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2019浙江高考《论语》题选
- 格式:doc
- 大小:63.02 KB
- 文档页数:9
专题22《论语》(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
(1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答案:择友[: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答:[:数理化][:【解析】本题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
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价的用意所在。
[: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评分标准】每问2分。
要点(1)要扣住孔子认为微生高不正直的原因;要点(2)要扣住自己的看法,需要有观点有分析。
附【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永驻心中,即便身形羸.(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 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 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 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同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古诗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其身正,______ ;其身不正,______ 。
(《论语》)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 ;______ ,水浅而舟大也。
2013浙江高考复习:《论语》选读(精选试题)一、(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1)原思之为宰①,与之粟九百,辞(原思嫌多咯)。
子曰:“毋!以为②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注】①原思:孔子的弟子。
为宰:在孔子家中任总管,当在孔子为鲁司寇时。
②为:给。
(2)子华①使②于齐,冉子为其(指赤之母)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③。
”请益。
曰:“与之庾④。
”冉子与之(赤母)五秉⑤。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子应该接济困难户而不是让富人更多)”(《论语·雍也》)【注】①子华:即公西赤。
②使:为孔子出使。
③釜:六斗四升。
④庾:二斗四升。
⑤秉:一百六十斗。
1.“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品质?(1分)2.结合选文,请简要评析孔子对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态度。
(4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孔子反对原思的做法,主张“以为尔邻里乡党”,恰好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第2题考查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评价,答题时立足选段内容,还要知人论世,联系孔子的思想。
答案:1.公正无私、仁爱。
2.孔子对财富分配的态度是合情合礼的,合乎他的义利观。
孔子认为,公西赤家境富有,不应该多给;而给原思的是他的劳动所得,合乎礼义(是“以其道得之”也)。
孔子还认为财富应该“周急不继富”,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
可见孔子在财富分配问题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遵守礼义(与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之“均”――“各得其分”(朱熹释)是一脉相承的,“各得其分”也即是一种符合礼义的财物分配形式),充满辩证。
二、(2012·金华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2013浙江高考复习:《论语》选读(精选试题)一、(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1)原思之为宰①,与之粟九百,辞(原思嫌多咯)。
子曰:“毋!以为②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注】①原思:孔子的弟子。
为宰:在孔子家中任总管,当在孔子为鲁司寇时。
②为:给。
(2)子华①使②于齐,冉子为其(指赤之母)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③。
”请益。
曰:“与之庾④。
”冉子与之(赤母)五秉⑤。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子应该接济困难户而不是让富人更多)”(《论语·雍也》)【注】①子华:即公西赤。
②使:为孔子出使。
③釜:六斗四升。
④庾:二斗四升。
⑤秉:一百六十斗。
1.“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品质?(1分)2.结合选文,请简要评析孔子对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态度。
(4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孔子反对原思的做法,主张“以为尔邻里乡党”,恰好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第2题考查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评价,答题时立足选段内容,还要知人论世,联系孔子的思想。
答案:1.公正无私、仁爱。
2.孔子对财富分配的态度是合情合礼的,合乎他的义利观。
孔子认为,公西赤家境富有,不应该多给;而给原思的是他的劳动所得,合乎礼义(是“以其道得之”也)。
孔子还认为财富应该“周急不继富”,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
可见孔子在财富分配问题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遵守礼义(与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之“均”――“各得其分”(朱熹释)是一脉相承的,“各得其分”也即是一种符合礼义的财物分配形式),充满辩证。
二、(2012·金华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2019年全国高考自选模块试题及解析-浙江卷自选模块试题题号:01课目:语文“《论语》选读”模块〔10分〕阅读下面旳材料,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材料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材料三: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论语•季氏》〕材料四: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1〕依照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旳教学特色。
〔2〕依照上述材料,归纳学习《诗经》旳意义。
题号:02课目:语文“外国小说观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旳小说,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彩票[德国]沃尔夫•冈哈尔姆尤利乌斯是个画家,而且是一个专门不错旳画家。
他画欢乐旳世界,因为他自己确实是一个欢乐旳人。
只是没人买他旳画,因此他想起来会有点伤感,但只是一会。
“玩玩足球彩票吧!”他旳朋友们劝他,“只花2马克便可赢专门多钱!”因此尤利乌斯花2马克买了一张彩票,并真旳中了彩!他赚了50万马克。
“你瞧!”朋友说,“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我现在就只画支票上旳数字!”尤利乌斯笑到。
尤利乌斯买了一栋别墅并对它进行一番装修。
他专门有品位。
买了许多好东西,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橱柜,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还有古老旳威尼斯吊灯。
尤利乌斯专门中意地坐了下来,他点燃一支香烟静静旳享受他旳幸福。
突然他感到好孤单,便想去看看朋友。
他把烟往地上一扔,在原来那个石头做旳画室里他经常如此做,然后他就出去了。
浙江论语高考题【2009年6月】(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25.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评分参考〗24. (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0年6月】(三)(4分)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评分参考〗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2011年6月(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2019年浙江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论语参考卷的新动向《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参考卷中的论语题,大幅度增加了试题的容量,在试题内容和出题方式上都作了大胆的尝试,在命题思路上透露出新的动向,值得我们认真地揣摩。
