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4水循环与河流课件中图版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15
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基础巩固组](2017·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一)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答案:1.D 2.D(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共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地下径流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4.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①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②解决城市洪灾③增加下渗量④补充地下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3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路面硬化面积增加,减少了雨水下渗,使得地表径流总量增加,汇流速度加快,地下径流减少;硬化路面阻断了土壤和大气的直接接触,蒸发量可能会减少;城市化对区域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仅对城市局部地区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对整个区域的降水来说,影响极小)。
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45分钟100分)[基础巩固组](2020·广东佛山质检)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
下图为我国新疆干旱区某内流河流域的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 )A.技术要求低B.移民搬迁多C.资金投入多D.生态破坏小2.图中四地,最适合修建地下水库的地下拦水坝的是( )A.甲B.乙C.丙D.丁3.在自然状态下,该流域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最可能是( )A.3月B.7月C.9月D.12月解析:第1题,“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则投资较少;地下水库不会淹没地表,对地表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移民搬迁少。
易错警示:发现地下适合储水的空间,一般需要对地下地质条件进行勘探、分析,那么就需要较高的技术条件。
第2题,图中丙左侧有大面积由卵砾石构成的岩层,因卵砾石间隙大而地下储水空间大;而丙右侧为黏性土层和砂砾石岩层,储水空间小;故丙处适合修建拦水坝。
第3题,新疆干旱区地下水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
地下水库水位高低取决于补给量与水分的蒸发量关系,夏秋季节冰雪融水量大,总体上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地下水位不断升高而储水量增加,故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可能是9月。
易错警示:新疆纬度较高;气候干旱,9月份以后气温快速降低,10月份可能低于0 ℃则冰雪不再融化,地下水不能得到补充,同时因蒸发因素还存在,地下水位可能下降。
答案:1.D 2.C 3.C(2020·河北名校质检)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下图示意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
读图,完成4~6题。
4.该水库储水量( )A.12月份最大B.3月份最小C.6月份最小D.9月份最小5.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西欧平原B.巴西高原C.中亚区域D.澳大利亚地中海气候区6.据图可知,该水库 ( )A.汛期流出量最大B.枯水期流出量最大C.有调洪补枯的作用D.主要用于发电解析:第4题,图示该水库水量盈余率4~8月小于1,表明这几个月份流入量一直小于流出量,到9月份达到平衡,则9月份水量最小;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3月份达到平衡,则3月份水量最大。
第14讲 水循环和洋流考点一 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形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A 蒸发、B 降水、C 水汽输送、D 蒸发、E 降水、F 下渗、G 地表径流、H 地下径流。
3.能量来源 太阳能及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1)塑造多种地表形态。
(2)促进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和交换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 (1)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
(2)人工增雨 (3)跨流域引水。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和流程可判断出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蒸发,④的图例含义为流域间循环,因此为跨流域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