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14
王纯/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畜牧兽医站 211304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农村散养鸡得到人们的青睐,土鸡养殖行业得到很大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散养鸡的发展。
基于此,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帮扶养殖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农村散养鸡养殖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散养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提高散养鸡的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
农村;散养鸡;存在问题;农村散养鸡的养殖效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养殖环境、对病虫害的预防、温度等。
对于散养鸡而言,最大限度地改善养殖环境、对病虫害有合理的预防体系是提高散养鸡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也是未来农村散养鸡发展的主要目标。
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规模受限,养殖环境难以控制,例如温度、卫生条件等,导致散养鸡存在成活率低、生长发育缓慢、抗病能力低等。
基于此,提高农村散养鸡的管理迫在眉睫。
1 农村散养鸡管理现存问题分析1.1 饲料配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养殖户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在鸡群的饲料配比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养殖户将鸡群圈在一个地方或者直接放养,只给予一定量的简单饲料,其他时间让鸡群自己去寻找虫子和草,而且这些饲料也只是玉米粒等简单的粮食掺杂起来,没有添加鸡群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鸡群不能获取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导致鸡群缺乏营养,生长发育缓慢,开产的时间也会推迟,产蛋率低,产蛋的高峰期时间段下降快等。
另一方面,让鸡群自己寻找虫草充饥,长期下来,虫草数量下降,鸡群吃不饱,严重影响了鸡群的生长发育。
1.2 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散养鸡还存在鸡群饮水问题。
有的养殖户在鸡群活动的地方随意放置几个水槽,环境差,而且水量少,鸡群活动可能会撞到水槽等原因,可能造成鸡群饮水量不足,影响食欲,导致鸡群的产蛋率低下。
严重缺水时,还会导致脱水而引发死亡。
第二,温度也是影响鸡群生长的一大因素。
鸡群育雏期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
蛋鸡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鸡场环境与布局1、鸡场周围2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或其他畜牧场等污染源;鸡场距离干线公路、村、镇居民点lkm以上;鸡场不得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2、鸡场周围要设围墙或绿化隔离带;场内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鸡场人员、动物和物品应采取单一流向,净道和污道要分开;场区门口应设消毒室、消毒池和更衣室;并根据蛋鸡场实际,建立和完善兽医室、隔离室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
3、坚持全进全出制度,每栋鸡舍饲养同一日龄的同一批鸡,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
4、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鸡不同阶段的需求,以降低鸡群发生疾病的机会。
5、保持鸡舍内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 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重点加强空气中氨气、硫化氢气体和恶臭等质量指标的控制。
6、饮用水不受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和农药的污染;有条件的蛋鸡场应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水质监测,水质应符合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同时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孳生。
7、鸡舍应有防鼠、防鸟设施。
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8、蛋鸡场应符合NY/T 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GB 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取得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二、各龄段的管理(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育雏前的准备:(1)制定育雏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育雏计划。
