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计算题提高训练 (66)(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52.28 KB
- 文档页数:50
一、选择题1.以1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 .12.5 mB .2mC .10 mD .0.5 m 2.一质点以某初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5s 停止运动。
若质点在这2.5s 内开始运动的第1秒内的位移为x 1,第2秒内的位移为x 2,则x 1 :x 2为( )A .2:1B .3:1C .5:3D .6:53.从离地面高为 1.25m h =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210m/s g =。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和最后0.1s 内下落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A .5m/s ,0.45mB .5m/s ,0.25mC .10m/s ,0.45mD .10m/s ,0.25m4.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零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 ;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 。
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B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C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 ,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5.如图所示,左图为甲、乙两质点的v - t 图像,右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丙、丁的位移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B .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C .丙的出发点在丁前面的x 0处D .丙的运动比丁的运动快6.关于某质点的x -t 图像(如图甲所示)和另一质点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质点在3s内速度的方向都没有变化B.两质点在3s内的位移大小都为3mC.图甲中质点在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质点在3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图甲中质点在前1s内与后2s内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图乙中质点在前1s内与后2s 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7.如图所示,木块A、B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v1射入A,以速度v2穿出B,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时的速度为()A.221223+v vB.22123v v+C.1223v v+D.123v8.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6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的位置坐标为6mB.初速度大小为5m/sC.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D.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9.如图所示,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置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处,空心管长度为H,小球与管的轴线重合。
一、选择题1.以1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 .12.5 mB .2mC .10 mD .0.5 m 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 2B .前3s 内的位移是6mC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3s 末的速度是4m/s3.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不相同C .前 4s 内的平均速率为0.625m/s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4.滑雪场游玩中,小明从雪坡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下滑,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个标志点,已知ab =4m ,bc =8m ,通过ab 和bc 所用时间均为2s ,则他通过b 、c 两个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A .2m/s ; 3m/sB .3m/s ; 4m/sC .3m/s ; 5m/sD .4m/s ; 6m/s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并排固定着三个相同木块,一可视为质点的子弹以速度0v 从左侧水平射入1号木块,且刚好未从3号物块穿出。
若子弹整个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离开2号木块开始进入3号木块时的速度为( )A .013v B .033v C .063v D .012v 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7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10m/s27.某质点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说法正确的是()A.0~1s内与2~3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B.0~1s内与2~3s内质点的加速度相同C.0~2s内与0~4s内质点的位移相同D.0~2s内与0~4s内质点的路程相同8.对于如图所示的情境,交通法规定“车让人”,否则驾驶员将受到处罚,若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行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前端距停车线8m,该车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A.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2s汽车才能停止B.在距停车线6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C.若经0.2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D.若经0.4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9.小张和小王分别驾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在某段时间内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初始时,小张在小王前方x0处,则()A.若x0=l8m,两车相遇0次B.若x0=36m,两车相遇I次C.若x0<18m,两车相遇2次D.若x0=54m,两车相遇1次10.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6s内甲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0~6s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C.t=5s时两物体一定相遇D.0~6s内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11.如图所示,在一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内经过相距30 m的A、B两点,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20 m/s,则()A.汽车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为10 m/sB.A点与O点间的距离为20 mC.汽车从O点到A点需要的时间为1sD.汽车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12.如图,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图中1、2、3、4、5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从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AB 间的距离x 1=3m ,BC 间的距离x 2=5m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 .1m/s 2B .2m/s 2C .3m/s 2D .4m/s 2 【答案】B 【解析】 【分析】通过速度变化量相等得知两段过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和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相等的时间间隔,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详解】因为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可知A 到B 的时间和B 到C 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B 点的速度1242B x x v T T+==;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2212B A v v ax -=即22442()(2)23T T T--=⨯⨯ 解得:T =1s则加速度222m/s 2m/s 1v a T ∆=== 故选B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2.a b 、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在0t =时刻,b 车在a 车前方0S 处,在10~t 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则( )A .若a b 、在1t 时刻相遇,则03s s =B .若a b 、在12t 时刻相遇,则032s s = C .若a b 、在13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143t D .若a b 、在14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a 车速度为13v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根据题述,在0t =时刻,b 车在a 车前方0S 处,在10~t 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若a b 、在1t 时刻相遇,根据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03s s s +=解得02s s =,故A 错误; B .若a b 、在12t 时刻相遇,根据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 0744s s s += 解得032ss =,故B 正确; C .若a b 、在13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的时刻为关于1t t =对称的153t 时刻,故C 错误; D .若a b 、在14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174t ,下次相遇时a 车速度 111117244a v t v v v t =-⋅= 故D 错误。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t 的关系图象。
