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成了“金丝草”
- 格式:pdf
- 大小:321.49 KB
- 文档页数:2
传统民间手工艺——草编历史悠久顾名思义,草编是用草本植物的皮叶、枝条、根藤作原料,竖经横纬,纯手工采用多种手法、技巧而编织成的生产生活用品,如用稻草编织的蓑衣、斗笠、草鞋等;用荆条编织的筐、篓、筛、笆等;用麦秆编织的草帽、篮盒、坐墩、虫笼等;用高粱杆编织的锅盖、馍垫、花篮等;用玉米皮编织的坐垫、包装、鞋帽、篮盘、饰物、玩具等。
草编的制作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编工艺在我国民间十分普及。
目前可见的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 000年之久。
据《礼记》记载,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编制的莞席了,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作萑苇之器”。
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
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品种有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
汉代至盛唐,草编亦较发达。
除了用蒲草编制的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
我国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南北方均有不少适宜编结的原材料,因此各地草编种类繁多,且各具地方特色。
草编在中国的分布很广,主要产区有浙江、山东、广东、河南、江苏等地。
草编制品以草席、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帽、草鞋等实用品为主,也有一些用作陈设的观赏品。
从19世纪40年代起,草编开始远销国外。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草编得到迅速发展,花色品种越来越多。
种类多样作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草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著名的草编有浙江金丝草编、山东和河南的麦草编、广东黄草编、湖南龙须草编、台湾草席等,其中以浙江金丝草编和山东麦草编质量最高。
草席类江南苏席、仪征朴席、浙江宁席并称“全国三大名席”。
朴席镇在历史上就有“三湾九井十八巷,家家户户织席忙”之说,所产朴席麻筋结实、织工考究、席面光洁、色泽一致,有着“直立不倒、盛水不漏、二十年不坏”的美誉。
目前当地已建成华东地区 早在远古时代,编结就已成为中华先民制造实用物品的重要手段。
民间药草:金丝草瘴气,是个有历史色彩的词语,民间故事中常见到,是因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岭南福建四川等地山间多见。
三国演义第88回写道:毒聚泸水,日间甚热,毒气正发,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烟瘴高。
高人指点诸葛亮,要含住当地一种植物的叶子,才能瘴气不侵。
金丝草,正可能是被高人指点给诸葛亮的植物。
当然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瘴气已经少见,但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却花相似。
这个可避瘴气的金丝草,如今依然一年年春风吹又生。
别名落苏、黄毛草、毛毛草,生长力极强,南方的山间、河边、潮湿田地均能见到。
其秆丛生,纤细直立,高10-30厘米,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
穗形总状花序单生于秆顶。
是牛马羊喜食的优良牧草。
入药为全株,因避瘴气、解瘴气,所以有解毒功效。
同时,因性味甘淡凉,有清凉散热,利尿通淋之药效,民间常用其治吐血、咳血、流鼻血、血崩等症,对尿路感染、肾炎、水肿、糖尿病、黄胆型肝炎、感冒高热也有疗效。
治糖尿病:鲜金丝草30至60g,猪胰脏1条,加水共炖,饮汤吃肉。
(云南《基诺药》)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金丝草的清凉散热作用正可降血糖。
另外,《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治糖尿病,口渴、尿多,用新鲜猪胰脏1条,洗净于开水中烫至半熟,以酱油拌食,每日1条,有提高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治梦遗泄精,白浊:鲜金丝草一至二两,鲜海金沙草七钱。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海金沙草性味甘、咸,性寒。
归膀胱、小肠经。
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的功效,和鲜金丝草配伍,正可起到一加一等于二的双倍功效。
治小儿烦热不解:金丝草一两。
酌加开水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治小儿尿短(即尿频):金丝草配灯心草、车前草、旱蓬草,煎服。
(《广东中药》Ⅱ)灯心草,清心火利小便。
车前草甘寒利尿。
旱蓬草当为旱莲草,其结的果像莲蓬,具凉血补肾之效,和车前草同用,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最后,再来说一下金丝草的其它价值啦。
由于其株形紧凑,分枝纤细,可做扫帚,将其投放在造型别致的玻璃容器中,能够使水体显得郁郁葱葱,是室内造景的好植物呢!那么,您用过金丝草扫帚吗?在野外见到过金丝草吗?。
稻草之诗(四首)稻草,是田野上常见的一种植物,它们又黄又细,生长力强,常被人们用来搭建临时的覆盖物或者编织成各种工艺品。
在民间,还有许多关于稻草的传说和歌谣,而将这些传说和歌谣赋予了稻草一种特殊的意义,使得稻草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象征。
著名的诗人屈原曾经写下了《稻草之诗》,把稻草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和内涵,使得它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就《稻草之诗》中的四首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是《稻草之至情》:稻草情,何其多兆康声,远不可及羌八拔,江浪分老师母,大有所盼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稻草的情感赋予,表现出了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他把稻草比作了一个富有情感和对民生有益的角色,表达了对稻草这个普通物品的敬畏和赞美。
