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触摸屏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把心爱的本本改装成触摸屏详细教程做任何一件事都少不了准备,改装也是如此。
在决定改装后,改装之前,你首先要做好一切改装的准备。
包括设备(此过程设备很简单)、材料等等,当然,还得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好吧,那么就来看我们如何准备,如何改装吧。
一、准备。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本本的尺寸,屏幕比例,比如14寸的本本有16:9和16:10等等,然后就购买改装所需要的东东。
如下:1、一台完好的笔记本;2、螺丝刀;3、一把电烙铁;4、焊锡丝;5、松香(这个会焊接的同鞋不需要我再解释用来干嘛的吧);6、双面胶;7、电工胶布;8、一块触摸屏(可在淘宝上购买,大约120~150元);9、控制器【可在淘宝上购买,有一种大约30元,一种大约80元(这种支持win8系统下的手势操作,且体积比30元的小很多,便于在本本底座内狭小的空间里安放)】;如图:图中上面个为体积较小的种,下面个为体积较大但价格相对便宜的种。
10、光盘(软件。
可在网上下载);11、连接线(通常购买控制器的时候专家会赠送);二、改装(一)、开始改装之前,你还要用控制器上的连接线将触屏与电脑连接测试一下,以免装上之后才发现用不了。
1、可用双面胶把触屏粘在电脑显示屏的外壳上;2、把触屏与控制器连接;3、把控制器与连接电脑USB接口的那根线连接(连接方式如左图):4、然后把插头插到电脑USB上;5、把光盘放入光驱,安装好驱动软件;6、运行驱动程序,点击“屏幕对应”,如下图:测试中。
测试中。
(二)、触屏的安装。
1、测试完成之后拆下触屏及连接线,打开电脑的显示屏边框,这个难度有点大,自己慢慢琢磨吧。
拧螺丝的时候注意看本本显示器上有多少个螺丝,一定要全找到并拧下来,千万不要用硬的东西用力撬本本,塑料的,可不经撬,得用巧力。
2、拆开之后好好清理一下显示器上的灰尘吧,最好用清洁套装。
由于本人的本本是窄边设计的,触屏宽了一点点,所以果断的剪下了多余的部分(如果有需要剪触屏的同鞋切记,触屏上周围那圈银色的东东千万不能剪),而且还拆下了显示器上的金属边框,不然会贴合不好;3、在电脑显示器的周围贴上窄窄的一层双面胶,作用是能让触屏与电脑屏幕好好贴合,且还能防止灰尘进入;4、将触屏的里面一层保护膜撕掉,准确地粘贴到电脑屏幕上;5、由于触屏和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线太短,所以通常要接上一段,这个,通常卖控制器的专家都有送的。
【DIY】教你自制触摸屏32010-06-10 16:34其实这个应该算是火星了,相信喜欢逛YouT ube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到过相关的视频。
在这里主要是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做一个,很方便的。
硬件:1、摄像头一个。
用不着太好,30W像素的杂牌子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用可以全方位旋转的那种,至少能够达到60度以上的仰角,当然如果能够到90度就很完美了。
2、除去顶盖的硬纸板盒一个。
不能太小,纸板越硬越好,开口尽量宽敞点。
3、白纸一张。
普通的打印纸就可以了。
4、透明材料。
最理想的材料是半透明玻璃,可以直接省去材料3,搞不到的话就用普通玻璃,其实我的感觉是,用贴液晶显示器的保护膜就够了,可以选稍微硬一点的那种。
软件:M Tmini Soft warePacka ge v1,包含了开源软件T ouchl ib(整个制作的核心)、设置程序、各种示例程序,以及相应的教程等等,总之就是Al l-in-One。
制作方法:1、把摄像头固定在纸板盒的底部,并使得摄像头的有效部分和水平面尽量成0度角,在纸板盒的侧面开一个口,引出数据线,口不要开太大,避免过多的光线射入。
2、把材料3和材料4(我这里用的是液晶保护膜)裁剪成同样大小,用透明胶带站在一起,粘有白纸的一面向上,并固定在材料2的上方,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固定的时候尽量不要在盒子的边缘留下缝隙。
3、如果你用的是那种半透明玻璃桌面的电脑桌,那可以直接把盒子粘在桌子下方,就像这样子,超级省事:软件设置部分:1、配置To uchli b运行C onfig urati on.ba t,会出现一个CMD控制台和图形界面,这里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改动的地方,一般按默认就可以了,分辨率不用调得太高。
触摸屏工艺流程触摸屏是一种通过人体电容输入设备的平面式装置,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汽车导航等电子产品中。
触摸屏的制造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工艺流程。
