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20150917终稿
- 格式:ppt
- 大小:477.00 KB
- 文档页数:49
小儿推拿科普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一些常见疾病和问题。
它是通过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中国,小儿推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
小儿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包括经络学、脏腑学和气血理论。
按摩和推拿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内的防御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小儿推拿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效果。
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儿童疾病,例如感冒、消化不良、便秘、失眠、多动症等。
它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来缓解消化不良和便秘,通过推拿头部来改善睡眠问题,通过拍打背部来促进肺部的发育和呼吸道的畅通。
此外,小儿推拿还可以帮助儿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小儿推拿的施术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专业的医师或推拿师来操作。
在进行小儿推拿前,医师会先对儿童进行综合的体检和诊断,然后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推拿方案。
推拿过程中,医师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然后进行相应的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操作。
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而定。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疗法。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发烧、出血、感染等,小儿推拿可能不适用或需要特殊的操作方法。
因此,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一定要咨询医师或专业推拿师的意见,确保能够正确并安全地进行推拿疗法。
除了小儿推拿,儿童的健康还需要家庭的关注和呵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
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情况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一些常见疾病和问题。
它通过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五运六气是中医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体内外环境与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它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对于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五运六气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文将对五运六气进行详细讲解,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五行与五运五行,又称五行之气,包括金、木、水、火、土,它是古代我国哲学和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五行理论强调了事物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相互影响的原理。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运,是指五行与时间的关系,也就是五行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五运分别为少阳、阳明、太阳、少阴、厥阴,它们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方法。
五运的变化规律与季节、气候、地理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五运的变化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二、六气与疾病发生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是自然界中的六种气候变化因素。
六气与五运的变化密切相关,它们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候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风寒外袭引起感冒、湿邪侵袭引起关节疼痛、暑气炽盛引起中暑等。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六气的变化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五运六气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1. 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生理指标,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并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调整治疗方案。
2. 五运六气理论也为中医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对五运六气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3. 五运六气理论也为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的认识,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小儿五经推拿法刘开运(1918年~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曾任中华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小儿推拿分卷” 主笔,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
刘老毕生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 推五经” 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
推五经(五经推拿)是刘老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包括相应腑病)。
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推五经有推、旋推两种手法。
直推:为泻法(或清法),以大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
直推法有清热泻实的作用,用于实证。
旋推:为补法。
以大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
旋推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用于虚证。
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推拿五经时,刘老十分重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和五脏病候的虚实,提出: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即泻法),若用清法,清后要加补法;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若用补法,补后要加清法;肺经既可用清法,亦可用补法;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五经推治手次变化的基本原则是:年龄越大,病情越重,手次越多,补法手次宜多于清法手次;主清(补)经手次宜多于兼清(补)经手次。