若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乙物体一定在甲物体前面B .t =1s 时,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C .t =2s 时,乙物体速度大小为1m/sD .t =3s 时,甲物体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于甲物体有012x v a t v t ==+甲甲甲 由题图知21/2s 1m a =甲 00v =甲则22m/s a =甲对于乙物体有012x v a t v t ==+乙乙乙 由题图知2/2m s 11a =-乙 04m/s v =乙故22m/s a =乙由于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两物体恰不相碰,则乙物体在后,甲物体在前,故A 错误;B .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即422t t -=解得1s t =故B 正确;C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2s t =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42m/s 0v t =-=乙()故C 错误;D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3s t =时,甲物体的速度大小26v t m/s ==甲故D 错误。
故选B 。
2.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设经过b 时刻的加速度和速度分别为a 和v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m n Sa m n mn+=-B .2()()m n S a m n mn-=+C .b ()m n Sv mn+=D .()22bm n S vmn+=【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度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12b v n an S +=212b v m am S -=两式联立,得2()()m n S a m n mn -=+,()22b (+)m n S v mn m n +=B 正确,ACD 错误。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单选题1、高速公路上有两辆汽车一前一后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着,两车相距70m,突然前车发现紧急情况,立即刹车,后车发现前车开始刹车时,也立刻采取相应措施,假设刹车时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已知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大约在1.4~2. 1s之间,为确保两车不追尾,则两车刹车前行驶的最大速度为A.90 km/hB.110 km/hC.120 km/hD.130 km/h答案:C由于两车刹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相同,所以后车在最长反应时间内匀速行驶的距离为70m,由此可得汽车速度v=702.1×3.6=120kmℎ⁄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越大B.在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一大一小两个金属球,二者同时着地,说明二者运动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就是当地的自由落体加速度C.北京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比广东的稍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A.自由落体运动是忽略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无论质量大小,下落时加速度都是g,A错误;BD.金属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远小于金属球的重力,金属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金属球运动的加速度为当地的自由落体加速度,B正确,D错误;C.纬度越高,自由落体加速度越大,故北京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比广东的稍大,C错误。
故选B。
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前人们常在过节时放烟花(如图甲所示)来表示庆祝,礼花弹在地面上从发射筒中沿竖直方向射出,到达最高点时炸开后,形成漂亮的球状礼花(如图乙所示)。
现有某烟花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其工作原理为:点燃引线,引燃发射药燃烧发生爆炸,礼花弹获得一个初速度并同时点燃延期引线。
当礼花弹到最高点附近时,延期引线点燃礼花弹。
现假设某次放烟花中,礼花弹获得的初速度大小为35m/s,延期引线的燃烧速度为2cm/s,要求爆炸发生在超过礼花弹上升最大高度的96%。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B.C.D.答案:DACD.t=0时刻,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根据a−t图像可知,0~T2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T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T~3T2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T2~2T内物体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AC错误;B.t=0时刻,若物体的初速度为v0,方向为正方向,,根据a−t图像可知,0~T2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T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T时刻开始做加速大小不变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故选D。
2、如图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其中元洪航道桥的A、B、C三根桥墩间距分别为AB=132m、BC=196m。
厦门中学生助手所在的高速列车匀加速通过元洪航道桥,车头经过AB和BC 的时间分别为3s和4s,则这列高速列车经过元洪航道桥的加速度大小约为()A.0.7m/s2B.1.4 m/s2C.2.8 m/s2D.6.3 m/s2答案:B高速列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ABt1=44m/sBC段的平均速度v2=BCt2=49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可知a=v2−v1t12+t22≈1.4m/s2B正确.故选B。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在0~1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汽车在1~2s内反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汽车在2s末回到出发点D.汽车在0~1s内和1~2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DA.由图可知,汽车在0~1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汽车在1~2 s内速度仍为正,故仍向正向运动,故B错误;C.汽车在2 s前一直向正方向运动,所以2 s末没有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D.汽车在0~1 s内和1~2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均为v=0+52m/s=2.5m/s故D正确。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 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 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 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A .1212·t t L a t t +B .122112·2t t t t L a t t +--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D .212112·2t t t t L a t t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 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12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可得: 11L v t =列车全身通过桥尾时的平均速度等于202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2,则 22L v t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2121022t t v v a t ⎛⎫=-+- ⎪⎝⎭联立解得:21210122t t t t L t a t t --=⋅- A. 1212·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A 错误. B. 1221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B 错误.