试题:(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甲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
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不管他要说什么,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 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
评析:1.参考卷中没有注明分值,从《考试说明》的有关条文和全卷的结构分布估计,论语题的分值从往年的4分增加到7分--23题第(1)问1分,第(2)问3分,24题3分。
2.23题第(1)问的答案是"施行\'彻\'制,减轻赋税",第(2)问的答案可以是"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德政的民本思想,他认为百姓富足,国君才有可能真正富足。
"24题的答案应该是"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不正确的。
孔子认为,\'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强调分清是非缘由,做到怨德分明。
(参见教材《〈论语〉选读》第39页)"3.参考卷的论语题出得极好!这道题,结合《考试说明》的有关变化,透露出浙江省高考命题新思路的某些迹象,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揣摹。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2019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言文字运用(共20 分)1.以下各句中,没有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是( 3 分)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不畏挫(cuō)折,以所有精力和才思奔向既定目,赴蹈火,不达.目的决不休,与激在他内心的狷(ju àn)介不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乱玉,迤背着北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起,却早..卷下一天大雪来”⋯⋯也,《水》中最美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史”其实不是噱(xu é),而是“ 史文假名城”的依赖,一旦史印被急于求成的行粗暴抹( mǒ)去,“文化”气味将然无存,“名城”必定危如累卵。
.D.假如一个人能用心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和澄( chéng)都会水心中,即使身.形( l 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神彩熠熠。
.下面的文字,达成2-3 。
(5 分)近两年,中央台道播出的文化目《国家宝藏》可亮点突出。
目以博物主,以文物索,每件文物定一位与之气吻合的嘉,他或娓娓道来....地述文物的史,或扮成先人演..国宝故事,串起国宝的前生此生。
近两年来,目收了大批粉。
多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布的《中国文化白皮》示,在对于“文化目的什么因素最吸引你”的里,“精神内涵”“价向” 成受者的首,“ 目新性”的比率也凑近六成。
【乙】白皮示,比较,众当地原的文化目的意度更高据此,好多内人土,文化迎来了最好的代。
【丙】有演:文化目达“硬知”其实不需要站在目的立面,而是..需要借目,找到大众喜的形式,把“硬知” 化,保证目的文化表达流而快。
....2.文段中的加点,运用不正确的一是(3分)...A.妮妮道来B.演C.而是D.喜3.文段中画的甲、乙、丙句,点有的一是( 2 分)A.甲 B .乙C.丙4.以下各句中,没有病的一是( 3 分)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人之危,使病情火上加油,加快病人死亡,所以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令人闻之色变。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九传统文化经典(B)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那么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上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曾点描述的暮春郊游图呈现了他理想中如何的生活境遇?2.孔子什么缘故“哂”子路而“与点”?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材料二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
”1.材料一的内涵可用成语□□□□来归纳。
2.归纳材料二中孔子提倡的人际交往原那么,并谈谈你的明白得。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草上之风,必偃”那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上文“”一句。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冉有“鸣鼓而攻之”,如此做是不是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观点。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更有效,更有价值。
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附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2013浙江高考复习:《论语》选读(精选试题)一、(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1)原思之为宰①,与之粟九百,辞(原思嫌多咯)。
子曰:“毋!以为②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注】①原思:孔子的弟子。
为宰:在孔子家中任总管,当在孔子为鲁司寇时。
②为:给。
(2)子华①使②于齐,冉子为其(指赤之母)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③。
”请益。
曰:“与之庾④。
”冉子与之(赤母)五秉⑤。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子应该接济困难户而不是让富人更多)”(《论语·雍也》)【注】①子华:即公西赤。
②使:为孔子出使。
③釜:六斗四升。
④庾:二斗四升。
⑤秉:一百六十斗。
1.“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品质?(1分)2.结合选文,请简要评析孔子对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态度。
(4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孔子反对原思的做法,主张“以为尔邻里乡党”,恰好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第2题考查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评价,答题时立足选段内容,还要知人论世,联系孔子的思想。
答案:1.公正无私、仁爱。
2.孔子对财富分配的态度是合情合礼的,合乎他的义利观。
孔子认为,公西赤家境富有,不应该多给;而给原思的是他的劳动所得,合乎礼义(是“以其道得之”也)。
孔子还认为财富应该“周急不继富”,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
可见孔子在财富分配问题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遵守礼义(与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之“均”――“各得其分”(朱熹释)是一脉相承的,“各得其分”也即是一种符合礼义的财物分配形式),充满辩证。
二、(2012·金华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乙: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江泽民1.甲则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2分)2.结合甲、乙两则文字,你觉得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样吗?(3分) 【解析】第1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基础理解层级),需锁定关键词句,由“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富之”“教之”可知。
第2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批判继承,答题时要领会儒家“德治”思想的精髓,并能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分析。