五经推治清补手法在各小儿年龄组的基本脾宜补不宜清,清后应加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阴土,脾气常虚,脾阳常不足,旋推脾经(拇指)有补脾气、温脾阳、助脾运化的作用,脾的虚证,当然应予旋推补脾。
直接清脾经有泻实清热之效,但脾乃阴土,阳常不足,故如寒湿困脾、宿食停滞等无热象的实证。
临床中运用的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嬗变于《易传·系辞》的“天五地六”说。
在先秦典籍如《左传》《国语》多言“天六地五”,但自《易传·系辞》论述天地之常数以后,则变为“天五地六”。
天五是以五行为始基的核心,沿五行系列发展成为五运;地六就是六气说,指风、寒、暑、湿、燥、火。
所谓运气,即是五运于天,天气下降,六转于地,地气上升,五六相纲,即称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源于自然,是从天体运行,五行运动,自然界风、热、火、湿、燥、寒变化,三阴三阳之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自然界气象、气候、物候变化,人体与疾病变化的一门唯物唯象科学。
用于说明和预测自然气象、气候、物候、人体生命和疾病规律并指导防病治病。
一说明自然界气象、气候的变化我们知道,岁运能反映年与年之间的气化差异;主运主司一年五季正常的气化;客运则反映一年五季中的异常气化。
天气是用三阴三阳的变化规律来说明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中不同的气化;而主气主司一年正常的气化,反映各节气不同时段的气化特点;客气反映一年各节气中的异常气化规律。
初学者在说明和预测自然气象、气候、物候和人体发病的时候,首先要把握岁运、司天、在泉三个要素,分析三者的关系,就可以大致看出一年气化的主要特征。
再进一步把握气化特征,则要进一步分析六气主客、五运主客及其与岁运、司天、在泉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最重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活在天地之间,天动如何,地动如何,都会影响到人。
天地运动有其规律,人的生长壮老已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产生与治疗亦必然受天地规律影响。
善中医者,必然要观天察地以应之于人;中医离不开规律,而规律是按周期变化的,所以五运六气是中医里真正的天人合一的学问。
二用于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预防五运六气对《内经》原有理论框架是一次新突破:第一,它把疾病与天时的规律进一步系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的“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堪为古代的医学气象学,并以此提出了对疾病的预测。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疾病辩证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一、运气与生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
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
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
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作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
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
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力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
当气候顺逆失常时,人们如果不注意摄生,就会引起疾病。
长沙掀起“小儿推拿”健康风孩子咳嗽、感冒、发烧了,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打针就是吃药;孩子泄泻、疳积、便秘了,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药就是打针。
现在的家长最看不得孩子生病受罪,一有感冒发烧时,就赶紧用最好最贵的抗生素。
由于儿童身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很容易侵害或者潜在地侵害儿童的器官,造成孩子的肝脏功能损害。
据卫生部对大中型医院的长期监测,结果发现有的医院使用的抗生素占到了全部用药的7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此死亡8万人!那么,孩子生病了到底该怎么办?21世纪的今天,孩子们将不用再承受抗生素的损害了,因为五经通小儿推拿来了!小儿推拿国手郭少权来了!五经通小儿推拿是融中西小儿推拿精华的集大成者。
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五指上进行点、线、面的推拿。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疏通经络、流利关节、畅通气血、驱邪扶正,调理脏腑的作用,从而防治疾病。
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脑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 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即泻法) , 若用清法, 清后要加补法; 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 若用补法, 补后要加清法; 肺经既可用清法, 亦可用补法; 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从而确立补母、泻子, 或以补为主, 或以泻为主, 或补泻兼施的具体治法, 确定适度的手法次数与疗程, 对五脏进行系统调控,使疾病向愈, 是五经通推拿的特色所在。
郭少权,五经通小儿推拿国手、国际小儿推拿学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香港中医保健研究院针灸推拿研究员、香港佳程集团医疗器械公司技术顾问、澳大利亚自然疗法学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亚诺贝尔学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亚欧瑞特医学院特聘教授、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访问学者、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对外交流顾问、湖湘小儿推拿流派主要传承人。
五运六气与临床应用五运六气是外感杂病之源1预备知识1.1洛书1.2河图甲己为黅天之气所贯,故属土;乙庚为素天之气所贯,故属金;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丁壬为苍天之气所贯,故属木;戊癸为丹天之气所贯,故属火。
口诀四二十四节气歌正月立春雨水节,二月惊蛰与春分三月清明谷雨绵,四月立夏小满连五月芒种见夏至,六月小暑大暑至七月立秋处暑间,八月白露入秋分九月寒露霜降遍,十月立冬小雪见子月大雪看冬至,腊月小寒到大寒关于《伤寒论》气化学说的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ML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经文:"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故从木者,化生于木,从标本者,有标木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三焦阳火需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阳干宜纳阳之府,脏配阴干理应当。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人身四柱,水火相宜,金木临旺,土库冠带之地均无病,反之为有病。
