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整理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整理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整理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概况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1、什么是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从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来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结构与功能,探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2、细胞是所有生物体(不包括病毒)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特点:自我复制、自我装配和自我调控;

通过与外界物质和信息交流,保持自身动态平衡;

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性。

病毒、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关系

“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补充2008 Osamu Shimomura,Martin Chalfie,Roger Y. Tsien。Chemistry,绿色荧光蛋白2007 Mario R. Capecchi, Martin J. Evans,Oliver Smithies。M&P,基因靶向技术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P3)

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

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与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关系。

2)生物膜与细胞器

生物膜——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的总称,细胞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交流的关键功能部位。

细胞器学——探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骨架体系

4)细胞的增殖与调控

5)细胞的分化与调控

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细胞工程

三、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p5

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 遗传发育进化

主要内容:细胞的生命活动

切入点:功能基因组

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整体水平

细胞生物学---细胞水平

分子生物学----分子水平

总的趋势: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

20世纪21世纪

结构与功能-------细胞生命活动

生物大分子-------复合物

单一基因与蛋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

调控途径------调控网络

静态------动态

in vitro------in vivo(模式生物,人)

生物学------多学科交叉(理论和技术)

理论------应用

分析------综合

一)细胞生物学总趋势: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和交融——分子细胞生物学

二)细胞学研究重点领域:

3大基本问题(p5);

若干重大课题(p6)。

本节小结

一、什么是细胞生物学

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三、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重点领域

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genomics :1986年Thomas Roderick (美)提出。指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本图谱)、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科学。

功能基因组学:又往往被称为后基因组学(postgenomics),它利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得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蛋白质)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

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

基因组研究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

近十年的回顾与展望p7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1997年以来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及引用论文检索,全世界自然科学研究中论文发表最集中的三个领域分别是:

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基因组与后基因组学研究(genome and post-genomic analysis)

----------- genomics 和proteomics:What is popular in research today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1988年底发表的一份题为《什麽是当今科研领域的热门课题?》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三种主要疾病:

癌症(cancer)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爱滋病和肝炎等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AIDS,hepatitis)

五个主要研究方向

细胞周期调控(cell cycle control);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DNA的损伤与修复(DNA damage and repair)---染色质水平的研究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五个阶段

一、细胞的发现p8

1665年Robert Hooke(英)(30×)“cellar”——cell

1677年Leeuwen Hoek(荷兰)(300×)活细胞观察,第一次观察到人和动物的精子。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p9

1838-1839 Schleiden和Schwann(德)分别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

基本内容: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858年Rodulf Virchow(德)对细胞学说进行了重要补充: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意义: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之一。

三、细胞学经典时期——19世纪的后25年(P10)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protoplasm

1861年,Max Schultze:有机体的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是相似的。细胞分裂的研究:有丝、减数分裂;

重要细胞器的发现。

四、实验细胞学、细胞学分支及发展(1900-1953)(P10)

experimental cytology——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细胞学的问题,即从形态结构的观察深入到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及遗传发育机理的研究。

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细胞化学

五、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发展(20世纪50年代——)(P12)

1953年DNA结构的发现——分子生物学诞生;

1965年,DP.Derobetis将《普通细胞学》改为《细胞生物学》,标志着细胞生物学的诞生。新研究技术手段的促进: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扫描隧道显微镜、细胞化学、分子生物学……80年代: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发展历史(本节小结)

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1665~1874);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1900);

3、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4、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1953~)

附:细胞生物学学习方法

1、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重视《细胞生物学》

2、明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一致性;

3、从显微、亚微和分子三个层次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4、和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同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等课程紧密联系;

5、注意细胞生物学各章节之间内容的相互关联;

6、关注学科前沿;关注新技术方法进展;学习一点科技史。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本章内容

一、几个重要名词;

二、细胞的基本概念(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

三、原核细胞和古核细胞;

四、真核细胞;

一、几个重要的名词概念

细胞膜cell membrane(或称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

+细胞核nucleus(或拟核nuleoid)= 细胞cell

原生质protoplasm 被质膜包裹在细胞内的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质cell plasma 是指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

原生质部分。

原生质体protoplast “细胞”的同义词,多专指除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和细菌。(工程性概念)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细胞内部的膜相结构,包括细胞器膜和核膜。

细胞器cell organelle 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固定化学组成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物。

外质ectoplasm 细胞内靠近质膜的细胞质部分。

内质endoplasm 细胞内靠近核膜的细胞质部分。

细胞质基质cytoplasm matrix / cytomatrix 又称为胞质溶胶( cytosol), 指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以外的胶体液态部分。

二、细胞的基本概念(P19)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基本共性:p21

相似的化学组成、生物膜(脂-蛋白体系)、DNA—RNA遗传装置、核糖体、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上述4个特征也是判断是否细胞的特征。

病毒不是细胞,因为:

①病毒没有质膜;

②病毒仅有一种核酸;

③病毒没有核糖体蛋白合成体系;

④病毒不分裂,靠宿主细胞复制增殖。

病毒与细胞的起源关系P44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由于:病毒的寄生性;

某些病毒的核酸同细胞DNA的序列相似性;

病毒同核蛋白分子的相似性;

第二类反转录转座子两端LTR与反转录病毒的相似性。

三、原核细胞和古核细胞

1、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最小的细胞:拟胸膜肺炎支原体PPLO(Φ0.1μm);

鸡蛋结构

2、细菌和蓝藻

细菌:拟核(nucleoid)、细胞质膜的多功能性、中膜体、细胞壁、核糖体、质粒。

蓝藻:中心质、光合片层。

3、古核生物(古核细胞、古细菌)(P29)

如产甲烷球菌、盐细菌、热原质体、硫氧化菌等;

现认为归并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外的第三界,有可能是真核细胞的祖先;

与真核细胞相似处:

①细胞壁成分;②DNA中的重复序列、基因中的内含子;③组蛋白和DNA组成核小体类似结构;④核糖体对抗生素的反应;⑤5s rRNA序列及二级结构

四、真核细胞p31

1、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1)蛋白质和脂质构建的膜相结构体系(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膜);

2)蛋白质和核酸构建的遗传信息结构体系(染色体、核仁、核糖体);

3)蛋白质和蛋白质构建的细胞骨架结构体系(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2、细胞的大小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为何细胞体积微小?

