局域网(LAN)中的热点网络技术,它能够创建一个临时性的、安全的、自动分配的无线网络,它可以使用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低比特传输,提供室内的 WLAN入,让室内的网络用户能够高速的上网,适用于家庭用户和公共场所的 Wi-Fi内热点覆盖服务。
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一、引言无线通信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手机、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1. 电磁波传输:无线通信系统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传输过程中,信号被调制到射频载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接收端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2. 调制技术:调制是将信号的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按照一定规律变化,以便能够在无线传输过程中更好地传递信息。
常见的调制技术包括频率调制、振幅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3. 天线技术: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将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
天线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距离。
4. 多址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率进行通信可能导致干扰,因此需要采用多址技术进行区分和管理。
常见的多址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三、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1. 无线传输:与有线通信系统相比,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更大的传输距离,可以克服地理障碍,适用于移动通信和远距离通信。
2. 移动性: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实现移动终端的通信需求,如手机、移动电脑等,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3. 高带宽: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带宽越来越大,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4. 自动化管理: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的配置、优化和故障排除等进行监控和管理,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安全性: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可以通过加密算法进行保护,使得信息更加安全可靠。
四、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1. 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系统是手机通信的基础,通过建立基站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
2. 无线网络: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局域网(WLAN)和城域网(WMAN)中有广泛的应用,实现了无线上网和无线接入等功能。
无线通信网络简介摘要:无线通信网络是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代表,其拥有更加快速、稳定、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让人们可以更加舒适地进行网络交流和信息获取。
本文将简要介绍无线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前景,为读者全面了解无线通信网络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特点,发展历程,应用前景正文:一、基本概念无线通信网络是一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无线信号进行通信的网络系统。
它采用无线电波进行多台设备之间的通信,具有无需物理连接、使用灵活、广域覆盖、数据传输高速等特点,已成为新一代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代表。
二、技术特点1、无需物理连接:无线通信网络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不需要任何物理连接设备的链接,这使得网络的构建更为灵活,也为用户的移动设备带来更多的便利。
2、广域覆盖:无线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广域的覆盖,能够在无线环境下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传输,满足用户在不同地域范围的网络使用需求。
3、数据传输高速:无线通信网络具有稳定、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速度更快,使得用户在进行网络使用时感受更加舒适流畅。
三、发展历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早期的2G移动通信技术,主要采用蜂窝式网络来实现通讯的过程。
而在发展到3G移动通信时代,网络的信号质量和传输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升级,网络覆盖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
如今,4G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无线通讯通信的主流技术,同时也不断推出了5G、6G等高速率移动通行技术,无线通信网络将向更加快速、延迟更低的方向发展。
四、应用前景无线通信网络在电信、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未来,随着5G技术的推广,人们可以实现更加智能的生活方式,比如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新技术、新领域的发展,无线通信网络将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无线通信网络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它无处不在,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无线通信与网络复习(1)选择与填空第一章无线通信一、填空题1.无线电通信是指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经过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
2.中波通信白天主要靠地波传播,夜晚也可由(电离层)反射的天波传播。
3.微波通信可用于高达(2700)路甚至更多的大容量干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题1.超短波通信只能靠直线方式传输,传输距离约(A)km。
A、50B、100C、150D、2002.中波通信多用于(C)。
A、海上B、水下C、广播D、地下3.(C)设备较简单,机动性大,因此也适用于应急通信和抗灾通信。
A、长波通信B、中波通信C、短波通信D、微波通信4.超短波通信的工作频带较宽,可以传送(B)路以下的话路或数据信号。
A、20B、30C、40D、505.(D)适合于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
A、长波B、中波C、短波D、超短波6.(D)利用对流层大气的不均匀性对微波的散射作用,可以进行散射通信,每个接力段可长达数百公里。
A、长波通信B、中波通信C、短波通信D、微波通信三、多项选择题1.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机由(ABCD)和功率放大器等组成。
A、振荡器B、放大器C、调制器D、变频器2.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机主要由前置放大器、(ABCD)和低频基带放大器等组成。
A、变频器B、本地振荡器C、中频放大器D、解调器3.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ABCD)。
A、发射机B、发射天线C、接收天线D、接收机第二章微波通信一、填空题1.微波接力通信是利用微波(视距传播)以接力站的接力方式实现的远距离微波通信,也称微波中继通信。
2.数字微波同步技术主要包括位同步、时隙同步及(帧同步)。
3.有源微波接力站是指具有补偿接收信号的传输损耗和失真,并完成频率转换和(路由改向)功能的接力站。
