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黄粘不爽 脉细滑数
或伴痰鸣
抽搐
治法:涤痰,开窍,
熄风
方药:涤痰汤,安宫
牛黄丸,至宝丹
(半夏、茯苓、橘红 、胆南星、竹茹、石 菖蒲、人参、甘草)
5) 肺肾气虚
症状:
痰白如沫 咯吐不利 声低气怯 心慌汗出舌脉:舌淡或暗紫 白润治法:补肺纳肾、降
气平喘
脉细虚数无力 方药:补虚汤合参蛤
散
面色晦暗 腰膝酸软 小便清长 尿后余沥
1. 有慢性咳喘病史,老年多见。
2. 典型的临床表现以 咳 、 痰 、 喘 、 悸 、肿 、 胀 、 黯 为特征。严重
者可出现喘脱、神昏、动风或出血等危 重症候。
3. 病常因外感而诱发,其次是过劳、暴怒、 炎热也可诱发。
4.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 5. 体检可见桶状胸,闻及肺部哮呜音或痰
鸣音及湿性罗音,且心音遥远,胸部叩
(人参、黄芪、茯苓 、甘草、蛤蚧、五味 子、干姜、厚朴、陈
皮)
咳则小便自遗
6) 阳虚水泛
症状:
舌脉:
咯痰清稀 舌胖质暗
面浮下肢肿 苔白滑
甚则一身悉肿 脉细滑或
腹部胀满有水 结代
尿少、心悸
脘痞、纳差
面唇齿青紫
怕冷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
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附子、桂枝、茯苓、白 术、猪苓、泽泻、生姜)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标本虚实 本病总属 本虚标实
– 感邪发作期----偏实。 – 平时缓解期----偏虚。 – 病程较短-------偏实。 – 病程较长-------偏虚。
标实----痰浊、瘀血 (早期痰浊为主, 渐而痰瘀并重)
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 本虚----正气虚衰 (肺脾肾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