①相对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交换和保持新陈代谢;②保证遗传指令的对细胞的控制;

③保证细胞中物质的传递。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

如人、牛、马、鼠、象的肾细胞、肝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

“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 (原核生物prokaryote)如细菌、蓝藻、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 (真核生物eukaryote)如真菌、藻类、原生生物、高等植物、高等动物等。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p35

①生物膜系统的分化和演变,使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更复杂和高级,形成核和质两大区域,并形成多种细胞器,保证各种物质代谢过程互不干扰,有序进行,各区域分工明确精细、专一;

②遗传物质和遗传结构装置的扩增和复杂化,使遗传信息更加稳定,基因转录和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基因表达调控有多层次性;

核膜、染色体、内含子、重复序列、间隔序列、假基因……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总之,真核细胞是更高级的细胞类型

表2-2补充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P36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比较(P44)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膜相结构双膜:核膜、线粒体、叶绿体

单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圆球体、微体等

非膜相结构颗粒结构:核糖体、中心体、基体

线状结构:染色质纤维、核仁纤丝、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微梁网架。

关于纳米细菌(nanobacteria)

过去认为纳米细菌可能参与人类肾结石形成、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它们不仅是活的,而且和疾病相关联;

台湾长庚大学杨定一实验发现:体外CaCO3 沉淀在大小、膜泡形状、类细胞分裂行为、群体集合等方面同纳米细菌非常相似;

培养的人类血清中纳米细菌状的颗粒正如CaCO3 一样,其外观如大小、形状都会受到CO2和NaHCO3 水平的影响;

Western blotting 显示,对纳米细菌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实际上是同血清白蛋白相反应;

人血中获得的纳米细菌样颗粒,可以耐受高达30 kGy的同位素照射;各种广泛的PCR扩增未发现DNA。因此,纳米细菌可能是一种非生命体。

现存动物中最大的卵,是海洋中的鲸鲨的卵。据记载1953年,在墨西哥湾的海底,捕到一颗鲸鲨卵,长30.5厘米,宽14厘米,高89厘米(比篮球还大)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卵。内

有一条长36厘米长的鲸鲨胎儿。

动物受精卵发育方式:卵生;卵胎生;胎生

Pr i on 朊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一、光学显微技术(P49)

1、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

①组成: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机械系统;

②性能参数:放大倍数、分辨力、清晰度、焦点深度、镜像亮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分辨力。分辨力(分辨率、分辨本领):能分辨两个物点之间最短距离的能力。该距离越小,则分辨力越高。

显微镜的分辨力计算公式:

③普通光镜分辨极限

α最大值140°;λ最小波长450nm;N最大值1.5;

因此普通光镜的分辨力极限为0.2微米,此数值亦为显微水平和亚微水平的分界点。(称为瑞利极限,Rayleigh limit)

普通光镜有效放大倍数(经验值)=物镜最大镜口率×1000

④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力的手段

a、缩短照明光线波长;

b、应用特殊光学效应,增强反差。

光学显微镜样品制备

固定(fixation):使用固定剂(fixative)杀死细胞,并使细胞结构尽可能接近活细胞;

脱水:乙醇包埋:石蜡切片:切片机脱蜡、染色:多种染料封片:长期保存

显微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倒置显微镜

2、相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P51)

①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Ph )

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Frits Zernicke发明;它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原理,将光的相位差(人眼无法感受)→振幅差(人眼可以感受);

无色透明物体中的细节表现为明与暗的对比;适合观察活细胞和未染色的样品。

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互干涉

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

②微分干涉显微镜(P51)(differential-interference microscope ,DIM)

DIM获得的反差取决于光线穿过样品折射率变化的速率。样品边缘结构反差增大(相对小的距离内折射率发生明显变化)。

Nomarski microscope 荐阅读《细胞实验指南》下册,科学出版社,P896

3、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

①原理:以紫外光为光源,激发标本中的荧光物质产生荧光,从而对某些物质进行定性和定位分析。

②荧光种类:

自发荧光:细胞内某些天然物质被UV激发产生的荧光,如叶绿素产生血红色荧光。

诱发荧光:细胞中加入荧光染料,与特定成分结合,经过UV照射发出荧光。

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Olympus BX-51荧光显微

4、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P53)(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

5、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P54)(FRET)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P56)

1、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电子显微镜是模仿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用电子束来代替可见光束,用电磁线圈代替玻璃透镜汇聚电子束,通过荧光屏或者胶片捕获图像的观察工具,理论分辨率可达0.2nm 。

表3-1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区别

HITACHI H-8100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基本构造(P57) 超薄切片制备

2、透射电镜特点:

①“照明”光源——电子束

②放大倍数调节方式——改变磁透镜电流强度

③高电压工作——几万~十几万伏

④内部高真空——10-4托

⑤样品厚度<90nm——电子穿透力有限,产热

⑥标本染色技术不同——重金属盐(正染,负染)

⑦冰冻蚀刻(冰冻断裂)技术freeze-etching(freeze-fracture)

样品于-190℃快速冰冻——在真空中用冷却刀切割撕裂——真空中冰升华——暴露出的断裂面喷碳膜或者碳-铂膜(表面复型膜)——用有机溶剂或酶去除样品——将膜金属喷镀后在电镜下观察

冰冻蚀刻

2、扫描电子显微镜(P62)(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SEM发明于1965年;工作原理:利用电子束逐点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样品表面散发的二次电子,将样品表面的形貌逐点成像,并合成为放大的图像。

扫描电镜的特点:

①可观察较大较厚的样品;

②景深大,获得的是清晰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

③放大倍数在20~20万倍间连续变换,无需多次聚焦;

④样品可在样品室内多方位移动和转动;

⑤分辨力不太高:3~10nm

⑥只能观察标本表面,不能观察内部。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P63)

