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圆锥损伤症状 早期症状需重视
- 格式:docx
- 大小:3.82 KB
- 文档页数:1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外伤性脊髓损伤通常伴有脊柱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脊柱的功能同时受损;非外伤性的脊髓损伤包括炎症性、肿瘤性、血管性和放射性损伤等。
外伤性脊髓损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常规X线照片作出快捷、初步的定位诊断,而CT及MRI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而详细的影像学信息,这无疑对脊髓损伤的定性、定位和损伤的评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脊髓创伤影像学表现1.损伤分期(1)脊髓创伤急性期:急性脊髓创伤常伴随不可逆性脊柱结构破坏,如撕裂伤、横断伤或严重挫伤,也可由内在的可逆性损伤如震荡或轻微挫伤引起,还可以由外来的可逆损伤如脊髓受压引起。
脊髓震荡伤(脊髓休克)产生短暂性神经缺陷,却不能发现脊髓本身形态或微观结构的改变。
最初神经损伤症状可能十分严重,可被认为是神经化学或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而造成,一般可在24~48小时之内恢复。
颈髓经常最易受累,可能与先前颈椎存在的损伤所致的椎管狭窄或运动度过大有关。
脊髓挫伤是脊髓内在的损伤,具有由坏死、血肿和水肿所致的整体或(和)微观结构的改变。
它能引起可逆性或通常不可逆的神经缺陷。
早期的挫伤只是少数小的中央血肿,之后逐渐扩大并通过周围水肿互相融合。
如果只是轻微的挫伤,则在影像和临床表现上很难相鉴别。
即使是在理想的成像技术条件下,微小的点状血肿也可能很难发现。
脊髓撕裂伤和横断伤是由神经索的失连续性引起的不可逆性损伤。
脊髓十分坚韧很少被撕裂或是断开,即便是在大量骨折错位的情况下。
若在受伤几天之后作检查,则很难区分横断伤和严重挫伤。
严重挫伤之后脊髓发生降解而自溶,典型的这种变化发生于伤后24~48小时,与完全性脊髓破裂表现相似。
与横断伤不同的是,挫伤的患者具有潜在的神经恢复能力。
(2)脊髓创伤慢性期:先前条件较稳定的病人在急性损伤后长时间内也可发展为神经功能缺陷。
这种新的功能缺陷的发展或先前损伤难以解释的病程需要合理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干预。
神经外科脊髓损伤疾病护理要点解答脊髓损伤(injuries of the spinal cord)为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
损伤高度以下的脊神经所支配的身体部位的功能会丧失。
直接与间接的外力对脊柱的重击是造成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原因有:交通事故、枪伤、刀伤、自高处跌落,或是被掉落的东西击中脊椎,以及现在流行的一些水上运动,诸如划水、冲浪板、跳水等,也都可能造成脊髓损伤。
一、护理评估(一)病因分析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疾病,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和脊髓皆可造成脊髓损伤,间接暴力损伤比较常见,脊髓损伤的节段常发生于暴力作用的远隔部位,如从高处坠落,两足或臀部着地,或暴力作用于头顶、肩背部,而脊椎骨折发生在活动度较大的颈部和腰骶部,造成相应部位的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造成的脊髓损伤可分为屈曲型损伤、伸展型损伤、纵轴型损伤和旋转型损伤。
(二)临床观察1.脊髓性休克期(spinalshock)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各种感觉和反射均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膀胱无张力,尿潴留,大便失禁,低血压(收缩压降至70~80mmHg)。
脊髓休克是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节段失去高级中枢调节的结果,一般持续2~4周,再合并压疮或尿路感染时持续时间还可延长。
2.完全性的脊髓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消失,肢体弛缓性瘫痪,深浅反射均消失,括约肌功能亦消失,经2~4周脊髓休克过后,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出现总体反射,即受刺激时,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曲,两下肢内收,腹肌收缩,反射性排尿和阴茎勃起等,但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无恢复。
3.不完全性的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消失后,可见部分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但肌张力仍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可为阳性。
4.脊髓瘫痪(1)上颈段脊髓损伤:膈肌和肋间肌瘫痪,呼吸困难,四肢瘫痪,死亡率很高。
(2)下颈髓段损伤:两上肢的颈髓受损节段神经支配区,呈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该节段支配的肌肉萎缩,呈条状感觉减退区,二头肌或三头肌反射减退;即上肢可有下神经元和上神经元两种损害症状同时存在,而两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为痉挛性截瘫。
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其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与损伤的部位有关。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受损,将会导致各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一、脊髓损伤的症状脊髓损伤的症状很多,包括感觉障碍、肌肉无力、麻痹、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和排尿等,甚至会导致瘫痪。
因此,对于疑似脊髓损伤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综合诊断。
二、脊髓损伤的诊断方法1、体格检查:诊断脊髓损伤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评估。
医生可以通过问诊、体检、神经元图和肌肉功能测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判断,进而确定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
2、影像学检查: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
目前主要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波等多种检查方式。
3、其他检查:如血液检查、电生理检查等可评估神经元功能及全身状况。
三、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轻度脊髓损伤的常用方法。
例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生素、利尿剂和抗痉挛剂等。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可通过各种疗法来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如理疗、针灸、按摩等。
3、手术治疗:重度脊髓损伤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以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4、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包括元素康复和各种日常技能训练。
