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节奏训练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2
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第一篇: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摘要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理论和音乐听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视唱练耳中的节奏训练非常重要, 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听觉协调能力.文幸结合实践经验, 对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节奏训练;音乐救学;基础理论;音乐听觉能由于视唱练耳教学能够更加直接地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所以.视唱练耳数学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视唱练耳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口斤、唱、弹等方法.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而音乐艺术的魅力之一.就是节要的存在, 节美是音乐的灵魂, 如果没有了节要, 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其核心内容之一.一、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概念及意文在音乐艺术中,节奏与节拍、速度一起共同组成了三大要素.而在这三大要素中, 速度是节要快慢的体现, 节拍是节要间隔停顿长短的体现.可.见节奏的重要性.在年见唱练耳课程中.节奏的强弱、快慢等都是节奏训练的重点内容.在对音乐的节奏进行学习时,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方可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在目前的视唱练耳数学中.节奏训练主要包括一些单声部的节奏训练和多声部的节美训练.这些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由于视唱练耳教学是一项基础音乐数育课程,因此,我到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节要感非常重要.学生节奏感的建立, 可以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带来很多益处.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随之提升.由此可.见.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一)在生活中寻投节奏灵感音乐中的节奏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过程中, 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节美的存在.比如雨水的滴答声、小鸟的叫声、装修工人的敲打声等,都带有一定的节奏.因此,在音乐视唱练耳的数学过程中, 尤其是针对少年儿童的视唱数学, 只是单纯地在音乐中寻找节要是远远不够.儿童的天性好奇,很容易培养出一双挖掘灵感的耳朵.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我节奏、感受节奏.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但利于学生音乐节要感的培养.也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另外,视唱练耳数师在对学生进行节美训练时.还要尽量改变以往简单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 应该将节奏训练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将机械性的节要训练,转化为体验式的节要感知训练, 这样不更可以愉悦孩子的心理,也可收到良好的视练效果.作为一名视唱练耳老师, 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可以利用生活和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节奏元素, 来是练学生的音乐口斤觉及音乐感受力, 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二)将简单的节奏与复杂的节奏结合起来在进行视唱练耳的节奏训练时.老师可以考虑将简单的节奏与复杂的节美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口斤觉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来说,简单的节奏能够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到音乐意境当中.并能够更加高效地接收到音乐节奏所传进的思想情感而复杂的节奏,虽然听上去会比较难懂,但是这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具有一定的激发作用.由于孩子本身比较好奇, 在面对复杂的节要时, 更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出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另外,在视唱练耳数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是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线性单一, 容易导致学生多声思维方面的不足.因此.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非常重要.学生与其他人合作时.采用多声部的音乐思维模式, 其音准及节奏的要求会更高, 是单声部视唱练耳所无法达到的.而且将多声部节奏训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 队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三)对学生在节奏方面的创造性进行鼓励音乐是一门创造力极强的艺术形式, 音乐学习也一样离不开创造力.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教师也应该主动引导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不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 是以较强的节奏感作为根基的.尤其是即兴创造的能力是学生听觉能力和节奏感的共同体现.而且.学生只有拥有了即兴创造的能力, 才能将自身所拥有的节奏感转化为音乐,并应用于音乐的实践性活动中.因此,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对于学生的节要感训练、音乐学习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四)采用不同的乐器来强化学生对节奏的区分能力节要的记忆能力和区分能力对于视唱练习来说非常重要.在年十对少年儿童的视唱练耳课程中.学生的节奏记忆尤其重要, 对于老师来说.训练学生的节奏记忆也是一:非常買良巨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数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乐器的不同音响效果来强化学生对节要的认识、区分与记忆.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 在视唱练耳课堂上, 采用乐器与肢体动作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肢体与乐器的节拍有效配合,成揺摆、或打拍、或轻口今.使学生对节奏有个初步的认识.当学生建立了一定的节奏意识后,教l师可以再利用一些比较经典的音乐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悟音乐中的节要,让其加深对节奏的记忆.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和培养以后, 学生的节奏感就会慢慢形成.并掌握牢固.三.结论社唱练耳中的节奏训练不仅重要.也非常必要.但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 节要训练是一个相对复杂又难掌握的内容.要想学生尽快地付立起良好的节奏意识和节奏概念, 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数学对策.目前很多音乐教师在节奏训练方面.部有者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但是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训练对策和教学方法, 都应该遵循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遵循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l1]权思.关子视唱练耳教学中节秦训练的探讨.