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待你,十年如一日(孝庄之多尔衮的自白)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孝庄太后经典语录
1、十几岁开始,我就想嫁给你了。
到如今,人还是从前的人,可心境早已不是从前的心境了。
中间夹着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难以割舍的欲望,太多难以摆脱的枷锁。
我不再是玉儿,你不再是多尔衮。
我变成了皇太后,你变成了摄政王。
从我们身份改变的那天起,结局就注定了。
2、一个我深爱了一生,影响了我一生的男人,他都没有跟我说一声,他自己就死了。
而我竟吝啬到不能为他流一滴眼泪。
3、玉儿,去吧,你应该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扔下,这是你的命,也是我的命。
4、情之一字,太累人了。
5、我只想知道,一口气上不来,往何处安身。
第 1 页共1 页。
康熙王朝千叟宴台词《康熙王朝》在2000年央视播出时的收视率达到了13%,超过了《雍正王朝》和《大宅门》的收视率。
在香港、台湾播出时也成为收视冠军。
而《康熙王朝》中,扮演康熙皇帝的陈道明一段经典台词更是让我记忆尤深。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康熙王朝千叟宴台词,希望大家喜欢!康熙王朝千叟宴台词(一)1、千叟宴中,他三碗敬酒的独白,是怎样的深沉、豪迈、真情,康熙:“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千难险阻,才有今天的大清盛世!孝庄太后,朕想你啊。
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敬给今天赴宴的老同年们!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保国平安,你们俯首农桑,致使大清的百业兴旺。
君、臣、民,三者同德呀,啊!没有你们,记着便没有今日的大清。
朕在这儿谢谢你们了。
这第三碗酒啊,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
鳌拜,吴三桂,嘿!郑经,噶尔丹,噢,还有那个朱三太子,啊?嘿,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呀,啊,他们造就了朕那!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
朕恨他们,也敬他们。
哎,可惜呀,他们都死了,朕寂莫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2、爱新觉罗玄烨,谨祭列位先祖在天之灵,自康熙十八年以来,准格尔大汗葛尔丹,荼毒蒙古各部盟,侵扰内地、倒行逆施,意在反清称霸。
臣玄烨一忍再忍、一让再让,而葛尔丹是一犯再犯,已成大患。
应蒙古各部盟的诚请,也为我大清的江山社稷繁荣昌盛,朕决定替天行道,御驾亲征,并诏告逆首葛尔丹知晓,朕将亲率天兵二十万,荡平全蒙,钦此 !(御驾亲征前说)3、明珠:……臣罪该万死……康熙:死一次还不够还要死一万次!明珠:臣罪该一死……4、大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谨祭明太祖洪武皇帝。
洪武皇帝朱元璋太祖出身布衣,聪明神武,报济世安民之志,十五载而成帝业,一统海内。
西汉之后未之有也,大清皇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谨以明太祖洪武皇帝为先师,继往开来,造福天下。
我是英雄吗?不,我只是个死里逃生的囚徒。
我是帝王吗?不,我只是这苍茫大地上的孤狼。
我不想伤害任何人,但多少枭雄豪杰做了我的刀下之鬼。
我渴望亲情爱意,可身边的至亲至爱却都离我而去。
所以我虽然拥有了整个王朝,内心里却孤独依然。
我的兄弟舒尔哈奇他离我而去了,虽然我时时还听到他的箫音,但那时在另一个世界里回旋。
我的结发妻子青娅,她为了我为了儿子而鞠躬尽瘁,却失去了我也失去了儿子。
那是我的爱人东哥,她的尖刀刺向我也刺向了自己,她和我心心相印却阴阳难聚。
