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高层建筑赏析—施澄华
- 格式:ppt
- 大小:7.91 MB
- 文档页数:34
30“外国”品选
灯火之城——2016“外教看中国”摄影作品选登
在西方,巴黎被称为“灯火之城”。
而在中国,作
为经济中心的上海,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座城市也足以称得上是一座灯火之城。
在苏州枫华学校工作的加拿大籍外教M a r k
Harrison登上了上海的一座高层建筑,在顶楼俯瞰这座璀璨的灯火之城。
在黄浦江岸,包括中国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在内的三座超过400米的超高层建筑直插云霄,显示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雄心。
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外人才用最大胆
的梦想,展望未来。
国际人才交流2017 |6
外教看中
”获奖作
选登
31
INTERNATIONAL TALENT
32国际人才交流2017 |6
33
Mark Harrison说:“上海是我所见过的最有趣、最令人惊喜的现代化大都会之一。
站在城市的制高点,夜晚的灯火勾勒出一幅璀璨的光景,足以让我一整夜都沉醉其中。
“站在高空,摆脱了城市的喧嚣。
看着城市的全景,竟给我一种平和的感觉。
上海,一座多么辽阔壮观的城市!”「责任编辑:邵浩」INTERNATIONAL TALENT。
缔造奇迹:世界知名建筑大师作品及思想分析一 . 戴帆(DAI FAN):惊天地泣鬼神的决绝反叛戴帆(DAI FAN)图片:马来西亚吉隆坡KTL城市综合体与酒店大厦图片:德国多特蒙德“城市之星”大楼图片:美国新奥尔良NOAM艺术博物馆戴帆(DAI FAN)与他创立的DESTROY建筑事务所以设计具有深刻的哲思工程结构与独树一帜的建筑享誉世界,打造举世瞩目的全球性地标建筑,荣获环球设计大奖、亚洲设计大奖等几十项国际大奖。
戴帆打造的建筑充满深奥、宏伟、神圣、科幻的感觉,其建筑语言、构思的独创性以及特殊的建筑风格使其在瞬息万变的建筑潮流中始终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戴帆试图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来重新描绘了建筑的方向,从物本体的角度来思索建筑:庞大之物,崇高之物,不可思索之物借助于建筑存在的惊人力量——一种真实的、绝对遥远的、若隐若现的、无形的在场,蕴含着一种平静的、无穷的、不可测的奇特力量。
主要作品:吉隆坡KTL城市综合体与酒店大厦(马来西亚)、多特蒙德“城市之星”大楼(德国)、新奥尔良NOAM艺术博物馆(美国)。
二 . 安藤忠雄(Tadao Ando):流浪者的成功安藤忠雄(Tadao Ando)图片:水上教堂图片:光之教堂安藤承认自己永远不是个好学生:“我总是喜欢自己学东西,而不是去上课。
”这位64岁的建筑师在21岁之前当过卡车司机、木匠和拳击手。
60年代安藤自费游历欧洲、非洲和美国。
安藤的建筑风格被评为“典型的地方特点”,其作品保持现代的外观和材料,同时与日本传统美学相互交融。
光之教堂体现了安藤在自然与建筑间构建的哲学框架,光可以像混凝土结构般定义并创造新的空间感。
对于安藤来说,光之教堂代表着建筑的双重性,即所有的存在中二元的本质——虚实、明暗、动静。
共存的差异使得教堂剥去了所有装饰,空留一个纯净朴素的空间。
光与实体的交汇凸显了人们内在的精神与世俗意识。
最简材料的使用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双重性,混凝土结构去除了传统基督教的装饰与审美。
世界著名高层建筑赏析(二)引言概述:本文将为读者带来世界著名高层建筑的赏析。
高层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外观和独特的建筑设计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通过对每个大点中的小点进行详细介绍,我们将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设计和独特之处。
无论是追溯历史,还是欣赏建筑杰作,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索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高层建筑。
正文:一、东京塔(日本)1. 开始建设的背景和历史2. 建筑设计和结构特点3. 观景台和周边设施4. 著名的夜景观赏地点5. 旅游贴士和参观需要知道的事项二、迪拜塔(阿联酋)1. 建设的背景和目的2. 建筑设计和技术创新3. 塔楼内部设施和功能4. 各个观景台的特点和风景5. 塔楼附近的旅游景点和活动三、纽约帝国大厦(美国)1. 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2. 引人注目的建筑设计和外观特点3. 顶层观景台和360度全景4. 其他有趣的帝国大厦事实5. 附近的旅游景点和购物区四、巴黎凯旋门(法国)1. 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2. 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3. 攀登凯旋门的体验和全景视角4. 博物馆和展览5. 附近的著名景点和美食区五、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 设计师和建筑背景2. 建筑风格和元素特点3. 多功能性和场地活动4. 后台参观和剧院表演5. 周边的美丽海滩和旅游景点总结:通过本文,我们深入了解了世界著名高层建筑的历史背景和设计特点。
东京塔以其独特的观景台和夜景吸引着游客,迪拜塔则以其创新性的建筑设计和周边活动而著名。
纽约帝国大厦以其令人惊叹的外观和观景台吸引着无数游客。
巴黎凯旋门的象征意义和周边景点使其成为一个必游之地。
而悉尼歌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多功能性而成为图标建筑之一。
探索这些高层建筑,不仅可以欣赏它们的美丽,还可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无论是建筑爱好者还是旅游爱好者,这些著名高层建筑都值得一游。