首先,制造触摸屏的第一步是制备透明导电膜。
透明导电膜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TO)材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汽相沉积的方法制备。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导电膜的质量直接影响触摸屏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接下来,将制备好的透明导电膜放置在玻璃基板上,通过蒸发或溅射等技术手段将膜层固定在基板上。
这个过程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控制,以确保导电膜均匀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随后,需要对导电膜进行光刻处理。
光刻是一种利用光敏感胶层制作微细图案的技术,通过照射光源并使用掩模遮光,在导电膜上形成触摸点或导线等结构。
光刻过程需要多次曝光、显影和蚀刻等步骤,以形成所需的图案。
完成光刻之后,需要进行触摸屏的装配。
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将制作好的触摸屏玻璃与液晶显示屏背板进行粘合,形成完整的触摸显示结构。
随后,通过紧固螺丝、焊接线路等方式,将触摸屏与其他电子部件进行连接,组成完整的触摸屏模组。
最后,还需要对触摸屏进行测试和调试。
通过专业的测试设备,对触摸屏的触摸灵敏度、多点触控能力、面板平整度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此外,还要对触摸屏模组进行调试,确保触摸信号的稳定和准确。
以上就是触摸屏的工艺流程。
通过精细的制造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触摸屏能够提供用户友好的触摸体验,成为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触摸屏的工艺流程也在不断演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
超级DIY:笔记本电脑变触屏,成本只要1美元
虽然Macbook用着超级爽,但总有触屏控分分钟想把Macbook 捣鼓成触屏。
我觉得家里的旧联想本倒是可以整一下用来扫扫雷,就是精度不太够。
美国几位开发人员利用价值1 美元的硬件,成功将Macbook改造成触控屏,还用这个「触控屏」重新绘制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因此这几位开发人员把这个触摸屏改造计划称为「西斯廷计划」。
将Macbook 改造成触控屏的原理十分简单,主要是基于光学的反射原理。
开发人员利用光的折射来感应触控点,以此判断手指是否触控到屏幕。
开发人员在MacBook 内置的摄像头前加装了一个小镜子,通过摄像头对识别手指对屏幕的触控,再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将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转换为触控反馈。
改造需要用到的硬件设备制作也十分简单,来看看开发人员罗列的物料清单,成本大约 1 美元:
小镜子
硬纸板
门铰链
热熔胶
开发人员还展示了制作这个小硬件的过程。
这个就是最终的成品。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触控屏进行校准,开发人员利用视觉识别的算法来识别手指的轮廓,并确定手指最终的触控点。
计算机在收集到MacBook 摄像头和屏幕对应坐标的数据后进行处理,形成一个投影矩阵,完成最终的校准。
最后开发人员展示了这个「触控屏」在几款应用上的体验,从视频上看还算流畅,但还是看得出有些延迟,至于识别精度也有待提高。
据开发人员介绍,他们正在为这项计划开发自己的触控应用程序,同时也通过改造硬件来提高识别的效率,比如此采用更高分辨率的涉嫌头和反射效果更好的曲面镜。
开发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西斯廷计划」开发出实用且成本低廉的笔记本触控屏系统。
自制触摸屏方法
前期材料准备
1.摄像头一个。
要求不算太高:30万或者更高像素、成像能看得清五官就行。
我自己做的触摸板就用了一个一般画质的30万像素的摄像头,效果还行。
当然,更好的摄像头无疑效果会更好。
摄像头要求镜头能90度垂直摆放,如果镜头部分能自由调整就最好了。
2.纸箱或者能拼成容器的材料若干。
3.不干胶若干。
4.平板玻璃(或者硬质透明塑料片、毛玻璃之类半透明的材料)和白纸。
如果你的电脑桌是玻璃做的,且桌面是毛玻璃,那再好不过了。
动手DIY部分
第一步:固定摄像头
1.把摄像头固定在纸箱底部,或者用材料围成缺失一面的容器。
要求四周不透光。
考虑大家(包括我本人)的“木工”技术都不咋的,以最容易找的纸箱为例子介绍。
2.把纸箱竖立起来,在底部(就是平放的侧面之一)固定好摄像头,居中放置(图1)。
