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拉丁美洲和巴西
- 格式:doc
- 大小:570.50 KB
- 文档页数:7
17.拉丁美洲与巴西【教学目标】1.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及矿产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说明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2.利用地图识记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基础知识】一、拉丁美洲概况1.位置和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因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主要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称之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南部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2.地形:(1)西部山地纵列分布: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纵贯南美大陆。
安第斯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主要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3.湿热为主要气候:(1)气候湿热:拉丁美洲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宜居),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宜居)。
南美洲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湿热气候的成因①纬度:赤道穿过南美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
年凉爽,多见②海陆、洋流:南美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巴西暖流和赤道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③气压带、风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东北、东南信风均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
拉丁美洲和巴西一、位置和范围º(一)位置经纬度位置:热带为主,少部分在温带(25ºN-57ºS)40ºW-110ºW(南美洲40ºW-80ºW)海陆位置:美洲中部和南部,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接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半球位置:东半球位置的重要性:其陆地是联系南、北半球的陆上通道,巴拿马运河与麦哲伦海峡又是联系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上通道重要经纬线经线:100°W穿过墨西哥高原 80°w穿过古巴岛、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南美大陆赤道附近陆地60°W纵贯南美大陆中部纬线:赤道穿过基多、亚马孙河口南回归线穿过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东南端40°S穿过智利、阿根廷(二)范围北部: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属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北美洲与拉丁美洲、中美洲等概念的区分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为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国家:拉丁美洲有33个国家。
其中,巴西是本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智利是世界最狭长的国家(南北长4270千米,东西宽90——400千米);本区纬度最北且大部分位于高原上的国家是墨西哥;面积较大、纬度最南的国家是阿根廷;玻利维亚是本区最大的内陆国;还有南美洲北部的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也是面积较大的国家。
这些国家也都是拉丁美洲人口较多的国家。
)主要国家:巴西、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委内瑞拉。
重要地理事物:西印度群岛和火地岛、巴拿马运河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A、大陆地形:西边地势高,东边较低,平原和高原交错间分布。
高中地理+拉丁美洲和巴西+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一名地理教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探究拉丁美洲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现象,重点介绍巴西这一经济实力和文化中心。
首先,我们来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特点。
它横跨南北半球,包括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等。
这里地形复杂多样,有着高山、河流、热带雨林等多种自然景观,同时还受到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在拉丁美洲的人文现象方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巴西。
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亚马逊河流域、伊瓜苏瀑布等。
同时,巴西也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这些不同的文化和民族相互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
在经济方面,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主要以农业、矿业和制造业为支柱。
其中,巴西的农业发展十分突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先进的种植技术。
巴西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如铁矿、锰矿等,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最后,我们还将重点介绍巴西的城市化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巴西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并且还不断增长。
这种快速的城市化对巴西的环境和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这也是巴西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以上就是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谢谢大家的聆听。
拉丁美洲和巴西一、位置和范围º(一)位置经纬度位置:热带为主,少部分在温带(25ºN-57ºS)40ºW-110ºW(南美洲40ºW-80ºW)海陆位置:美洲中部和南部,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接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半球位置:东半球位置的重要性:其陆地是联系南、北半球的陆上通道,巴拿马运河与麦哲伦海峡又是联系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上通道重要经纬线经线:100°W穿过墨西哥高原 80°w穿过古巴岛、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南美大陆赤道附近陆地60°W纵贯南美大陆中部纬线:赤道穿过基多、亚马孙河口南回归线穿过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东南端40°S穿过智利、阿根廷(二)范围北部: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属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北美洲与拉丁美洲、中美洲等概念的区分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为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国家:拉丁美洲有33个国家。
其中,巴西是本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智利是世界最狭长的国家(南北长4270千米,东西宽90——400千米);本区纬度最北且大部分位于高原上的国家是墨西哥;面积较大、纬度最南的国家是阿根廷;玻利维亚是本区最大的内陆国;还有南美洲北部的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也是面积较大的国家。
这些国家也都是拉丁美洲人口较多的国家。
)主要国家:巴西、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委内瑞拉。
重要地理事物:西印度群岛和火地岛、巴拿马运河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A、大陆地形:西边地势高,东边较低,平原和高原交错间分布。
1.北部:是墨西哥高原。
高原两侧各有一个山脉,东侧为东马德雷山脉,西侧为西马德雷山脉,南部为南马德雷山脉。
墨西哥高原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多火山和地震。
2.南美大陆:西部:安第斯山:长度:南北长9000km,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
成因: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碰撞,挤压隆起形成;地形单元: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和横断山体组成,山间有盆地、高原;特点:该地多火山和地震——原因:处于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自北向南依次是:①.奥里诺科平原;(奥里诺科河冲积而成)②.圭亚那高原;③.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面积560万平方千米,亚马孙河冲积而成,大部分海拔300米以下,主要位于巴西境内。
)④.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千米,地形起伏和缓,海拔600——900米,为古老的熔岩高原)⑤.拉普拉塔平原;(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冲积而成,潘帕斯草原即分布于此)⑥.巴塔哥尼亚高原。
海拔100——1000米,位于阿根廷境内。
B、岛屿:拉丁美洲北部和南端都有许多岛屿。
1.北部:以西印度群岛为主(西印度群岛在墨西哥湾、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环绕加勒比海分布,西印度群岛由1200多个岛屿组成,分属十多个国家,其中古巴岛为最大岛,其次为海地岛和牙买加岛)。
