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Word版含答案(1)
- 格式:doc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9
(浙江选考)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微专题9热力环流与风考试内容和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c(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大气环境a(2)水平气压梯度力b(3)风的形成过程一、热循环地层的原理和应用1。
热循环形成原理(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C级常规拨号等压面与气压的关系:高高低低(等压面凸向高处为高压,等压面凸向低处为低压)。
(2)掌握热循环应把握一个过程、两个方向和三个关系①一个过程一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②两个气流运动方向a、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b、水平移动-从高压到低压。
③ 三种关系a.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b、温度-压力关系:(如上图中a、b和C处所示)热低压和冷高压。
c.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2.三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 原因分析——海洋和陆地热特性的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 原因分析——山坡的热变化是关键。
2② 影响和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冷山风经常吹向谷底,在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防止污染物扩散。
因此,污染企业不应安排在河谷地区。
(3)城市热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 影响及应用:绿化带一般布置在下沉地点和下沉距离内,空气污染严重的卫星城或工厂布置在城市热岛环流外。
2、风力和风向的判断1。
风力判断(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在不同的等压线上,如果标度相同,两个相邻等压线之间的值差越大,风力就越大。
如下图所示,B处的风力大于a处的风力。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目录12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61.大气受热过程62.气温73.逆温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1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11【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1【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61.降水162.三圈环流183.水平运动——风19【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9考点三世界气候及其影响2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7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272.气候类型的分布283.气候类型的判读284.气候特征描述305.气候的影响31【题型特训·命题预测】31考点四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33【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3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81.天气系统382.天气系统与天气判断393.气象灾害4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40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
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降水多B .受海洋影响强C .风力强D .受山地影响强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解析】1.2.【答案】1.B 2.C(2022·辽宁卷)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
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
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4.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A.冷空气聚集多B.水汽蒸发强C.海平面气压低D.降水量较大5.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A.等压线稀疏区B.气旋大风区C.等压线低值中心D.气旋降水区【解析】3.4.5.【答案】3.D 4.A 5.A(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微专题10 气候成因与特征(含气压带、风带和洋流)考试要求一、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以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的影响最为重要。
如下图所示: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分布(2)移动①冬季(北半球)——位置南移②夏季(北半球)——位置北移③春(秋)分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不大,分析如下:(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b 级特别提醒三、全球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及其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东南季风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b 级拓展延伸 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及判读方法四、气候特征气候特征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气温:高、低、年较差、日较差。
常用语为高温、寒冷、温和、炎热。
(2)降水:多、少、季节变化。
常用语为多雨、少雨、干燥、湿润、均匀、季节变化大。
五、洋流 1.世界洋流的分布2.南亚季风与北印度洋洋流在北印度洋海区,冬季盛行东北风,索马里沿岸地区形成索马里暖流,由东北向西南流,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甲图)。
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离岸风(西南风)的影响,深层冷水上泛,在上升流的影响下,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乙图)。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1(2018·4月浙江选考)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
微专题10 气候成因与特征(含气压带、风带和洋流)考试要求一、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以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的影响最为重要。
如下图所示: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分布(2)移动①冬季(北半球)——位置南移②夏季(北半球)——位置北移③春(秋)分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不大,分析如下:(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b 级特别提醒三、全球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及其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东南季风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b 级拓展延伸 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及判读方法四、气候特征气候特征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气温:高、低、年较差、日较差。
常用语为高温、寒冷、温和、炎热。
(2)降水:多、少、季节变化。
常用语为多雨、少雨、干燥、湿润、均匀、季节变化大。
五、洋流 1.世界洋流的分布2.南亚季风与北印度洋洋流在北印度洋海区,冬季盛行东北风,索马里沿岸地区形成索马里暖流,由东北向西南流,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甲图)。
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离岸风(西南风)的影响,深层冷水上泛,在上升流的影响下,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乙图)。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1(2018·4月浙江选考)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
专题整合(三)
1.准静止锋
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很少移动或移动缓慢的锋称为准静止锋。
我国国土宽广,地形复杂多样,气候非常复杂,一年四季锋面活跃,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和天山准静止锋。
2.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1)正常年份推移规律:
①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②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
③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④9月:雨带南撤。
⑤10月:雨季结束。
(2)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①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移动快,我国易出现南旱北涝。
②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移动慢,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
例1读下图,回答下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并且结合所给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具体分析。
本题中应注意与甲河段相比较。
例2(2017·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
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平均渔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
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原因:沿岸有寒流经过;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
专题整合强化练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右图)。
据图完成1~2题。
1.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A.防洪、防涝B.防病虫害C.防太阳暴晒D.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2.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A.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B.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C.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D项对。
第2题,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项对。
(2017·宁波奉化检测改编)下图为“我国某地10月某日气象铁塔不同高度风速与气温统计图”。
完成3~4题。
3.影响垂直方向上风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气压C.摩擦力D.地转偏向力4.影响垂直方向上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辐射B.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全天时段内,海拔越高,风力越大,垂直方向上影响风速变化的主导因素为摩擦力,近地面摩擦力大于高空,则风速小于高空,故C项正确。
第4题,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所以影响垂直方向上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为地面辐射,故B 项正确。
(2018·3月浙江稽阳联考)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局部示意图”。
完成5~6题。
5.图中风带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是()A.①B.②C.③D.④6.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气压带、风带图示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5.B 6.D解析第5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②中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图中风向为西北风,因此判定是南半球的西风带。
微专题12 常见天气系统考试要求1.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1)锋的符号不同,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表示准静止锋。
(2)冷、暖气团运动方向不同若冷气团的运动只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锋面坡度不同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暖气团被强烈抬升,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暖气团缓慢爬升,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雨区范围及位置不同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气温、气压的变化不同b级特别提醒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C级方法技巧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方法例1(2018·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
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①乙地近地面风力较小②乙上升气流较强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④丙上升气流较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乙地比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丙地大,故①错③对;乙地附近是冷锋,上升气流较丙地的暖锋强,故②对④错。
例2(2017·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
完成下题。
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D解析甲、乙两处都位于高压脊上,不能形成锋,丙、丁位于低压槽中,丙在气旋右侧,形成暖锋,丁在气旋左侧,形成冷锋。
例3(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A.气旋,顺时针辐散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2)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A.甲地电闪雷鸣B.乙地北风劲吹C.丙地风雨交加D.丁地阴雨连绵答案(1)C(2)C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南部,位于南半球。
微专题12 常见天气系统考试要求1.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1)锋的符号不同,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表示准静止锋。
(2)冷、暖气团运动方向不同若冷气团的运动只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锋面坡度不同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暖气团被强烈抬升,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暖气团缓慢爬升,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雨区范围及位置不同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气温、气压的变化不同b级特别提醒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C级方法技巧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方法例1(2018·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
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①乙地近地面风力较小②乙上升气流较强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④丙上升气流较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乙地比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丙地大,故①错③对;乙地附近是冷锋,上升气流较丙地的暖锋强,故②对④错。
例2(2017·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
完成下题。
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D解析甲、乙两处都位于高压脊上,不能形成锋,丙、丁位于低压槽中,丙在气旋右侧,形成暖锋,丁在气旋左侧,形成冷锋。
例3(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A.气旋,顺时针辐散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2)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A.甲地电闪雷鸣B.乙地北风劲吹C.丙地风雨交加D.丁地阴雨连绵答案(1)C(2)C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南部,位于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