1981年发明;用于探测物质表面形貌的仪器;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扫描隧道电镜下的DNA双螺旋

STM的特点:

①具有原子尺度的高分辨本领;

②真空、大气、液体环境中都能工作;

③非破坏性测量,保持样品原貌。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一、超速离心技术(P64)

离心技术原理: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密度和体积,因此,可以利用离心方法加以分离和纯化。

1、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产生的不同的离心力,将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离开来。

适合分离沉降速率差别较大的亚微结构颗粒。多次离心达到纯化的目的。

2、密度梯度离心(P65)

①速度沉降——分离密度接近大小不一的组分

②等密度沉降——分离不同密度的组分

将介质形成一涵盖所有组分密度的密度梯度,不同的样品由于其密度差异,在离心过程中进入到等密度介质区域即不再移动,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的比较

二、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P65)

利用一些显色剂与被测物质中的某些基团特异性结合,来判断核酸、蛋白质(酶)、糖类、脂类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含量。

福尔根(Feulgen)反应——显示DNA

格莫瑞(Gomori)反应——显示碱性磷酸酶

三、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P66

原理:抗体能够自行识别并结合对应的抗原

目的: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状况和含量。

(一)免疫荧光技术

(二)免疫电镜技术

人成纤维细胞中肌动蛋白束(800×)

BHK细胞中的微管蛋白(500×)

四、细胞内特异核酸序列的定位和定性

研究对象:细胞内特异核酸(DNA或RNA)

目的:定位、定量分析

方法: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以目标核酸的互补序列为探针,对细胞或者组织标本进行杂交处理,使目标核酸可视呈现的技术。

是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相互交融的研究手段。

构建DNA分子物理图谱

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 karyotype,SKY)SKY of Human

五、放射自显影研究生物大分子(略)

六、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P69

细胞分选(cell sorting):

是细胞生物学中较新技术,是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y,FCM)对细胞或者其他生物微粒(如染色体)进行分选,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大小、形状、核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的技术。

1、流式细胞仪(FCM)

是集合了流体喷射、激光、伽马射线能谱、电子计算机、显微荧光光度计量等技术于一体的设备;

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生物颗粒(包括细胞)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将之分离纯化;

目前的FCM已经运用于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血清学、药物学等研究领域,可以用来分析免疫复合物、病毒、脂质体、细胞器、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简单多细胞生物等等。流式细胞仪结构和工作原理

2、标记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荧光素标记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藻红素(PE)、德克萨斯红(Texas Red)

荧光染色分为:直接染色和间接染色

荧光染料直接染色使用PI(碘化丙啶, propidium iodide)或DAPI,对固定处理过的细胞(核)直接进行染色

第三节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一、细胞培养P70

1、什么是细胞培养

是指从机体内取出某种组织或者细胞,模拟机体内的生理条件使其在体外生存、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2、细胞培养分类:按照培养过程中培养物是否经过了分割,分类为:

①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

②继代培养(secondary culture)/传代培养(subculture)

①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

直接从机体取出组织或者细胞后所进行的首次培养。

②继代培养(secondary culture)/传代培养(subculture)

当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到一定的密度后,将其从原培养容器中取出,按照一定的比例向另外一(多)个容器中接种所进行的再培养,简称传代。传代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代数。两个概念

细胞系(cell line):通过原代培养并且经过传代后所形成的细胞群体,由于来源于原代培养物,故一个细胞系往往由多个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细胞群体组成。如HeLa、CHO等。

细胞株(cell strain):利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法或者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者细胞系中选择出来的细胞群体,一个细胞株往往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性状或者标记,并且可以持续存在。

二、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细胞水平的生物工程。

(一)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

1、细胞融合(cell fusion)——两个或者多个细胞融合成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现象。产生的细胞称为融合细胞。

2、细胞融合的应用:

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种、属之间的细胞可以融合,并且动植物之间的细胞可以融合,从而培养成各种性状的杂种细胞。

细胞融合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核质关系、绘制染色体基因图谱、制备单克隆抗体、研究肿瘤发生机制等领域。

3、人工诱导细胞融合:

病毒诱导融合:灭活的仙台病毒等;化学诱导融合:PEG;电激诱导融合。

(二)单克隆抗体技术

(三)细胞显微操作技术

基因敲除(knock out)

模式生物p76:个体较小,容易培养,操作简单,生长繁殖快速

第四章细胞质膜

第一节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一、生物膜的结构模型P83

1、Ernest Overton (1895)发现:溶于脂肪的物质很容易透过植物的细胞膜;

不溶于脂肪的物质则不易透过。——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2、E. Gorter 和F. Grendel(1925)发现:

红细胞质膜的脂类成分在水面展开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

分子组成。

3、三明治式质膜结构模型P83

J. Danielli 和H. Davson(1935)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油-水界面,推测膜中含有蛋白质。1959年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

4、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

5、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S. J. Singer 和G. 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6、液晶态模型Wallach(1975)

①生物膜含有的“流动性脂质”进行可逆地无序(流动性)到有序(晶态)的相变。

②在大多数动物细胞的膜系统中,这种“流动性脂质”呈小片的点状分布,面积小于100 nm2。

7、板块镶嵌模型

1977年,Jain和White提出了板块镶嵌模型。

在流动的类脂双分子层中存在许多大小不同,刚度较大的彼此独立移动的类脂板块(有序结构板块)。

8、脂筏(lipid rafts)和质膜微囊(caveolae)(补充)

①1988年。脂筏——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约10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间,称为有序液体(Lo);如同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②1995年。质膜微囊——细胞表面内陷小孔结构,以鞘脂和胆固醇为主,以微囊素/内陷素(caveolin)为标志蛋白。

③脂筏和质膜微囊(胞膜窖)的功能P96:

信号转导——中心

物质的运输——内吞、外排

疾病关联——HIV、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老年性痴呆……

质膜应该视为脂质、蛋白质和糖组成的一个不均匀的超分子体系,膜脂以甘油酯为主体,大小不一的、以鞘脂和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的微区分散在主体中。主体和微区都含有数量不等的膜蛋白。