2.南部:岛屿也较多,其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大陆之间是麦哲伦海峡;火地岛与南极大陆之间是德雷克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评价:正因为火地岛南北面都是海峡,所以在交通上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是我国等一些国家的探险队、科考队通向南极洲考察的“中转站”,长途航行在这里充分准备之后,再冲过咆哮的德雷克海峡就可以到达南极洲了。
麦哲伦海峡:火地岛与南美大陆之间;长592千米,宽3.2——3.3千米,是世界最曲折的海峡;一直是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必经之路,航运十分繁忙。
但由于挖通了巴拿马运河之后,有了一条近路,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距离,使得这里的航运量有所缓减。
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比较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大洲分界线南北美洲亚洲和非洲所在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北半球、东半球所属国家巴拿马埃及沟通大洋太平洋与大西洋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避免绕行航线南美南端的麦哲伦海峡非洲好望角缩短航程8000~10000千米14500千米左右通航能力5~10万吨级25万吨级以下长度81.3千米173千米凿通地峡中美地峡苏伊士地峡两端港口科隆、巴拿马城塞得港、苏伊士港(二)水文:河流多,流量大1.亚马孙河: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第二长河(6400km)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太平洋。
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从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四方面来分析。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流域内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两种湿热气候为主,全年降水丰富,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的湿热水汽进人大陆;再加上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另外,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草原覆盖;所以亚马孙河干流流量非常大,成为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
2.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该河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第二大的水电站3.的的喀喀湖: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4.安赫尔瀑布:落差979米,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位于委内瑞拉境内的丘隆河上。
5.瓜伊拉瀑布:平均流量13000m³/s,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6.伊瓜苏瀑布:最宽达4000米,是世界最宽的瀑布,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交界处。
(三)气候:(1)、特点:湿热的大陆原因:(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拉丁美洲,恰是陆地宽广部分,2/3面积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和洋流-拉丁美洲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又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
(3)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两侧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
(4)气压带和风带-地处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多雨,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从辽阔的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沛的降水。
(2)气候类型及分布:本区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其次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及高山气候;本区没有亚寒带大陆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原因:南美洲没有深入高纬的大陆。
热带雨林气候:(1)地带性分布:①.南北纬10°之间,本区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②成因: A.主要原因: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B.洋流:沿岸有南赤道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C.地形:平原呈东西走向,面向大西洋敞开,北面有圭亚那高原,南面有巴西高原,也呈东西走向,且高度不大,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深入内陆,带来大量水汽;西侧背靠安第斯山,深入内陆的大西洋暖湿气流受山地抬升作用,可增加山地东坡的降水量,使该地终年降水丰富。
(2)非地带性分布:①巴西东南部——原因:该地背靠巴西高原,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②中美地峡东部——原因:该地背靠墨西哥高原,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③哥伦比亚西海岸——原因:赤道逆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中美西部、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墨西哥北部、秘鲁西海岸、智利西海岸。
安第斯山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延续到赤道附近的原因: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4.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美洲30°——40°大陆西岸(智利西海岸)。
5.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南美洲东南部(阿根廷东部、乌拉圭、巴西西南、巴拉圭大部)。
6.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美洲40°——60°大陆西岸(智利西海岸)。
7.温带草原气候:分布在阿根廷境内。
8.温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阿根廷西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注意:地形对该地气候的影响;和非洲大陆的对比1.分析这个问题应围绕两个要点:①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②.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具体表现:(1)安第斯山:①.阻挡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陆,使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被束缚在大陆西岸;②.安第斯山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如:A.亚马孙平原地区因大西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陆,直达安第斯山麓,受山地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B.安第斯山南段西侧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侧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③.安第斯山的海拔较高,高山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1000米海拔以下气温较高,气候炎热,植被主要为热带雨林;1000——2000米气候温暖,生长着草地与林木;2000——3000米气候清凉,高山森林分布;3000——4000米气候寒冷,只有一些低矮的高山草地;海拔在5000米以上,气候严寒,常年被冰雪覆盖,属冰原气候。
(2)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及墨西哥高原:亚马孙平原地势低平,气候闷热,巴西高原和墨西哥高原由于地势高,则气候较温和。
如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都建在高原上就与上述原因有关。
(3)中美洲东部、巴西高原东南:分别处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四)自然资源丰富(1)矿产:1.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委内瑞拉境内的马拉开波盆地是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区——石油多数出口到美国;2.墨西哥的银——产量居世界之首,有“白银之国”的称号;3.巴西的铁、锰矿——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部(伊塔比拉铁矿);4.智利、秘鲁的铜——智利的铜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智利的铜都(丘基卡马塔——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5.智利的硝石——世界最大的天然硝石产区;6.牙买加的铝土7.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上——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第二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由于本区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地势变化显著,如北部亚马孙河的支流、南部拉普拉塔河水系支流,都是由高原流向平原,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2)渔业:秘鲁附近的渔场——世界著名的四大天然渔场之一——与上升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