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相符,故C 正确.D. 2121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D 错误.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t =0时,两车间距为0s ;0t 时刻,甲、乙两车相遇.00t 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0t 时间内甲车在前,002t t 时间内乙车在前B .002t 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车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C .02t 时刻甲、乙两车相距012s D .067s s【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图知在0~t 0时间内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是甲车在追赶乙车,所以A 错误;B .0~2t 0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032v ,乙车平均速度012v ,所以B 错误;D .由题意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即为位移s 0,根据几何关系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对应位移s 0∕3,所以可求三角形OCD 的面积对应位移s 0∕6,所以0—t o 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s 0+ s 0∕6得s 0=67s 故D 正确;C .2t 0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ABC 的面积即s 0∕3,所以C 错误.故选D 。
一、选择题1.以1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12.5 m B .2mC .10 mD .0.5 m D解析:D先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为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
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即可求解。
36km/h=10m/s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0010s 2.5s 4v t a === 刹车后第3s 内的位移,等于停止前0.5s 内的位移221140.5m 0.5m 22x at ==⨯⨯= 故选D 。
2.如图给出了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图线甲与横轴平行,图线乙为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由图可知(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处于静止C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 .乙处于静止A解析:AAB .甲图线平行于横轴,说明物体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错误A 正确; CD .乙图线是向上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D 错误。
故选A 。
3.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比赛中,我国跳水运动员施廷懋获得金牌。
经过对跳水过程录像的理想化处理,将施廷懋(可视为质点)离开跳板时作为计时起点,其运动过程的v -t 图像简化为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则运动员 ( )A .0-t 1运动员自由下落B .在t 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 .在t 2时刻在空中最高点D .在t 3时刻浮出水面B解析:BA .0-t 1运动员速度减小,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A 错误; BC .在t 2时刻开始减速向下,进入水面,B 正确,C 错误;D .在t 3时刻进入水中最低点,D 错误。
故选B 。
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着总长为L 的斜面,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顶端O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所用时间为t ,若小物块到达斜面上某一点A 时速度大小为12v ,OA 距离为L A ,由O 到A 的时间t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 A =2L B .L A =4L C .4A t t =D .t A 2B 解析:B AB .由22v aL = 2A A 2v aL =解得A 4LL = ,B 正确,A 错误; CD .由212L at =2A A 12L at =A 4L L =解得A 2tt = ,CD 错误。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项训练单选题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只受重力作用且竖直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不同物体所做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是不同的D.质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答案:DAB.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即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AB错误;C.不同物体所做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是相同的,C错误;D.质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D正确。
故选D。
2、无人机航拍以无人驾驶飞机作为空中平台进行摄影。
某款质量m=1kg的摄影无人机开始悬停在湖面一定高度处,为了全景拍摄景物,无人机先加速下降至v1=4m/s再匀速下降最后减速下降至速度为零。
接着无人机加速上升达到v2=6m/s随即减速上升为零时,恰好升至原来高度。
已知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2m/s2,a2=1m/s2.忽略空气阻力影响,求无人机:上升的高度H()A.24mB.27mC.32mD.42m答案:B上升过程中,由运动学公式v22 2a1+v222a2=H得H=27m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在一起,即由物体带动纸带一起运动,打点计时器的振针便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和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关系是()A.物体运动和接通电源应同时进行B.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电源C.先接通电源,后让物体运动D.先接通电源还是后接通电源都没有关系,对实验来说效果是一样的答案:C为了充分利用纸带,且在纸带上能得到清晰的点迹,在实验开始时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让物体运动。
故选C。
4、“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
假设某次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运动,经时间t上浮到海面,此时速度恰好减为零。
一、选择题1.滑雪场游玩中,小明从雪坡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下滑,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个标志点,已知ab =4m ,bc =8m ,通过ab 和bc 所用时间均为2s ,则他通过b 、c 两个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A .2m/s ; 3m/sB .3m/s ; 4m/sC .3m/s ; 5m/sD .4m/s ; 6m/s2.某汽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2 m/s 2 ,加速的最后一秒运动的路程为20米,此后开始匀速运动。
则汽车加速的位移是( )A .110.25mB .90.25 mC .100 mD .110m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B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C .可求出物体经过2t 时的瞬时速度D .可求出物体通过2x 时的速度 4.以35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速度为零B .小球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初速度相同C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1.25mD .小球上升阶段所用的时间为3.5s5.如图所示,在一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 内经过相距30 m 的A 、B 两点,汽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20 m/s ,则( )A .汽车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为10 m/sB .A 点与O 点间的距离为20 mC .汽车从O 点到A 点需要的时间为1sD .汽车从O 点到B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6.一物体自某高度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落地之前瞬间的速度为v ,在运动过程中( )A .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等于12v ;B .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22vC .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发生的位移之比为1∶2D .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7.