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诗词赏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洛阳的亲朋好友如今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谪贬江宁丞时的作品,原作二首,这里所选诗为其第一首。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辛渐是诗人的挚友,此次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此诗虽为送别之作,却意在表白自己的胸襟和情操,给人以深沉、郁悒、高洁之感。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理环境。
雨后的清晨,天气初晴,青山滴翠,孤峙兀立。
一个“孤”字,也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因为王昌龄时常遭谗受诬,难得有挚友入吴一吐胸中块垒,好不容易盼来辛渐这一知己,今朝却又要分手北上,心中的孤寂恐非言语能形容。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引导语:“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说:‘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我们阅读下文更加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译文]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洛阳来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什么意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告诉他们,我依然保持着一颗纯净如冰的心,就像装在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瑕。
这里,“冰心”指的是纯净无暇的内心,“玉壶”则是用来比喻纯洁和高尚的品质。
诗人用“冰心玉壶”来形容自己坚守高洁的情操和纯洁的心灵,不受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玷污。
这种表述不仅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也体现了他对亲友的坦诚和信任。
同时,这句诗也常被后人引用,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纯洁、高尚,不受外界污染的美好品质。
总的来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保持纯洁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亲友的坦诚和信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内容,译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
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世称王江宁。
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
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王昌龄:塞下曲·其二王昌龄:塞下曲·其一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出塞。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及翻译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及翻译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
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
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一片冰心在玉壶上及出处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中的名句。
意思是: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扩展资料
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赏析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经典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洛阳的亲朋好友如今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① 芙蓉楼: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
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③寒雨:寒冷的雨。
④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⑤平明:清晨。
⑥客:在这指辛渐。
⑦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⑧孤:独自,孤单一人。
⑨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今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译文1: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2: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片冰心在玉壶上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天亮的时候。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诗文解释】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赏析】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芙蓉楼送辛渐的古诗的意思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建在湖北黄冈西面的一座名为芙蓉楼的名楼。
2、辛渐:诗人在长安所交的朋友。
3、楚山:泛指楚地的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一直下到连江入吴。
天亮时送走你,楚山仍然是一片孤独。
洛阳亲友如果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仍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写的是黄梅时节的夜雨。
这一夜,诗人宿于旅舍,空气湿润,江上又有冷雨飘洒,那霏霏的雨丝和着绵绵的夜雨,又不期而遇地飘落到了旅馆之中,更增添了几分寒意。
一个“寒”字,便生动地显示出了季节和时间的特点。
“吴”,指古吴都城,即今江苏省镇江市。
诗人借“寒雨”,将江南暮春夜景渲染得淋漓尽致。
1。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寒雨洒向江面连夜袭入吴地,清晨送走你奔赴楚地山孤。
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中冰块一样纯洁无暇。
2。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夜雨洒向江面连夜侵入吴地,清晨送走你奔赴楚地山孤。
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中冰块一样纯洁无暇。
3。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寒雨洒向江面连夜侵入吴地,清晨送走你奔赴楚地山孤。
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中冰块一样纯洁无暇。
4。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寒雨洒向江面连夜侵入吴地,清晨送走你奔赴楚地山孤。
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中冰块一样纯洁无暇。
5。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寒雨洒向江面连夜侵入吴地,清晨送走你奔赴楚地山孤。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记上思县实验小学副校长黄玉芬
27年来,她像春蚕一样,始终笃志这片教育园地,情系孺子;勤奋耕耘于三尺讲台,呕心沥血;她魂系教改,坚持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矢志不渝;她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其崇高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的品格,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座丰碑。
她就是上思县实验小学副校长黄玉芬。
要让每堂课都精彩
“黄老师的课讲得真好。
”听过她的课的老师和学生这样说。
然而,在这溢美之词的背后,黄玉芬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自她任教伊始,她就暗下决心:要让每堂课都精彩。
为此,她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规矩:课堂上要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人,以广博的知识教育人,以饱满的真情打动人,以严密的思维折服人。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
为了使课上得通俗易懂,她把教材的每个环节拆了组合,组合又拆,直到最佳。
为了掌握教育规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寻求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她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来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广泛涉猎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理论,用大师们的智慧来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努力实现对自己的提升和塑造。
耳濡目染,名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深深吸引了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教学水平与日俱增:1995年参加防城港市首届青年教师优
质课比赛暨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
先后上过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12次。
用心呵护学生的心灵
有人曾问黄玉芬:你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看到我所教过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性格,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时,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面对孩子,她总是真诚地微笑,热情地鼓励,深情地呵护。
作为班主任,黄玉芬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记得她的班里有一名学生从四川转学过来,语文基础很差,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摸清情况后,黄玉芬采取“开小灶”进行个别重点辅导的方式强化训练,并经常在课堂上向他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充分尝到学习的乐趣。
这名学生的学习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八节那天,他还特意买来一束鲜花送给黄玉芬。
夹在花中的卡片上写着:黄老师,您象妈妈一样用爱滋润着我的心田,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富于想象,喜欢新奇,喜欢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黄玉芬就不顾劳碌,尽己之所能,经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学生,锻炼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班集体建设时,让学生直接参与班级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她非常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做到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
和集体不断前进。
这个班的班风非常好,班干很得力。
这是上副科的老师们一致的感受。
从教二十年,她带过的毕业班有八届,就有五届获得防城港市毕业考指导老师一等奖。
1995年、1997年两次获得防城港市“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2012年被评为“上思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魂系教改甘为人梯
二十几年来,黄玉芬担任过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语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位。
不管在哪一个职位上,她都坚持教学与教研齐头并进,站在教研教改的前沿,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她获得的各种荣誉有六十多项,她先后有31篇教研文章在市级或省级评比中获奖。
她参加过多种教研、课改培训,并成功的在教学中实施了“参与式教学”。
2007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黄玉芬被调到上思县实验小学任分管教学副校长。
此外,她还担任着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这可是几个人的工作量啊!而她却能把这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实在不得不佩服她高超的协调能力。
为了让学校的教研工作赶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她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多次开设专题讲座,积极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引领大家共同进步,并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在她的培养和青年教师自己的努力下,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她狠抓“岗
位培训再教育”工作,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注意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激发全体教师的内在动力,并积极协助校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现在,她又带领老师积极探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的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黄玉芬就是这样,把一颗赤诚的心献给她无比热爱的教育事业。
她为上思县的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也为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标注了新的高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她今后的人生长河中,必将更高的扬起事业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