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p85

综述: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的糖。

膜脂——膜的基本骨架;

膜蛋白——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一)膜脂(membrane lipid)P85

分类:生物膜的基本成分。

(修改)主要包括磷酸甘油酯、神经鞘酯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1、磷酸甘油酯(甘油磷脂):

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50%以上。

主要类型有:

①磷脂酰胆碱(PC),旧称卵磷脂

②磷脂酰丝氨酸(PS)

③磷脂酰乙醇胺(PE), 旧称脑磷脂

④磷脂酰肌醇(PI)

⑤双磷脂酰甘油( DPG) , 旧称心磷脂

2014年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翻译与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paracrine 答:paracrine的中文名称是旁分泌,是指细胞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的一种分泌形式。如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神经细胞将冲动传至另一个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也是通过旁分泌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的。一般情况下,局部化学介质在其释放后很快地分解,所以很少进入血液中。 2.autoradiography 答:autoradiography的中文名称是放射自显影,是指不需要光线,而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射出来的时线(即带电粒子)作用于感光材料的卤化银晶体,而产生出潜影(或称隐像)的过程。这种潜影经过显影和定影之后,把“像”显出来,是以研究该放射性物质在生物机体内(整体、组织、细胞的或亚细胞水平)的颗粒或径迹的定位和定量的一种技术。 3.vesicular transport 答:vesicular transport的中文名称是膜泡运输,是指在转运过程中,物质包裹在脂双层膜包被的囊泡中的一种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常常可同时转运一种或一种以上数量不等的大分子甚至颗粒性物质,因此也可称为批量运输。膜泡运输涉及生物膜的断裂与融合,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包括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 4.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 答: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的中文名称是信号识别颗粒,是指由6种不同的蛋白质和一个由300个核苷酸组成的7S RNA结合组成的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SRP通常存在于细

武大细胞生物学

2001年细胞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2.5*10 1.apoptosis body 2. 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https://www.doczj.com/doc/2f2717992.html,mina 4. nuclease hype rsensitive site 5.gap junction 6.Hayflick limitation 7.Kinetochore 8.molecular chaperones 9.leader peptide 10. dedifferentiation 二。简答题5*8 1. 冰冻断裂术将溶酶体膜撕裂出PS,ES,PF,EF四个面,请绘一简图标明。 2. 医生对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的病人采取电击抢救,请说明其心肌细胞是如何同步启搏的。 3. 为什么凋亡细胞的核DNA电泳图谱呈梯状分布带。而病理坏死细胞却呈弥散状连续分布? 4. 将某动物细胞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去核的体细胞之中,然后其余实验步骤完全按照动物克隆的方式,问能否培育出一头克隆动物来?为什么? 5. 切取病毒感染马铃薯植株的顶芽进行组织培养,这是大量繁育无毒苗的成功技术。试述其去除病毒的原因。 6. 有人认为既然已经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镜,可以不用光镜了,请反驳这种观点的错误。 7. 出生6个月之内的婴儿可由母乳获得抗病的抗体,试述这些抗体是如何由母亲血液转移到婴儿血液中的。 8. 1999年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将离体的B型血液改造成O型,请解释其原理。 三。问答题(前两题10,最后一题15) 1. 概述Cyclin与CDK在细胞周期调控的工作机制及其在各期引起的下游事件。 2. 试述在细胞质中合成的线粒体内膜蛋白及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是如何运送到位与装配的 3. 综述细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组装和运输的全过程及其对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2002年细胞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2.5*10 1.nucleosome 2. contact inhibition 3.Telomerase 4. exocytosis 5.gap junction 6.Kinetochore 7.heterochromatin 8.channel protein 9.dynein arm 10. molecular switches 二。简答题5*8 1. 分别以一句话简述1999年和2001年诺贝尔奖获奖项目中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内容。 2. 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什么能悬浮培养,而正常细胞却只能贴壁培养。 3. 医学界大力提倡母乳哺婴,请以细胞生物学知识解释此举措对母婴保健各有何好处? 4. 若用生物氧化抑制剂氰化钾处理,培养细胞会出现怎样的形态变化? 5. 肿瘤细胞与同类型组织正常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细胞,会出现什么细胞生理变化?为什么? 6. 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不同,这是什么原因? 7.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纳米生物学研究工具,为何能用来观察活的生物样品? 8. 具有融合蛋白的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被感染细胞的?

武汉大学11年遥感专业真题

武汉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术型学位) (满分150)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8题) 斯奈尔—玻尔兹曼定律;线阵扫描成像;地球同步卫星;D-inSAR;多光谱影像;遥感反演;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遥感影像定标。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5题) 1、用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对地球资源卫星进行姿态测量,同样也可以用红外姿态测量 仪对月球卫星进行姿态测量。 2、地球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和形状是由六个参数来确定,其中卫星轨道倾角是 决定卫星轨道形状的参数。 3、生物量指标变换表示了植被对近红外和红光的反射特点,从变换后的图像中很容易 得到植被的信息。 4、相同地物在影像上聚类,不同物体的聚类中心之间存在差别的特性是基于统计法遥 感影像分类的基础。 5、同轨立体和异轨立体的构像方程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一个是在相同轨道上获得立 体像对,另一个是在不同的轨道上获取立体像对。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 1、下面分类算法中不是用距离作为判别条件的方法是: A、ISODATA分类 B、最大似然法 C、最小距离法 D、K-均值聚类法 2、下列哪种传感器的成像空间分辨率理论上不受卫星高度影响的是: A、MSS B、HRV C、SAR D、TM 3、我国具有高光谱成像能力的卫星是: A、中-巴资源卫星1号 B、风云卫星2号 C、环境卫星1号 D、气象卫星2号 4、下面哪种卫星传感器由地形起伏引起的几何形变与其他传感器不同? A、RADARSAT B、ERS C、COSMO D、MODIS 5、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电磁波的散射很强的波段的是: A、近红外波段 B、可见光波段 C、紫外波段 D、热红外波段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6题) 1、下图是对某水域不同深度进行光谱测量得到的光谱曲线,试根据所得到的结果,简述本区域水体的光谱特点(注,图中最上面的曲线表示为在水面观测的光谱曲线,然后依次分别在深度10cm、25cm、35cm、50cm、65cm、75cm、85cm、100cm、125cm、150cm所得到的结果)。 2、简述多源遥感图像之间的匹配存在哪些特点? 3、以HIS方法为例,简述SPOT影像与TM影像融合的主要步骤。 4、试分析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说明空间传感器所接收的能量组成。 5、简述机载热红外扫描仪图像的几何和辐射特点。 6、以最大似然分类为例,简述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步骤,并提出你认为提高