我的孟古,我的皇后,我继位者皇太极的母亲,我心中永远的小妹妹,用十四岁的天真伴随我历经风尘。
我杀父仇人的女儿,她竟是我永生的知音。
阿巴亥,我的大妃,原谅我,英雄一生却保不下你的性命。
我幸运有这么多爱我的人,我悲哀王朝的荣耀带给你们的竟是厄运。
我祈盼着一起去天国,在那里才有永恒的相聚。
从那天起,我告诉我自己,努尔哈赤,你就是一个孤儿,一个无依无靠,没爹没娘,无牵无挂,天生地养的孤狼我的伤口,封得太紧、太紧了,可那里面,一直却是沸腾着的鲜血,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一刻也没有冷却过,我只有用我的舌头,拼命地舔,拼命地舔。
可为什么却要我自己来撕开这个伤口,难道这满眼的血光才能证明我的忠诚。
我并没有有意要伤害谁啊!努尔哈赤,老天爷对你不薄,十二年前你是只被赶出羊群的羊,十二年之后你更是一条丧家之犬,连你的妻子都不容你,你究竟是谁啊?你还是那只孤狼。
连五兄弟也不跟你来,你好惨好惨,你想发狂吗?你想发疯吗?对,我要发疯,像疯狗一样狂咬狂叫!不,你不能发疯,你会被人家唾弃,被人家打死,充其量不过是条死狗而已。
忍耐,还是要忍耐。
你还是那条孤狼,咬紧牙关,你会有机会的,会有的!东哥,你是叶赫的格格,你没有自己的命运,你要永远记住,叶赫全族人的幸福就是你的幸福。
没想到,我得生活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努尔哈赤对青娅:一切只是随缘,爱若是没了,恨从何来!青娅:回不去了,我已经把佟家庄园烧了,我别无选择了,只能烧了它,选择你!努尔哈赤:你这又是何苦?青娅:你是我的丈夫,你就是我的天努尔哈赤:你跟着我,可别想过安稳的日子青娅:我宁愿尝尝冰冷的滋味努尔哈赤:这可不比佟家庄园,有你的苦吃了青娅:因为苦,你是赶不走我的努尔哈赤:我不是赶你,只是不忍心青娅:有你这话,就是再苦我也觉得甜在战场上,人有没有好下场,不是靠人品来决定的!我用我的命做赌注,如果我不能成为女真族最伟大的英雄,我宁可去死!那齐娅:你对你弟弟太残忍了,刚几天而已,你变化怎么这么大?努尔哈赤:人总是要变的,当你背后站着千军万马,你会发现,首先你要对付的不是你面前的敌人,而是你身边的将领和身后的部下!我像是闻到了一股气味,一股血腥的气味,这是他们在剥食我的心,在夺去我的所爱,在撕去我的自尊,我在忍,只有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孝庄与多尔衮只是偷情失身绝无下嫁导语:(顺治六年)十二月,王妃博尔济吉特氏薨,以玉册宝,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七年正月,纳肃亲王妃博尔济吉特氏,并遣官选女子于朝鲜;二月(顺治六年)十二月,王妃博尔济吉特氏薨,以玉册宝,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七年正月,纳肃亲王妃博尔济吉特氏,并遣官选女子于朝鲜;二月,令部不需题奏者,付亲王满达海,及端重亲王、敬谨亲王料理;五月,率诸王贝勒猎山海关,令亲王多尼、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贝子务达海、锡翰、镇国公汉岱并议政。
是月,朝鲜送女至,王亲迎之于连山,即日成婚。
七月,王欲于边外筑城清署,令户部计额征地亩人丁数,加派直隶、山西、浙江、山东、江南、河南、湖广、江西、陕西九省银二百四十九万两有奇,输工用。
王寻以悼妃故,有疾。
锡翰与内大臣席纳布库等诣第,王怨曰:“顷予罹此莫上之忧,体复不快,上虽人主,念此大故,亦宜循家人礼,一为临幸。
若谓上方幼冲,尔等皆亲近大臣也。
”又曰:“尔等毋以予言请驾临。
”锡翰等出,王遣人追止之不及,于是上幸王第。
王责锡翰等罪,降罚有差。
十一月,王以疾率诸王贝勒猎边外,十二月薨于喀喇河屯。
按:豪格年岁与多尔衮相当,其福晋当亦在三十以外,非少艾之比;杀豪格或为夺权,而必欲纳其妻,则不能不谓之有报复意义在。
至如得病后,既怨世祖不临视;既临视又责传言之人。
又,为兴土木,加派九省地丁至二百四十九万两,亦与其入关之初务蠲前朝弊政的作风不同。
凡此近乎悖乱的感情状态,以我的看法,是内心有一极大的冲突不能解决,相激相荡而产生的反常行为。
此一冲突即郑亲王既遭贬斥,豪格亦已生活常识分享。
