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 年 叹忧 息黎 肠元 杜内, 甫热
!
诗 歌 鉴 赏
杜甫的成就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 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自 唐朝以来,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他亦被 称为“诗圣”。
1、读书与漫游(35岁以前) 积极进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漂泊西南(49-59岁)——颠沛 流离中深沉爱国
• 杜甫弃官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 了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这漂泊的十一 年中,杜甫的生活仍然很苦,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还 因为避臧珍之乱而挨了五天饿。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 无论多么怎样苦,也无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 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不曾忘记或 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竟写了一千 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 《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 和前期不同的是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形式也更多样 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性地赋予七言律诗以重大 的政治和社会内容。
• 当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 得流泪,如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一旦大乱初定,消息忽传,他又会狂喜得 流泪。如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这时正当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 他一生最快意的时期。诗人从小就好学,七岁时 已开始吟诗。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 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的壮 游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 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 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 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 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