答案:1.正己、爱民、富民、教民。
2.不一样。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
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三、(2012·杭州仿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
(5分)(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二)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敬让之道也。
故以(之)奉宗庙则敬,以(之)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之)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之)处乡里则长幼有序。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此之谓也。
(《礼记·经解》)1.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1分)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
(4分)答案:1.中庸2.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定。
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后问题。
(5分)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
’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
”(朱熹《论语集注》)注:胡氏:胡寅,一说指其父胡安国,或其弟胡宏。
南宋大儒。
靳裁之:胡安国之师,南宋大儒(1)鄙夫“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2分)(2)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儒家的价值观并作简要评析。
(3)答案:(1)根本原因是志于富贵(“耻恶衣恶食”,以切兼以功利为主);严重后果是“无所不至”,即什么干事都做。
(补释:鄙夫的人生不以德为重,而以利益为重。
他所患的是得与失。
他的全部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私欲,他的目标是名利。
因此道德与他无关,如果能守一守道德,也是伪装。
在关键之时,他会不加掩饰、不受任何道德制约地攫取私利。
得不到时想方设法得到,得到了想方设法来维护,为了维护就会不择手段,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无所不至矣”。
)(2)儒家的价值观是“志于道,而不志于富贵”。
A.倡导安贫乐道,这对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其积极意义。
B.鄙视“志于富贵”,反对“耻恶衣恶食”,但并不等于简单地鄙视富贵。
C.孔子强调“安贫乐道”,最终是为了“事君”,这和现实道德要求为人民服务,有本质区别。
五、(2012·温州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
(5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 (《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
②泽:恩惠。
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2分)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
(3分)【解析】这两道题考查对人物观点的概括和评价。
答题时先要在文中找到相关表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孔子只是排斥“不义之利”,而“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则表明韩非子只重利。
分析评价时,观点要有针对性,体现思辨色彩。
答案:1.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
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
2.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
/ 韩非子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
/ 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的观点是功利主义的,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后问题。
(5分)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
(1分)(2)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的评析。
(4分)答案:(1)孔子主张通过一个人的行为、经历、习惯、兴趣来察人。
孟子主张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或眼神变化来察人。
(2)孔子察人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象长期全面深入地交往,有一定难度。
/ 孟子察人注重精神,简单易行;但观人者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且容易失之于武断。
/ 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互相补充。
七、(2011·台州调研)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5分)甲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
)”1.(1)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富贵观?(1分)(2)请简要分析孔子的富贵观。
(2分)乙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争强好胜,应该与世无争,只有这样,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
孔子的观点不符合现代社会崇尚竞争的潮流。
2.上面这则文字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解析】回答第1题第(1)问时容易遗漏前半句“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所以,审清题意再作答,才会使答案全面。
第1题的第(2)问及第2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平时重视培养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的习惯。
分条深入作答是得高分的关键。
答案:1.(1)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①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
②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
2.不正确。
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要一味追名逐利。
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
八、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题。
甲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
答案:(1)孝悌。
(2)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
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
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
九、阅读甲、乙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1)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
(1分)(2)结合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
(2分)乙《论语》的精髓为后人学习、借鉴,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良策。
对于执政者而言,应该对天下人一视同仁,而不应以是非善恶定天下,只要执政者正确地引导,天下人就会去恶向善,所以天下人不必拘泥于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2.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是非善恶”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 【解析】这两道题都是从文化层面进行考查的,第1题考查概括归纳能力,第2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解读和批判继承,属于评价层面。
第1题的第(1)问难度不大,考生比较容易从甲选段中的“过犹不及”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