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公开课) (7)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3
《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学好本节课,将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并为今后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与实验教材相比,新教材本例题增加了“求橡皮泥体积”这一内容,意在突破传统意义上解决问题等同于应用题的认识,而是将解决问题视作把先前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用到的基本策略有两个:一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二是用排水法来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两种方法本质上都运用了转化思想。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规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容积的计算,他们刚开始接触体积,空间观念还不强。
前面学过的规则物体的体积都是用公式来计算的,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经历实验的全过程,自主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五、教学策略1.直观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
2.引探教学法:通过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量杯、水、梨、橡皮泥、玩具、A4纸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10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概念,会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但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还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理解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灵活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思考。
2.讲解新知:介绍排水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原理。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排水转化的方法。
4.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提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点。
6.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排水转化的方法1.确定基准面2.测量水位差3.计算体积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