揭秘太后下嫁之谜,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清顺治初年,远在江南抗清的张煌言写了一首名为《建夷宫词》的诗,里面有这样的诗句:“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大意是:慈宁宫成了太后大婚的新房,礼部尚书制订了隆重的大婚典礼。
典礼非常隆重,到慈宁宫敬酒祝贺的人非常之多,把门槛都给踩烂了。
诗文所记,即是清初著名的历史谜案之一“太后下嫁”——皇太极遗孀孝庄太后“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衮。
当时南方的抗清势力还在与清军鏖战,如果说这首诗有可能是张苍水出于反清需要故意“炒作”的,那么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清廷自己发布的一份诏书,却似把诗的内容坐实了——诏书宣布,将多尔衮的称号由原来的“皇叔父摄政王”进封为“皇父摄政王”。
这一称号的变化颇耐人寻味。
虽然之前多尔衮的称号也变过,由“叔父摄政王”改为“皇叔父摄政王”,但由“皇叔父”到“皇父”,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多尔衮是顺治帝的叔父,称“皇叔父”很正常,而“皇父”呢?——如果不是父亲,如何能称“皇父”?除非多尔衮已经成了顺治帝的“父亲”(继父),也就是说,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
关于“太后下嫁”之说还有一些旁证。
比如顺治帝在多尔衮死后不久就开始大规模的“报复行动”,包括追责其罪,削其爵号,撤其庙享,黜其宗室,籍其财产,没其府第,毁其陵墓,在列举的多尔衮几大罪状中,就有“亲到皇宫内院”一条。
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虽未必确指他已与太后成婚,但很容易让人猜测,二人之间或有暧昧关系或同居关系。
而顺治帝的报复行动本身也透露出一些信息——多尔衮对福临既有“拥立”之功,又是清军入关的第一功臣,假如没有类似“哈姆雷特式”的仇恨,为什么要报复得如此决绝呢?此外,还有一个疑似证据——孝庄太后死后并没有回到关外与丈夫皇太极合葬,反而葬在了河北遵化清东陵的风水墙外。
传说这是因为孝庄太后觉得自己下嫁给多尔衮,无颜到地下去见皇太极,所以才遗命不与皇太极合葬,而“罚”自己为子孙后代看守“东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孝庄皇后一个绯闻、智慧、美貌并存的传奇女子导语:在大清朝275年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智慧与美貌于集于一身。
历经4个朝代而且还辅佐儿子和孙子两人定鼎天下,被整个清代皇室顶礼尊在大清朝275年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智慧与美貌于集于一身。
历经4个朝代而且还辅佐儿子和孙子两人定鼎天下,被整个清代皇室顶礼尊崇,她就是孝庄皇后。
孝庄的一生绝对是个传奇,但是在她的身上也有很多极富有传奇色彩的谜团。
第一个就是她的陵墓之谜。
按理说她死了之后应该葬在自己丈夫的身边,但是孝庄是葬在离皇太极的昭陵1000多公里远的清东陵。
在清东陵有一面砖墙叫做风水墙,清朝的部分皇帝和后妃都葬在这个风水墙里面,整个清东陵辈分最高的孝庄,而她的墓昭西陵竟然孤孤单单葬在了风水墙之外,位于皇家凌园的大门口。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清朝历史上头条绯闻事件,太后下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史学界被被称清宫第一疑案。
太后下嫁指的是孝庄嫁给她老公的弟弟多尔衮。
话说当年皇太极跟老婆回娘家,多尔衮和孝庄这两人当时是一见钟情,孝庄还只有十岁,那个时候皇太极他还没有称帝,过两年后孝庄一晃大约十二岁了。
这一年她要出嫁了(在古代十二岁属于适婚年龄。
过了十二岁还不嫁人,就相当于剩女。
),新郎是皇太极,多尔衮的哥哥。
对于多尔衮来说真是万箭穿心般的疼痛。
皇太极做皇帝之后,孝庄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多尔衮在此期间他驰骋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突然就在福临六岁的那年,皇太极没有来得及立遗嘱就突然驾崩了。