[J] 音乐时空, 2014,(1).l2]薄雪.论节春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方法与意又[J].歌海, 2014,(1).l3]沈燕.儿重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的审美实施[J].音乐天地, 2008,(12).第二篇: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视唱练耳课中更加重要。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内容摘要: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也是音乐学习者必修的课程,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节奏的训练是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对初学者来说,节奏训练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有浅入深的过程,用科学的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效果。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也是音乐学习者必修的课程,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节奏的训练是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对初学者来说,节奏训练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有浅入深的过程,用科学的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效果。
关键词:常用节奏型;母音带唱法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学习视唱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视唱教学,尤其是那些切分音和附点音符以及一拍数个音的,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道高不可攀的门槛。
教师要把繁杂的节奏变得易记,易懂,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把视唱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视唱所包含的多种元素打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
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音乐中的节奏形态非常多样,节奏构成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态归类起来并不很复杂。
如果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其他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就不难掌握了。
每一种节奏型都有各自的形态、名称、读法、写法。
如在音乐中最常使用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组合型、连音型,以及我们要着重讲的母音带唱等,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将每种节奏型进行内部组合并让学生加以记忆。
例如在参考综合各种方法后,对于基本节奏型,可以分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大拍两类。
每一类又有五种划分,即:基本划分、附点划分、后附点划分和特殊划分(各种连音)。
新时期下高中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艺术考试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高中音乐艺考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考试中常被挑战的环节。
因此,本文将从新时期下的高中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教学的角度来展开讨论,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启示。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意义视唱练耳教学就是通过音符的视觉与声音的联想,快速分析并准确地唱出所见到或听到的音符、旋律、节奏等,能够有效地提高音乐素养、感受以及整体实力。
而在艺考生的考试中,视唱练耳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的环节之一,因为它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及能力,而且也可以反映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深度理解,对于决定他们的最终成绩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视唱练耳教学的常用方法与技巧1.反复练习基本功。
视唱练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停地接受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本功方面来反复地去练习,可以先从简单的音符开始,逐渐加入旋律以及复杂的节奏。
孔子说过:“不反复思考,不能深刻;不反复练习,不能纯熟。
”同样的道理,视唱练耳也需要不断地反复和练习,直到真正理解和掌握。
2.强化节奏感。
节奏感也是视唱练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基本的拍子开始,从小节拍、分音符、附点音符等方面,逐步分析,同时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流行歌曲进行节奏练习,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别音乐的理解和感知。
3.注重声音的,了解音高的变化。
在培养视唱练耳能力中,学生需要能够听清任何音高的变化。
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吐字方法,加强发声的力度、放松肩膀和颈部肌肉等方面的练习。
此外,还需注意每一个音符的升降性,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清每一个小细节的变化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表达。
4.引导学生审慎分析。
在进行视唱练耳的时候,学生还需要深入分析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关系,考虑到他们的相对位置,半音距离及其它变化。
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视唱练耳课中更加重要。
就目前来看,音乐节奏感已经成为新时期视唱练耳教学中最核心的环节。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最基本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其不仅能对音乐进行相应组织,同时也能赋予音乐强大的生命力。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失去了原有生命,学生的音乐素质就不能更好的提高,音乐能力也就无法更好地提高。
如何提高节奏训练质量,已经成为视唱练耳专业教师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要素概况在视唱练耳训教学中,节奏训练是比较重要的。
要想使视唱练耳教学更好地进行,就要对节奏要素有所了解。
节奏要素主要由节拍认知、节奏形态认知和节奏形态命名三部分组成。
节拍认知就是对节拍循环往复强弱规律的认识。
在教学中,一般都从最简单、最常见的2/4拍开始学习,之后再逐步学习3/4、4/4、3/8、6/8等相对复杂的节拍。
认知节拍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节拍的规律,并通过掌握节拍,去听乐曲片段。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节拍在音乐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使学生能够更深层地了解不同节拍强弱循环交替的特点,掌握不同种类节拍规律,以便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不同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节奏就是所谓的节奏型。
在实际教学中,音乐的长短是用时值来进行划分的,而不同长短时值音乐在有机规律下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节奏型,在音乐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节奏类型,就要根据这些节奏类型规律进行相应分类。
节奏型命名是在节奏型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节奏型命名主要包括基本型、附点型、切分型等。