武汉大学管理学期末试卷(包括参考答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管理: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激励: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3、计划:对未来行动的安排。它包括明确组织的目标、考核的指标,实现目标的手段选择、战略制定以及进度安排 等。 4、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二、判断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判断正确1分,对自己判断进行正确的解释2分。注意:不管判断是否, 都必须对自己判断的结论进行解释。) 1、由于西蒙认为,决策的标准是满意,因此,在决策工作中就不存在决策的优劣与好坏之分了。 错!决策的满意是西蒙教授根据决策主客观条件的有限性所作出的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决策中就没有优劣和好坏的标准。 2、在控制环节中,由于前馈控制可以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因此能够有效地防范工作中可能出 现的各类问题,而被管理人员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 错!前馈控制由于以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因此能够有效地防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具有控制的有效性,但任何事情的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不能完全在事先作出预测与判断,所以三种控制方法都有其独自的有效性,互相补充才能正真实现有效的控制。 3、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把人的行为描述为:B=f(P?E)这样的函数式。这表明:人的行为往往是其个性特点和经 济目标追求的函数。 错!勒温所描述的的函数式中,E是指environment,环境,而不是economic。 4、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好组织的成员,使其听从和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错!管理好组织的成员不错,但仅为“听从”和“服从”是不对的,这违背了管理的基本原则:双方共同的思想革命。 5、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对!计划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变化是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和思想。 6、由日籍美国人威廉?大内提出的“Z理论”是对人们人性的一种假设的理论。 错!大内提出的“Z理论”,是针对美国企业管理模式(A)与日本管理模式(J)的一种相互结合的模式。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泰罗往往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试分析,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答:该题可以在两个答案中选择一个作答:1、管理人员与被管理者双方在盈余管理上共同的思想革命;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2、泰罗的四项管理原则:对个人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取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科学地挑选工人,

遥感期末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①、②、③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2、绝对黑体不仅具有最大的___① ____,也具有最大的_②______,却丝毫不存在__ ③_____。 3、、当电磁波能量入射到地物表面上,将会出现三种过程,一部分能量被地物① _ ,一部分能量被地物 ②,成为地物本身内能,一部分能量被地物③。 4、陆地卫星的轨道是①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②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③。 5、、按高度划分,遥感平台大致可以分为__① ______、_ ② ____、__③ _三种。 6、_①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7、、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即① _ 和②。 8、遥感图象的数字化需要经过__① ____和___ ② __两个阶段。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绝对黑体是指() (A)某种绝对黑色自然物体 (B)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的理想物体 (C)吸收率为0,反射率为1的理想物体 (D)黑色的烟煤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 A、瑞利散射 B、米氏散射 C、择性散射 D、折射 3、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的强弱主要与下面哪一个有关。() A.电磁辐射的波长 B.大气物质成分的颗粒大小 C.大气物质成分的密度 D.电磁辐射的强弱 4、当前遥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A)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发展迅速 (B)遥感从定性走向定量 (C)遥感应用不断深化 (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5、下面遥感传感器属于主动方式的是:( ) A、TV摄象机 B、红外照相机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2001-2011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2001年细胞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10*2.5) 1、apoptosis body 2、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3、lamina 4、nuclease hypersensitive site 5、gap junction 6、hayflick limitation 7、kinetochore 8、molecular chaperones 9、leader peptide 10、dedifferentiation 二、简答题 (8*5) 1. 冰冻断裂术将溶酶体膜撕裂出PS,ES,PF,EF四个面,请绘一简图标明。 2. 医生对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的病人采取电击抢救,请说明其心肌细胞是如何同步启搏的。 3. 为什么凋亡细胞的核DNA电泳图谱呈梯状分布带。而病理坏死细胞却呈弥散状连续分布? 4. 将某动物细胞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去核的体细胞之中,然后其余实验步骤完全按照动物克隆的方式,问能否培育出一头克隆动物来?为什么? 5. 切取病毒感染马铃薯植株的顶芽进行组织培养,这是大量繁育无毒苗的成功技术。试述其去除病毒的原因。 6. 有人认为既然已经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镜,可以不用光镜了,请反驳这种观点的错误。 7. 出生6个月之内的婴儿可由母乳获得抗病的抗体,试述这些抗体是如何由母亲血液转移到婴儿血液中的。 8. 1999年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将离体的B型血液改造成O型,请解释其原理。 三、问答题(前两题10分,最后一题15分) 1. 概述Cyclin与CDK在细胞周期调控的工作机制及其在各期引起的下游事件。 2. 试述在细胞质中合成的线粒体内膜蛋白及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是如何运送到位与装配的。 3. 综述细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组装和运输的全过程及其对于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武汉大学2002年细胞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10*2.5) 1.nucleosome 2.contact inhibition 3.Telomerase