内容应包括入雏时间、季节、市场预测情况、总生产周转计划、入雏数量、人员编制及预期效益、饲料采购、药物和疫苗准备等。
特别提示:每批入雏数量必须与育雏舍\成鸡舍的容量相等,不能盲目进雏。
在育雏舍和成鸡舍的容量允许的前提下,进雏数量以成鸡舍的容量为基础来计算。
其中进雏数=成鸡的容量÷雌雄鉴别准确率÷(1-育雏育成期的死淘率)。
(2)育雏舍及其设备的准备:育雏前,检修好育雏舍、育雏设备和电路;准备好足够的开食盘、料槽、饮水器,并将其清洗干净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季氨盐络合碘类消毒剂浸泡消毒,在用清水洗净;将育雏舍彻底清扫,地面、墙壁、门窗、鸡笼(或网床)和其他育雏用具用高压水枪冲刷,冲洗后用1%~2%的火碱水浸泡地面2~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水干后再用0.3%~0.5%的过氧乙酸进行高压水枪喷洒消毒;待水干后,将设备安装布臵好(地面平育要铺好电料),把鸡笼(或网床)、料槽(开食盘)、饮水器和其他育雏用具放入育雏室一同密闭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温水14毫升、高锰酸钾14克浓度),24小时后打开门窗和排风扇排尽气味,至少空臵2周。
标准化肉用土杂鸡生产操作流程本合作社把提高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采用无公害畜禽产品的相关标准组织生产,以质量和信誉取得市场竞争力,并制定如下生产操作规程。
一、饲养管理1、饲料合作社全饲养过程中全部采购全价颗粒饲料。
饲料来源于有安全保障的知名企业,质量稳定,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
杜绝使用含有兴奋剂、镇定剂、激素类、砷制剂等添加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鸡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
2、卫生消毒每天打扫鸡舍卫生两次以上,保持料槽、饮水器、水槽等用具干净和地面清洁。
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鸡群健康状况。
对鸡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1次。
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每批鸡只转群或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水冲洗后进行消毒,定期对各种设施进行消毒,每月进行一次带鸡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养殖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鸡工作。
3、饮水和饲喂保证充足的水源和充足的饮水,并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饲料每次添加要适当,以少喂勤添为原则,防止饲料污染腐败。
4、饲料使用⑴用多少采购多少,杜绝饲喂过保质期的饲料。
⑵存储饲料放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杜绝潮湿、霉变的情况发生。
⑶全饲养二、疫病预防1、综合卫生防疫措施:场址的选择,禽舍设计、建筑及合理布局,科学饲养管理,创造适合土杂鸡生长、发育、生产的生态环境,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培育健康的鸡群,保持清净的饲养环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蔓延,适时免疫接种和科学的免疫程序等。
符合NY5041-2001之规定。
2、鸡场应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⑴制定具体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作全场人员的行为准则。
⑵本场职工进入生产区,要在消毒室消毒后,更换消毒衣裤和靴帽,经消毒后方可进入。
⑶谢绝参观,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维修人员必须消毒后才能进入。
⑷消毒池内消毒液要及时更换,并保持一定深度和浓度。
散养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环境条件1.1鸡舍选址:选择通风良好、采光充足、安全卫生的场地建设鸡舍。
避免鸡舍附近有恶臭、噪音和污染源。
1.2鸡舍温度:保持鸡舍内的温度适宜,一般为18-25℃,在冬季可以适当加热。
1.3鸡舍湿度:保持鸡舍内的湿度在60-65%左右,避免湿度过高或者过低。
1.4鸡舍空气质量: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流通,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鸡舍周围的积雪。
2.饲料管理2.1饲料种类:根据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
包括全价饲料、浓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
2.2饲料配方: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营养的均衡。
2.3饲料投喂:按照饲料的配方和鸡的需求,定时定量投喂饲料,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2.4水源管理:保证饮水的干净卫生,及时更换饮水器的水源,防止水源污染导致鸡群生病。
3.疫病防治3.1疫苗接种:按照国家规定和鸡的生长特点,对鸡群进行定期接种疫苗,提高鸡的免疫力。
