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压强第二课时--浙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1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压强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七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以及压强的大小跟水的深度之间的联系;能用压强计探究水的压强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般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科学、探索真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重点探究水内部压强特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由上一节我们知道固体会产生压强。
如图:当相互接触的海绵和小桌互相作用发生形变时,就会产生压力,也就会存在压强。
那么液体是否也会产生压强呢?观察图片回顾固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液体是否会产生压强讲授新课一、液体的压强活动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出示图片:甲1. 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如图甲所示,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和2/3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没有水;水约1/3处;水约2/3处现象:没有水时,橡皮膜______;当倒入水时,橡皮膜_________,水的深度越深橡皮膜向下突出的程度————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横线上填上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二、压强计1.压强计压强计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2、压强计结构:刻度盘、0刻度线、橡皮管、橡皮膜、金属盒、U形管、有色液体。
3、原理(1)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力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力越大,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2)金属盒可以转动,可以比较水内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出示图片:压强计三、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1、猜想①、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水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水的密度有关。
2、方法:控制变量法、各小组分工探究3、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水、酒精水、烧杯、刻度尺4、实验步骤(1)比较同种液体在不同深度处的压强。
《水的压强》第2课时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一、教材依据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四节《水的压强》第二课时。
二、设计思想本节课以惊险的情景引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体验过程,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概念的体验和理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在具体施教的过程中,我自始至终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亲自观察和实验,经过分析归纳出概念,把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无疑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等智能因素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和规律。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水的压强》第二课,学生已建立压强的概念以及压强的计算公式等。
本课时教学突出让学生学会应用压强的公式、单位,培养学生计算、分析图表的能力及运用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挖掘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补充必要的小实验来说明改变压强的办法,学以致用,加强直观教学。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五、学情分析学习者已具备一般的探究知识与能力,已经顺利地建立起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通过密度计算的学习已建立起较为规范的计算解题模式,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运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效果,到改变各种作用效果所采用的措施(如肉切不动时怎么办?打桩怎样容易些?鸭为啥长着宽蹼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生活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情境被提出来,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头脑中关于压力、受力面积及其作用效果的知识将更好地链接起来,并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对各类生活存在的现象进行再认识。
六、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生活实例,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能较熟练地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计算等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