小明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电梯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的v -t 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电梯在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选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5s 时间内电梯匀速上升B .在10s 末电梯上升到最高点C .在10s ~20s 内,电梯减速下降D .在10s ~20s 内与0~5s 内,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相反8.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7m L =,物体A 以A 4m/s v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B 在摩擦阻力作用下以初速度B 10m/s v =、加速度2/s 2m a =-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A .7sB .8sC .9sD .10s9.物体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 2,5s 末到达斜面底部,物体运动的前2s 内的位移与最后2s 内的位移之比为( )A .4:25B .3:16C .1:5D .1:410.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 、II 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t 1-t 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I 、II 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B .I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II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 .I 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II 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 .I 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122v v + 11.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
习题课:x-t图像与v—t图像的识别及应用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0~2 s为第Ⅰ段,2~4 s为第Ⅱ段,4~5 s为第Ⅲ段,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第1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 s的加速度大于第5 s的加速度C。
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a)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图(a)3.(多选)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1 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在1~2 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在1~3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 m/s2D。
在3 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4。
(多选)如图所示,表示做直线运动的某一物体在0~5 s内的运动图像,由于画图人粗心未标明是v-t图像还是x-t图像,但已知第1 s内的速度小于第3 s内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一定是v—t图像B.该图一定是x—t图像C。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D.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5.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x—t图像(位移—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做曲线运动B.物体一直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C.物体以某一速率做往复运动D。
第2秒末,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6。
如图所示,左图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像,右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丙、丁的x—t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B.丙的运动速率大于丁的运动速率C。
丙的出发点在丁前面x0处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7.(多选)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质点在0~4 s内()A.先沿x轴正方向运动,后沿x轴负方向运动B。
2019-2019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题(带答案分析)为帮助大家更好掌握知识点,查词典物理网整理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题,请同学们参照。
1.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假如 __________不变,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 ____________.2.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此中若 v0=0,则公式变为 ________; 若加快度a=0,则公式变为 ________,表示物体做的是 __________直线运动 .3. 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v0+at 进行计算时,一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为正方向,当物体做加快运动时, a 为______值; 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 a 为______值.4.图 1(1) 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 ________的直线,如图 1 所示.(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 ________的直线,如图 2 所示 a 表示匀加快直线运动, b 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 . 图 2(3)v-t 图线的倾斜程度,即 ________表示物体的加快度 .第 1 页5. 以以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快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6.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 1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接就任务,需加快行进,其加快度大小为 3 m/s2,则汽车加快 4 s ,其速度为多大 ?加快 5 s 后呢?【看法规律练】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看法1. 以下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快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同样的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快度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老是同样的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快度越大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在单位时间内越大,加快度越大2. 某运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快度大小为 0.6 m/s2 ,那么在随意 1 s 内()A. 此物体的末速度必定等于初速度的 0.6 倍B. 此物体随意 1 s 的初速度必定比前 1 s 末的速度大 0.6 m/sC.此物体在每 1 s 内的速度变化为 0.6 m/sD.此物体在随意 1 s 内的末速度必定比初速度大 0.6 m/s第 2 页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应用3.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2 m/s ,加快度大小为 1 m/s2 ,则经 1 s 后,其末速度 ()A. 必定为 3 m/sB. 必定为 1 m/sC.可能为 1 m/sD. 不行能为 1 m/s4.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 1 m/s2 的加快度做匀加快运动,经 5s 后做匀速运动,最后 2 s 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 ?减速运动时的加快度是多大 ?知识点三 v-t 图象的应用5.图 3如图 3 所示是某质点的 v-t 图象,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前 2 s 物体做匀加快运动,后 3 s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②2~5 s 内物体静止③前 2 s 和后 3 s 内速度的增量均为 5 m/s④前 2 s 的加快度是 2.5 m/s2 ,后 3 s 的加快度是 -53 m/s2A.①②B. ②③C.①④D. ②④6.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向来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 4 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图 4第 3 页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相遇的时辰分别在 1 s 末和 4 s 末C.乙在前 2 s 内做匀加快直线运动, 2 s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方法技巧练】一、利用 vt 图象剖析物体运动的技巧7.