3.2疫情监测:定期进行鸡群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3.3鸡群隔离:对于出现疫情的鸡群需要及时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隔离时需保持鸡舍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并进行全面消毒。
3.4疫病药物:根据鸡的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
4.日常管理4.1鸡群数量:根据鸡舍的大小和设施,合理控制鸡群的数量,避免过度密集养殖。
4.2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防止疫病的传播。
4.3养殖记录:建立养殖记录系统,记录饲料投喂量、疫苗接种情况、疫病发生情况等,便于分析和总结经验。
4.4布鸡鸡舍:定期进行布鸡,调整鸡的分群和数量,避免鸡群的压力过大。
4.5疾病处理:发现鸡群出现疾病症状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隔离、治疗和淘汰等。
5.杂技管理5.1鸡蛋清洗:定期对鸡蛋进行清洗,确保鸡蛋的卫生质量。
5.2鸡舍维修:及时维修鸡舍内的设施和设备,保证正常使用。
散养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散养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饲养环境、饲养管理、育雏、草鸡饲养、兽医防疫、兽药使用以及鸡场消毒。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产品散养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G B/T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N 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 Y5035-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 Y5036-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 Y5037-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 Y/T5038-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管理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技术规范(试行)》3、饲养环境:饲养场所应首选丘陵、茶(果、林)园,农村也应创造条件种养结合采用放养。
其空气、水、土壤应符合G B/T18407.3-2001的规定,要求及四周无污染,远离集镇、工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进入育雏舍,最迟不得超过36小时。
在运输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要防冻防热,通风换气。
4育雏4.1育雏场地可分为1)育雏室2)大棚水泥地3)大棚有机垫各场制定相应的转鸡计划。
在转鸡前2-3天作出出栏后鸡舍的清洗、消毒计划,场长签字后执行!出完鸡以后,清洗。
各场需要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列出工作计划,对全场及各个鸡舍的时间安排都要具体,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执行,下表是一个空栏期工作计划,供各公司参考修订。
空舍期工作计划《适合育雏室&大棚采用》项目标准()棚()棚()棚1杀虫(根据本场情况制定),收拾鸡舍,整理设备,清理料塔1.熏蒸消毒。
种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种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饲养环境
1. 温度:孵化期间温度控制在37.5摄氏度,初孵后逐渐降至30摄氏度,成鸡期间保持在18-20摄氏度。
2. 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排除粪气,控制湿度。
3. 光照:初孵后需要24小时白光照明,成鸡期间逐渐减少光照时间,维持12小时。
二、饲料与营养
1. 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种鸡能够获得适宜的营养。
2. 喂养方式:采用定量喂养方式,保证鸡只的饲料摄入量,并避免剩余饲料造成污染。
三、疾病预防
1. 疫苗接种:按照规定时间和方法给予种鸡接种疫苗,预防常见传染病。
2. 定期体检:定期对种鸡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环境卫生
1. 定期清理粪便:保持鸡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并进行消毒。
2. 饮水消毒:定期清洗、消毒饮水器具,保证饮水的安全卫生。
五、规范操作
1. 喂养时间:每日按时、按量喂养,保证喂养时间的规范。
2. 饮水量控制:保持饮水器的水质清洁,控制饮水量的适宜。
六、记录管理
1. 生产记录:建立并保持完整的种鸡生产记录,包括喂养、疫苗接种、体重等方面的数据。