4.有源微波接力站有基带、(中频)和射频三种转接方式。
5.无源微波接力站是指用金属反射板、绕射栅网或以两个背对背微波天线直接联结的方式,来改变(波束传播)方向的接力站。
6.微波站是指地面微波接力系统中的(终端站)或接力站。
无线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无线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本文将介绍无线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无线网络技术概述无线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来实现信息传输的技术。
它与有线网络技术相比,具有灵活性高、便捷性强的优势,可以在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的情况下,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
无线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
二、无线网络的通信原理无线网络的通信原理基于无线电波的传输和接收。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
无线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和接收器件来发送和接收这些无线电波,实现信息的传递。
1. 发射在无线网络中,发送端通过无线电波的发射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空中。
该过程涉及到射频信号的调制、功率放大和天线辐射等步骤。
射频信号的调制过程通常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方式,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功率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功率水平,以确保信号达到远距离传输的要求。
天线作为无线电信号的辐射器,将信号发送到空中,使之能够到达接收端。
2. 接收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到从发送端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接收器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接收设备通常包括放大器、滤波器、解调器等组件。
放大器用于放大接收到的信号,以增加其强度。
滤波器可以去除噪声和干扰,提高信号的质量。
解调器将调制的无线电信号转换成原始的数字信号,使信息能够正常传输。
三、无线网络技术的分类和应用无线网络技术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协议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蜂窝网络、Wi-Fi、蓝牙、ZigBee等。
1.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无线网络技术。
它以基站为中心,将地理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都由一个或多个基站负责覆盖。
移动设备在不同的小区之间切换,以实现无缝的通信服务。
2. Wi-FiWi-Fi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实现对互联网的接入。
第一章1.感知层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直接通过现有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
3.三类损耗包括路径传播损耗、大尺度衰落损耗、小尺度衰落损耗;四种效应包括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由于接收用户处于高速移动中,比如车载通信时传播频率的扩散二引起的,其扩散成都与用户运动速度成正比。
4.无线个域网是为了实现活动半径小、业务类型丰富、面向特定群体、无线无缝的连接而提出的新兴无线通信网络技术。
WPAN能够有效地解决“最后的机密电缆”的问题,进而将无线联网进行到底。
5.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主要特点通信距离短,覆盖范围一般在几十米或上百米之内;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功率较低,一般小于100mW;工作频率多为免付费、免申请的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ISM频段。
短距离无线通信的范围很广,一般意义上,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并且传输距离限制在较小范围内通常是几十米以内,就可以称为短距无线通信。
6.低成本、低功耗和对等通信,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三个重要特征和优势。
7.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
大量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检测区域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
用户通过管理节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检测任务并收集检测数据。
8.IrDA也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IrDA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也就是说两个具有IrDA端口的设备之间如果传输数据,中间就不能有阻挡物,这在两个设备之间是容易实现的,但在多个电子设备间就必须彼此调整位置和角度等。
第二章1.蓝牙定义了两种链路类型:异步无连接链路ACL和面向同步链接链路SCO。
ACL链路支持对称或非对称、分组交换不和多点链接,它上要用来传输数据;SCO链路支持对称、电路交换和点到点的链接,主要用来传输语音。
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
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
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
无线通信原理1,首先要把要传输的信号,调制到载波上。
由于一般信号频率较低,不易发射,而载波频率较高,容易发射。
所以第一步工作就是调制。
调制的方法有三种:(1)调幅,把信号加到载波上,使载波的振幅跟随信号改变(2)调频,把信号加到载波上,使载波的频率跟随信号改变(3)调相,把信号加到载波上,使载波的相位角跟随信号改变。
调制方法,有模拟信号调制和数字信号调制两种。
2,以调制的信号,视发射的远近,还要加以放大。
接着送到开放电路发射出去。
形成无线电波。
3,接收。
在异地利用电谐振,把空中的已调制的电磁波接收到来[往往很微弱],加以放大,然后检出信号波,[或再放大],再执行还原。
无线电通信原理,无论具体执行时,千变万化,其原理比遵循上述三点。
无线通信应用(1)4G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
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严格意义上来讲,LTE 只是3.9G,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
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4G能够以100Mbps 以上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5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图7 4G迅速火爆(2)ZigBee技术ZigBee技术主要用于无线域网(WPAN),是基于IEE802.15.4无线标准研制开发的,是一种介于RFID和蓝牙技术之间的技术提案,主要应用在短距离并且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
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的技术和方法,使得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主要技术和应用场景。
一、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利用电磁波在空中传播信息。
无线通信的原理主要包括电磁波传播、频谱调制和解调、多路复用等技术。
2.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涉及到多种技术,包括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多址接入技术等。