就在皇太极驾崩后的第五天,皇位争夺战全面引爆了。
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开始非常的激烈皇帝争夺战,但是谁也不会想到的结局出现了。
最生活常识分享。
看了电视剧”孝庄秘史”之后,再读清史,看见多尔衮这个名字,眼前浮现的就是电视中那少年将军白衣戎装,跃马疾驰的英姿,我对历史上的这位英雄痴迷不已,从而情不自禁地钻进资料里去研究他,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多尔衮的健康状况及其死因。
多尔衮身体不是很强壮,这给他又添了一分魅力。
我一直说他的病也是他魅力的一部分,其实就是容易受伤的英雄的那种病态美。
多尔衮的病,可能有多种,但从我的审美关来看,应当是一些能给他增添魅力的病。
有网友猜测他患的可能是脑溢血或脑瘤,我不同意。
脑溢血的人一般较胖,而且发作几次就会毙命,或留下偏瘫等后遗症;脑瘤患者应该发病后很快毙命,不会拖那么久,而且应该越来越严重,很难缓解。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觉得这两种病都不够美,配不上多尔衮。
我认为多尔衮患的是偏头痛,从网上查了资料,非常符合多尔衮的症状。
偏头痛的形态有好几种,主要分一般性和传统性两种:一般性:90%病例属于这种,它发生时毫无前兆,而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之久。
传统性:它出现时有15至20分钟的先兆,通常是视觉上的,例如眼前出现星星和闪电般的亮光,以及模糊或扭曲的视线。
对于大部分病人来说,促使偏头痛发作的诱因可达五、六种之多,较常见的有气候变化、剧烈运动、精神压力、闪烁不定或炫目的光线、旅途劳顿、睡眠方式变动等各种偏头痛还常常引起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抑郁、易怒或丧失食欲。
尾随上述症状而来的就是头部疼痛、恶心感及呕吐,而且通常会持续4至12个小时左右。
偏头痛发生的高峰期在20至35岁之间,不过也可能更早就出现。
看看上述的偏头痛临床症状,与史书中记载的多尔衮的情形多吻合。
压力诱发,情绪易怒抑郁,发生的高峰期在20至35岁之间。
电视剧里说多尔衮患的是怔忡症,史书上也是这么记载,不过我认为这其实就是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名称不同罢了。
偏头痛与我们平时偶尔感到紧张所引起的头疼有很大差别。
它不仅使人感到极度疲惫和无奈,而且常伴以各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例如由轻到重的、每每波及单侧头部的抽搐式阵痛,恶心和呕吐,对光亮和细微声响格外敏感,稍一动弹就有不适感,同时,视力上也会出现屈光、盲点、彩虹状“光晕”等异常。
孝庄太后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是爱情还是政治?本文导读:不知大家是否看过宁静主演的《孝庄秘史》?这部剧讲述了孝庄文皇后(孝庄太后)一生的故事,剧中她和多尔衮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互相倾慕,本已私定终生,谁知在命运的捉弄下,孝庄却成了多尔衮哥哥皇太极的女人。
即便如此,多尔衮也没有忘记孝庄,始终念着她。
皇太极死后,他本来是最有资格成为新帝的候选人,但在孝庄的三言两语下,多尔衮放弃了皇位,甘愿扶持她的儿子福临登基为帝,那么历史真和剧中讲得一模一样吗?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真的是青梅竹马吗?其实,真实的历史可能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孝庄原来的名字叫做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孝庄其实是她的谥号,她出生的家族并不简单,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落。