2. 异常情况记录:及时记录并处理种鸡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严格遵守《种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可以提高种鸡的生产效率和产量,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为生产和经营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土鸡散养管理技术摘要介绍土鸡散养管理技术,包括“三品”认证申报与商标注册、雏鸡质量控制、应激的防范、球虫药的使用、疾病诊断与处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土鸡;散养;管理技术由于近年来土鸡、土鸡蛋价格一路走高,发展散养土鸡的农户逐渐增多,但是很多养殖户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笔者调查分析后发现,养殖户对以往一些技术难点都能掌握得很好,如在选址、品种选择、棚舍搭建、雏鸡控温、饲料配方、疫苗注射、换羽、啄癖、中毒等方面,但也有很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笔者对近年来养殖户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总结,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三品”认证申报与商标注册有许多养殖户认为采用散养方式生产出来的鸡与鸡蛋理所当然就是绿色食品,到出栏上市时才知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必须要经过认证才能取得“三品”(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导致价格低于预期价格,并且影响原有的生产、销售计划。
在“三品”认证申报之前,即可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商标注册,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核后即可拥有商标使用权,树立自己的品牌。
因此,计划申报“三品”的养殖户,在建设的最初阶段就要对认证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解,针对要求做好场地挑选、周边环境情况特别是工厂情况调查,进行必要的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并在生产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生产,方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1]。
另外,资质与规模也是“三品”认证申报成功的主要障碍,养鸡户可以通过成立公司、合作社等方式取得法人资格,同时扩大生产规模、统一生产标准、合理安排出栏,提高通过认证的几率。
2 雏鸡质量控制雏鸡质量优劣直接决定最终的经济效益,养鸡户选购雏鸡时普遍存在重视品种和个体情况,忽视对种鸡健康情况的了解,导致一些经种蛋垂直传播疾病的发生。
另外,马立克氏病疫苗只能在出壳后24 h内进行有效免疫,所以该疫苗一旦免疫失败,后期无法补救。
购进雏鸡时,应选择生产规范的规模种禽场,或选择信誉、技术上佳的孵坊购进雏鸡,签订的合同中除对品种、雌雄比率、20日龄成活率进行规定外,还应对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等疾病进行明文陈述,对认定和赔偿数额等进行规定。
无公害鸡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了规范蛋鸡的养殖生产,提高蛋鸡的养殖质量,让广大群众吃得更放心,特制定鸡蛋生产操作规程。
一、总体要求1、养殖环境。
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标准要求。
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
2、引种要求。
雏鸡应来自有种鸡生产许可证且无鸡白痢、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的种鸡场生产的优质肉鸡种。
3、水质要求。
应符合NY5027的要求。
符合饮用水一级标准。
4、饲料要求。
饲料不添加任何抗生素、促生长素和色素,符合NY5032的要求。
5、兽药。
饮水或拌料方式添加兽药应符合NY5030的要求。
不使用国家禁用的化学药品。
6、蛋鸡防疫。
应符合NY5039要求。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消毒剂消毒。
7、环境质量。
鸡舍内环境卫生要符合NY/T388标准的要求,鸡场排放的废弃物,采用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
二、鸡场疫病防治要求1、鸡场的总体卫生要求(1)本鸡场建在地势高燥、平坦的城市郊区,周围3公里内没有大型工厂,远离居民区和公路主干线1公里以上,距离其它畜牧场也在1公里以上。
鸡场内生活区和生产区严格分开,设有消毒池、消毒室、消毒喷雾器等消毒防疫设施。
(2)鸡场严格执行如下消毒程序:①鸡舍周围,每2~3周消毒1次,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1~2个月消毒1次。
②鸡场、鸡舍进出口设消毒池,每周更换1次消毒药。
③鸡舍内定期进行带鸡消毒,正常情况下每周1次,有病情况下可每周2次,在免疫前、中、后三天不进行带鸡消毒。
鸡舍腾空后要进行彻底清扫、洗刷、药液浸泡、熏蒸消毒。
消毒后至少闲置2周才可进鸡。
进鸡前5天再进行熏蒸消毒1次。
④定期对蛋箱、蛋盘、喂料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和熏蒸消毒。
(3)鸡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和产品的通道;污道是专门运输鸡粪、死鸡和垃圾的通道。
净道和污道不交叉。
死鸡及时运走焚烧或深埋,鸡粪及时运到指定地点,采用堆积生物热或干燥的处理方式作为农业用肥。
养鸡生产关键环节及其技术要领(高建新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57650 )养鸡业是我国养殖业的传统行业之一,具有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周期较短等特点。
鸡的品种按其经济用途分为蛋用、肉用、蛋肉兼用、药用和观赏等品种类型。
我国传统养鸡以自繁自养(散养)为主。
近十几年来,自繁自养(散养)的养殖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养鸡户不断增多,饲养量大量增加,集约化养殖厂也纷纷建立起来。