第三章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3.1 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并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一起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3.1.1柯布西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基础中的形式美学勒·柯布西耶作为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
“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体块,赞美简单几何体。
”秉承这样的理念,他一直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普通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设计模式。
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体现了他对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精确控制。
正如勒·柯布西耶在1911年写到:“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
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他成功地利用明暗光线的对比,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使用大量的图样产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
3.1.2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柯布西耶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革命”。
他始终强调机器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因为他们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所以更加具有合理性。
他曾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
现代著名建筑赏析⼈类有史以来最⼤胆的⼯程,⼀座真正了不起的超级建筑。
迪拜⼈⼯岛“世界岛”(The World Islands )位于阿联酋迪拜沿岸,每个岛屿的⾯积从2300平⽅⽶到8360平⽅⽶不等,相邻岛屿之间⾄少要隔着50⽶宽的海⽔。
建造这⼀地理奇观的初衷是⽤300个形状模仿世界各⼤洲的⼈⼯岛屿组成⼀个微缩版的地球。
“世界岛”是世界最⼤⼈造海岛。
这些岛上将设有酒店以及各种休闲旅游设施,整个⼯程项⽬的规模堪称现代“世界第⼋⼤奇迹”。
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类建筑史上的⼀次豪赌英吉利海峡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The Channel Tunnel)⼜称英法海底隧道或欧洲隧道(Eurotunnel),是⼀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6⽇开通。
它由三条长51km的平⾏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世界第⼆长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
两条铁路洞衬砌后的直径为7.6m,开挖洞径为8.36~8.78m;中间⼀条后勤服务洞衬砌后的直径为4.8m,开挖洞径为5.38~5.77m。
从1986年2⽉12⽇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Treaty of Canterbury)到1994年5⽉7⽇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的利⽤私⼈资本建造的⼯程项⽬。
在这⽚梦想构筑的⼟地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是美国内华达州的最⼤城市,以赌博业为中⼼的庞⼤的旅游、购物、度假产业⽽著名,世界上⼗家最⼤的度假旅馆就有九家是在这⾥,是世界知名的度假圣地之⼀,拥有“世界娱乐之都”和“结婚之都”的美称。
从⼀个巨型游乐场到⼀个真正有⾎有⾁、活⾊⽣⾹的城市,拉斯维加斯在10年间脱胎换⾻,从⼀百年前的⼩村庄变成⼀个巨型旅游城市。
每年来拉斯维加斯旅游的3890万旅客中,来购物和享受美⾷的占了⼤多数,专程来赌博的只占少数。
20世纪经典建筑回顾:20世纪建筑经典再有几个月的时间,人类就要迈入21世纪,把什么样的世界带人下一个世纪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人们说,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
这是因为它浓缩了人类对物质的驾驭能力,沉淀着社会的政治文化,更凝结着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当我们即将迈上新世纪的台阶时,不妨回首曾经留下的座座纪念碑,去感受前辈百年探索与进步的节奏,领悟探索者凝聚在建筑中的丰富内涵。
本世纪的建筑潮流,是从摆脱希腊——罗马式和哥特式束缚开始的,被称为建筑的革命。
事实上,不论你对这些建筑做出何种评价,都无法否认20世纪是建筑艺术上最丰富多彩的100年,尽管其中不乏丑陋、怪诞、无聊甚至一无可取的糟粕,但无法掩饰的是,本世纪的世界建筑群星璀璨,绚丽多姿。
因为我们看到,在20世纪的100年里,古典复兴派、新理性主义、当代乡土派、后现代派、简洁派、前卫派、新表现派、解构派、高技派、生态派、仿生派,以及建筑类型学、建筑现象学、行为建筑学等等学派与理论不断出现。
他们留下的林林总总的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智能建筑、生态建筑、仿生建筑,让我们看到了新的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建筑奇迹,更看到了新的技术美学观正在新时代中逐渐成长。