而多尔衮所处的是建州女真,和蒙古草原相隔非常远,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剧中两人自幼便在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那么会不会是在布木布泰长大的过程中,他们生出私情来的呢?看样子也不是,因为布木布泰和多尔衮相见过的次数寥寥可数,第一面是在布木布泰姑姑与皇太极大婚的宴席上,他们各自代表亲属出席,按照年份推算,当时他们一个3岁,一个才2岁;他们第二次见面是在布木布泰自己的婚礼上,当时布木布泰不过才12岁,多尔衮也才13岁,俩心智尚未成熟的小朋友,要说他们对彼此一见钟情,这个可能性似乎太小了。
那么两人之间到底是怎么传出有私情的流言来的呢?原来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多尔衮曾病重过一次,满族比汉族要开放得多,对很多事情也没那么多忌讳,是以皇太极就派了自己的女人布木布泰去照顾多尔衮,一来二去,可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生出了暧昧。
当然这也只能算是推测,因为正史中并没有留下任何有关二人有暧昧举止的文字记录。
而多尔衮没有称帝也并不是如剧中那般出于对布木布泰的爱,而是当时的环境不容许,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多尔衮最大的阻力。
不过从皇太极有多个儿子,可多尔衮唯独选了布木布泰的儿子当新帝这一举动可以看出,他对布木布泰还是有情的。
我待你,十年如一日
——孝庄之多尔衮的自白自年少相识,马背上,那轻灵的身影,甜美的笑靥,是初识,也成了我一生的魔障。
皇位相争,手足相残。
占据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位置去了两个——皇位,额娘。
我只剩了你,若无你,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将没有了。
你说,我是你心中的大英雄;你说,不要忘了父汗的期望;你说,比恨更重要的是我活着。
玉儿,你总是最能懂我的心。
我向天起誓,我会好好活着,我会在战场上证明我自己,我会得到军功来迎娶你。
可是,上天为何要这般残忍,连我最后的希望都要夺走。
因着陷害,我军伤亡惨重。
我带着我唯一的兵,躲过敌人一次次地搜索。
血,一滴一滴地流,模糊了我的眼。
一次次从马上摔下来,我感到死亡离我是如此之近。
可是我不能死,看着月亮圆了一轮又一轮,玉儿,你要等我,你一定要等我回来,我一定会回来。
最后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我再无力起身。
突然,没来由的一阵恐慌席卷而来,玉儿,玉儿。
我让我唯一的兵独自回去找人,躺在草地上,抓紧衣襟,我渐渐失去了知觉。
再次醒来,多铎焦急却惊喜的脸渐渐清晰,我挣扎着想起身,问着心中一直记挂的女子,可多铎却支支吾吾的让我先休息。
许是累极了,我睡了过去。
可是,没想到,再次醒来,那个我年少便相许的女子,那个我视为生命的女子,成了我的嫂子。
那么一刹那,我如同坠入冰窖,连血液都结上了冰霜,停止了流动。
我不顾伤势,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着四哥府邸走去。
远远地,我看见了她。
她换了妇人的发髻,还是我牵挂的模样,可是,不一样了,不一样了。
我走到她面前定定地看着她,想要在心里刻上她深深的印记,想要看至她内心最深处的感情。
她颤抖着对我奉茶奉烟,轻轻地唤我,十四贝勒。
那般温柔的嗓音,如今却带着利刺,狠狠刺向我早已丢盔弃甲的身躯。
十四贝勒,呵,十四贝勒。
鲜血从我口中喷涌而出,我向门外挣扎而去。
将自己锁在房内,我摔碎了所有东西,拒绝喝药,拒绝看病。
我蜷缩在阴暗的角落,想着,就这样吧,就这样呆着直到死去。
许是上天觉得我经受的磨难还不够,不愿放我这般轻易死去。
苏茉尔来了,她拨开散落在我脸庞的乱发,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
策马奔腾在林中,酸涩苦楚一阵又一阵袭击着我的灵魂。
我的玉儿,为了我,付出了她的一生。
而我的一生亦是她的一生。
最后的希望没了,我该往何处安身?我该如何自处?