图 5如图 5 所示,请回答:(1) 图线①②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2) ①物体 3 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 ?(3) ②物体 5 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 ?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4) ①②物体的运动加快度分别为多少 ?方向怎样 ?(5) 两图象的交点 A的意义 .二、汽车刹车类问题的剖析方法8. 汽车以 4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1) 若汽车以 0.6 m/s2 的加快度加快,则 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 若汽车刹车以 0.6 m/s2 的加快度减速,则 10 s 后速度第 4 页减为多少 ?(3) 若汽车刹车以 3 m/s2 的加快度减速,则 10 s 后速度为多少?1. 以下相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此中看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加快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零的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快度是一个恒量2. 对于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刹时速度随时间而改变C.速度随时间不停增添的运动,叫匀加快直线运动D.速度跟着时间平均减小的运动,往常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3.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同样时间内位移的变化同样B. 同样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同样C.同样时间内速率的变化同样D.同样行程内速度的变化同样4. 一辆匀加快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共用 5 s 时间,汽车的加快度为 2 m/s2,它经过第 2 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15 m/s ,则汽车经过第 1 根电线杆的速度为 ()第 5 页A.2 m/sB.10 m/sC.2.5 m/sD.5 m/s5. 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 A 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 6 m/s,加快度是 1 m/s2; 物体乙的速度是 2 m/s,加快度是 6 m/s2; 物体丙的速度是 -4 m/s,加快度是 2 m/s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经过 A点,物体甲最快,乙最慢B. 经过 A点前 1 s 时,物体丙最快,乙最慢C.经过 A点后 1 s 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 一小球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快滚下,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 . 以下图所示的速率时间图象中能够反应小球这一运动过程的是 ()7.图 6甲、乙两质点在同向来线上运动,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 6 所示,由图象可知 ()A. 在 t1 时辰,甲和乙的速度同样B. 在 t1 时辰,甲和乙的速度大小同样,方向相反C.在 t2 时辰,甲和乙的速度方向同样,加快度方向相反D.在 t2 时辰,甲和乙的速度不同样,加快度方向同样题号 1234567第 6 页答案8. 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加快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乙的初速度是甲的初速度的 2.5 倍,且甲的加快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 2 倍,经过 4 s 二者的速度均达到 8 m/s ,则两者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大 ?二者加快度大小分别为多大 ? 9. 一辆公共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快直线运动,加快度大小为 2 m/s2,6 s 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快到下一站时封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 12 s 停止,求:(1) 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2) 汽车封闭发动机后的加快度 .10. 如图 7 所示,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 . 已知 F-15 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快时产生的最大加快度为 5.0 m/s2 ,腾飞的最小速度是 50 m/s ,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所拥有的最大速度为 30 m/s,则飞机腾飞时在跑道上起码加快多长时间才能腾飞 ?11. 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快行进,经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h,1 min 后变为 54 km/h ,又需经多长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 64.8 km/h?12. 卡车本来以 1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由于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就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行进,当车减速到 2 m/s 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立即松开刹车,而且只用了减速过程一半的时间就加快到本来的第 7 页速度,从开始刹车到恢还原速用了 12 s. 求:(1) 减速与加快过程中的加快度 ;(2) 开始刹车后 2 s 末及 10 s 末的刹时速度 .第 2 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前预习练1. 加快度一条倾斜的直线2.v=v0+at v=at v=v0 匀速3. 初速度 v0( 或运动 ) 正负4.(1) 时间轴 (2) 倾斜 (3) 斜率5.AD [ 各选项表示的均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此中 A、D表示匀加快直线运动, B、C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 .]6.22 m/s 25 m/s讲堂研究练1.BD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快度恒定,但其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同样,也可能相反,故 A 错; 依据加快度的定义可知, B、D对,C错.]2.C [ 因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知加快度为 0.6 m/s2,主要波及对速度公式的理解:①物体可能做匀加快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 ②v=v0+at 是矢量式 . 匀加快直线运动 a=0.6 m/s2; 匀减速直线运动 a=-0.6 m/s2.]4.5 m/s 2.5 m/s2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第 8 页分析质点的运动过程包含加快匀速减速三个阶段,如右图所示 .图示中 AB为加快阶段, BC为匀速阶段, CD为减速阶段,匀速运动的速度即为 AB段的末速度,也为 CD段的初速度,这样一来,就能够利用公式方便地求解了 .由运动学公式可知: vB=v0+at=5 m/s ,vC=vB=5 m/s ,由v=v0+at 应用于 C D段 (vD=0) 得: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评论 1. 多运动过程问题要区分不一样的运动阶段,并搞清楚各运动过程之间的联系 .2. 选用一个过程为研究对象,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判断各量的正负,利用 v=v0+at 由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6.C [ 甲以 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 0~2 s 内做匀加快直线运动, a1=2 m/s2,2 ~6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2=-1 m/s2.t1=1 s 和 t2=4 s 二者不过速度同样,未相遇 .2 ~6 s 内,甲、乙速度方向同样 . 故正确答案为 C.]评论剖析图象应从轴、点、线、面积、斜率等几个方面着手. 轴是指看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是 x-t 图象仍是 v-t 图象. 点是指看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或许是图线的折点 . 线是看图的形状,是直线仍是曲线,经过图线的形状判断两物理量的关系,还要经过面积和斜率看图象所表达的含义 .第 9 页7. 看法析分析 (1) ①做匀加快直线运动 ; ②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①物体 3 s 内速度的改变量v=9 m/s-0=9 m/s ,方向与速度方向同样(3) ②物体 5 s 内的速度改变量 v=(0-9) m/s=-9 m/s ,负号表示速度改变量与速度方向相反 .(4) ①物体的加快度a1=vt=9 m/s3 s=3 m/s2 ,方向与速度方向同样 .②物体的加快度a2=vt=-9 m/s5 s=-1.8 m/s2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5) 图象的交点 A表示两物体在 2 s 时的速度同样 .方法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象向上倾斜即斜率为正,表示物体加快,斜率为负表示物体减速,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加快度大小,正负表示加快度方向.8.(1)17 m/s (2)5 m/s (3)0分析 (1) 初速度 v0=40 km/h11 m/s ,加快度 a=0.6 m/s2 ,时间 t=10 s.10 s 后的速度为 v=v0+at=11 m/s+0.610 m/s=17 m/s.