随之而来,养殖户依靠科技提升养鸡技术成了当务之急。
无论鸡的品种不同还是采用何种养殖方式,养鸡生产的关键环节及其技术要领是基本相同的。
下面做一简单论述。
一、选种在鸡场投产前,养殖户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环境等结合市场因素挑选适合自己饲养的品种,蛋鸡还是肉鸡,快速性鸡种还是慢速型鸡种,是否考虑生态品种。
二、选雏挑选健壮的雏鸡,主要通过“一看、二摸、三听”。
所谓“一看”,就是看外形,大小是否均匀,符合品种标准;羽毛是否清洁整齐,富有光泽。
“二摸”,就是摸身上是否丰满,有弹性。
“三听”则听叫声是否清脆响亮。
健壮的雏鸡一般表现为:眼大有神,腿干结实,绒毛整齐,活泼好动,腹部收缩良好,手摸柔软富有弹性,脐部没有出备点,握在手里感觉饱满温暖,挣扎有力。
反之,精神萎靡,绒毛杂乱,脐部有出血痕迹等均属弱雏。
雏鸡的雌雄鉴别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肛门鉴别法首先看肛门的张缩情况,一般雄雏的肛门括约肌比雌雏发达,挛缩能力强。
因此,在出雏的当天,可将雏鸡托在手中,看其肛门的张缩情况,如果闪动恰恰而有力,为雄雏;而闪动一阵、停一阵、再闪动一阵,张缩次数较少且慢,为雌雏。
2.羽毛鉴别法主要根据翅、尾羽生长的快慢来鉴别,雏毛换生新羽毛,一般雌的比雄的早,在孵出的第四天左右,如果雏鸡的胸部和肩尖处已有新毛长出的是雌雏;若在出壳后7 天以后才见其胸部和肩尖处有新毛的,则是雄雏。
3.动作鉴别法总的来说,动物雄性要比雌性活泼,活动力强,悍勇好斗;雌性的比较温驯懦弱。
散养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一、场地选择及准备1.1场地选择:选择平坦、通风、阳光充足、水源丰富的地方作为散养鸡场。
1.2场地清理:将场地清理干净,清除杂草、垃圾等。
1.3地面处理:将地面进行平整处理,并进行杀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二、鸡舍建设2.1鸡舍结构:建设合理的鸡舍,包括卧室、厨房和活动区等区域,确保鸡只有足够的空间。
2.2鸡舍通风:确保鸡舍内有良好的通风环境,防止湿气、恶臭和高温的产生。
2.3鸡舍敞亮:鸡舍内应保持明亮,利于鸡只的活动、觅食和交流。
三、饲料管理3.1饲料种类:选择质量好、营养均衡的饲料,包括全价料、麦麸和蛋白饲料等。
3.2饲料供应:给鸡只提供充足的饲料,每天按时喂食,确保鸡只的营养需求。
3.3饮水管理: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定期更换和清洗饮水器,确保鸡只的水源不受污染。
四、疫病预防4.1疫苗接种:根据疫情和季节变化,定期给鸡只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
4.2疫病监测:定期对鸡只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鸡只,防止疫情扩散。
4.3卫生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卫生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五、环境管理5.1温度控制:根据季节变化,控制鸡舍内的温度,确保鸡只的舒适度。
5.2光照管理: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确保鸡只有足够的光照时间,促进生长和活动。
5.3垫料更换:定期更换垫料,保持鸡舍内的干净和卫生,提高鸡只的生长效益。
5.4环境监测:定期检测鸡舍内的温湿度和氨气浓度,及时调节环境条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六、鸡群管理6.1秩序维护:确保鸡只的秩序和安全,避免打架和伤害。
6.2病鸡处理:及时发现和隔离病鸡,做好疫病防控工作,避免疫情扩散。
6.3投饲量控制:根据鸡只的生长状态和需要,合理控制投饲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6.4鸡只运输:对需要转移鸡只的情况,采取轻拍、抚摸等方式进行,保持鸡只的安全性。
七、记录和统计7.1饲养记录:做好饲养过程中的记录,包括喂养量、饮水量、疫苗接种情况等,方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种鸡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环境管理1. 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定期清理和消毒鸡舍,保持卫生。
3. 控制害虫和鼠害,及时消灭病媒生物。
二、饲料管理1. 选择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2. 定时定量喂食,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3. 饮水管理,保证水质洁净,并保证适宜的供水量。
三、疾病防控1. 定期做好鸡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治制度。
2. 定期进行鸡群的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3. 防止跨种传染,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
四、安全生产1.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2. 做好用电安全措施,防止火灾和电气事故的发生。
3. 做好防护措施,防止鸡群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和伤害。
五、规范管理1. 设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操作规程。
2. 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及时记录鸡群的生长状况和生产数据。
