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短跑训练实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0.52 KB
- 文档页数:2
田径短跑训练计划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短跑的基本技术和规则。
能力目标:掌握短跑的起跑、加速、途中跑和冲刺技术,提高短跑成绩。
情感目标:培养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
2. 教学内容短跑的基本技术和规则起跑技术加速技术和途中跑技术冲刺技术和终点撞线技术3.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冲刺技术。
重点:短跑的途中跑技术和节奏。
4.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用于讲解基本知识和规则。
投影仪:播放短跑比赛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技术要领。
训练器材:起跑器、标志旗等。
5.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直观演示法:教师示范起跑、加速、途中跑和冲刺等技术,学生模仿练习。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训练体会。
6.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奥运会短跑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讲解短跑的基本技术和规则,示范起跑、加速、途中跑和冲刺技术。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二、反思1. 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凑,重点和难点突出,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短跑的基本技术和规则。
但在起跑和冲刺技术的讲解上还需加强,部分学生在练习中仍存在动作不规范的问题。
2. 教学过程方面: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流畅,导入、新课、练习和归纳小结各环节衔接自然。
但在巩固练习环节中,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更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表现方面:本节课中,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短跑的基本技术和规则,示范动作规范准确。
但在与学生互动方面还需加强,部分学生在练习中遇到问题时未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4. 学生表现方面: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练习,学习效果良好。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起跑和冲刺技术的掌握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短跑项目训练作者:杨勇来源:《教育改革与实践》2012年第11期摘要:田径运动是体育的基础活动,其中短跑项目则是田径运动中的重要部分,有着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短跑素质和水平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学问题。
本文旨在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短跑项目的训练现状进行探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提出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制定出系统、科学化的教学训练方法,保证高中体育短跑项目训练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短跑;训练;现状;方法短跑项目是力量速度型的项目,它需要有强大的爆发力,以绝对快的速度和良好的动作灵敏性与协调性。
而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短跑项目训练是项复杂的教学工作,必须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
一、高中生短跑项目训练的现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体院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所以只是追求体育训练中的短期效应,不顾高中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高中体院的短跑训练中更是如此。
所以,这种和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在短跑项目中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掘,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短跑项目的教学训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短跑项目训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短跑项目中的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能力,教师要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效处理各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制定短跑项目的训练教学计划时,要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场地、气候等特点,进行科学、灵活的训练安排。
二、高中生短跑项目训练的有效方法1.加强短跑项目的力量和速度训练短跑的步频和步幅与短跑运动员或偶的那个的素和和下肢后蹬力有关,因此发展力量和速度对短跑项目的训练至关重要。
在力量速度的训练中,其符合的运动强度要适当,间歇的时间不宜过长,从而有效保证运动员的运动兴奋。
通过短跑动作的训练来发展理想速度练习时,要让学生的动作尽可能流畅、协调,从而有效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
高考体育项目100 米跑训练技巧初探摘要〕100 米跑是高考体育考生必考的项目,100 米跑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因此广大教练员对短跑的训练格外重视,尤其对训练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得到比较好的训练效果。
本文就短跑的训练理念及方法跟同行进行探讨,明确短跑训练的一些特点和身体训练的一些方法。
以下是我对短跑训练的一些认识和感受如有不到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100 米跑高考体育项目100 米跑是高考体育考生必考的项目,100 米跑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术科成绩。
由于高考体育考生既要学习文化课程,又要进行体育训练,这就决定100米跑训练时间比较短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和体育考生都要重视100 米跑的训练。
几年来,我们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都非常重视高考体育项目的训练,我校参加体育专业高考的学生,在100 米项目上的测试成绩,由原来的13″提高到12″1,又从12″1 提高到11″9,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笔者就高中阶段100米跑课余训练的特点、规律及尽快提高高考体育考生100 米跑成绩的训练方法略陈管见,仅供同仁参考。