而“兆康声,远不可及”这一句则表现出了诗人对民间文化的向往和渴望,他希望能够听到更多民间文化中的美好故事和传说,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艺术创作。
风吹草,草生意世间情,尽在其中八拔拔,九软绵康泰足,平安常这首诗中,作者把稻草与自然和人文环境联系起来,表现出了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和理解。
他用“世间情,尽在其中”一句表达了对稻草的情感认同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对生命中各种情感和命运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而“八拔拔,九软绵”、“康泰足,平安常”这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祝愿和追求,表现出了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和追求。
稻草舞,麦芒抒情意外,祥和祥重重叠,团团圆潺流声,美不患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稻草的描绘和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庭的向往和祝愿。
他用“情意外,祥和祥”来形容稻草的舞蹈和活力,表现出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而“重重叠,团团圆”则表现出了对美好家庭和团圆幸福的祝愿和追求,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家庭和生活的深厚情感和热爱。
而“潺流声,美不患”这一句则抒发了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和渴望,表现出了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最后是《眼观稻草》:风吹稻草动月映蒲草行情思忽而远岁月竟不长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稻草的描绘和赞美,表现出了对岁月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稻草纺成金线读后感
故事里那个国王提出要把稻草纺成金线的要求,这简直就是无理取闹嘛,就像我妈突然让我把树叶变成金子一样不靠谱。
可是那个女孩被关起来还得想办法做到,她当时肯定超级绝望。
这让我想到生活中有时候也会碰到一些特别难搞的事情,就像老师突然布置超级难的作业,还要求第二天就交,感觉就像被丢进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困境里。
然后那个小矮人出现了,他提出的交换条件很诡异。
这就好比是你想要别人帮忙,结果对方提的要求是拿走你最心爱的玩具一样。
女孩答应他的要求,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小命要紧啊。
这就告诉我们,人在特别无助的时候,可能会做出一些平时不会做的决定。
最后女孩靠着聪明才智摆脱了小矮人的控制,这一点还挺酷的。
就像是我们考试遇到不会的题,最后灵机一动想到了解题办法。
这个女孩让我知道了,再难的处境,只要肯动脑子,还是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不过呢,我也在想,如果她一开始就不那么害怕国王,勇敢地拒绝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就不会陷入后面这么多麻烦事了。
这也提醒我,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太软弱,要勇敢地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困境和应对的办法,还挺有意思的。
农村常见的金丝草,煮水作用厉害了,看到拔回家备用,卖16
元一斤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喜欢生长在田边上的小草,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金丝草,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植物都有什么好的用途吧。
金丝草比较喜欢生于田边,河边,山坡路旁等潮湿的地带,看,这棵就是金丝草了,金丝草属于禾本科金花草属植物,它的叶子看着是不是像竹叶的叶子呢?在以前我们也介绍了一种禾本科的淡竹叶,今天介绍的金丝草它们就是同一个科的,都是禾本科植物。
金丝草它的别名有好多,也叫落苏,黄毛草,毛毛草,笔仔草,猫仔草,墙头竹等等,它是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高一般可达10~30厘米,分布较广的有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金丝草在以前的农村是非常的常见,但是现在慢慢的比较少了,它的尾部很有特色,就是布满了这种金色的绒毛,所以我们也称它为金丝草。
这种草是牛羊马比较喜欢吃的一种优良牧草,今天运气还不错,在这个地边上的这个墙上发现这个一片,这个都是金丝草,这个在农村以前不起眼普通的一种杂草,现在大家却很喜欢,因为可以把它拔回家,晒干以后拿到县城的青草摊去售卖,一斤可以卖到十五六块钱,采收时间一般在9~10月间,选择天气晴的天,采收回来晒干以后就可以了,另外夏天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拔新鲜的回来煮水当凉茶喝。
金丝草的全株入药,有清凉散热,解毒、利尿通淋之效。
中国民间用其可治吐血、咳血、衄血、血崩等症,还可避瘴气、解瘴气,解诸药毒,对尿路感染、肾炎、水肿、糖尿病、黄胆型肝炎、感冒高热也有疗效。
又是牛,马,羊喜食的优良牧草。
金丝草的植株可用作扫把,也是草制品加工主要的原料,金丝草这种植物还适合用室内水体绿化,常常可以用来装饰玻璃杯,玻璃瓶,玻璃槽等等。
《秋天的稻草绳》
作文:
秋天来啦,风一吹,满世界都变得金灿灿的。
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里,我想起了一件和稻草绳有关的趣事。
那时候,我跟着爸妈回乡下的奶奶家。
奶奶家的院子可大了,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一进院子,我就瞅见角落里堆着一捆捆金黄色的稻草。
我好奇地跑过去,摸摸这,碰碰那。
这时候,奶奶走了过来,笑着说:“孩子,这稻草可有用啦,能编成稻草绳呢!”我瞪大了眼睛,一脸疑惑:“奶奶,稻草绳能做啥呀?”奶奶神秘地笑了笑:“用处可多着呢,等会儿你就知道啦!”