武汉大学遥感课件整理

第一章 遥感的基本概念:广义的遥感: 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探,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围。狭义的遥感: 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距离把目标物的电磁波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系统:目标物的电磁波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遥感分类:按平台分:航天遥感(卫星太空站)航空遥感(飞机气球)地面遥感(高塔、车、船)按传感器探测波段分可见光/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按研究对象分:1资源遥感以地球资源为调查对象2环境遥感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监测。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空间尺度分:1全球遥感全球性资源环境、2区域遥感区域资源开发3城市遥感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覆盖 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同步观测2时效性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测范围数据3数据的综合性与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 遥感应用:一、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1,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农、林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覆盖调查、农林病虫害、土壤干旱、盐化、沙化的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的监测与估产、森林资源的清查、牧场草场资源,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农用水资源等。2,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客观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质现象,形象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找矿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和灾害地质3、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水资源调查、流域规划、水土流失调查、海洋调查等。青藏高原水资源调查夏威夷群岛淡水资源 第二章 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谱:将整个电磁波按产生的方式和物理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波谱区。 绝对黑体:能够吸收全部入射辐射能量的物体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1cm2 面积的黑体辐射到半球空间里的总辐射通量密度的表达式为:W = σT T的四次方 σ= 5.67Х10 W/ cm ? K 黑体辐射的特性: 1,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辐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高。2,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移向短波方向。3,每根曲线不相交,温度越高所有波长上的波谱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包括了整个电磁波波谱范围,波长从短于1埃(1埃=10-10米)的γ射线到波长大于10KM的无线电波。各波长范围内辐射能量大小不同,可见光波谱段辐射强度最大。 大气散射的概念: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后电磁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的一种现象。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 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表示方法:一般采用二维几何空间内的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植被的波谱特性 在可见光波段 在0.45um附近(蓝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 在0.55um附近(绿色波段)有一个反射峰;

2001到2011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大全

武汉大学 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 科目代码: 477 一、解释概念(20分,每个4分) 卫星DNA 复制体逆转座子反式激活因子衰减子与衰减作用 二、填空(30分,每空1分,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 1. 从病毒到高等生物的研究表明,遗传物质是。 2. 冈崎片段的发现证实了双链DNA的复制,在复制过程中,一条新生链的合成 是的,称为链;而另一条链的合成是的,称为链。 3. 大肠菌中有三种DNA聚合酶,其中的pol I的作用是,而pol III的作用是。pol I和pol III都有的三种活性是、、。 4. 由于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要有一段RNA为引物,因此线状的DNA复制后必须存在着5’端缩短的问题。已发现有一种端粒蛋白称为,它由构成,可以使单链DNA的5’延长。 5. 对DNA损伤有几种修复系统,其中只有修复系统可以造成DNA变异,与这一系统有关的一套基因平时受到一称为的抑制蛋白所抑制,它发挥抑制作用是结合在一段约20bp 长的称为的DNA序列上,当DNA损伤时,另一种蛋白质称为把这种抑制蛋白水解后,修复系统的基因才会被激活。 6. 真核细胞中有三种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分别合成不同的RNA,RNA pol I负责合成,RNA pol II负责合成,RNA pol III负责合成。 7. 大分子互相作用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DNA或RNA之间的互相作用,蛋白质有四种重要的结构花式与大分子互相作用有关,这些结构花式是, , 。 8. NO是气体小分子信号,它可由脱氨产生,它的作用方式是直接与酶作用使产生cGMP(环式GMP)。 9. 真核mRNA的5’端通常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在polyA上游有一保守序列称为polyA信号,其序列为。polyA能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是由于: (1) (2) 。 10. G-蛋白关联受体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它的结构特色是,它发挥信号传递作用的两条途径是途径和途径。 三、问答题(50分) 1. 说出双链DNA复制起始有关的五种重要的酶或蛋白并简述它们的功能。(15分) 2. 简述增强子的特点和性质及作用机制。(10分) 3. 简述真核RNA聚合酶II的转录起始复合物装配过程和转录起始(15分) 4. 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I是人们熟悉的常用内切酶,它是在大肠杆菌(E.coli)R株中发现的,它被广泛用于分子克隆操作和DNA分析。pUC质粒是常用克隆载体之一,它的多克隆位点上有EcoRI、BamHI、KpnI、HindIII等酶切点。假如要你把一段由EcoRI切割产生的外源DN**段克隆到pUC质粒中,并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株来扩增,已知条件是所用的R菌株中只有EcoRI一种限制性内切酶,你设计如何做才能确保成功?为什么?(10分) 武汉大学

管理学期末试卷

河南财经学院期末考试卷 《管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首次提出人际关系论的实践依据来自于(B ) A、威尼斯兵工厂的建立 B、霍桑实验 C、流水线的创造 D、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的搬运生铁块实验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3、中国万里长城的建造体现了_______管理思想。(C ) A、分工 B、战略 C、组织 D、系统 4、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这种观点是(D ) A、道德的权利观 B、道德的功利观 C、公平理论道德观 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5、“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管理原理体现在(C )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6、为了避免一些人在组织中逃避责任或滥用职权,必须坚持(A ) A、集中统一的原则 B、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C、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D、现权对等的原则 7、管理的核心是

A、建立组织机构 B、协调人力物力 C、协调人际关系 D、尽力减少支出 8、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保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B、非正式组织是非法组织 C、非正式组织只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反作用 D、非正式组织不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 9、关于领导方式,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和管理方格论三者研究的共同出发点是(C ) A、研究关心领导职权与关心环境的关系 B、研究关心生产任务与关心环境的关系 C、研究关心生产任务与关心人的关系 D、研究关心领导职权与关心生产任务的关系 10、多数人干活都是为了满足其基本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鼓励他们去工作,这种观点源于(D) A、“复杂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经济人”假设 11、组织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C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随机制宜 D、不断调整 12、授权应遵循的原则是(C ) A、越级授权 B、以功授权 C、视能授权 D、随意授权 13、控制的基础是 A、职权 B、手段 C、职位 D、信息 14、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来进行控制,这种方式属于(B ) A、间接控制

1997-2016年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全套考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武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武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武大。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武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全书是武汉大学高分已录取的学长收集整理的,全国独家真实、可靠,是真正针对武汉大学考研的资料。我们将所有的资料全部WORD化,高清打印。真题编写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即使是小题也明确指出了考察的知识点,对于做题帮助更大。同时,我们在分析历年考研真题的基础上,针对武大考研,编写了详细的复习备考讲义,明确列出考研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提升成绩。初试大家只需要准备我们的资料+教材+配套辅导书就足够了,不用再四处寻找其它资料。 全套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内部信息汇总 “备考篇”主要汇总了考武汉大学生物专业必备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历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考难度及竞争情况分析,根据历年真题的考察范围而归纳的考试大纲,学长对于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及本专业课的复习策略等。掌握初试必备的信息,才可安心复习。 二、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后期真题及答案均免费更新,请在备注处留下邮箱,更新后会第一时间将电子档发给大家。 201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9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8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7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6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8年武汉大学考研专业课遥感原理真题解答