在治疗过程中,各项治疗措施需要相互配合,由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复杂性,患者的家属和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协作,共同推进治疗进程。
四、预防措施脊髓损伤是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加强户外活动安全:避免高空坠落、潜水的风险等。
2、防止车祸: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骑车时佩戴安全头盔。
3、保暖:冬季应保暖,并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
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
1、脊髓全横断: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反射消失,处于无反射状态,称为脊髓休克
2、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即伤侧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同侧肢体硬瘫,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身体痛、温觉丧失。
3、脊髓前角受损:主要伤及前角运动神经元,表现为这些细胞所支配的骨骼肌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肌萎缩,无病理反射,但感觉无异常。
如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患者。
4、中央灰质周围病变:病变侵犯了白质前连合,则阻断了脊髓丘脑束在此的交叉纤维,引起相应部位的痛、温觉消失,而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无障碍(因后索完好)。
这种现象称感觉分离
重点和难点
一、神经系统的分区及活动方式
二、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灰质白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
三、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四、脊髓的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损伤[诊断]一、病程(一)髓休克期脊髓遭受创伤与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得暂时性抑制,表现出运动、感觉、反射与自主神经系统得一系列变化,称为脊髓休克期、脊髓休克期得长短不同,在脊髓震荡及不完全脊髓损伤,可无脊髓休克期或甚为短暂,至临床检查时已无休克表现,脊髓损伤平面愈高(如上颈髓),损伤愈严重(如脊髓完全损伤或断裂),其休克期愈长,可达8周,临床上脊髓休克期长短可有不同,一般以出现肛门反射认定脊髓休克期结束。
(二)髓休克期后二、症状与体征(一) 完全性脊髓损伤1、.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得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1—1)、表1-1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2、运动障碍。
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
休克期过后若就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1-2。
表1—2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
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得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与失禁。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依脊髓损伤节段水平与范围不同有很大得差别,损伤平面以下常有感觉减退,疼痛与感觉过敏等表现。
重者可仅有某些运动,而这些运动不能使肢体出现有效功能,轻者可以步行或完成某些日常工作,运动功能在损伤早期即可开始恢复,其恢复出现越早,预后越好。
临床上有以下几型: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得自主运动与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得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与深感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在颈髓损伤时多见。
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得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得腱反射亢进。
脊髓损伤的症状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导致正常运动、感觉和自主功能改变的损伤性疾病。
常见并发症1呼吸系统;严重脊髓损伤患者常影响呼吸功能,可致患者呼吸、咳嗽无力,多需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易出现呼吸2系统并发症急性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6%一67%。
以通气障碍、肺不张和肺炎等最为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3 循环系统;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都存在着循环系统的不稳定,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和血容量不足、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4 消化系统:脊髓损伤患者极易出现便秘、腹胀、大便失禁、排便耗时延长、饮食受限等问题泌尿系统;脊髓损伤患者因逼尿肌、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而出现尿潴留5 压疮的长生:脊髓损伤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截瘫,卧床时间长,皮肤及自身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压疮,以预防为主6 心理等方面:脊髓损伤患者大多发病突然,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病程长、预后差,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担忧和绝望等心理改变,缺乏自信心症状(百度)脊髓损伤多由各种外界因素的直接或间接损害造成,一旦发生可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功能完全或部分缺失,甚至造成躯体截瘫,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的下肢功能,还可继发其他合并症。
根据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可分为颈椎骨折与脱位,胸、腰椎骨折与脱位,附件骨折。
脊髓损伤后患者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损伤的局部可有疼痛和活动受限。
病人表现为腰、背部肌痉挛、疼痛、肿胀,腰部无力,翻身困难,不能站立和活动,并常有后突畸形。
颈椎损伤后因颈部压痛和颈部活动受限,病人表现为用两手保护颈部。