建筑现代化发端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成熟及扩展。
尤应指出的是,20世纪有一批倡导改革的建筑师,屹立起无数建筑经典。
所以我们认为,创新与发展是20世纪建筑创作的主旋律,也应成为人类应特别把握并借鉴的建筑经典。
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它往往反映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及艺术品质,无论是科学与艺术结合好的,还是或科学或艺术的单体杰作,都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本书都作了遴选。
限于篇幅及选取原则的非权威性,本书举例的仅仅是一种探索及示范,未被收录的肯定是绝大多数,不妥之处,还请同行指正。
下面以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在《回顾20世纪的建筑》一文中用32个字所作的描述作为对本世纪建筑辉煌的概括:“推陈创新,全面跃进,百花争妍,百家争鸣;曲折演变,持续出新,同而求异,多而流行。
从思澄堂看西方建筑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前言:基督教传人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35年,而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战败,签署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包括承担保护传士,教堂等义务。
至此,基督教才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大范围的传播开来,随之而来的是教堂等西方建筑在中国大地上生长蔓延。
在那个年代,杭州作为近代边缘城市,由于基督传教士的能力所限,无法请正规的西方建筑师来设计教堂,因此一个中国民间工匠主导的思澄堂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思澄堂正因为它独特的建造背景,使他成为了风格独特,融合中国古典元素的独特,复杂的近现代作品。
也正由于这种中西文化的交融,引起了我对其浓厚的兴趣。
1 杭州基督教思澄堂建筑的建造背景杭州基督教思澄堂建筑是杭州市历史上最早,最大的教堂,位于杭州解放路丰乐桥东,迄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
当时美国北长老会的中国传道张成斋、金麟友与信徒龚坤荛、王孝丰从宁波来杭寓于紫阳山庄王庙内剪刀巷开始布道。
数月以后,英、美、法三国与我国发生冲突,传教士离杭返甬,宣教事业因而停顿。
1864年11月美传教士葛宁与张澄斋由宁波来杭暂住马所巷圣公会,l2月租皮市巷五开间楼房一座作为礼拜堂。
1868年(清同治七年)12月教友推举张澄斋为牧师,来自杭州、新市、瓶窑等地信徒402人,在皮市巷礼拜堂举行了按牧典礼,成为本堂第一任牧师。
1872年美传教士来恩赐来杭,与张澄斋购得丰乐桥直街三官巷口三开间大厅,作为礼拜堂及牧师住宅。
1921年由于信徒人数增加,众人议再建新堂。
为纪念张澄斋牧师,张家有意建造礼拜堂。
当时张澄斋的儿子张宝庆医生带头奉献一万银元,在国内募集两万银元,向国外募得三万元,共六万元,在思澄堂现址建造。
从1924年动工到1927年建成,为了成全张家的意愿,起名“思澄堂”寓意纪念张澄斋牧师。
2.思澄堂建造概况思澄堂因为其身处建筑边缘城市的特点,造成了其作为西方教堂,而又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塔塔、屋顶、牌坊、垂花门等建筑形式构成要素,与西方教堂建筑的塔楼、穹顶、柱式、拱券、玫瑰窗、十字架等建筑形式要素随意组合,形成中西混杂的建筑形式。
高层经典建筑案例分析在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经典建筑犹如璀璨的明珠,不仅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塑造了城市的独特风貌。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一堆钢筋混凝土的堆砌,更是艺术与工程的完美结合,承载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多重价值。
本文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经典建筑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在设计、技术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卓越之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纽约的帝国大厦。
这座建筑于 1931 年竣工,曾长期保持世界最高建筑的头衔。
其设计风格融合了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的元素,建筑外形简洁而富有力量感。
帝国大厦的建筑结构采用了钢结构框架,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建筑能够承受巨大的重量和风力,同时为内部空间的灵活布局提供了可能。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空作业的安全问题、材料的运输和安装等,但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无畏的勇气,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工程。