2008年武汉大学遥感原理真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8*5) 1、大气窗口 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是指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未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光辐射波段范围。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300~1GHz),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3.5~4um),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4~2.5um)。 2、波瓣角 波瓣角是主瓣峰值场强的一半处作垂线交主瓣边于两点,该两点与顶点连线的夹角。主瓣宽度和波瓣角的大小反映了天线的方向性好坏。 3、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为光谱探测能力,它包括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被探测目标的特性选择一些最佳探测波段。所谓最佳探测波段,是指这些波段中探测各种目标之间和目标与背景之间,有最好的反差或波谱响应特性的差别。 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区重复获取图像所需的时间间隔。时间分辨力愈短的图像,能更详细地观察地面物体或现象的动态变化。与光谱分辨率一样并非时间越短越好,也需要根据物体的时间特征来选择一定时间间隔的图像。 空间分辨率瞬时视场内所观察到的地面的大小称空间分辨力(即每个像元在地面的大小)辐射分辨率(传感器的探测能力)是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4、辐射定标与辐射校正 辐射定标:建立遥感传感器的数字量化输出值DN与其所对应视场中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传感器每个探测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与该探测器对应象元内的实际地物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定标的手段是测定传感器对一个已知辐射目标的响应。辐射定标分为:绝对定标和相对定标。 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是指对由于外界因素,数据获取和传输系统产生的系统的、随机的辐射失真或畸变进行的校正,消除或改正因辐射误差而引起影像畸变的过程。 5、成像光谱仪 成像光谱就是在特定光谱域以高光谱分辨率同时获得连续的地物光谱图像,这使得遥感应用可以在光谱维上进行空间展开,定量分析地球表层生物物理化学过程与参数。成像光谱仪主要性能参数是:(1)噪声等效反射率差(NEΔp ),体现为信噪比(SNR);(2)瞬时视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武汉大学《管理学》 ——识记要点 整理于2011年12月 第一编:总论 在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的社会活动。其中的四个内涵:1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协调。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管理 第二节:管理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二节: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 第三章:中国的管理思想与21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中国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21世纪管理思想展望 一、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 2管理的二重性; “在资本家手中,管理不仅是一种由协作劳动过程或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产生的特殊职能,而且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是建立在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基础上的一种职能。” 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各种经济资源的安排和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管理工作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所有者和经营者,管理者和雇员,上级和下级等。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对管理理论性的描述,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实践性的描述。科学性突出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存在着可使用于任何组织、反应组织管理工作内在规律,并能知道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实践性突出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与方法,还要注意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的创新。 拥有这样特性的原因:管理是一本不精确的学科;管理是一本边缘性的学科。 二、凯兹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做什么和与事打交道的技能;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是一件事怎么做和与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影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件事为什么做和形成公司整体概念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组织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人际技能是管理人员普遍应具有的技能,概念技能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 三、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论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科学管理思想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主要的管理思想:A对操作工人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C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理去办;D资方和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的。 (劳资双方思想态度上的两个转变:双方合作尽到生产最大盈利的责任,必须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2措施:对工具进行改革,如对钢铁产工人使用铁锹的改革;在工资制度上,突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在职能管理上,强调管理工作与劳动的分离。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 1对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方案;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层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已安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概况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1、什么是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从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来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结构与功能,探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2、细胞是所有生物体(不包括病毒)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特点:自我复制、自我装配和自我调控; 通过与外界物质和信息交流,保持自身动态平衡; 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性。 病毒、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关系 “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补充2008 Osamu Shimomura,Martin Chalfie,Roger Y. Tsien。Chemistry,绿色荧光蛋白2007 Mario R. Capecchi, Martin J. Evans,Oliver Smithies。M&P,基因靶向技术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P3) 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 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与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关系。 2)生物膜与细胞器 生物膜——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的总称,细胞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交流的关键功能部位。 细胞器学——探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骨架体系 4)细胞的增殖与调控 5)细胞的分化与调控 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细胞工程 三、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p5 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 遗传发育进化 主要内容:细胞的生命活动 切入点:功能基因组 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整体水平 细胞生物学---细胞水平 分子生物学----分子水平 总的趋势: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 20世纪21世纪 结构与功能-------细胞生命活动 生物大分子-------复合物 单一基因与蛋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 调控途径------调控网络

武汉大学遥感院15年遥感考研出题重点、历年真题、答案

武汉大学遥感院15年遥感考研出题重点、历年真题、答案 一、考试范围和重点(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题型方面:遥感院出题类型比较丰富,大体包括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五种类型,题目比较多,相应每个题目所占分数较少。 出题方面:武大遥感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考遥感,一个是《遥感》,一个是《遥感原理》,但考试风格截然不同。《遥感》侧重于对指定参考书的考查,内容全面、基础,某些时候还很突出细节。而《遥感原理》更侧重于大家对遥感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特别是孙家抦老师的《遥感原理与应用》这本书,考查的内容较多,部分内容在书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如2012简答题的第5、6题;2011简答题第3题等。但越是考查的基础,越是考查细节,越要扩大知识面,特别是赵英时、梅安心的书,有时间都要看下,………… 考试范围:任何一门学科本身肯定是有重点和难点的,并且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也是不会随意而出,因为试卷本身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难点,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考生对该专业真正掌握的程度,特别是一些老师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近十年真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度解析,我们将遥感院遥感科目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具体为: 1)遥感物理基础 主要是电磁辐射和地物波谱。具体为:电磁波、电磁波谱、电磁波常见概念、太阳辐射、 地球辐射;遥感概念、遥感特点、遥感的组成、遥感成像过程、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地物 反射率、地物发射率,地物波谱特性及测定、地物定标等。 2)传感器成像原理及不同特征 主要是不同传感器成像原理及影像特点。具体为:传感器、遥感平台、卫星运行轨道、常见传感器的波段、分辨率等常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成像原理、影像特征及应用;摄影成像、扫描成像不同的成像方式、优缺点。 ……………… 6)遥感当前热门技术 最近两年,遥感院加大了对当前热门技术的考查力度,如高光谱、混合像元、定量反演等。这应该也算是2012年比以前年份的一个亮点。虽然考查的不多,但如果考虑到后续的复试和未来发展的话,还是会有用的,有时间,建议还是要看看。附录部分,我们也增加了遥感当前热点知识的补充。 考试重点: 以孙家抦《遥感原理与应用》为基础,《遥感》科目应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重点掌握内容: 第一部分:遥感物理基础,包括物体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地物的波谱特性及测定。 第二部分: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包括构像方程,变形误差,几何纠正。 第三部分:图像的自动分类,包括特征变换,特征选择,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分类后处理和误差分析。 第四部分,遥感应用,掌握遥感在某一方面的应用。 需要掌握的内容: 电磁波谱,陆地卫星的轨道特点,传感器及成像原理,图像的配准和镶嵌,图像特征,图像的辐射处理,图像融合,图像的目视判读。 需要了解的内容: 遥感的概念,特点,过程,发展趋势,遥感平台的种类,遥感图像的增强,平滑和锐化,图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__整理