玉儿终是记挂着我,睡梦中,感受到了那熟悉的温度,我睁开了眼,看着那被泪水模糊的娇颜,一滴隐忍的泪顺着眼角流下。
玉儿说,我们都是意志坚强的人,那么让我们的爱变得和意志一样坚强。
我终是找到了活下去的信念,我要报仇,我的皇位,我的额娘,我的玉儿。
皇太极,我不会放过你。
我学会了隐忍,学会了伪装。
心有多恨,举止就有多恭顺。
我的努力终是让的皇太极稍稍放下戒心。
多铎不止一次地和我吵闹,质问
我是否忘记了仇恨。
我淡淡地笑了,告诉他,皇太极终会老,我们,终会长大。
我对皇太极忠心耿耿,却依然让的生性多疑的他不止一次地让我差点万劫不复。
每到关键时刻,玉儿总会暗中相助让我化险为夷。
我的玉儿,这样的你,我怎能放得开手。
皇太极为了监视我,让我和小玉儿成婚,那般刁蛮的女子,我怎会肯。
我只要玉儿,就算是天仙,我也是不愿的。
可是,玉儿,为何是你来劝我。
你可知,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似凌迟一般一刀一刀地割着我的心。
我终是答应了,你的要求,我从来都舍不得拒绝。
白驹过隙,皇太极那自以为对玉儿的爱终是转到了另一个女子身上。
那个混蛋,既然抢走了玉儿,为何还要折磨她,为何还要让她冷落伤心。
日日听着皇上如何疼爱宸妃,宸妃如何三千宠爱及一身。
玉儿,你可好?玉儿,我多想此刻能陪在你身边,我多想把皇太极千刀万剐。
可是,我不能,我什么都不能。
我只能策马在林间穿过一回又一回,我只能擦着刀看着鹰翱翔天际,恨不能那是我俩。
从小玉儿嘴里听到玉儿怀孕的消息,我舒了口气,又堵了心。
玉儿,你有了皇嗣,他总该对你上心了吧,可我……雷雨交加的夜里,我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着,突然家里人来报宫里来了人求见。
我急急地到了大堂,果然是玉儿出事了。
她突然分娩,宫里竟无人理会,我心急如焚,忙找了一名白旗包衣去宫里替她接生。
站在宫门外,我死死地抓着石狮,玉儿,你一定要无事。
一道红光从宫殿里冲天而起,接着,苏茉尔惊喜地出来报平安,我终是松了一口气。
玉儿,你无事便
好,只要你好好的,我做什么都是愿意的。
孩子并未挽回皇太极的心。
可玉儿,到底是有了陪伴。
再次征战,皇太极御驾亲征。
战事胶着,他设想好了所有战略部署,宫里却传来宸妃病重的消息。
他那突然惊慌失措的眼神,让我惊讶。
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总是淡定从容的男人露出这般神情。
我突然明白了他对宸妃的感情,我想起了玉儿,那么一瞬间,我对他产生了一种也许叫做同情的情绪。
我承担起所有,让他悄悄回去。
到底是来不及了,他连赶了六天六夜的路,回去只见了宸妃最后一面,连句交待的话都不曾听见。
宸妃的死重创了皇太极,带走了他所有的情与心。
岁岁年年,不久,皇太极也撒手人寰。
我自是想着继承大统的,虽然有着劲敌,可等了这么久,为的就是这一刻。
可是,玉儿来了,她分析了当前局势,求我扶持皇子。
成为摄政王,亦可掌权。
她的要求,我从来都拒绝不了,我答应了。