帝国大厦不仅成为了纽约的地标性建筑,也象征着美国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坚韧和信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为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是迪拜的哈利法塔。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以其惊人的高度和独特的造型震撼了世人。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建筑的外形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优雅而灵动。
在技术方面,哈利法塔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工程解决方案,如高性能的混凝土、先进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以及高效的电梯系统等。
为了确保建筑在强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工程师们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和测试。
哈利法塔的建成不仅提升了迪拜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推动了当地房地产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迪拜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上海的金茂大厦也是高层经典建筑中的杰出代表。
这座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外观犹如一座宝塔,寓意着吉祥和繁荣。
金茂大厦的结构设计独具匠心,采用了核心筒与外框架相结合的结构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使用了高品质的钢材和玻璃,使得建筑外观既美观又节能环保。
10大超高层建筑和它们的设计师高度的城市集约化与快速的全球化趋势促使现代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建设高度也在不断刷新。
在庞大的建设数量和越来越高的建设高度背后,却是设计同质化严重、人性化思考欠缺等一系列问题。
不可否认,超高层建筑是推动城市价值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城市的经济结构、空间体系、景观环境和交通系统等各个方面,超高层建筑通常也是一座城市的地标。
但作为地标,其与一座城市的文化环境也应当充分适应,这些无不对超高层的设计提出了挑战。
每一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都是克服了功能平面设计、结构系统、垂直交通设计、侧向风影响、烟囱效应、幕墙设计、节能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管理等众多技术难题,而这些都凝聚了参与各方的心血与努力。
当面临各种复杂问题的集成时,作为项目牵头的建筑师需要具有高度的综合能力,提出有效的设计对策,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将感性思考与理性设计相结合,才能克服这些难题。
在本专题中邀请了当下热门超高层建筑的主创建筑师,分享超高层建筑从设计构思到施工建造的全过程思考,剖析其在实现自身功能、空间集约的同时,如何匹配地域文化、提升城市价值、助力城市发展,并最终为城市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巨型高层建筑与城市价值的协同——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撰文:谢芳、艾侠,CCDI 悉地国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座城市的最高建筑如同一把标尺,衡量着城市间的相对地位。
巨型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天际线的顶点,与一座城市的文化环境存在着某种协同效应。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既满足了一家大型保险金融集团自身发展对办公空间的需求,也镜像着深圳与世界的关系,它与上海中心形成南北呼应的格局,也正在改变着深圳与香港、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的战略关系。
对于这座巨型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性,达到了技术与能量的协同。
参与项目的设计顾问来自30余家顾问公司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真正“世界范围”的合作。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CCDI悉地国际作为承担落地最大责任的建筑综合设计机构最终为业主、为这座城市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世界著名建筑赏析2000字1. 圣大教堂——英国伦敦伦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圣大教堂,它是由英国建筑师克里斯托弗—弗伦爵士设计的。
圣大教堂位于伦敦市的最高点—路德盖特山顶,其著名的圆顶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之一,高近112米。
大教堂光设计就花了10年时间才完成,而实际施工则花了40年。
从建成起,圣教堂就成为伦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PETRONAS TOWERS——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楼(Petronas Towers)高170米,是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两座超高层建筑。
199年至2004年间,这两座建筑一直享有世界最高建筑的称号,是吉隆坡的标志性建筑。
3. 白宫——美国华盛顿爱尔兰建筑师詹姆斯-霍班是白宫设计的幕后功臣。
1972年,霍班提交了一份总统府的设计图,随后获得了建造白宫的委托,从1793年开始建造,到101年完工。