了解相应节奏类型名称之后,就应该进行相应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牢记和掌握不同节奏类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相应节奏类型,就要多读、多写、多背和多模仿。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节奏类型。
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及其培养摘要:为了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各项音乐表演技能水平,因此就需要开展视唱练耳课程教学。
视唱练耳课中节奏训练极为重要,同时视唱练耳教学也需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积极引入现代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这也属于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本文主要探究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的节奏感,阐述了培养节奏感的具体价值和意义并对其具体的培养方法进行明确。
最终可以保障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现代音乐节奏感,并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现代音乐;节奏感;培养方式一、运用视唱练耳教学来培养学生现代音乐节奏感的意义节奏是音乐中的主要要素之一,同时也能促使音乐展现出更多的活力。
视唱练耳教学这门课程中节奏教学是其中重要内容,尽可能利用速度、节拍、重音以及节奏的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节奏感强弱。
节奏感属于人对节奏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应,主要是用听觉来调动起运动神经中存在的节奏冲动。
其中包括了速度感、音长感以及节拍感。
与传统音乐节奏感相比,现代音乐节奏感更给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较大的刺激性,传统音乐本身的节拍、律动以及节奏是与人们的身心特征相契合,所以更多的人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接受和理解传统音乐。
那是现代音乐却将人身心特征与这些节奏和律动之间的联系切断,不断的引导人们对重音规律进行掌握和适应。
但是人们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熟悉掌握,才能熟悉的运用这些音乐节奏知识内容。
这就需要通过运用视唱练耳教学的方法开展大量的节奏感训练,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感知能力和节奏、节拍的识别能力。
并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来解决问题,进而可以准确的把握好音乐节奏。
二、现代音乐节奏的组织形式(一)规则节拍复杂节奏现代音乐节奏更多的是展现出向前运动、不规则律动以及不稳定性的特征,但是这些特征的存在并没有否定过去传统音乐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规则节拍是指并不复杂的音乐节拍类型,其中主要包含了拍号中分子为“2”和“3”单拍子和所有的复拍子。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节奏训练探究陈兆凌(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国许多老师开始站在宏观的角度,以培养综合的创造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来更好地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将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以音乐、美术和体育为代表的各类学科,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学科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与其他的学科教学相比,音乐教学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艺术审美能力,音乐老师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实践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采取现代化的训练方式,实现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稳定提升。
对此,本文以现代音乐教学为依据,具体分析在视唱练耳教学之中该学科教学节奏训练的具体要求,以期为提高我国音乐教学水平提供决策借鉴,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艺术类人才。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现代音乐;节奏训练【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视唱练耳尤为关键,同时该学科属于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老师需要以节奏训练为核心和基础,了解视唱练耳教学环节之中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形式多样的现代音乐节奏教学形式,更好地体现不同风格的音乐教学魅力和精髓。
另外,学校和老师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给予学生更多了解现代音乐的机会和渠道,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分析和实践,真正能在主观能动性的引导下对现代音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会,更好地掌握其中的魅力和精髓。
其中节奏的支撑性、基本性非常关键,老师需要以现代音乐教学的人才培养要求为最终的目的,结合现代音乐教学之中节奏教学所存在的各类不足,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更好地体现现代音乐教学的作用和优势,给予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大胆地提出个人的意见和看法,真正能在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及老师的引导之下掌握现代音乐的节奏特点。
一、现代音乐在节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读节奏与听记节奏相脱节节奏教学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开端和基础,学生必须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读节奏和听记节奏进行深入的分析,掌握两个学习环境的精髓和内涵,才能更好地突破个人在音乐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
但是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学生在落实这两大学习环节时还存在一定的思维认知误区,认为现代音乐节奏的读比写要更加容易,极少有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节奏的听写任务。
另外,许多学术家以及现代作曲家在对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直接打破各种节拍、节奏对音乐的束缚和桎梏,体现整个节奏的自由性以及民主性,积极地展示形态多样的节奏表现形式。
不同的节奏处理方式有所区别的同时,能够形成比较鲜明的特征,因此,在节奏训练和教学时老师需要以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为依据,要求学生对不同种类的现代化节奏模式进行有效的默写,在主动实践时加深对节奏学习的印象和认知,站在宏观的角度真正地了解现代音乐节奏的核心要求。
极少有老师能够积极地加强节奏书写工作的有效落实和训练,这种读节奏与写节奏之间相脱节的现象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同时也难以真正地让学生对现有的节奏学习有一个全方位且客观的认知,难以掌握节奏的千变万化以及现代节奏的运作技巧和心态要求,实际的训练水平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二)传统音乐节奏与现代音乐节奏存在较大区分视唱练耳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意义重大,在接触现代音乐的过程之中,极少有学生能够了解到节奏学习的要求和精髓,直接采取较为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简单的模仿和应用,这种生搬硬套的学习形式不仅难以体现视唱练耳训练的价值和作用,同时还无法更好地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难以更好实现应试教育的有效突破和革新。