我终是可以与她独自相对,终是可以无所顾虑地看着她。
心中那隐忍了多年的感情如山洪一般爆发出来,我无法控制。
我只知道,她是我挚爱一生的女人,我要她,我要光明正大地同她在一起,我不要再忍下去了。
如今,我权倾天下,还有谁能阻挠我。
可是我错了,纵使我睥睨天下,可是我却掌控不了一个人,那个我为之入魔一生的人。
她反抗着我,她的心不再只有我,那里有了更重要的东西,她的儿子,福临。
我想我是恨过那个流着皇太极血脉的人,可是我也无奈着,那也有着她的血脉。
我问她,如果我和福临同时掉进河里她先救谁。
我先
笑了,那么苦涩。
“你定是先救他吧”,我说。
她看着我,“是的,我会先救他。
可是,多尔衮”,她深深地看着我的眼一字一句地说,“我会和你一起死。
”那一刻,我是快乐的,痛苦的,无奈的,怜惜的。
就像是死亡前绝望地不顾一切狂欢着的那种痛极了的歇斯底里的放肆。
我紧紧地抱着她,玉儿,我的玉儿,我在心底大声呼喊着。
福临长大了,渐渐地,我和她不得不站在对立面,彼此算计着,提防着,却又害怕着对方受伤。
为何会变成这样?我不止一次的问上天,为何我们不能像期望的那样在一起?我知道,就像玉儿所说的,我们都变了。
若是二十年前的我们,必定会不顾一切地远走天涯。
可是,现在,我的心里多了权力,财富。
她的心里多了福临,大清。
我们依然爱着彼此,可是,却不是唯一了。
我的玉儿,付出的人生已经挽不回了,即使没有了皇太极。
爱情已不再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位。
她最后一次求我,让我发誓终我一生不再觊觎皇位。
我一直知道,这么多年来,我对她的要求,从来都是束手无策的。
我再次在林间策马向前狂奔着,我想,或许我死了,便真的解脱了,什么矛盾都将化为烟尘。
曾跟随我的下属叛变了,福临那小皇帝嘲讽我,我气极了,誓将那叛徒斩首于马下。
玉儿来了,她求着我不要出征,她担心着我的身体,她说她害怕我会离去。
我逞能着说自己没事,说不能让自尊心被践踏。
其实,我知道,我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我想,若是这次我死了,玉儿和我,便不用再这般明争暗斗了。
福临和我,终将只能存
一个。
我抚着玉儿的脸说:“我知道你最终会选择福临,然后和我一起死。
可是玉儿,我希望你活着,好好的活着。
”
这场征战,我如愿将叛徒斩于刀下,可是,我也倒下了。
我用尽剩余的力气摸出玉儿所送的贴身锦袋,紧紧抓在手中。
玉儿,你可知,这是我最珍贵的东西,里面装着你的心,混着我的血。
在这个锦袋里,我们终于能在一起了。
玉儿,这一生,我们能真正在一起的时光却只能是在月色中的马背上,路尽了,便只能天各一方。
玉儿,这一生我从未后悔遇见你,爱上你。
玉儿,我们再也不要争斗了,你也不用为难了。
玉儿,你要好好活下去。
玉儿,玉儿……玉儿,若有来生,我一定要找到你。
这次,我不会让你等了。
那时,我不是皇子,你不是格格,我们策马于草原,相拥于月下,温和从容,岁月静好,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