六、环保管理1. 合理利用鸡粪,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减少环境污染。
2. 做好废弃物处理工作,保护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七、社会责任1. 尊重动物福利,保障鸡群的健康和生存。
2. 关爱员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权益。
以上就是种鸡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希望能够帮助种鸡场管理者做好相关工作,保障鸡群的健康生长和生产。
在继续讨论种鸡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之前,有必要指出种鸡场的生产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种鸡场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够做好相关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介绍种鸡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八、危机管理1. 建立健全的危机应对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 针对可能发生的疫情、自然灾害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和紧急救援计划,确保鸡群和员工安全。
九、反洗钱和反腐败控制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反洗钱和反腐败制度,加强对资金来源的监管。
2. 加强员工道德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防范内部腐败和不当行为。
蛋鸡生产管理制度一、引言蛋鸡生产是现代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蛋鸡生产管理,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蛋鸡生产管理制度,以保障蛋鸡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二、蛋鸡场规划管理1.选址:选取适宜的土地,远离城市、水源及工业污染区,确保蛋鸡场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2.场地规划:根据鸡舍数量和规模,合理划分场地,建立合理的容纳鸡舍、饲料仓库、设备房等设施的布局。
三、蛋鸡养殖管理1.品种选择:选用适应本地气候和饲养条件的优质品种,提高产蛋率和蛋品质。
2.规范饲料管理:合理搭配饲料,根据蛋鸡生长不同阶段的需要,科学投喂,保证蛋鸡的营养需求和健康成长。
3.饮水管理:保持饮水的清洁和供给充足,定期清洗饮水设备。
4.疾病防控:做好蛋鸡疫病的监测、防止和治疗,定期检查蛋鸡的健康状况,确保蛋鸡群体的健康。
5.生物安全措施: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防止野生动物、有害昆虫或其他细菌病毒的传播,确保蛋鸡场的生物安全性。
6.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鸡舍,及时清除鸡粪,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和干燥。
四、蛋鸡生产参数管理1.喂养记录:对蛋鸡的每次投喂进行记录,包括饲料种类、喂养数量、投喂时间等,定期对记录进行核对和分析。
2.生产参数监测:对蛋鸡的产蛋率、死亡率等重要生产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蛋品质监测:定期抽检鸡蛋的质量,并根据结果调整饲养管理,提高蛋品质的稳定性。
五、员工管理1.培训工作人员: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蛋鸡生产和管理的专业知识水平,确保其熟练掌握养殖技术和操作规程。
2.健康管理:对养殖人员进行定期体检,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六、安全管理1.消防安全: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安装消防设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检查,确保蛋鸡场的消防安全。
2.电气安全: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土鸡养殖成本利润概算养土鸡以每个月养500只鸡,年出栏5000只鸡为例:用我们的技术养一只土鸡4个月可达2.5-3斤左右,一只鸡的饲养成本为15元,生态土鸡一般价格在13元至20元之间,以15元/斤计,每只鸡按平均重2.5斤计,一只生态土鸡的纯利在10-20元左右,年出栏5000只鸡,年纯利有5-10万元。
养土鸡的成本概算养生态土鸡90-100天即可达到2.5-3.5斤/只,即可出栏,但为了保证肉质,一般要养4个月,一只鸡的成本在15元左右。
详细核算如下:养一只生态土鸡4个月上市,重2.5-3斤左右,所需饲料分别为谷物(稻谷、玉米、小麦、高粱、红薯均可)6斤,按1元/1斤计即6元,黄粉虫3斤,自己饲养每斤成本1.5元即4.5元,蝇蛆3斤,自己用鸡粪饲养成本0.5元/1斤,3斤即1.5元,青菜5斤1.5元(自己种或捡菜叶不用钱),土鸡苗自己孵化约2元/只,疫苗每只0.2元,总计:15.8元。
养土鸡投资成本概算养土鸡投资成本概算1、养鸡要多少钱投资,这和你的养殖规模大小有关,以每个月养殖土鸡500只,年养5000只鸡为例,需资金26800-29800元;在农村,如果自家有粮食,前期投资只需6800元,最多有1000 0元即可。
年养5000只鸡,只需准备3个月1500只土鸡的资金就够啦。
