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图
- 格式:ppt
- 大小:10.32 MB
- 文档页数:43
4000000 80000000教师小结:比例尺是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比例尺分数的含义,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步骤4:阅读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完成任务三——比较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3分钟)任务三:在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上,你发现了什么?(1)观察: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2)完成下表结论: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 ,内容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 ,内容 。
教师小结: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大小详、小大略”来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等方法,学生掌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步骤5:关注钓鱼岛——读PPT 上钓鱼岛与台湾省基隆市、冲绳岛地图,完成任务四 ——计算实地距离。
(3分钟) 任务四:计算钓鱼岛到基隆以及到日本冲绳岛的实地距离:(1)公式:比例尺=已知:钓鱼岛到基隆的图上距离为1.9厘米;钓鱼岛到冲绳岛的图上地距离为4.2厘米; (2)计算:实地距离=比例尺: (3)钓鱼岛—基隆:钓鱼岛—冲绳岛:中国地图 北京市地图 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 0 100km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学会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实地距离。
步骤6:请同学小结地图上的第一种语言——比例尺(1分钟)。
步骤7:学习地图上的第二种语言——方向(15分钟)教师展示PPT 上三种地图:1、一般地图;2、指向标地图;3、经纬网地图;(1分钟) 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一般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完成。
(1分钟)教师讲授三种地图判读方向的方法(3分钟):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指向北方;3、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任务五——学习使用一般定向法(2分钟):在内蒙古自治区地图上找到: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判断:(1)呼和浩特、包头分别在鄂尔多斯的什么方向? 结论:(1)(2)使用的定向方法是什么? (2)任务六——学习使用指向标定向法(2分钟):在校园平面图上找到学校东门、博艺楼、体育馆:判断:(1)学校东门分别在博艺楼、体育馆的什么方向? 结论:(1)(2)学校东门大致在体育馆的什么方向? (2)任务七——学习使用经纬网定向法(2分钟):在加拿大地图上找到:怀特霍斯、温哥华、尼皮贡:判断:(1)怀特霍斯大致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结论:(1)(2)温哥华大致在尼皮贡的什么方向? (2)步骤8:学习地图的第三种语言——图例(5分钟):任务八——阅读课本18页图1.25,识记地图上常用图例,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记情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是学生接触地理学习的入门课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地图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地图,对地图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图的种类、特点和使用方法的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会影响他们对地图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图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使用地图的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历史地图等。
2.准备地图使用方法的讲解资料。
3.准备与地图相关的趣味故事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故事或实例引入地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述一位探险家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如何迷失方向,从而引出地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类型的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图的种类。
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历史地图等。
同时,简要介绍地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操作地图,了解地图的使用方法。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图》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图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尚未养成,地图意识不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提高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图,善于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图的阅读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图意识。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地图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方法。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地图使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历史地图等。
2.制作课件,展示地图的阅读方法。
3.准备地图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图的种类、特点,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分析地图的内容,讨论地图的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出示地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地图解决问题?展示:学生收集的地图相关资料。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完成地图练习题,选择一张地图进行深入研究。
8.板书(5分钟)地图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形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知道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活动,会绘制等高线。
能够根地形图的颜色识别地势的高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地势特点中,让学生感受我国的地理优越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2、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三、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四、教学准备:课件,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等高线与地形图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1、导语: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2、揭示课题:地形图二)、读书识图讨论交流活动1:探究海拨和相对高度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什么是海拨和相对高度2、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①什么是海拨?②什么是相对高度?③它们的计量单位是什么?④我国海拨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在哪儿?3、课件解读①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②原因是: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③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④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5、小结:①.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③.我国海拨最高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最低是吐鲁番盆地-154.31米;活动2:探究陆地地形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有哪些陆地地形,各有什么特点?2、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①什么叫地形?②有哪几种地形?③每种地形有什么特点?3、课件解读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形成山脉。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形图说课课题(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形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第三节《地形图》。
下面我就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地形图》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学习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
本节课主要包括“陆地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两部分内容。
五种地形类型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
地形图是富有《地理学》专业特色的一种地图,学会判读地形图是地理学习的基本和必备技能,也是初中地理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七年级(上)册书来看,位于第一章的最后一节,是“地球与地图”部分知识的收尾,是对《第二节地图》的延伸与应用,承上启下,地位至关重要,尤其会直接影响“第三章《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学习及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区别海拔和相对高度;明确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技能目标:能在地图上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五种地形类型;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地形部位,且学会区别“山谷和山脊”;情感目标:明确地形图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激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难点: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
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乡镇中学,学生较胆小,接触信息较少。
但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
其空间想象刚起步,读图能力仍比较薄弱,读图训练接触较少。
因此本节课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读图。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宗旨本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等。
1、等高线。
由海拔引出等高线,通过视屏(演示法)让学生体会等高线制作过程及原理。
《地图》本节教材讲授的内容主要是: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量算距离;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认识多样的地图等。
教材用“地图的途”和“地图的方向”展开,旨在落实学生对地图技能的掌握,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4.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方法获取地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树立地理与社会全局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第一课时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学生:缩小了10倍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
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2.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教学准备: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新授提出问题导入:挂出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学生活动:1、观察着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2、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3、学生试着总结一下规律启发学生:观察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包括范围的大小、地图内容的详略。
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板书:一、比例尺的大小讲解:比较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将其转换成分数式,这时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
世界地图的比例尺小,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讲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所示范围、内容详略关系:比例尺所示范围内容反映比例尺愈大愈小愈详细比例尺愈小愈大愈简略过渡:地图上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学生活动:利用教材提供的“北京城区地图”,量算从文化宫到美术馆的直线距离;提问:地图上两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比较容易,量算曲线距离呢?学生活动:1.量算图中河流的曲线距离2.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量算曲线距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提问过渡:1、假如我们随旅行团到达了黄山,你需要一张什么地图?(黄山导游图)2、我想知道美国在哪,应该选择什么地图?(世界地图)3、有一个外地人来北京观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颐和园,不知道要乘什么车,怎么办?(买一张北京交通图)承转:通过这些小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