(2) 汽车刹车所用时间 t1=v0a1=110.6 s10 s ,则 v1=v0-at=11 m/s-0.610 m/s=5 m/s.(3) 汽车刹车所用时间 t2=v0a2=113 s10 s ,因此 10 s 后汽第 10 页车已经刹车完成,则 10 s 后汽车速度为零 .方法总结①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一定考虑减速为零后能否返回,若今后物体停止不动,则今后任一时辰速度均为零,不可以用公式 v=v0+at 来求速度 .②办理刹车问题要先判断刹车所用的时间 t0. 若题目所给时间 t课后稳固练3.B [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快度是恒定的,即同样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同样, B正确.]4.D [ 依据 v=v0+at ,v0=v-at=15 m/s-25 m/s=5 m/s ,D正确.]5.ABC [ 经过 A点时甲的速度为 6 m/s 最大,乙的速度为 2 m/s 最小,因此 A对. 经过 A 点前 1 s 时,丙的速度为 -6 m/s ,甲为 5 m/s ,乙为 -4 m/s ,因此 B对. 经过 A点后 1 s 时,v 甲=7 m/s ,v 乙=8 m/s ,v 丙=-2 m/s ,因此 C对.]6.C [ 小球先做匀加快运动,速率平均增大,后做匀减速运动,速率平均减小,故能够反应小球运动过程的是图象 C.]7.AC [ 由图象可知,甲、乙两质点速度方向同样,但加快度方向相反,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个质点的速度在 t1 时辰相同,故 A、C正确, B、D错.]8. 看法析第 11 页分析对甲、乙两物体分别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有 v=v 甲+a 甲 t ,v=v 乙-a 乙 t ,又 v 乙=2.5v 甲,a 甲=2a 乙,由以上四式可得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甲=v2=82 m/s=4 m/s ,v 乙=2.5 v 甲=2.54 m/s=10 m/s;甲、乙两物体的加快度大小分别为a 甲=v-v 甲 t=8-44 m/s2=1 m/s2 ,a 乙=12a 甲=121 m/s2=0.5 m/s2.9.(1)12 m/s (2)-1 m/s2分析 (1) 匀速行驶的速度即为匀加快 6 s 时的速度v2=v1=a1t1=26 m/s=12 m/s.(2) 对匀减速直线运动,由 v=v0+at 得a2=0-1212 m/s2=-1 m/s2.10.4.0 s分析飞机在跑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当有最大初速度、最大加快度时,腾飞所需时间最短,故有v=v0+at ,t=v-v0a=50-305.0 s=4.0 s则飞机腾飞时在跑道上起码应有 4.0 s 的加快时间 .11.15 s12.(1)-1 m/s2 2 m/s2 (2)8 m/s 6 m/s分析第 12 页(1) 卡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加快直线运动,其运动简图如右图所示,设卡车从 A点开始减速,则 vA=10 m/s,用 t1 时间抵达 B点,从 B点又开始加快,用时间 t2 抵达 C点,则 vB=2 m/s,vC=10 m/s,且 t2=12t1 ,t1+t2=12 s ,可得 t1=8 s ,t2=4 s.由 v=v0+at 得,在 AB段,vB=vA+a1t1,①在 BC段,vC=vB+a2t2,②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a1=-1 m/s2 ,a2=2 m/s2(2)2 s 末的速度为v1=vA+a1t=10 m/s-12 m/s=8 m/s ,10 s 末的速度为v2=vB+a2t=2 m/s+2(10-8) m/s=6 m/s.以上是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题的全部内容,查词典物理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1.两辆汽车A 、B 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汽车均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最后静止B .两汽车在t t =0时刻相距最远C .两汽车在02.5t t =时刻相距最近,且速度相同D .汽车A 在0t ~30t 与汽车B 在50t ~60t 时间内的图线斜率相同,故两汽车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相同,大小为00x t 2.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18m 和14m 。
则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 )A .40mB .48mC .50mD .150m 3.控制汽车油耗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手段之一,各国相继出台在不久的将来禁售燃油车的相关政策,而大力研发电动汽车。
一电动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当车速v≤10m/s 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电动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在上述条件下,若某一电动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启动了“全力自动刹车”后其加速度大小为5m/s 2,则从开始经过1s 与从开始经过3s 的过程中,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A .1∶1B .3∶4C .1∶2D .1∶34.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比赛中,我国跳水运动员施廷懋获得金牌。
经过对跳水过程录像的理想化处理,将施廷懋(可视为质点)离开跳板时作为计时起点,其运动过程的v -t 图像简化为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则运动员 ( )A .0-t 1运动员自由下落B .在t 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 .在t 2时刻在空中最高点D .在t 3时刻浮出水面5.在正常情况下,火车以54km/h 的速度匀速开过一个小站,现因需要,必须在这个小站停留。
火车将要到达该小站时,以20.5m /s 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停留2min 后,又以0.3m/s 2的加速度开出小站,一直到恢复原来的速度,则因列车停靠小站而延误的时间为( )A .40sB .120sC .160sD .200s6.质量为m 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初2s 内的位移是最后2s 内位移的3.5倍,且已知滑块在最初1s 内的位移为8m ,由此可求得( ) A .滑块的加速度为22m/sB .滑块的初速度为10m/sC .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5sD .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205m .7.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B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C .可求出物体经过2t 时的瞬时速度D .可求出物体通过2x 时的速度 8.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6s 内甲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0~6s 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C .t =5s 时两物体一定相遇D .0~6s 内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9.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前4s 内( )A.乙比甲运动得快B.2s末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10.如图所示,在一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内经过相距30 m的A、B两点,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20 m/s,则()A.汽车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为10 m/sB.A点与O点间的距离为20 mC.汽车从O点到A点需要的时间为1sD.汽车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11.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地面上某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考虑物体落地后的反弹),已知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1.一电梯由地面开始运动,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4t 时刻电梯上升到最高点B .00t ~与004~6t t 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C .00t ~与004~6t t 时间内位移大小之比为2:3D .00t ~与004~6t t 时间段内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 2B .前3s 内的位移是6mC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3s 末的速度是4m/s3.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
从刹车开始计时,6秒内的位移x 的大小与第6秒末的速度v 的大小分别为( )A .48m x =,4m/s v =B .50m x =,0v =C .48m x =,0v =D .50m x =,4m/s v =4.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不相同C .前 4s 内的平均速率为0.625m/s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5.如图所示,左图为甲、乙两质点的v - t 图像,右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丙、丁的位移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B .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C .丙的出发点在丁前面的x 0处D .丙的运动比丁的运动快6.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20架直升机停编队后排成“70”字样飞过阅兵区,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编队做的是往复运动B .0~t 1时间内编队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C .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可能大于t 2~t 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 .t 2~t 3时间内的位移有可能大于0~t 1时间内的位移7.如图所示,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置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 处,空心管长度为H ,小球与管的轴线重合。
