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ac Disorders of Pregnancy妊娠合并心脏病——妇产科学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18
妊娠合并心脏病名词解释妊娠合并心脏病名词解释1. 引言:妊娠是一个充满喜悦和祝福的时期,然而,对于那些患有心脏病的孕妇来说,这段旅程可能充满挑战和风险。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心脏病的情况。
这种状况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医疗支持,以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2.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定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患有各种类型的心脏病。
心脏病可以是先前已经存在的,也可能是在怀孕期间出现的新病症。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3.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常见类型:3.1 先天性心脏病:这是指孕妇在出生前就已经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包括心脏内膜垫缺损、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等。
3.2 心肌病:这是指心肌组织的疾病,可以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
心肌病可能是由于先前存在的疾病引起的,也可能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
3.3 动脉瓣狭窄:这是指动脉瓣的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利流动。
动脉瓣狭窄可以是由于先前存在的疾病引起的,也可能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
4.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症状: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能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悸、乏力、水肿等。
这些症状可能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5.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风险和并发症:5.1 早产: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即胎儿在妊娠期较早时出生。
5.2 宫内发育受限:由于心脏病导致血流不畅,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受到限制。
5.3 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能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并进一步引发其他并发症。
6. 管理和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6.1 专业医生的监护:孕妇患有心脏病需要由心脏专科医生进行护理和监护,以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
6.2 定期产检:定期产检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的任何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6.3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推荐一些安全的药物来管理孕妇的心脏病症状,以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心脏病管理指南(2019)解读(全文)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发病率在1%至4%之间,其中约15%的孕产妇死亡是由妊娠合并心脏病相关并发症引起。
在中国,妊娠合并心脏病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逐年升高。
例如,2017年上海市因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人数占孕产妇总死亡人数的26.5%,妊娠合并心脏病已成为造成危重孕产妇死亡的首要病因。
为了规范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国内外已颁布诸多指南,其中2019年XXX发布的《妊娠合并心脏病临床管理指南(2019)》是一份重要的指南,本文将结合最新文献对其进行解读。
妊娠期间,心血管系统的负荷会增加。
孕妇自妊娠第6周开始,血容量逐渐增加,孕32~34周达到高峰,平均血容量增加40%~50%,循环总量大约比妊娠前增加1200~1600 ml。
在孕晚期,孕妇的心搏出量显著增加,同时伴随膨大的子宫挤压胸腔,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分娩时,产妇用力屏气致使其胸腹腔压力短时内急剧增高,肺循环压力与腹压加大,更加重了心脏负担,此时产妇极可能出现发绀、心衰。
分娩后,产妇体液重新分布,48小时内心率和血压先迅速下降,3~6天因组织内滞留的水分重新进入循环系统,使循环血压升高,血液动力学改变,易发生产后短期内急性心衰。
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产妇表现为高静水压和低胶体渗透压,此时若合并严重心脏病、子痫前期,产妇极易发生肺水肿。
妊娠期间,心脏结构会随着血容量的增加而出现适应性的调整,表现为左心室心肌质量增加,如足月妊娠时左心室和右心室重量分别较产前增加约50%和40%;同时伴随心室舒张功能下降,约20%的孕妇在足月时发生生理性舒张功能不全。
此外,妊娠期生理性贫血、生理性高凝状态也增加了孕产妇心衰发生的可能。
因此,早期诊断和分级管理妊娠合并心脏病非常重要。
2019指南推荐了改良的世界卫生组织风险分级方法和多学科合作分娩管理,以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水平。
大多数孕妇的心脏储备能力较好,即使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在合理的药物管理和严密监测下,也能安全度过妊娠分娩过程,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最新资料推荐------------------------------------------------------妊娠期合并心脏病(1)妊娠期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占 80%左右,尤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多见,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占第二位。
疾病简介妊娠期心脏病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时病情更加危重,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直接原因,约占孕产妇死亡的 5.6%-8.5%,严重影响母婴的生命安全。
我国妊娠期心脏病发病率为 1.06%,病死率为 0.73%,是仅次于产后出血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
疾病分类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1 1 先心病 2 2 风湿性心脏病 3 3 妊高征心脏病 4 4 围生期心肌病病理生理 1、先心病左右分流性先心病①房间隔缺损②室间隔缺损③动脉导管未闭无分流性先心病①肺动脉口狭窄②主动脉缩窄③马方综合征(Marfan)右左分流性先心病 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分娩及产褥早期回心血量增加,肺循环血量增加,二尖瓣狭窄造成左心房的压力升高,肺 V 压升高,急性肺水肿。
二尖瓣关闭不全:单纯关闭不全能耐受妊娠、分娩及产褥。
主动脉瓣狭窄:重型可发生肺水肿和低排量性心力衰竭。
1 / 7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发生左心衰竭,易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
3、妊高征心脏病孕高征孕妇,以往无心脏病病史及体征,而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身衰竭者称妊高征心脏病。
心肌供血不足,心肌间质水肿、点状出血及坏死,浓缩型,血液粘度增加,加重供血不足,或合并重度贫血,出现心衰。
易误诊为上感和支气管炎,早期诊断及为重要。
病因消除后多能恢复。
4、围生期心肌病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病史,发生于妊娠后 3 个月至产后 6 个月内的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肝肿大、浮肿等心衰症状。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妊娠合并心脏病在我国孕、产妇死因中高居第2位,位居非直接产科死因的首位,我国发病率约为1%。
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
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
目前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占35%~50%,位居第一,其余依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及心肌炎等。
就诊科室妇产科多发群体孕产妇常见病因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常见症状心慌、胸闷、气短,咳嗽、咯血及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病因及发病机制(一)妊娠期心脏血管方面的变化1.妊娠期随妊娠进展,胎盘循环建立,母体代谢增高,内分泌系统发生许多变化,母体对氧和循环血液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血容量、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孕妇的总血容量较非妊娠期增加,一般自妊娠第6周开始,32~34周达高峰,较妊娠前增加30%~45%。
此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产后2~6周逐渐恢复正常,血容量增加引起心排出量增加和心率加快。
妊娠早期即有心排出量加,妊娠4~6个月时增加最多,平均较妊娠前增力30%~50%。
心排出量受孕妇体位影响极大,约5%孕妇可因体位改变使心排出量减少出现不适,如“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血容量一般包括血浆量及红细胞量,妊娠期虽然红细胞量不断增加,至足月时增长18%以上,但血浆量却增长50%左右,比红细胞增加的量多,因此,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因稀释而相对减少,形成“生理性贫血”。
妊娠中晚期需增加心率以适应血容量增多,分娩前l~2个月心率每分钟平均约增加10次。
血流限制性损害的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及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症状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左向上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2.5~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