具体的说是寒暑湿燥火为病因,肝心脾肺肾五脏为病位。
日干支强弱,刑冲克害为病理。
旺为实,弱为虚;实为自病,虚为邪病。
五运有中运(直接由当年天干的五运属性决定,中运有不足及有余)为了表示五运的太过与不及,古人又引入了"五音建运"。
即以角徵宫商羽,配木火土金水。
即角配木运,徵(注:读zhi)配火运,宫配土运,商配金运,羽配水运。
五运有阴阳之分,五音有太少之别。
太表示太过,少表示不及。
如太角表示木运太过,少角表示木运不及;太徵表示火运太过,少徵表示火运不及;太宫表示土运太过,少宫表示土运不及……;太过之年,本气过胜;不及之年,则克己之气反胜。
如戊、癸年均为火运,但癸为阴年,故为不及,火运不及,寒气大胜;有胜就有复,复气是雨(复气后有言?);凡不及之运都有灾宫,不及之木灾三宫,不及之金灾七宫,不及之水灾一宫,不及之火灾九宫,不及之土灾五宫。
五运六气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五运六气,五运六气研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医学,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生命与大自然存在着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
而大自然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日月星运动对地球的影响,日月星与地球的运动都有一定的周期规律,这就给我们探讨五运六气有了方便之门。
我们的祖先在研究探讨天体运动中发现,天体运动不但有时间性,也有空间性,并以时间为主线来统摄空间,从中探索其运动的规律性,创建了中医的时空医学——五运六气医学,而且用中国特有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文化来记录这种运动的周期性规律变化,这为我们今天研究五运六气理论提供了极大方便。
那就是阴阳、五行的“亢害承制”自衡理论。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这种生化和制约现象,从而保证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自然界万物处于和谐稳定状态。
有了这个“亢害承制”理论,就能阐述万物生命的生、长、壮、老、死或生、长、化、收、藏过程,把握生命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发展。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这是以五行生克来推论疾病传变的,以胜制不胜,至其当旺本位之时病情好转,至其所生之时而疾病向愈,至其被克之时病情加重,至于生其时则病情稳定。
从而根据天时把握疾病的发展和临床上的最佳治疗时间,此其一。
其二,预防疾病的发生,养生治未病,“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掌握当年运和气的性质,把握其可能的传变方向,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其“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等观点,指出了临床医生研究五运六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故后世医家曾有“不懂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之训。
五运六气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五运六气,五运六气研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医学,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生命与大自然存在着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
而大自然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日月星运动对地球的影响,日月星与地球的运动都有一定的周期规律,这就给我们探讨五运六气有了方便之门。
我们的祖先在研究探讨天体运动中发现,天体运动不但有时间性,也有空间性,并以时间为主线来统摄空间,从中探索其运动的规律性,创建了中医的时空医学——五运六气医学,而且用中国特有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文化来记录这种运动的周期性规律变化,这为我们今天研究五运六气理论提供了极大方便。
那就是阴阳、五行的“亢害承制”自衡理论。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这种生化和制约现象,从而保证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自然界万物处于和谐稳定状态。
有了这个“亢害承制”理论,就能阐述万物生命的生、长、壮、老、死或生、长、化、收、藏过程,把握生命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发展。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这是以五行生克来推论疾病传变的,以胜制不胜,至其当旺本位之时病情好转,至其所生之时而疾病向愈,至其被克之时病情加重,至于生其时则病情稳定。
从而根据天时把握疾病的发展和临床上的最佳治疗时间,此其一。
其二,预防疾病的发生,养生治未病,“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掌握当年运和气的性质,把握其可能的传变方向,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其“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等观点,指出了临床医生研究五运六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故后世医家曾有“不懂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之训。
五运六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五)1运气与防病人与自然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
运气学说预测气候的目的在于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借以防止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疾病。
对于疾病的预防,从根本上说来,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尽量避免或减轻外邪的侵袭,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一是增强体质与抵抗力,以期达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的目的。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摄生保健之道,以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这是预防疾病的根本措施之一。
自然变化,四时分明,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类要按照“法子阴阳,和于术数”之道,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而达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目的。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只有适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养精安神,益气补血,平衡阴阳,机体才能健康无病,而尽终其天年。
否则,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当春而收敛,当夏而伏匿,当秋而疏散,当冬而泄夺,必然损害健康而致发生疾病。
因此,只有识运气,辨寒暑,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才能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2运气与治疗中医治疗疾病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所以,“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祥,医之罪也”(《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