一、选择题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 2 B .前3s 内的位移是6m C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 .3s 末的速度是4m/s2.一质点以某初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5s 停止运动。
若质点在这2.5s 内开始运动的第1秒内的位移为x 1,第2秒内的位移为x 2,则x 1 :x 2为( ) A .2:1B .3:1C .5:3D .6:53.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比赛中,我国跳水运动员施廷懋获得金牌。
经过对跳水过程录像的理想化处理,将施廷懋(可视为质点)离开跳板时作为计时起点,其运动过程的v -t 图像简化为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则运动员 ( )A .0-t 1运动员自由下落B .在t 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 .在t 2时刻在空中最高点D .在t 3时刻浮出水面4.如图所示,木块A 、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 的长度是3L ,B 的长度是L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1v 射入A ,以速度2v 以穿出B ,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 )A .124v v -B .22124v v -C 22123v v +D 22123v v +5.某汽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2 m/s 2 ,加速的最后一秒运动的路程为20米,此后开始匀速运动。
则汽车加速的位移是( ) A .110.25mB .90.25 mC .100 mD .110m6.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质点甲前2s内的位移为20m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7.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开科学实验之先河,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一、选择题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20m 的位移,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4m/s 9B .216m/s 9 C .24m/s 3D .25m/s 32.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
从刹车开始计时,6秒内的位移x 的大小与第6秒末的速度v 的大小分别为( ) A .48m x =,4m/s v = B .50m x =,0v = C .48m x =,0v =D .50m x =,4m/s v =3.从离地面高为 1.25m h =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210m/s g =。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和最后0.1s 内下落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5m/s ,0.45m B .5m/s ,0.25m C .10m/s ,0.45mD .10m/s ,0.25m4.某观景台离地高度为320m ,现有一位游客乘坐高速电梯由地面直达观景台,电梯先匀加速之后匀速最后匀减速到达观景台时速度恰好为零,他利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测得该过程总共用时82s ,其中电梯匀加速上升和匀减速上升阶段的时间各是2s ,据此计算电梯匀速运行过程中的速度为( ) A .3m/sB .4 m/sC .5 m/sD .6 m/s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25x t t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1m/s B .该质点在第1s 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C .该质点在第2s 内的平均速度为8m/s D .该质点在前2s 内的位移为8m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 -t 和乙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 .甲、乙均在3s 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C .0~2s 内与4s~6s 内,甲的速度等大反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反向D.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7.2017年4月1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进行首次高速滑行实验,在某次试验正常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经时间t停下来,则在最后t0(0t t )时间内位移为()A.22ttvB.22vttC.22vttD.22vtt8.如图所示是一火箭竖直上升的v-t图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在40s末火箭达到上升的最大速度和高度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kmC.在120s时,火箭加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D.在40s时,火箭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9.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初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位移的3.5倍,且已知滑块在最初1s内的位移为8m,由此可求得()A.滑块的加速度为22m/sB.滑块的初速度为10m/s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5s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205m.10.以3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计算题提高训练 (66)一、计算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0分)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固定一竖直挡板P,质量m B=2kg的木板B静止在水平面上,木板右端与挡板P的距离为L.质量m A=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12m/s的水平初速度从木板左端滑上木板上表面,滑块与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假设木板足够长,滑块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木板且不会与挡板相碰,木板与挡板相碰过程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g=10m/s2,求:(1)若木板与挡板在第一次碰撞前木板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板右端与挡板的距离至少为多少?(2)若木板右端与挡板的距离L=2m,木板第一次与挡板碰撞时,滑块的速度的大小?(3)若木板右端与挡板的距离L=2m,木板至少要多长,滑块才不会脱离木板?(滑块始终未与挡板碰撞)2.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场和火车站的旅客行李安全检查仪器中.如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以v=1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箱无初速的放在A处,该行李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 取10m/s2.(1)行李箱从A运送到B所用的时间t为多少?(2)行李箱放在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多长?(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箱就能够较快的传送到B处,求行李箱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v′.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在某一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图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
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秒,则:(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4.长L=2m,质量M=1kg的木板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正中央放置一质量m=2kg的小滑块A,现对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已知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2和μ2=0.4,试求:①若A、B间相对滑动,F的最小值;②当F=20N时,若F的作用时间为2s,此时B的速度大小;③当F=16N时,若使A从B上滑下,F的最短作用时间。
5.一实验室中传送带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段是水平的,长度L AB=6m,BC段是倾斜的,长度L BC=5m,倾角θ=37°,AB和BC在B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以v=4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