1500只土鸡用我们的大棚技术建设鸡棚,费用为1500元;1500只土鸡苗3000-6000元;养1500只鸡需要养黄粉虫200箱,200箱黄粉虫需资金2000元,1500只鸡需养虫养鸡饲料20000元,1500只鸡疫苗费300元,总投资约26800-29800元即可。
每个月养500只鸡,年出栏5000只,年纯利约5-10万元。
2、一亩地可以养多少土鸡,这和你的饲养方法,饲养技术,以及你的饲养环境有很大关系。
从理论上讲,一只鸡的活动空间0.25平方即可,算下来一亩地至少可以养2600只鸡左右。
?目前,全国的专业土鸡养殖户,多采用自由放牧的方式,一般每亩养殖土鸡200-500只。
散养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散养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饲养环境、饲养管理、育雏、草鸡饲养、兽医防疫、兽药使用以及鸡场消毒。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产品散养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G B/T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N 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 Y5035-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 Y5036-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 Y5037-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 Y/T5038-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管理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技术规范(试行)》3、饲养环境:饲养场所应首选丘陵、茶(果、林)园,农村也应创造条件种养结合采用放养。
其空气、水、土壤应符合G B/T18407.3-2001的规定,要求及四周无污染,远离集镇、工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进入育雏舍,最迟不得超过36小时。
在运输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要防冻防热,通风换气。
4 育雏4.1育雏场地可分为1)育雏室2)大棚水泥地3)大棚有机垫各场制定相应的转鸡计划。
在转鸡前2-3天作出出栏后鸡舍的清洗、消毒计划,场长签字后执行!出完鸡以后,清洗。
各场需要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列出工作计划,对全场及各个鸡舍的时间安排都要具体,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执行,下表是一个空栏期工作计划,供各公司参考修订。
制表:场长:制表:场长:为了保证在进鸡前能使鸡舍环境达到进鸡要求,在进鸡前1天对鸡舍环境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场长,场长确认符合进鸡要求后方能进鸡,对达不到要求的鸡舍要进行整改,坚决不能进鸡!进鸡检查的项目包括:28.报表是否准备齐全29.近期使用药品、疫苗是否准备齐全30.发电机是否正常31.消防器材是否到位32.水井水塔是否正常33.供电线路是否正常34.人员是否培训备注:X=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技术员:场长:生产经理:4.2放鸡苗:鸡苗车到场后,到达指定鸡舍,迅速将鸡筐转移至鸡舍,不要把带鸡的鸡盒堆放在鸡舍内或把鸡盒堆放在育雏区内。
按照鸡盒内小鸡的数量尽快把鸡苗均匀的分布在靠近水和饲料的区域,放鸡的时候动作要尽可能的轻。
放鸡后引导小鸡喝水、吃料,尽量保证小鸡在出雏后6小时之内开食,有试验表明开食时间延误可降低日增重,开食越晚对日增重的影响越大。
从雏鸡到达前一天就要保证最小通风。
决不要因为保温而牺牲通风。
事先确定好每栋每栏放鸡数量,保证水位和料位充足。
清点途中死亡鸡的数量并分析死亡原因。
查看入舍鸡苗,个别有明显缺陷或异常的雏鸡应当即时淘汰,特别是鸡苗不好的情况下,要严格挑鸡,尽可能多的把弱雏淘掉,严格记录进鸡时死亡和淘汰的鸡苗数量。
准确记录进鸡数:每栋随机抽查5盒。
每栋抽取1%的鸡雏称重,计算鸡雏的平均体重。
平均体重的计算方法是将总重量除以称重只数进鸡时评估鸡雏质量:进鸡次日,根据鸡雏的路途死亡情况、体重情况、精神状态、开食开水情况对鸡雏质量进行初步评估,如有鸡雏质量问题请上报公司,反馈到种鸡场!表3鸡雏质量鉴定项目合格鸡雏不合格鸡雏精神状况眼神明亮、活泼好动精神沉郁、闭目呆立绒毛情况整洁有光泽蓬乱、污秽、无光、短缺脐部情况愈合良好,干燥毛覆盖愈合不良有浊液、血或卵黄囊外突,脐部裸露腹部情况大小适中、柔软特别大,稍硬肛门情况无粪便粘着有粪便粘着鸣声情况响亮嘶哑或鸣叫不止伤残情况无伤残有伤残:如眼瞎、腿跛、喙歪等手感情况饱满、挣扎有力瘦弱、松软、无挣扎力体重情况34克以上小于34克均匀度情况85%以上小于80%可能影响均匀度的因素:进鸡时甲醛气体的影响在进鸡时将来源于不同年龄双亲的鸡雏混杂极端温度给料不均饲料颗粒差异饲养密度过高供水不足饲料能量过低或过高喂料时光照不足料线提的太高疾病或细菌感染前14天是鸡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
小鸡前14天的情况预示着未来良好的生产性能。
在育雏一开始的时候付出的努力就会在最终的生产成绩上得到回报。
要记住6个关键因素:①通风②空气质量③温度④湿度⑤饲料⑥水。
4.3做好保温:温度管理分为给温期和非给温期,给温期一般指4周龄以前。
4周龄后为非给温期,给温标准如下:第1周:35-32摄氏度、第2周:32-30摄氏度、第3周:30-27摄氏度、第4周:27-21摄氏度。
随着鸡日龄的增长,每周渐减。
育雏舍温度高低应根据季节、雏鸡数量灵活掌握,温度适宜标准是雏鸡均匀,舒适地分布在育雏舍内,无聚堆和张口喘气的现象。
总之,以“看鸡施温”为原则,切勿呆板。
看鸡方法:进鸡后2小时由指定的生产主管进舍查鸡,不能因为忙于进鸡而忽视已经入舍的鸡,观察鸡群确保它们温度舒适。