XX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 整理于2011年12月

第一编:总论 在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的社会活动。其中的四个内涵:1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协调。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管理 第二节:管理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二节: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 第三章:中国的管理思想与21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中国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21世纪管理思想展望

一、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 2管理的二重性; “在资本家手中,管理不仅是一种由协作劳动过程或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产生的特殊职能,而且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是建立在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基础上的一种职能。”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各种经济资源的安排和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管理工作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所有者和经营者,管理者和雇员,上级和下级等。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对管理理论性的描述,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实践性的描述。科学性突出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存在着可使用于任何组织、反应组织管理工作内在规律,并能知道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实践性突出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与方法,还要注意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的创新。拥有这样特性的原因:管理是一本不精确的学科;管理是一本边缘性的学科。 二、凯兹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做什么和与事打交道的技能;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是一件事怎么做和与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影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件事为什么做和形成公司整体概念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组织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人际技能是管理人员普遍应具有的技能,概念技能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 三、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论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科学管理思想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主要的管理思想:A对操作工人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C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理去办;D资方和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的。

武汉大学遥感概论试题

一、填空(20分) 1、按遥感平台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系列。 3、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常见的遥感摄影相片包括_______________、黑白红外相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 波段摄影相片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准假彩色合成是TM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波段的合成 6、在彩红外航片上,清澈的水体一般为________色,健康的植被为________色,遭受严重病虫害的植被为 ________色。 7、现在常说的“3S”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瑞利散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彩色合成时,滤光片分别透光并照射到白色屏幕上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若是滤光片叠合透光又 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 10.飞机起飞后对机场进行热红外摄影,飞机在地面上留下的黯黑色轮廓为_____________、飞机喷气尾流 在地面形成的喷雾状白色为_____________。 11.遥感数字图象复原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0分) 1、描述颜色一般从明度、色调、饱和度三个性质来进行,黑白色只有 A 。 A 明度 B 色调 C 饱和度 2、两种基色光等量混合会产生一种补色光,红光和蓝光等量混合得到 C ,蓝光和绿光等量混 合得到 A A 青色 B 绿色 C 品红 D 黄色 3、减色法也是色彩生成的一种方法,青色是自然光(白光)中减去 A 生成的。 A 红光 B 绿光 C 蓝光 D 品红 4、陆地卫星携带的专题制图仪TM在不同的波段空间分辨率也不相同,TM3的空间分辨率为 B TM6的空间分辨率为 C A 79m B 30m C 120m D 20m 5、在热红外图象上,白天水体的色调比道路深,而夜间水体的色调又比道路浅,这是由于 D A 热红外图象的特性 B 水的热容比道路小 C 水是液体 D道路的热容比水小 6、1999年10月14日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的重返周期是 B A 16天 B 26天 C 5天 D 20天 7、下列对直方图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C A 从直方图可直观看到图象的亮度范围 B 如果直方图的包络线是正态分布曲线,说明图象反差适中,亮度均匀,层次丰富 C 如果直方图峰值偏左,那么图象偏亮,需要调整直方图形态来改善图象质量 D 直方图是表示图象中各亮度值像元出现频率的分布图 8、对于同样物质组成的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表面比较平滑,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B 较粗的颗粒具有相对较低的反射率。 C含水率高,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D有机质含量高,反射率降低。 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差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的原因。 从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可看出植被在近红外波段有一个很强的反射峰,其反射率远大于可见光波这 是绿色植被独有的特性,而其他地物如水、土壤等则曲线叫平缓,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没有 太大差异,这样采用差值运算后的图像上植被的色调较亮,而其他地物色调较暗,就能把植被从其他地 物中提取出来。 问答题(10分)

管理学复习题2009-2010上学期

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2.管理活动有哪些职能? 3.管理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管理者? 5.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有哪些? 6.管理者在工作的组织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这些角色对于管理者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 1.科学管理的思想由谁提出?其具体的内容是什么?科学管理对于管理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法约尔是如何构建管理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应如何理解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原则? 3.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该思想对于管理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得到了哪些结论?霍桑试验对于管理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5.XY理论由谁提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6.管理丛林阶段有哪些管理流派,各自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四章 1.什么是计划,计划和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是什么?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3.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程序是什么? 4.什么是滚动计划?它是怎样制定的?有什么优缺点? 第五章 1.什么是决策? 2.决策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3.什么是完全理性?什么是有限理性?在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假设下,决策过程有什么不同? 4.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5.确定决策、风险决策与不确定决策有什么区别? 6.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各自有什么特点? 7.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什么? 8.什么是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 1.什么是管理幅度?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组织结构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其工作成果是什么? 3.集权型组织结构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何优点与不足? 4.分权型组织结构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何优点与不足? 5.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组织结构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