其次,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对学生目前的学习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只有在听到老师的提醒之后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进行节奏训练,个人打拍子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在演练时过分依赖钢琴,同时直接跟着钢琴的节奏进行演唱。
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有效地纠正学生在音准上的误差和偏差,还难以真正达成前期的练习目的和效果,频繁出现各种节奏上的差异。
老师在实践教学时需要对不同的现代性节奏教学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差别,让学生能够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之中接受不同的思维逻辑训练方式和节奏训练,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在完成不同的视唱练耳学习实践活动时,学生只能够对简单的音乐要素进行机械化的分析,无法更好地在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之中提高个人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和可110 Northern Music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靠性,难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二、培养现代音乐节奏的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节奏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教学的活力和价值,老师必须要注重这一表现要素的合理应用。
另外,与其他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节奏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老师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了解不同音乐表现阶段之中各种节奏的表现要求和表现标准。
其次,在音乐训练和学习的过程中,节奏侧重于对时间要素的有效感知和表达。
作为一个人思维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节奏学习和训练直接影响着个人专业水平的稳定提升和发展,老师需要站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节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积极地抓住节奏的基本形态,了解节拍与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站在宏观的角度积极把握节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个人的节奏感。
三、现代音乐的节奏训练(一)变拍子传统的音乐节奏训练直接忽略的拍子的变化,无法更好地展现现代音乐中拍子的不确定性和非常规节奏型的特点,这一点不仅不符合现代音乐教学的实质要求,还难以真正提高节奏训练的质量和水平。
音乐老师需要结合素质教育中的相关要求,充分展现变拍子的不稳定性和多样性,通过对现代化音乐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将拍子的变化与现有的实践教学主题相结合,通过对节拍长度变化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来更好地体现拍子之间的强弱规律。
其中变拍子对音乐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需要注重不同节奏之间的有些变化和交替,积极呈现旋律的强弱变化规律,更好地体现拍子组合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并实现简单的组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指导。
(二)重音转移如果站在传统的角度对重音转移的意义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强音位置的规律重复能够形成一种强弱变化的传统键盘要求,大部分的节拍形态主要以拍号的指示为依据,采取时间间隔的形式对不同的重音模式进行简单的重复,这一点对于传统古典音乐教学来说有着关键的作用。
老师需要以不同音节的有效区分为依据,实现重音的紧密转移,一般情况下,这种创造性的模式的教学需要划分为不同的连续小节,保障节奏与节拍的合理性,清晰地展现不同的重音要求。
另外,在对经典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表现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作品中会大量使用重音转移的策略和手段,积极地进行重音标记,并关注非节拍重音的应用,这种比较简单机械的模式直接导致节拍重音与节奏重音产生了许多的矛盾,无法更好地体现原有的强弱律动价值和优势。
其中,重音转移主要以小节重音的非周期性出现为依据,积极突破小结的限制和影响,明确不同小节划分的具体规律和实践要求,保障音乐节奏的平衡度以及合理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节拍的规律性,尽量避免对节奏律动模式的有效否定,而是需要结合视唱练耳教学中重音转移训练的实质要求,在保证传统节拍的前提之上保证学习者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个人的主动实践,对重音转移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觉,积极体会强弱律动变化的实质要求,更好地掌握音乐学习的技巧。
(三)用实际的音乐作品作为案例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老师需要结合节奏、节拍、身体律动特点的深入分析为依据和切入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有效的解读和欣赏,让学生能够在主观能动性的引导下对现代音乐作品之中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有一个更加深入且直观的感觉。
另外,在音乐作品分析时基础性的训练必不可少,老师需要将基础性的训练与现有的视唱练耳训练相结合,明确前期实际作品选择的相关要求,关注作品之中的节奏形态。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现代音乐作品之中的节奏形态比较个性化,节奏也非常多元和自由,因此实际的训练价值比较低,老师需要以音乐作品分析为依据,筛选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后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为了能够体现不同节奏的专业度及有效性,老师还需要对不同的训练价值进行主动判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节奏感选择恰当的作品,以此来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参与,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结合而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主动接受老师的引导,寻求老师的帮助,更好地实现个人音乐素养的综合提升和稳定发展。
四、结语在现代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视唱练耳教学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因为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积极抓住现代音乐节奏训练之中的重点和难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个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我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为推动我国教学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借鉴。
参考文献[1]刘海莹.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节奏训练探究[J]. 音乐生活,2017(7):81-82.[2]黄茜.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及其培养[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2):91-96.[3]蔡悦.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特殊节奏形态训练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0.[4]郑敏.论视唱练耳教学中复杂节奏、特殊节奏的训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1(4):45-52.Northern Music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