此时观察鸡群要领如下:通过观察小鸡来调解育雏器温度,尽量让小鸡舒服,但是要注意不能过热。
温度合适时鸡会均匀的分布,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行为(吃料、喝水、休息和嬉戏),轻轻地叫鸡太热时就会远离热源,喘气,表现得十分安静,翅膀可能下垂。
鸡太冷时会聚集在热源周围,扎堆而且表现得不安,比较吵。
通风太大时嘈杂的小鸡同时的远离贼风的方向躲避用下面的图来举例说明了如何观察小鸡以及正确的育雏温度。
查鸡时要检查的项目:鸡的行为动作(均匀的分布、活跃、叫声清脆没有非常大的叫声)空气质量(重点检查氨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标准:氨气浓度< 10p p m;二氧化碳<0.3%)鸡舍应该没有贼风水流速度饲料准备情况及饲料质量光照-最黑的地方光照保证在20l u x检查鸡爪的温度和嗉囊的饱食程度4.4湿度:1-2周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3周后55-60%。
防止雏鸡脱水,增加雏鸡的舒适感以提高成活率。
4.5饮水: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让其休息一刻钟,再给饮水,水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水温掌握在30摄氏度,水中可加万分之二高锰酸钾。
饮用1天后改饮8%葡萄糖水,在糖水中再适当加点多种维生素。
4.6开食与饲喂:在雏鸡饮水后3-5小时开食,应使用颗粒破碎料开食,采用“勤添少喂”法。
在饲喂方式上,采用敞开饲养、自由采食。
喂料注意:从进鸡开始,料线和开食盘联合应用,开食盘要加到大约差一指满,每天至少填料3次,注意开食盘内的清洁卫生,没料的要及时补充,杜绝开食盘内断料的情况发生!从第4日龄开始向完全使用料线过渡,先撤出1/3的开食盘;6日龄时,再撤出1/3的开食盘;7日龄时,开食盘全部撤出。
考虑在水线的两侧铺垫纸以增加采食面积。
注意:严禁铺塑料,以防产生腿病。
嗉囊饱食度检查:嗉囊检查是判断小鸡是否发现了饲料和饮水的有效方法。
在放鸡后6-8h随机抽取100只鸡,(如果是运雏车来的比较晚,可以在次日早晨进行)。
嗉囊应该是柔软的、有弹性的。
如果嗉囊是硬的,这就表明小鸡饮水量不足。
检查时,最少有95%的小鸡嗉囊应该是饱满的、柔软的。
方法:贴着脸或脖子检查鸡爪的温度,看鸡爪温度是否发凉。
检查嗉囊饱食程度嗉囊饱食度检查状态结果饱满(有水有料)饱满但发硬(有料没水)饱满但发软(有水没料)空的(没水没料)鸡爪发凉(垫料温度低)比例%饲料卫生及喂料的管理:饲料存放过程中要防止霉变、潮湿及其它脏物的污染,尤其是夏季,要做好进料计划,保证供给新鲜饲料。
盖好料塔盖子,防止雨、雪、灰尘或其它脏物进入。
鸡舍内的料箱有盖子的要盖严,防止脏物进入。
每批鸡饲养结束后都要彻底清除剩料,冲洗并消毒供料设备。
每周定时检查供料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有无漏料现象。
要控制上料量,料盘不能打的太满,尽可能的少打,自动上料,让饲料保持新鲜但不能人为造成断料。
4.7育雏密度:育雏期间,饲养密度要恰当。
0-2周前80只/平方米、3-4周龄20只/平方米。
根据季节、气候可灵活掌握。
4.8通风换气:育雏舍应该保持干燥,空气新鲜,宜开背风窗或开摇头窗。
进行通风换气,将室内污浊、潮湿的空气排出舍外,换入舍外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通风量的大小应视外界气温及鸡的周龄与体重,应及时进行调整。
4.9光照:第一周龄采用24小时光照,使雏鸡随时能吃到饲料,从第2周龄时改为自然光照,晚上补料时增加1-2小时光照。
称重:7日龄体重是对育雏管理成功与否最好的体现。
早期应激的影响可能暂时不易察觉,但是以后和对鸡群生产性能产生负影响的时候就能发现。
研究表明,7日龄的体重每增加1克,出栏体重大约会增加6克以上。
7日龄的体重目标应该是1日龄体重的4-5倍。
如果没能达到该目标,应该重新检讨进鸡前的准备工作和育雏方法。
早期体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采食量低。
称重要求:要求每栋鸡舍7日龄称重时间固定在下午4点(以后各周称重时间都要统一在这段时间)。
要求各公司配备方便、易携带、准确的鸡秤,并注意维护和校对。
称鸡的时候要在每栏随机称取2%(不小少100只),每栏的四个角及中间区域都要包括样本中。
准确记录鸡数和体重,计算平均体重。
育雏期称重记录表鸡场:舍号:进雏日期:称重鸡数:称重周数:称重日期:负责人:复核:场长:N o重量/gNo重量/g No重量/g No重量/gNo重量/g1214161812224262823234363834244464845254565856264666867274767878284868889294969891 035791 131517191总计以下由主管场长填写:-每次称重过后,场长应将监测的平均体重与品种标准进行比较,以便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
体重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每次称重后,按平均体重正负10%的范围内统计出该范围内的鸡数,将此数除以样本总数,再乘以100,便得出鸡群的均匀度。
(如,某鸡群10周龄标准体重为760克,超过或低于标准体重10%的范围是836—684克。
在5000只鸡中以5%抽样得到的250只中体重在836一684克范围内的有198只,占称重鸡数的百分比为:198/250=79.2%。
抽样结果表明,这群鸡均匀度为79.2%。
一般认为,均匀度在70%一76%时为合格,达到77%一83%时为较好,达到84%一90%为最好。
)5鸡放养5.1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采用全进全出制。
5.2 放养时间:育雏21-30日龄后即可放养。
放养时间视季节,外界温度和雏鸡体况而定。
5.3 饲养密度:应保持草鸡有充足的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野外放养,定时补料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