1 加强柔韧性训练身体肌肉的柔韧性,对提高考生100 米的成绩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它取决于人体关节活动的同幅度,取决于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还取决于神经系统支配肌肉活动的协调作用。
柔韧性好的考生,可以更快地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柔韧性差的考生,在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错误动作,如动作幅度不舒展等。
所以,柔韧性是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把柔韧性的训练作为一个主要环节来着重抓紧抓好。
柔韧性训练通常安排在训练课准备活动阶段进行,时间大约20 至25 分钟,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爆发式,一种是静力性。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柔韧性,其目的是提高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腰背肌肉、大腿后群肌肉等韧带的伸展范围和弹性,以增强考生快速的大幅度动作能力和放松能力。
提升高中生短跑速度的训练策略作者:胡家是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69期短跑是高中体质健康测试和高考体育术科的必考科目,尤其是对于高中体育术科学生来说,短跑是重要的必考学科之一。
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以下行之有效的短跑速度训练策略。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身体动作习惯是提升短跑速度的基础讲究坐姿、走路姿势、躺卧姿势,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其实体育也是一样的,体育也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体育和日常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如作息时间,规律的作息可以给人带来充沛的体力,可以提升人的精气神,对青少年更是如此,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很好地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我们经常说,小孩走不好就想跑肯定要摔跤的。
再说坐姿,有些人习惯不好,喜欢低头含胸、弯腰驼背地坐着,如果时间久了,人的脊柱就会弯曲,那么,以这样的身体姿态去跑步是跑不快的。
因为从运动生理学来说,上体弯曲是会抑制人的抬腿高度的,腿抬不高就会影响跑步的速度,甚至会造成摔倒受伤。
一些不健康的躺卧姿势也是会影响跑步速度的,如,“葛优”躺。
长久以往,也是会影响肌肉和神经的功能,进而影响跑步速度。
总的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身体姿态对跑步速度也是影响巨大的,是提高跑步速度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具备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动作习惯,那么,他就具备了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的基础。
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练习。
一旦这种练习稳固,在相应情境出现时就会自发地表现。
它的自动化系列程序对运动行为可以起到省时省力的作用,可促使体育锻炼的效果效率大大提高,还能使人获得运动后的满足感。
跑步姿势是跑步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
跑步姿势规范了,跑步效果才会更好,跑步速度才會快。
跑姿要点有四个:核心收紧、腰背挺拔、身体自然前倾;膝盖中立、不要内扣、不要八字脚;脚掌落地,做好缓冲;全身协调,注意细节。
高中体育田径短跑训练技巧与教学摘要:田径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乐于拼搏、勇于竞争的意识态度,所以田径在体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但是由于高中生受到高考的限制,导致田径训练极为枯燥乏味,难以满足学生的深远需求,甚至导致许多学生产生对田径训练的厌恶心理,久而久之必然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
所以本文将会重点探讨分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田径短跑的训练技巧和教学策略,以求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短跑;训练技巧;教学策略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体育事业越发蓬勃向上,短跑作为体育田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成长,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且短跑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短跑技术、弹跳能力以及速度等多方面的训练,在现有高中体育教学中却能够发现,传统训练模式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所以高中体育田径短跑训练有必要获得更新,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
1.强化心理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中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发展本身却并非均衡的、全面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健全完善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的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进而提升学生的短跑训练成绩。
部分学生在日常训练的时候的状态足够优异,但是在参加校运动会等比赛的时候却会产生明显的紧张心态,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茶不思,饭不想”,消耗的精力明显增加,临近比赛的时候依然发挥失常,面对此种情况,体育教师有必要严于律己,从实战角度着手,完善优化日常训练环境,以此来打造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压力转变为学生的动力,逐步促进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
当然,短跑训练绝对不能被局限在精英教育思想中,而是需要面向所有学生,只有让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态,有效地融入到短跑训练当中,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其深度成长提供铺垫。
1.开展耐力训练,为学生短跑训练提供支撑正常来讲,人体在运动的时候的能量来源主要包含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这两种,前者为耐力练习,而后者则是速度和耐力的同步联系,所谓耐力训练就是指在经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训练后提升自身机体的最大吸氧量,进而为后续无氧代谢训练提供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