自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以来,美国的每一位领导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4. 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是欧洲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以倾斜的外观而闻名世界,该塔的建造始于1173年,持续了300多年之久。
在建造过程中,由于一侧的土地太软无法支撑建筑的重量,导致该塔开始倾斜。
5.圣巴西利亚大教堂——俄罗斯莫斯科这座华美的糖果色大教堂,是莫斯科游客最多的旅游景点。
这座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形似升上天空的篝火,大教堂建于1554年至1560年,是伊凡四世(伊凡雷帝)统治时期建立的。
6. 帝国大厦——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1930年圣帕特里克节,帝国大厦开始施工,仅仅410天后就完工了。
它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宣布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并作为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而闻名世界。
该楼由建筑公司Shreve, Lamb and Harmon的William F Lamb设计。
7.劳埃德大厦——英国伦敦这座充满未来感的建筑看起来像是属于科幻电影,而非伦敦的石灰街。
屡获殊荣的劳埃德大厦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也是伦敦天际线上最知名的建筑之一。
高层建筑案例高层建筑是指通常具有十层以上的建筑物,具有显著的地标性和经济效益。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高层建筑案例。
首先是迪拜塔(Burj Khalifa),位于阿联酋迪拜。
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高828米,具有160层。
迪拜塔不仅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还是一座综合性大楼,包括办公室、酒店、公寓和观光景点。
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项工程奇迹,展示了人类对技术和设计的极限追求。
其次是纽约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
建于1931年,高381米,具有102层。
帝国大厦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直到迪拜塔的建成。
它是一座摩天大楼,提供办公空间和观光景点。
帝国大厦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标志性的尖塔而闻名,成为纽约的地标之一。
再次是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位于中国上海。
建于2015年,高632米,具有128层。
上海中心大厦是亚洲目前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建筑物。
它是一座综合性摩天大楼,包括办公空间、酒店、购物中心和观光景点。
上海中心大厦以其独特的双曲线外观和可持续设计而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
最后是巴黎拉德花园(Tour Montparnasse),位于法国巴黎。
建于1973年,高210米,具有59层。
拉德花园一度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物,直到1995年埃菲尔铁塔的建成。
它是一座办公楼,提供办公空间和观光景点。
拉德花园因其高度和现代风格而备受争议,但是仍然是巴黎市区的重要地标。
这些高层建筑案例展示了人类对建筑技术和设计的不断追求和创新。
它们不仅是城市的地标,还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和观光收入。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仅是建筑物,更是代表了当代建筑的精华和艺术品。
摩天楼,一个时代的膜拜在上海,1920-30年代
陈喆华
【期刊名称】《建筑与环境》
【年(卷),期】2007(001)002
【摘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掀起了大规模的建造活动,当时被称为"摩天楼"的高层建筑尤为引人瞩目.本文就此分别从感性和理性两种角度进行阐述,试图再现近代上海摩天楼的形象本质,并借由"摩天楼情结"这一概念的提出,指出"摩天楼"作为"魔都"①上海的一个典型符号在普通市民心目中乌托邦式的幻想地位,以此来揭示其长盛不衰的背后原因.
【总页数】3页(P144-146)
【作者】陈喆华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
【相关文献】
1.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百乐门舞厅——一个现代娱乐建筑的建构与都市社会空间的拓展 [J], 张曦
2.从19世纪90年代的纽约到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公共租界--城市建设法规对摩天楼的高度控制 [J], 孙乐
3.从19世纪90年代的纽约到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公共租界——城市建设法规对摩天楼的高度控制 [J], 孙乐;
4.又一个30年:文学的膜拜时代——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中国文学的阅读和写作现象考察 [J], 刘江
5.一个知识者的时代叙述——我读《一个人的八十年代》 [J], 陈爱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