要是镜头自身不能垂直摆放,可以给它垫点东西辅助它平躺。
数据线用不干胶固定好,往棱角走线。
3.用美工刀或者剪刀切掉摄像头对面的那个面。
建议用尺子+美工刀操作,这样切的面比较平整。
第二步:调整摄像头焦距
打开摄像头,观察预览窗口,要求纸箱开口处不能阻挡摄像头的视野,也就是说把摄像头预览窗口中看到的纸箱边框部分都切掉,最好恰好让开口部分能适应摄像头的视野,不能有暗角。
在开口处放一张有图案的纸或者一本书,调整摄像头的焦距,让它在这个位置的成像最清晰。
有的摄像头可以自动调整焦距,有的需要手动调整。
除了特别的调整旋钮外,部分摄像头的镜头可以旋转(图2),通过旋转镜头就可以调整焦距。
第三步:拼合纸箱
除了切掉的那一面,把纸箱用不干胶拼起来。
把可能漏光的部分封掉,一定不能在侧面漏光(图3)。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箱子内壁糊一层黑纸,或者用黑墨汁涂黑。
如果箱子内壁不反光,不做处理也可以。
第四步:用玻璃板和白纸做个盖子
把玻璃板和白纸放在开口的地方,这个面就是触摸板的操作平面。
玻璃板和白纸面积要略大于开口,同样也不能让接触缝隙有明显的漏光。
我曾用较软的挂历纸玩了一下,实际用起
来很难精确控制光标移动,所以这部分材料需要一定的硬度、不容易形变。
可以使用两块玻璃板将白纸夹在中间。
如果使用毛玻璃(毛的,不是那种有纹路、光滑的那种),可以不用白纸,直接将毛玻璃盖上去就行了,如果你的电脑桌表面是玻璃的,那么可把箱子和桌面整合在一起,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我们需要的软件,这是国外高手制作的免费软件,大部分界面是英文的。
不过不必担心语言障碍,因为界面很简单。
有编程基础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压缩包带有的源程序,可以稍加改造让它更适合自己。
调整设置解压软件包,运行其中的“1) Configuration.bat”;这时出现一个命令提示符的黑框和一个窗口,这里可以调整摄像头的输出大小和帧率(图5),一般不需要调太高,选择默认就可以。
点击“确定”之后就出现一堆窗口,把手指放在玻璃板上,立即就能看到图像了。
需要调整那些滑块,例如噪声之类的。
那些滑块的具体含义可以不用关心,调整到rectify*窗口(图6)中只出现平滑的和你的手指对应的点就可以了;*代表数字,不一定为一个定值,可能是6或者7。
调整完成后,按ESC退出。
1.如果环境的光照变化比较大或者比较暗,可能需要适当的补光;例如多开一盏灯。
2.要想了解各个窗口的用途和每个滑块的实际含义,可以阅读压缩包中的MTmini - Getting Started.pdf,全英文的。
3.如果玻璃板不垫白纸,透明度太高容易受到干扰,反而效果不好。
4.软件支持Vista,我就是在Vista X86版本下面完成DIY的。
玩一下Windows示例程序
运行Demos/C++ Demos里面的Smoke_Demo.bat;把你的“爪子”放上玻璃板,看到手指对应的“烟雾点”了吧,按B可以重新进行背景捕捉,如果效果不好需要重复上一步操作继续设置软件;如果觉得效果可以接受了,就按Q键退出。
这个程序本身效果就挺炫,开始觉得多点触摸好玩了吧?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图7)。
再来看看Flash示例
目前Windows下面完美支持多点触摸的程序不是很多,可以先玩一玩Flash示例,开个胃。
这些示例程序其实很好玩。
要玩Flash示例,需要先运行Server.bat,出现一个命令提示符窗口和一个没有图像的灰色窗口。
把手指按在玻璃板上,直到命令提示符窗口出现“Blob Detected:X:0.493456……”,然后运行Gateway.bat,出现一个命令提示符窗口和一个名称为“FLOSC 2.0”的窗口(图8);如果没有这个窗口,需要安装Java runtime 1.6以上的版本。
点击“Start”,直到命令提示符
的黑窗口出现“server started”,这时就可以玩Flash示例了。
运行Demos\ Flash Demos\ MultiKey.exe,这是一个电子键盘示例(图9)。
这下可以发挥多点触摸的威力了,羡慕用iPhone组建乐队的朋友这下心理应该会少许有些平衡了。
来,我们来演奏一把,多个手指一起点果然比用鼠标一个一个点要爽多了。
1.有的Flash示例默认以全屏方式运行,按下ESC键可以退出全屏模式。
2.这个示例需要给本机发送UDP数据包,如果防火墙提示访问网络,请允许它通过。
否则也是玩不了的。
最后一步:替代鼠标操作
运行Demos/C++ Demos里面的Windows_Mousedriver.bat,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出现“recap”之后,就可以使用DIY的多点触摸板替代鼠标操作了;关闭命令提示符窗口之后,“鼠标”功能自动停止。
假如使用毛玻璃电脑桌,用起来可不是一个爽字能形容的。
如果需要重启之后自动运行Windows_Mousedriver.bat,可以将它添加到开始菜单的启动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