说干就干,奶奶找来一把稻草,坐在小板凳上,手把手地教我编稻草绳。
“来,先把这几根稻草理顺了。
”奶奶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摆弄着稻草。
我也跟着有模有样地弄起来,可这稻草在我手里,就像调皮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听话。
“哎呀,奶奶,我弄不好!”我着急地叫起来。
奶奶却不紧不慢地说:“别着急,孩子,慢慢来。
”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把稻草理顺了。
接下来就是编绳子啦,奶奶的手上下翻飞,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也努力地跟着学,可编出来的总是歪歪扭扭的。
一旁的爸爸忍不住笑了:“哈哈,闺女,你这编的是啥呀!”我气鼓鼓地说:“哼,我再练练!”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编出了一小段像模像样的稻草绳。
奶奶直夸我:“真棒,孩子!这稻草绳呀,可以用来捆东西,还能在冬天给蔬菜保暖呢!”
那天,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一边编着稻草绳,一边有说有笑。
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温暖又惬意。
如今,每当秋天来临,我总会想起那段在奶奶家编稻草绳的欢乐时光。
那金黄色的稻草绳,承载着我对秋天最美好的回忆。
《秋天的稻草绳》
秋天来啦,那风一吹啊,凉飕飕的。
说起秋天,我就想起了那捆稻草绳,这背后可有个好玩的事儿呢。
那时候,我跟着爸妈回农村老家。
老家的秋天,那可真是一片金黄,稻田里的稻子都弯下了腰。
大人们忙着收割,我们小孩子就在田边瞎跑着玩儿。
有一天,我看到爷爷在那编稻草绳。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爷爷:“爷爷,您这是干啥呀?”爷爷笑着说:“傻孩子,这稻草绳用处可大着呢。
”我眨巴着眼睛,一脸不解。
爷爷一边编,一边跟我讲:“这能绑东西,还能当跳绳呢。
”我一听能当跳绳,来劲了,缠着爷爷说:“爷爷,爷爷,您快编好,我要跳绳。
”爷爷乐呵呵地应着:“行,小祖宗,马上就好。
”
过了好一会儿,稻草绳终于编好了。
我拿起来就跳,可这稻草绳可比平时的跳绳重多啦,没跳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
这时候,小伙伴们也跑过来了,看着我拿着稻草绳跳绳,都哈哈大笑。
“哎呀,你这跳得也太滑稽啦!”小明笑着说。
我不服气,说:“你来试试!”
小明接过稻草绳,跳了没几下,也败下阵来。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得前仰后合。
后来,我们几个小伙伴突发奇想,用这稻草绳玩起了拔河。
两边的人拽着稻草绳,使足了劲。
“加油!加油!”喊叫声此起彼伏。
这秋天的稻草绳啊,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欢乐。
如今,每次想起那个秋天,想起那捆稻草绳,心里都暖暖的,满是快乐的回忆。
秋天的稻草绳,真是让人忘不了呀!。
你现在的位置>>资料库>>乡镇论坛>>2002年>>第6期稻草怎样变“金条”作者:高松林时间:2002-8-16 来源:阅读量:2021次苏北阜宁射阳的单家庄,以出产粗草绳而闻名大江南北。
这里的草绳,曾连续多年在苏锡常一带大中城市的废旧公司包装废品中唱了“主角”。
甚至它还乘过火车,到过新疆高原,做过牧民喂马的马料。
据说,有人算过一笔账,单庄人一年生产的草绳长度,足足环绕地球13周。
单庄的草绳,其年岁并不大。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有两个从苏州来的下放户,担心乍到乡下农活干不来,就带一台草绳机下乡,好歹算做个“技术活”。
可当时还处在计划经济年代,草绳机只能姓“公”而不能姓“私”。
然而,有胆有识的单庄人,头一回看到一台小小的草绳机那么神奇,竟能把用来烧锅的废稻草变成金条,一个个再也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便像当年的地下游击队一样,偷偷摸摸地把一台台草绳机从苏南的厂家运到苏北的乡下。
白天男男女女“学大寨”,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就利用晚上挑灯夜战“捞外快”。
尽管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很厉害,但精明的单庄人还是千方百计,忙中偷闲发绳财。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谁想到单庄的草绳也经历了兴兴衰衰。
记得有一年春天,市场草绳相当走俏。
不少摇绳大户一家就购回两三台机械,老的小的齐上阵,昼夜连轴转,人歇机不停。
就在草绳产销两旺的当儿,一位外地客商从这里贩运一大船草绳到无锡,由于春天气温回升快,没等船上的草绳在码头卸完,一股股热气从船舱里直往外冒,再仔细一看,捆得严严实实的草绳因为水分太高,全部发霉变黑。
结果,少数缺德的摇绳户赚了昧心钱,好心的贩运商扔了血汗钱,冤枉的单庄人断了“活路钱”。
“从什么地方跌倒,还要从什么地方站起来。
”村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这一不光彩的事件,举一反三,在全村上下开展了以“讲道德、守信用,诚实经营,重塑自我”为主题的农民职业道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打那以后,单庄人把恪守职业道德,提高草绳质量作为“三户”创评的重要条件,人人甘当质量“守门员”,家家争产“放心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