其中,调制解调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信道编码技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多址接入技术用于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无线信道。
3.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需要使用特定的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常见的无线网络协议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二、主要技术1. Wi-Fi技术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实现无线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Wi-Fi技术基于IEEE 802.11标准,使用2.4GHz或5GHz的无线频段进行信号传输,支持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热点网络、网状网络等。
2.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蓝牙技术采用2.4GHz的无线频段,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手机、耳机、无线音箱等设备。
3. ZigBee技术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数据传输速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ZigBee技术主要应用于物联网领域,支持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适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工业控制等领域。
三、应用场景1. 无线局域网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最常见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无线局域网(WLAN)。
企业、学校、公共场所等建立无线局域网,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无线上网,实现移动办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等功能。
2.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数据传输等功能,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支付、移动娱乐等。
通信网络分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移动通信、互联网还是物联网,都离不开各种类型的通信网络。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几种常见的通信网络分类,并探讨它们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一、按传输介质分类1. 有线通信网络:有线通信网络通过传输电缆或光纤等有线介质来传输信息。
它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适用于长距离传输。
常见的有线通信网络包括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局域网等。
2. 无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介质来传输信息。
相比有线通信网络,它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灵活性。
常见的无线通信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等。
二、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1. 个人区域网(PAN):个人区域网是一种较小范围的通信网络,通常由个人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组成,如蓝牙网络。
它适用于个人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例如手机与耳机之间的连接。
2.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一种较小范围的通信网络,通常覆盖在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小区域内,如家庭网络或办公室网络。
局域网可以连接多台电脑、打印机、服务器等设备,方便共享资源和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3.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一种覆盖在城市范围内的通信网络,通常由多个局域网相互连接而成。
城域网可以实现城市内的信息互通,支持更大范围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4.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一种覆盖范围更大的通信网络,通常跨越多个城市、国家甚至是全球范围。
广域网通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进行连接,能够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
三、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1. 星型网络:星型网络由中心节点和多个外围节点组成,外围节点通过中心节点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
这种拓扑结构简单直观,易于管理和维护,常见于家庭网络和小型办公室网络。
2. 环型网络:环型网络中各节点依次连接,最后一个节点与第一个节点形成闭环。
环型网络具有良好的抗故障能力,如果其中一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仍然可以正常通信。
Fundamental concepts involved in the wireless network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ome existing wireless networking techniques
Final Exam: 50%
Course Project: 30%
Homework: 20%
(Messaging Services,SMS,MMS)
蜂窝可以允许频谱资源的空间复用
(Telstar 卫星通信:
--卫星语音、电视广播--卫星数据广播--卫星语音通信……
Motorala Iridium Project, 1990s
VSAT 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卫星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
WLL
or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 ).
IEEE 802 Standards
Ethernet
) can be achieved.
Note: 1 foot 英尺=12 inches 英寸=0.3048 metre 米
of up to 150 meters.
1.6, 5, and 10 Mbps for asynchronous data transfer.
Asynchronous data device
Streaming data device
data device
to an LCD projector.
Source: MSSI Co.rates in excess of 120 Mbps can be supported.
Note: 1 mile 英里=1.609 kilometres 千米
计全世界移动语音用户将很快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
(Source: Ericsson Review)地位;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业务来自移动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
(Source:
Ericsson Review)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W-P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Mobile Ad hoc: peer-to-peer (P2P)
Games devices
-31-Home Entertainment
Video and Audio Streaming The last miles’accessing (最后一英里接入技术)Wireless Local Loop LMDS & MMDS Satellite-assisted Navigations Wireless Internet peer-to-peer (P2P)
Peer to Peer
ap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