兹将根据运气学说治病用药的规律介绍如下:(一)主气客气致病的治疗厥阴风木主气所致之病,以酸泻之,以辛补之。
木性升散,酸味收敛,逆于散发,故以酸泻木气之味。
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摘要】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说明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本与天地、宇宙、之本源是相同的,体现了中医学是治病了的人而不是类同西医的治病,并参悟出中医学的内涵是以《黄帝内经》为宗旨,六经辨证为大法,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祖先对自然、宇宙、生命、疾病认识的一门学科。
《黄帝内经》中运气学内容更是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医圣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
临证时正确理解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以及“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这一生理特点,立足气一元论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十二经脉和脏腑学说贯通,临床中大胆地使用仲景方药儿科疑难重病。
【关键词】五运六气; 六经辨证; 中医儿; 中成药中医学的内涵是以《黄帝内经》为宗旨,六经辨证为大法,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祖先对自然、宇宙、生命、疾病的一种认识方法。
《黄帝内经》中运气学内容更是指导临床使用医圣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
笔者认为五运六气是体,六经辨证是用,二者是体用关系。
不明体,用怎能灵活体现。
尤其在儿科,错误地理解小儿为“纯阳”之体,视姜桂附如天敌,故临床使用三药的医者少之又少。
笔者在二十余年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渐悟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十二经脉和脏腑学说是可以用一根线贯穿前后的,故在临床中大胆用仲景方药治疗儿科疑难重病,现交流如下。
1 运气学说的建立《内经》中的运气学主要本天文气象而建立,也就是说祖先通过昼参日影,夜考极星,观察日、月、星的运行而出来的,故五运六气为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并指明阴阳五行的运行方法是以五运配十天干,推算年岁运,六气配十二地支推算年岁气。
十天干从地面环境立法,十二地支从天空星体立法,干支相合则表示气运活动的复杂情况。
因为《内经》是盖天派观点,是人站在天内,即站在地平线上观测天象,所以它只能看地平以上的半面,对地平以下的半面则正立而待之,等下半面转到地平以上再观察,所以它的方法是面南而命其位以昼参日影,面北而命其位以夜考极星,盖天家通过以上仰观俯察后,提出了天圆地方学说,天如覆釜,地如平盘,是一种“以静测动”以观察天象的方法。
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一)【摘要】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说明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本与天地、宇宙、自然之本源是相同的,体现了中医学是治病了的人而不是类同西医的治病,并参悟出中医学的内涵是以《黄帝内经》为宗旨,六经辨证为大法,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祖先对自然、宇宙、生命、疾病认识的一门学科。
《黄帝内经》中运气学内容更是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医圣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
临证时正确理解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以及“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这一生理特点,立足气一元论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十二经脉和脏腑学说贯通,临床中大胆地使用仲景方药治疗儿科疑难重病。
【关键词】五运六气; 六经辨证; 中医儿科学; 中成药中医学的内涵是以《黄帝内经》为宗旨,六经辨证为大法,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祖先对自然、宇宙、生命、疾病的一种认识方法。
《黄帝内经》中运气学内容更是指导临床使用医圣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
笔者认为五运六气是体,六经辨证是用,二者是体用关系。
不明体,用怎能灵活体现。
尤其在儿科,错误地理解小儿为“纯阳”之体,视姜桂附如天敌,故临床使用三药的医者少之又少。
笔者在二十余年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渐悟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十二经脉和脏腑学说是可以用一根线贯穿前后的,故在临床中大胆用仲景方药治疗儿科疑难重病,现交流如下。
1 运气学说的建立《内经》中的运气学主要本天文气象而建立,也就是说祖先通过昼参日影,夜考极星,观察日、月、星的运行规律而总结出来的,故五运六气为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并指明阴阳五行的运行方法是以五运配十天干,推算年岁运,六气配十二地支推算年岁气。
十天干从地面环境立法,十二地支从天空星体立法,干支相合则表示气运活动的复杂情况。
因为《内经》是盖天派观点,是人站在天内,即站在地平线上观测天象,所以它只能看地平以上的半面,对地平以下的半面则正立而待之,等下半面转到地平以上再观察,所以它的方法是面南而命其位以昼参日影,面北而命其位以夜考极星,盖天家通过以上仰观俯察后,提出了天圆地方学说,天如覆釜,地如平盘,是一种“以静测动”以观察天象的方法。
根据中医的五运六气调节儿童体质,管理体重,事半功倍!方海斌医师呦呦有客中医五运六气调理儿童体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共有81篇文章,其中有9篇为“大论”,而讲“五运六气”理论的占7篇,俗称“运气七篇”。
可知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
五运就是指土运、水运、火运、金运、木运,分别对应我们的五脏。
六气把一年平分为了6段,每段大概是61天多一点。
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所对应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化。
五运六气就是运用五运和六气的基本原理,预测、解释气候变化的时间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
根据五运六气的理论和古人千百年的经验,得出一个结果。
那就是:不同年份尾数出生的孩子,体质方面都各有不同,也决定了自己的短板。
中医五运六气儿童体质调理项目,即是以五运六气理论为基础,根据儿童的出生年月日,分析儿童先天的基础体质,并根据每年的五运六气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从生活、运动到药物的调理方案。
本项目适合于3岁至10岁有厌食、偏食、便秘、易感冒、易过敏、慢性鼻炎、多动、抽动、生长迟缓等问题的儿童。
项目一个周期为6个月(12次)。
首次建档,记录儿童生长情况,分析儿童基本体质,帮助家长建立基本的养育概念。
而后每两周面诊一次。
在项目期间,负责医师随时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
中医体重管理体重已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一个心病,如何控制体重,进行体重管理,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体重管理项目是以中医五运六气体质辨识为基础,以针、药并用为临床干预措施,并辅以饮食、锻炼指导的体重管理项目。
项目一个小周期为3个月,一个大周期为一年。
通过中医体重管理,引导人们逐渐养成体重管理习惯,并逐渐达成健康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