若合并脱位,棘突可有台阶样改变;合并腹膜后血肿,可有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合并脊髓损伤则出现截瘫。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颅脑损伤:(1)脑震荡:为暴力直接作用头面部所致;表现为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多为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可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常为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多有逆行性遗忘;较重者在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X力降低、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但随着意识的恢复很快趋于正常;此后可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短期内可自行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无异常。
(2)脑挫裂伤:暴力直接作用头颅致伤;受伤当即出现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挫裂伤的程度、X围直接相关,多在半小时以上,重者可长期持续昏迷;受伤当时即出现与伤灶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或体征,如抽搐、偏瘫、失语等,若发生于“哑区”,也可无局灶症状或体征出现;伤后可有头痛、恶心呕吐,若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伤后3-7天继发脑水肿或颅内血肿形成,颅内压增高,早期的意识障碍或偏瘫程度会有所加重,同时有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瞳孔不等大等表现;CT检查可确诊。
(3)弥散性轴索损伤:属于惯性力所致的弥散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的昏迷时间较长;若累及脑干,可有双瞳不等大,光反射消失或同向凝视等,神志好转后可因继发性脑水肿而再次昏迷;头颅CT可见大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脑干、内囊区域或三脑室周围有多个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
(4)颅骨损伤:颅盖部线形骨折发生率最高,X线检查及头颅CT可见明确骨折线,若骨折线通过气窦者可导致颅内积气。
颅底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至颅底,也可由间接暴力所致,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①颅前窝骨折:可有鼻出血、“熊猫眼”征及广泛球结膜下瘀血斑等表现;若脑膜、骨膜均发生破裂,可有脑脊液鼻漏;若累及筛板或视神经管,可有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②颅中窝骨折:可有耳出血或脑脊液耳漏,可伴面、听神经损伤,出现颅内动脉海绵窦瘘时可有搏动性突眼。
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丧失。
评定脊髓损伤的程度和病情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
1. 损伤级别:脊髓损伤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完全性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表示脊髓仍然保留一部分功能,而完全性脊髓损伤则表示脊髓完全丧失功能。
2. 神经功能评估:评估脊髓损伤时,需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
这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和肛门功能等方面。
通过测试肢体的运动范围、力量和协调性,以及对触觉、疼痛和温度的感知能力,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3. 神经影像学检查:脊髓损伤的评定还需要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扫描和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脊髓损伤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有无脊柱骨折或脊髓压迫等情况。
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康复效果非常重要。
4. ASIA神经功能分级:ASIA(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神经功能分级是评定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完整程度,将脊髓损伤分为A、B、C、D和E五个级别。
其中,A 级表示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而E级表示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正常。
5. Berg Balance Scale评估:Berg Balance Scale是一种评估患者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的工具。
通过一系列平衡测试,如站立、坐下和行走等,可以评估患者的平衡控制和协调能力。
这对于确定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和预测步态恢复的效果十分重要。
6. 活动能力评估:评定脊髓损伤的内容还包括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Barthel指数或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等评估工具来完成。
通过评估患者在自理、康复和社交方面的能力,可以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目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脊髓圆锥损伤症状早期症状需重视
导语:脊髓的尾端变细也叫脊髓圆锥损伤,患者早期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大小便失禁但是肢体和神经都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障碍,这是容易误诊的,要及时进
脊髓的尾端变细也叫脊髓圆锥损伤,患者早期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大小便失禁但是肢体和神经都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障碍,这是容易误诊的,要及时进行一些辅助检查,确诊治疗。
1、单纯脊髓圆锥损伤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因患者早期仅表现为大小便失禁,而肢体及躯干无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极易漏诊。
2、脊髓圆锥下极位于Tl2一LI之间
因为运动节段在以上,故未受到影响。
对于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仅有尿潴留的T2一I 部位损伤的患者,必须仔细检查,如:肛门括约肌肌张力、肛门反射、膀胱残余尿测定(对不完全尿失禁者)、冰水试验、鞍区皮肤感觉有否障碍,男性患者的球海绵体反射情况。
膀胱内压测量及排尿动力学检查是评定圆锥和马尾基本功能的重要辅肋检查手段。
这些检查与其它临床表现相结合可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