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循环经济的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4.82 KB
- 文档页数:4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其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等优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概述循环经济,又称为循环型经济或生态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原则,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行动准则,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其核心在于将传统经济模式中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动,以此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各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和监督。
二是缺乏关键技术支撑,一些关键的回收技术和再利用技术尚待突破。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四是公众参与度不高,缺乏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措施:(一)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估体系,包括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以此为依据对各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同时,通过定期发布评估报告,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二)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突破回收技术和再利用技术的瓶颈。
同时,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政策工具,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活动。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
(四)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旅游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总结内容摘要: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协调发展,科学规划、高效精简的管理体制、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的合理产业定位以及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开发区生态经济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成功经验不仅为吉林省发展“生态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对其它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净月开发区”)是1995年8月成立的省级开发区,2000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同年,经国家环保局批准,定为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经济的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
经过10年发展,长春净月开发区已成功发展为以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研发为基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其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对其它地区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1995年成立到2004年的10年间,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协调发展,其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44个省级开发区中均列首位,与全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相比,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长春净月潭旅游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00.5亿元,财政收入5.85亿元,分别比1995年的2.4亿元和663万元,增长了50余倍和88倍。
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占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0.7%和0.5%,上升到2004年的7.5%和12.8%。
(二)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1995年开发区成立之初,旅游业总收入只占全区GDP的5.1%,但从1997年开始,全区旅游业以年均119.5%的速度递增,到2004年旅游业产值已占开发区GDP的26.8%。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Journa l of Chongqing Unive rsity of Sc i ence and Technol ogy(Soc ial Sciences Editi on) No.62008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陆晓清,罗仕伟,黄红星摘 要:对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运行机制以及旅游循环经济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循环经济的主要思想及指导原则,构建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旨在为旅游业的发展探索一条能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99(2008)06-0098-02作者简介:陆晓清(1985-),女,江苏宿迁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47)旅游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罗仕伟(1963-),男,四川人,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黄红星(1983-),男,山东巨野人,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
收稿日期:2007-10-12基金项目:重庆市重点社科规划项目(2005JJ28),三峡库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一、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经济的支柱。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基础上,它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1]它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达到实现物质资料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这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是一致的。
因此,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
(一)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够,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受污染的程度正在加剧,给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