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现将一个工件(可看成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点(sin37°=0.6,cos37°=0.8),求:(1)工件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2)工件沿传送带BC上升的最大位移大小。
6.如图所示,有一水平放置的直角三角形框架ABC,∠C=60°,AC边长度为l。
在框架的AC、BC边上分别穿有带正电小球M和小球N,不计两小球间的相互作用,小球可以在两个边上自由移动。
已知两个小球的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框架与小球间光滑且绝缘。
空间存在方向平行于框架所在平面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
开始时,两小球分别从框架的A端和B 端同时释放。
(1)若电场方向由B点指向C点,求小球M和小球N运动到C点的时间比。
(2)若仅改变电场的方向就可以实现两小球同时到达C点,判断电场的方向并求出小球运动到C点的时间。
7.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1m/s,第8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6m,求:(1)该质点的加速度是多少?(2)8s末的速度是多少?(3)质点在8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8.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以初速v 0=6m/s从倾角为的顺时针运转的传送带的底端A处沿传送带向上运动,传送带的速率v0=4m/s,A到顶端B之间的距离L=4m,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半径R=0.25m的光滑圆弧在B点与传送带相切,C为圆弧轨道最高点,g 取10m/s2.试求:(1)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t(2)若v0不确定,小物块能沿圆弧轨道到达最高点C最终经过与B等高的D点,DB=1.05m,则v0应为多少?9.某同学用位移传感器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滑动情况,装置如(a)图.已知斜面倾角θ=37°.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绘得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然后又下滑回到出发处过程中的x−t图线(b)图所示.图中曲线左侧起始端的坐标为(0,1.4),曲线最低点的坐标为(0.5,0.4)。
已知该木块质量为2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sin37°=0.6)(1)木块上滑时的初速度v0和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a;(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木块滑回出发点时的速度v t;(4)木块往返一次损失的机械能E。
10.“打水漂”是男女老少都适合体验的水上项目,将扁平的小石片在手上呈水平放置后,用力飞出,石片遇到水面后并不会直接沉入水中,而是在水面上擦水面滑行一小段距离后再弹起再飞,跳跃数次后沉入水中,即称为“打水漂”。
如图所示,现在有一人从岸边离水面高度为1.8m处,以8m/s的水平初速度用力飞出一质量为20g的小石片,小石片在水面上弹跳数次后沉入水底,在水面上滑行时受到恒定的水平阻力为0.4N。
假设每次小石片接触水面相同的时间0.04s后跳起,小石片在水面上滑动后在竖直方向上跳起时的速度与此时沿水面滑动的速度之比为常数k=0.75;小石片在水面上速度减为零后,以0.5m/s2加速度沿竖直方向沉入深为1m的水底。
不计空气阻力。
求:(1)小石片第一次接触水面时的速度大小;(2)小石片从开始抛出到沉入水底的整个过程中,水对小石片做的功;(3)小石片从抛出到沉入水底的总时间。
1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两个转动轴轴心相距L=20m,正在以v=4.0m/s的速度匀速向右传动,某物块(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将该物块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上,从左端运动到右端,(g取10m/s2)求:(1)物块从A运动到B点的时间;(2)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划过的距离大小;(3)若提高传送带的速度,可以使物块从传送带的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缩短.为使物块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最短,传送带的最小速度是多少?最小时间是多少?12.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块长为3m的木板,小滑块放置于长木板上的某一位置。
现将一个水平向右,且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力F=0.2t作用在长木板的右端,让长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
已知:滑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相等,且m=M=1kg,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系数为μ1=0.1,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系数μ2=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1)经过多长时间,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运动⋅(2)如果t=0时锁定外力F=6.75N,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发现小滑块恰好既不从左端滑出,也恰好不从右端滑出木板。
求小滑块放置的初始位置与长木板左端的距离?13.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保时捷911GT3由静止加速至108km/ℎ只需4s.(1)求此过程中保时捷911GT3的加速度大小和加速距离;(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m/s2,它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8km/ℎ?此过程中普通私家车的加速距离又是多少?14.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长木板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间紧密接触,每块木板的质量均为M=0.6kg,长度l=0.5m.现有一质量m=0.4kg的小木块,以初速度v0=2m/s从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小木块滑上第二块木板的瞬间的速度大小;(2)小木块最终滑动的位移(保留3位有效数字).1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的左侧静止放置一长木板AB,右侧固定一足够长光滑斜面CD,木板的上表面与斜面底端C处于同一水平面,木板的质量M=2kg,木板长l=7m.一物块以水平速度v0=9m/s冲上木板的A端,木板向右运动,B端碰到C点时被粘连,且B、C之间平滑连接.物块的质量为m=1kg,可视为质点,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5,g取10m/s2,求:(1)若初始时木板B端距C点的距离足够远,求物块第一次与木板相对静止时的速度和相对木板滑动的距离;(2)设初始时木板B端距C点的距离为L,试讨论物块最终距C点的距离与L的关系,并求此最大距离.1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长木板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1m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A;(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 B、a′B;(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B.17.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的物块左侧压缩一个轻质弹簧,物块与弹簧未拴接.如图甲所示,物块与左侧竖直墙壁之间用细线拴接,使物块静止在O点,在水平面A点恰好是弹簧的原长位置,A点右侧与一顺时针匀速转动且倾角θ=37°的传送带平滑连接,已知x OA=0.25m,传送带顶端为B点,L AB=2m,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5.现剪断细线同时给物块施加一个初始时刻为零的变力F,使物块从O点到B点做加速度大小恒定的加速运动,运动到B 点时撤去力F.物块由O到A点的过程中弹簧弹力与物块的位移关系如图乙所示,在B点物块沿平行AB方向抛出,C为运动的最高点.已知传送带转轮半径远小于L AB,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1)求物块从B点运动到C点,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比值;(2)若传送带速度大小为5m/s,求物块与传送带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3)若传送带匀速顺时针转动的速度大小为v,且v的取值范围为1m/s<v<3m/s,物块由O点到B点的过程中变力F做的功与传送带速度大小v的函数关系.18.如图所示,一修路工在长为x=200m的隧道中,突然发现一列火车出现在离右隧道口(A)x0=300m处,修路工所处的位置在无论向左还是向右跑恰好能安全脱离危险的位置(即跑出隧道).问这个位置离隧道右出口距离是多少?他奔跑的最小速度至少应是火车速度的多少倍?19.某天,小锐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v1=2.0m/s速度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以v2=15.0m/s速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此时他们距车站s=50.0m.为了乘上该公交车,当公交车从身旁经过时他立即匀加速向前跑去,加速度a1=2.0m/s2,达到最大速度v m=6.0m/s后匀速前进.假设公交车匀速行驶到距车站s0=25.0m处开始匀减速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求:(1)公交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a2的大小;(2)分析公交车至少需在车站停留多长时间小锐才能赶上?(不计车长)20.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