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妆品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121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化妆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化妆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国家对化妆品实行标识管理制度,化妆品标识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含有虚假、误导性内容。
第四条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化妆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地方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化妆品标识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化妆品标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化妆品标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产品名称;(二)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三)生产许可证编号;(四)生产日期和批号;(五)净含量;(六)成分表;(七)适用人群;(八)使用方法;(九)注意事项;(十)生产标准;(十一)其他依法应当标注的内容。
第六条化妆品标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字体、字号应当清晰易读;(二)颜色应当醒目,与背景形成对比;(三)标识内容应当与产品实际相符;(四)不得使用虚假、夸大、绝对化等误导性语言;(五)不得使用与产品无关的图案、标识;(六)不得擅自更改、覆盖、涂抹标识。
第七条化妆品标识的标注位置应当合理,便于消费者识别。
第三章化妆品标识的具体规定第八条化妆品产品名称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名称,不得使用夸大、虚假的宣传用语。
第九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应当标注真实、准确,与营业执照登记的名称和地址一致。
第十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应当标注在产品标识的显著位置,格式为“国妆生产许字第XXXX号”。
第十一条化妆品生产日期和批号应当标注在产品标识的显著位置,格式为“生产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批号:XXXX”。
第十二条化妆品净含量应当标注在产品标识的显著位置,单位为克(g)或者毫升(ml)。
第十三条化妆品成分表应当标注在产品标识的显著位置,按照国家规定的顺序和方式列出成分名称。
化妆品监督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化妆品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化妆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并对各方实施监管。
第三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化妆品质量安全。
第四条化妆品经营企业应当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对进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销售合格的化妆品。
第五条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化妆品时,应当注意产品的合法来源、使用方法等,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章化妆品生产监督第六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包括生产场所、设备、人员等,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第七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化妆品的质量安全。
第八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对产品进行合格评定,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
第九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第十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召回制度,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召回处理,并依法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三章化妆品经营监督第十一条化妆品经营企业应当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销售的产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
第十二条化妆品经营企业应当定期对进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退货处理。
第十三条化妆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销售记录和档案,对销售产品进行跟踪管理。
第十四条化妆品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产品包装、标识的监管,确保产品信息真实可靠。
第四章化妆品使用监督第十五条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化妆品时,应当注意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遵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第十六条消费者在使用化妆品时,如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应当及时向企业或相关部门报告,以维护自身权益。
第十七条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化妆品市场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化妆品市场秩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或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腔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或改变人体气味等目的的物品。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化妆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生产化妆品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化妆品生产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二)有具备化妆品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三)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和标签标识。
第六条生产化妆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化妆品的成分、含量、质量、安全性和功效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二)化妆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含有虚假、夸大或者误导消费者的内容;(三)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防止污染;(四)化妆品的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第七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化妆品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第八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化妆品前,应当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一)化妆品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二)化妆品生产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清单;(三)化妆品生产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四)化妆品标签、说明书样稿。
第九条禁止生产以下化妆品:(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成分;(二)未经批准的放射性物质;(三)伪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四)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五)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第三章销售管理第十条销售化妆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化妆品销售场所和设施;(二)有具备化妆品销售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三)有符合国家规定的销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行为,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有关单位。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
第二章化妆品生产许可第五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第六条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与生产相适应的场所和设施;(二)具备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三)具有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四)符合国家有关化妆品生产卫生要求。
第七条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应当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三)生产场所和设施情况说明;(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说明;(五)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情况说明;(六)符合国家有关化妆品生产卫生要求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符合规定的,颁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不符合规定的,不予颁发,并告知理由。
第九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期满前6个月,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
第三章化妆品经营许可第十条化妆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化妆品经营许可证。
第十一条申请化妆品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与经营相适应的场所和设施;(二)具备与经营相适应的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符合国家有关化妆品经营卫生要求。
第十二条申请化妆品经营许可证,应当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一)化妆品经营许可证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三)经营场所和设施情况说明;(四)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情况说明;(五)符合国家有关化妆品经营卫生要求的证明材料。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三)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民健康,保证化妆品安全,加强对化妆品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化妆品,是指用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等)修饰、清洁、防护和保养的各种化学或物理制剂,包括化妆品原料。
第三条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条例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各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在本辖区内对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生产、流通化妆品的生产企业、分销企业、网络销售企业等均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
第二章化妆品的生产和流通第五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向生产加工工艺与产品质量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检测手段,进行规范化生产,并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测。
第六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据生产需要和有关规定,采用符合标准化的原料。
原料和添加剂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并经过检验合格。
第七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的化妆品进行实时监控,对部分化妆品进行抽检,并将结果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化妆品的流通企业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取得销售许可证,并保证销售的化妆品符合法定质量标准,无虚假宣传和欺骗性缺陷。
第九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应当保留原始备案材料、检验报告、检验记录等非质量事宜比复印件的备份,以便于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化妆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第十条化妆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符合有关标准的质量电等害目的。
第十一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应当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负责化妆品的质量,对销售化妆品的销售人员进行营销和知识教育,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并在购买时提供相关知识。
第十二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应当加强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了解,认真履行相关义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第十三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将其各个生产段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记录,保存至少五年,并及时向公共专业机构等有关部门报告质量问题。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化妆品使用行为,提高员工形象,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实习生及临时工。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形象,提升公司整体形象。
第二章化妆品使用原则第四条员工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化妆品的法律法规,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
第五条员工应选择适合自己肤质和职业特点的化妆品,避免使用刺激性、过敏性的产品。
第六条员工应保持化妆品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第七条员工应合理使用化妆品,避免浪费。
第三章化妆品使用规定第八条女性员工:1. 工作时间可适当使用淡妆,以提升形象,但不得浓妆艳抹,影响工作氛围。
2. 妆容应以自然、清新为主,避免过于夸张的妆容。
3. 避免在工作时间使用香水,以免影响他人。
4. 每日下班后,应彻底清洁面部,保持肌肤健康。
第九条男性员工:1. 可适当使用男士护肤品,保持面部清洁和清爽。
2. 禁止在工作时间使用浓重香水。
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剪指甲等。
第十条员工应遵守以下化妆品使用规范:1. 使用化妆品时,应避免在公共区域(如会议室、办公室等)大声喧哗。
2. 不得在工作时间内推销或展示个人化妆品。
3. 不得在工作时间内更换化妆品品牌或种类。
4. 不得在工作时间内讨论化妆品价格、使用心得等。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第十一条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第十二条公司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化妆品使用培训,提高员工化妆品使用意识。
第十三条员工违反本制度,公司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第十六条员工对本制度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公司内部渠道向人力资源部门反映。
本制度旨在提高公司员工整体形象,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
请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公司形象。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201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3.02•【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施行日期】2019.03.02•【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美容业、化妆品管理,卫生监督正文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1989年11月13日卫生部令第3号发布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化妆品的卫生监督,保证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第三条国家实行化妆品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化妆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化妆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本辖区内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
第四条凡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二章化妆品生产的卫生监督第五条对化妆品生产企业实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妆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颁发。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五年。
未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
第六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一)生产企业应当建在清洁区域内,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符合卫生要求的间距。
(二)生产企业厂房的建筑应当坚固、清洁。
车间内天花板、墙壁、地面应当采用光洁建筑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采光(或照明),并应当具有防止和消除鼠害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设施和措施。
(三)生产企业应当设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化妆品原料、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场所。
(四)生产车间应当有适合产品特点的相应的生产设施,工艺规程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五)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能对所生产的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