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畜产品产量统计表
- 格式:xls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2009年省畜牧业生产情况工作汇报—工作汇报2009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服务与监管并重,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扶持生猪、奶牛、肉牛和家禽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畜牧业总的发展态势向好,畜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稳定。
现将我省畜牧业生产形势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当前,我省畜牧业生产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蛋鸡、奶业生产正在逐步回升,肉牛、肉羊养殖效益看好。
预计一季度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12万吨、95万吨和8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4%、8.6%和14%。
(一)生猪生产。
预计一季度我省生猪存栏4495万头,出栏生猪180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1%、7.9%。
生猪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生猪生产快速发展,市场供应充足。
一是扶持政策推动发展。
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良种体系建设和良种补贴、标准化养殖场改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生猪生产快速发展,存栏增幅较大。
据对许昌县、长葛市、临颍县三个生猪生产监测县90个规模场、90个散养户2月份监测情况看,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2.04%。
二是养殖效益促进发展。
去年生猪生产仍然在高价位运行,据农业部确定的我省36个价格监测点的调查,去年仔猪平均价格同比增长63.9%,活猪平均价格同比增长24.7%,猪肉平均价格同比增长26.3%。
全年统算出栏一头生猪可盈利300-400元,价高利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补栏的积极性。
三是规模养殖带动发展。
河南内乡牧原已经形成了年出栏50万头养殖规模,雏鹰集团、河南豫鸣、开封正大、新大牧业、正阳诸美等生猪生产龙头企业纷纷扩张规模,全省出栏万头以上猪场已达到255个,规模养殖比重达58%。
规模化养殖不仅提升了产业水平,而且也带动了散养户生产水平的提高。
据对出栏50头以上的小规模户的调查,出栏率一般在150%左右,90公斤体重出栏时间在180天左右。
鄂尔多斯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鄂尔多斯调查队2009年3月5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
一、经济运行综合(一)经济总量2009年鄂尔多斯经济总量跃过20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16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3.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60.5亿元,同比增长2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9.9亿元,同比增长24.5%。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0.6%,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2.3%。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58.3:38.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4361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0.0%。
(二)财政收入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完成365.8亿元,同比增长38.0%。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0亿元,同比增长37.1%。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31.4亿元,同比增长37.4%。
其中,教育支出27.0亿元, 同比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6亿元, 同比增长9.6%;医疗卫生支出10.1亿元, 同比增长61.0%;科学技术支出3.2亿元,同比增长90.7%。
农牧业2009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8.2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0.4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36.5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小麦产量增长48.6%,玉米产量增长6.2%。
全年油料产量6.9万吨,甜菜产量8.5万吨,蔬菜产量19.0万吨。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294.8万头(只),同比下降1.6%;牲畜总增775.9万头(只),同比增长58.9%;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288.8万头(只)。
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200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
农产品(13.51,0.02,0.15%)生产价格下降2.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
表1: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0.7 -0.9 -0.3食品0.7 1.0 0.1其中:粮食 5.6 5.7 5.5肉-8.7 -8.5 -9.2禽及其制品油脂-18.3 -17.9 -18.81.5 1.32.0鲜蛋15.4 15.0 16.7鲜菜9.1 9.0 9.5鲜果烟酒及用品 1.5 1.7 1.3衣着-2.0 -2.2 -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2 0.3 0.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2 1.1 1.5交通和通信-2.4 -2.7 -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7 -1.2 0.6居住-3.6 -4.6 -1.5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
龙源期刊网
湖北当阳2009年畜牧业产值19·8亿元
作者: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0年第01期
从湖北省当阳市畜牧局获悉,2009年当阳市畜牧生产发展势头良好。
生猪累计出栏100万头,同比增长12.9%;家禽累计出笼1 000万只,同比增长8.3%;山羊累计出栏13.8万只,同比基本持平;将实现畜牧业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长11%;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
截止2009年年底,当阳市各类规模养殖户1 927个,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专业户1 460个;千头以上猪场90个,新增7个;万头以上猪场7个,新增1个;年出笼2 000只以上的养禽专业户254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专业户116个。
规模养殖产值占总产值的51%,比2008年增长1个百分点。
全年向上申报畜牧项目21个,其中已审批落实的项目7个,到位资金1 121万元;已申报待批项目13个,待拨资金1 699万元;储备项目11个。
全市实施人工授精14.6万头次,人工授精面达93%以上,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
新建了生猪人工授精总站,饲养优良种公猪18头,解决了全市生猪人工授精精液供应紧张的问题。
同时,该市认真组织落实春秋两季防疫工作,“两瘟四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清栏消毒入户率、“三位一体”的动物免疫标识率及免疫证发放率分别达到100%。
全年检疫肉产品380万kg,调运检疫牲畜60.2万头,动物产品420
万kg,市场检疫活畜禽58万头(只),对检出的病畜(禽)及产品全部做了无害化处理。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信息网)。
2009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严峻挑战,我区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区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国民经济总体形势回升向好,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9725.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9.02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5101.39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37亿元,增长15%。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5%。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7:51.5:37.8调整为9.6:52.4:3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40225元,比上年增长16.5%,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5888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3%。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比上年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3.8%和0.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5%,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0.3%。
[详见附表1]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142.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92万人,增长3.5%。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9.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34万人,增长5.9%。
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93.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6万人,增长13.9%。
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35万人,比上年减少2.0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378.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0.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和30.7%。
2009年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03-30 · 来源:大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庆调查队2009年,是全市经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原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不利影响,全市上下坚持“创建百年油田、壮大接续产业、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大庆,全力推进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保速度、促发展”的主基调,坚定不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年的3.1:85.1:11.8调整为3.8:81.6:14.6;油与非油经济比例由2008年的60.8:39.2调整为56.8:43.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例由2008年的83.2:16.8调整为78.5:21.5。
居民消费价格由负转正,工业品出厂价格低位运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增长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0.6%、居住价格上涨5%。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77.2%,同比下降22.8%。
城乡劳动就业稳定增长。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52.5万人,同比增长0.5%;城镇新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
二、农业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0亿元,同比增长13.5%。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9.4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